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準噶爾汗國

鎖定
準噶爾汗國(西里爾文:Зүүнгарын хаант улс;藏文:ཇུན་གར།;維吾爾語:جوڭغار),是準噶爾部(衞拉特地區的一支)的首領噶爾丹於1676年打敗衞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之後,把鬆散的聯盟體制步步改變為集權的政權體制後建立的君主制國家。噶爾丹通過把準噶爾首領的台吉地位上升為汗王地位,在1678年正式建立了汗國。
1670年,準噶爾首領巴圖爾琿台吉的兒子僧格被殺後,他的異母弟噶爾丹奪得了準噶爾部的台吉位。1676年,噶爾丹打敗衞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把鬆散的聯盟步步改變為壟斷權力的汗國。1678年,噶爾丹出兵南疆,佔領葉爾羌汗國。1688年,噶爾丹率兵越過杭愛山,大舉進攻土謝圖汗,迫使喀爾喀蒙古諸部南遷。1690年6月,噶爾丹又向漠北喀爾喀蒙古進攻,康熙帝組織左右兩路大軍親征,噶爾丹潰逃。噶爾丹敗亡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任準噶爾部台吉,準噶爾部又逐漸強大起來,與清朝再次發生衝突。1716年,準噶爾部出兵西藏,佔領拉薩。1718年,清朝由青海出兵入藏,全軍覆沒。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趕走準噶爾軍。1755年,乾隆帝趁準噶爾內亂之機出兵進佔伊犁、擊潰達瓦齊軍。1757年,清軍平定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完全控制衞拉特區域,準噶爾汗國滅亡。
中文名
準噶爾汗國
外文名
Dzungar Khanate(英語)
Зүүнгарын хаант улс(西里爾文)
簡    稱
準噶爾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伊寧
官方語言
衞拉特語
政治體制
君主制
國家領袖
噶爾丹
策妄阿拉布坦
達瓦齊
主要民族
蒙古族
主要宗教
藏傳佛教
起訖時間
1678年~1757年
建國之前
衞拉特諸部
文    字
託忒文

準噶爾汗國稱號

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1675年打敗衞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之後、把鬆散的聯盟體制步步改變為集權的政權體制、於1678年正式建立汗國。一般時期都是準噶爾部首領綽羅斯家族執政,所以一般稱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歷史

準噶爾汗國準噶爾部

準噶爾是和明朝對峙的瓦剌部,後來瓦剌部在崛起的蒙古韃靼部打擊下向西遷移併發生分裂,在歷史上又被稱為衞拉特部,下面又分為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四部,也稱為漠西衞拉特。所轄地區北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南至天山,東到阿爾泰山和蒙古杭愛山分界線,西包巴爾喀什湖地區。
到了十七世紀,準噶爾部強大起來,將土爾扈特部向西壓迫,致其與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的一部被迫遷到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向東壓迫杜爾伯特部,奪其領地,逼其內附清朝。並企圖兼併和碩特部,入侵青海。準噶爾部又擊敗哈薩克人,翻過天山征服回部諸察合台汗及伊斯蘭教派白山派黑山派,飛兵拉薩,凌攝西藏,終於建立起了強大的準噶爾汗國。其疆域北接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區,西包巴爾喀什湖,東至蒙古薩彥嶺色愣格河流域,極盛時達四百多萬平方公里 [1] 
1634年,準噶爾部的首領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圖爾即首領,對外擴張疆土,並在1638年在博克塞裏(今博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建成自己的城。巴圖爾被稱為巴圖爾琿台吉,連續兩次擊退俄羅斯的侵略,迫使俄羅斯承認了準噶爾汗國,兩國互通貿易。此前後金已於1636年改國號為清。
清朝前期的西域衞拉特有鬆散的聯盟,衞拉特是成吉思汗時期北方民族歸附於蒙古族的(《蒙古-衞拉特法典》裏條文也就是並列蒙古與衞拉特兩個概念的),和碩特首領氏族(固始汗的祖先)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代,因此地位較高,擔任衞拉特盟主。
1636年和碩特首領兼衞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表示歸順後金
固始汗1637年去青藏高原發展時,把和碩特首領兼衞拉特盟主的位子交予大侄子鄂齊爾圖汗
1640年,參與制定《喀爾喀—衞拉特法典》。
順治三年(1646年),衞拉特各部(包括準噶爾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奉表貢,清廷賜以甲冑弓矢,命其統轄諸部——確定了主權關係,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正式納入清朝的主權版圖(1635年還沒有“命其統轄”,沒有這種形式上的確認性授權關係)。
1648年,巴圖爾琿台吉授命喇嘛咱雅班第達將過去的蒙文改造而制定成“託沁”文字,作為準噶爾的統一文字。
1653年,巴圖爾琿台吉去世,其第五子僧格繼承台吉,但其眾兄弟不服,起兵反叛,內戰爆發,至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僧格才平定了叛亂,但在1671年,他就被自己的兩個哥哥——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暗殺,他的三個兒子都年小,台吉位難以得到延續,他的弟弟——正在西藏學習佛學的噶爾丹(僧格的同母弟)徵得老師五世達賴喇嘛的同意,還俗後快速回國,在和碩特首領兼衞拉特盟主的鄂齊爾圖車臣汗援助下,擒殺了車臣,並將卓特巴巴圖爾趕往青海。噶爾丹自立為準噶爾汗。噶爾丹首先統一了西蒙古諸部,隨後,他起兵進攻葉爾羌黑山派和喀什噶爾的白山派,征服了這個察合台汗國。又於1681年征服了土魯番汗國的察合台汗。
1675—1676年,噶爾丹派兵擊敗盟主鄂齊爾圖汗,把衞拉特諸部的鬆散聯盟變為準噶爾壟斷權力的政權即準噶爾汗國,大約1677年完成政權建立。

