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溝谷

鎖定
溝谷,指地球表面的一種狹窄凹地,由流水衝擊侵蝕而形成,較河谷小。
暴流大多由坡地片流彙集而成。因為坡地上地表不是平整的,因而存在局部低平的凹地。
中文名
溝谷
外文名
Cheuch
形    成
暴流侵蝕所成的槽形窪地
主要類型
細溝切溝沖溝坳溝
大    小
小的長十餘米,大的數十公里

溝谷簡介

在凹地中,它的兩側和上游片流水質點向中間最低處彙集,形成流心線,在此水層增厚,流速加大,沖刷能力增強的情況下,逐漸把凹地衝刷加深形成了溝谷和溝谷流水 [1] 

溝谷溝谷的形成

溝谷的發育是流水下切、溯源侵蝕和谷坡塊體運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溝谷是暴流侵蝕所成的槽形窪地,小的僅長十餘米,大的可達數十公里。在溝谷發育過程中,除流水沖刷外,跌水、渦流和重力崩塌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當流水沿溝牀侵蝕時,鬆軟地段被蝕較深,產生凹坑,在它的上方出現小陡坎和小跌水。跌水的重力作用使凹坑沖刷受到加強,它不但衝碎和帶走土壤,而且形成較深的囊狀甌穴。穴中湍急的渦流一方面帶動着未搬走的沙礫把甌穴迅速磨深,另一方面掏蝕甌穴的周壁和底部壁,使它擴大。當穴壁向源後退和上下游甌穴合併之後,溝谷也就加深和延長了。溝谷的伸長速度通常在鬆散土層上較快,每年3~4米,而在粘土層較慢,每年僅1~2米 [2] 

溝谷溝谷擴寬

溝谷的擴寬是由於暴流的側蝕,特別是在溝谷彎曲的凹坡處,沖蝕和掏蝕作用尤其明顯。另外溝坡的重力崩塌下滑也是溝谷擴寬的重要因素。

溝谷分類

溝谷分類 溝谷分類
按溝谷的大小和發育形態,可分為四種主要類型:即細溝切溝沖溝坳溝(幹谷)。
切溝:通常發育在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順坡流動,往往聚成多條股流,侵蝕後形成大致平行的細溝,細溝不斷侵蝕擴大,發展成沖溝(寬深約1~2m,橫剖面呈V形)。
沖溝:由切溝進一步發育而成,在水流溯源侵蝕作用下,溝頭不斷後退,產生陡坎跌水。由於侵蝕作用,溝槽加寬,橫剖面呈V形,長度達到數千米~數十千米,深寬度為數米~數十米。
坳溝沖溝發育到一定程度,溯源和下切侵蝕減弱,不再加深溝底,坡度變得緩和

溝谷溝谷地貌組合

溝谷
溝谷(2張)
在山區範圍內,溝谷形成的地貌分佈廣泛,垂直分帶明顯,自上而下一般由3部分組成:集水盆、溝谷主幹、洪積扇
集水盆:溝谷上游小型集水窪地。
溝谷主幹:集水盆地水、沙通道。
洪積扇:溝谷出山口後,坡降驟減,溝谷水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形成以溝溝口為頂點的洪積扇。

溝谷溝谷與河谷

溝谷:溝谷是指地球表面的一種狹窄凹地,由流水衝擊侵蝕而形成,較河谷小。
河谷:河谷由溝谷發育而來,是河流流經的介於山丘間的長條狀傾斜凹地。河谷是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與發展的。水流攜帶泥沙侵蝕使河谷下切;水流的側蝕使谷坡剝蝕後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蝕溝蝕、塊體崩落;溯源侵蝕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長河谷。三類侵蝕方式經常同時進行,只是不同時間、地段各有所不同。河谷的發育受到氣候與構造的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