準噶爾汗國建立汗國

打敗和碩特首領兼衞拉特盟主的鄂齊爾圖汗,並不就是建立汗國,噶爾丹此後一步步改變聯盟的性質、建立壟斷權力,形成了以他為首的綽羅斯家族的政權:噶爾丹已完全控制了衞拉特全境。噶爾丹洪台吉頒佈了一些法令,其內容涉及辦案、衞拉特人和南疆回部的紛爭、婚事以及對人販子的處理等項具體條文。與此同時,噶爾丹取消了各自為政,互不統屬的傳統的鬆散的衞拉特聯盟,還取消了各部族長的權力和各部大小洪台吉、克什(太師)、濟農等稱謂。在完善和加強鄂托克編制的基礎上,將部族長的權力分散到各鄂托克宰桑手裏。噶爾丹的一切指示 和命令,直接傳達到各鄂托克宰桑處,由宰桑具體執行,並向噶爾丹負責。噶爾丹將各鄂托克的支配權,高度集中在自己手裏,從而完成了聯盟制向國家政權的過渡。
1678年,噶爾丹獲得了五世達賴喇嘛所贈 “噶爾丹博碩克圖汗” 之號(歷史關係:噶爾丹1670年底離開拉薩時,達賴贈他博碩克圖的佳號,1676年他成為衞拉特霸主,後來通過聯繫獲得達賴的新贈號,因為蒙古族信黃教,大喇嘛的贈號有利於提高其榮譽)。為此,噶爾丹博碩克圖汗舉行了隆重的大典,喀爾喀札薩克圖汗成袞也前來參加。準噶爾汗國就這樣形成 [2]  。此年噶爾丹出兵南疆,佔領葉爾羌汗國,把廣大維吾爾族地區置於其統治之下。因1635年衞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歸順後金,且1646年衞拉特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所以噶爾丹改變了衞拉特與清朝的主從關係,標誌着衞拉特蒙古的重新獨立。

準噶爾汗國四處征服

同時,又用兵於哈薩克,鞏固在那裏的統治。在他掃除一切障礙準備實施自己的計劃時,卻因多疑埋下了自己日後敗亡的種子:隨着時間的推移,僧格的三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尤其長子策妄阿拉布坦更是英武不凡,按準噶爾法律,策妄阿拉布坦才應是合法的準噶爾部首領位繼承人,噶爾丹為避免大權旁落,便逐漸打壓策妄阿拉布坦,在1688年,暗殺了他的弟弟索諾布阿拉布坦,這使策妄阿拉布坦感到自身安全難以保障,便在7名僧格舊臣的陪同下,率五千部眾,逃至博爾塔拉河一帶休養生息。1688年:噶爾丹突然率兵越過杭愛山,大舉進攻土謝圖汗,迫使喀爾喀蒙古諸部南遷。

準噶爾汗國攻打蒙古

噶爾丹沒有將策妄阿拉布坦放在眼裏,在征服了西方的哈薩克汗國之後,便集結兵馬和清朝中央政府互相爭奪原漠南、漠北

準噶爾汗國對抗清朝

1688年,準噶爾大軍攻入漠北,喀爾喀土謝圖部車臣部等迎戰失敗,乃逃入內蒙古,向清帝國投降。噶爾丹於1690年率軍追殺進入內蒙古。噶爾丹向漠南喀爾喀蒙古進攻,俘掠人口,搶劫牲畜。同年,康熙帝決計親征,組織左右兩路大軍,分別出古北口和喜峯口。8月1日,雙方大戰於烏蘭布通(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境內)。清軍大敗噶爾丹軍,噶爾丹乘夜向北潰逃。
喀爾喀諸部首領都無法抵擋,於是聯名向康熙皇帝求救,愛新覺羅·玄燁率領清軍,與噶爾丹的準噶爾軍在烏蘭布通決戰。噶爾丹雖然英勇善戰,併發明瞭著名的“駝城”戰術,但仍然在烏蘭布通之戰中被裝備有重型火炮的清朝軍隊打敗。與此同時,策妄阿拉布坦率軍進攻噶爾丹後方,控制了北到額爾齊斯河上游、東到烏布蘇湖的整個地區,包括吐魯番、庫車等新疆的廣大領土,從背後形成了對噶爾丹根據地科布多的包圍。

準噶爾汗國噶爾丹之死

撤回根據地的噶爾丹已陷於兩大強敵的夾擊之中,但他認為只要擊敗清朝軍隊,打通自己向東的通道,策妄阿拉布坦便不足掛齒。於是,在1695年,噶爾丹再度進兵喀爾喀,這時的喀爾喀已被清佔領。
1696年二月,康熙帝發兵10萬,分三路大舉出擊。5月13日,西路軍在昭莫多(今蒙古國烏蘭巴托以南的宗莫德)大敗噶爾丹軍。噶爾丹的大妃阿奴也在戰鬥中戰死。最終,他的3萬鐵騎難以擊敗康熙的20萬大軍,大敗虧輸,而這時,策妄阿拉布坦又奪取了他控制下的哈密,切斷了他的迴路,在逃亡一年後,即1697年3月13日,在阿爾泰的阿察阿穆塔台,噶爾丹服毒自殺(又説被人殺害)。

準噶爾汗國策妄時期

1698年9月,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獻上噶爾丹屍體,向清朝臣服。1699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登上了準噶爾汗國的寶座。
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進軍西藏,佔領拉薩。
1718年,清朝由青海路出兵入藏,不過全軍覆沒。
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擊退準噶爾軍。同時,清朝和準噶爾軍在吐魯番方面也有戰鬥。
策妄阿拉布坦與其兒子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1698年~1745年),是準噶爾汗國的鼎盛階段,領土範圍包括烏茲別克斯坦、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今哈薩克斯坦阿富汗等廣大地區,人口達到五百餘萬,擁有三十萬大軍,數次擊敗清朝軍隊。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即位。雍正帝發軍進攻準噶爾,結果大敗,清軍退出科布多
1735年,雍正和準噶爾帝國簽訂和約,規定兩大帝國以漠北杭愛山為界,以東屬清,以西屬準噶爾。
乾隆十年(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其子策妄多濟那穆扎勒即位,稱為阿佔汗,他年少又荒唐不理政務,並且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國家的姐姐鄂蘭巴雅爾,致使姐夫薩英博落克秘密擁立阿佔汗的異母兄喇嘛達爾扎,殺死了阿佔汗,汗國長年陷於內亂。經過一番內亂,乾隆十八年(1753年),猛將策零頓多布之孫達瓦齊即位。

準噶爾汗國汗國滅亡

原先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的牧地毗連,都在塔爾巴哈台地區,從這裏逃向以葉西爾河為政治中心的阿布賚汗處最為近便。開始兩人由於共同反對喇嘛達爾扎而形成同盟,可是達瓦齊登位後,暴虐混淫,倒行逆施。由於達瓦齊沒有滿足阿睦爾撒納所要求分給他的領地,兩人大動干戈,掀起戰爭。阿睦爾撒納戰敗,投降清朝。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5萬人分西北兩路向伊犁進軍,不到100天就到達伊犁。達瓦齊率兵六千人扼守伊犁西南的格登山(今新疆昭蘇縣境內),清軍以25人夜襲達瓦齊大營,達瓦齊軍大驚,不戰自潰,達瓦齊僅帶少數人倉皇南逃。阿睦爾撒納圖謀當四部總汗未遂,於當年八月又發動反清起義。乾隆帝派兵鎮壓準噶爾叛亂,阿睦爾撒納多次使詭計逃脱追捕,在北疆再次起義。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於內訌加之北疆地區痘疫流行,起義軍不戰自潰。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後又逃入沙俄,染天花病死,沙俄將其屍體交給清朝。準噶爾汗國自此告終,清朝完全控制衞拉特區域,或準噶爾蒙古的遊牧區。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八月,清軍抵達喀什噶爾,平定了支持阿睦爾撒納的大和卓波羅尼都和小和卓霍集佔兄弟的叛亂。同年秋,天山南路完全平定,清朝完全控制當代的新疆地區。

準噶爾汗國疆域

準噶爾汗國的疆域東起青海,西至塔拉斯(今哈薩克斯坦境內)草原,北過阿爾泰山以北,南至帕米爾高原,其地域包括準噶爾本部的諸多鄂托克和諸衞拉特屬部的眾多昂吉,各有份地,分別居住和遊牧。 [3] 

準噶爾汗國經濟

準噶爾部在世紀中期巴圖爾琿台吉執政期間,經濟便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實力逐漸增強。康熙十五年噶爾丹執政以後,採取了不少發展生產的措施,使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噶爾丹之後,準噶爾汗國在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的主政下更注重生產的發展,使準噶爾汗國的經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 [4] 

準噶爾汗國軍事

準噶爾汗國有着強大的軍隊。琿台吉策妄阿拉布坦麾下共有6萬名士兵,絕大部分是騎兵,俄國人認為他如果有必要可以把軍隊擴充到近10萬人。這些騎兵的武器是傳統的弓箭、馬刀梭鏢
準噶爾騎兵 準噶爾騎兵
居於中亞的他們毫無疑問受到了由火器引發的近代軍事革命的影響,他們越來越多的人裝備起帶火絨火繩槍,他們還能夠自己生產火藥,這顯然是俄國商人或者布哈拉商人的傳授。曾在1722年-1724年代表彼得大帝出使準噶爾汗國的俄國大使炮兵大尉温切夫斯基,在他自己的見聞錄寫了一段關於準噶爾騎兵裝備火繩槍比例的文字:
有20名身披鎧甲、頭戴尖頂盔、手持馬刀和梭鏢的軍人在行進,其後跟着15名身披盔甲、頭戴護頸頭盔、手持馬刀和火繩槍的軍人。隊列中的軍人共計35人,兩隊軍人合計70人。可見,準噶爾軍隊裝備火繩槍的比例為7分之3,接近一半。
火器的運用 火器的運用
除了弓箭和火繩槍,準噶爾軍隊還擁有一定數量的輕型火炮。汗國鄙陋的手工業和冶金業讓他們不懂得炮架為何物,更不用説獨立鑄造火炮。但汗國的軍隊在和中俄長期的衝突中,繳獲了少量的火炮和俘虜一些工匠,其中一位瑞典軍官列諾特就為汗國鑄造15門4俄磅加農炮和20門10俄磅的臼炮,以及其他輕型火炮5門。
火器裝備提高準噶爾軍隊的戰鬥力不僅體現於武器效能上,也促使他們的戰術革新。準噶爾人,俄國人又稱他們為卡爾梅克人,曾用300名手持火繩槍的步兵配合騎兵大敗過東蒙古(喀爾喀部)的車臣汗,虜獲了車臣汗的1.5萬軍民。步騎協同對傳統單一的純騎兵有莫大優勢,尤其是在雙方數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
駱駝迴旋炮也被準噶爾人採用 駱駝迴旋炮也被準噶爾人採用
勝利終究屬於大清 勝利終究屬於大清
憑藉着這樣一支既有傳統蒙古騎兵的優點、又有新式武器戰術加強的軍隊,準噶爾汗國在早期對東蒙古和哈薩克的戰爭中屢戰屢勝,和中國清朝的戰爭勝負兼半,即便是對俄國人也偶有勝蹟:在額爾齊斯河上游的亞梅舍沃要塞圍攻戰中,準噶爾人成功地圍困了這座駐守了2932名俄軍的要塞,並打退從托兒博斯克方向前來增援的俄軍,圍城3個月後要塞剩餘的700名俄軍不得不灰溜溜地逃走。
準噶爾汗國野戰相當不錯,但因缺乏重型火炮而攻城乏力,這一短板在和清帝國的戰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噶爾丹和策妄阿拉布坦有能力在野戰上重創清軍,但清軍依託以哈密城為核心的堡壘線總是能夠遏制準噶爾人擴大戰果,然後清軍再以準噶爾難望項背的速度捲土重來。這就意味着清帝國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他們可以依據自己的需要,隨意切換持久防禦或積極進攻的戰略,而準噶爾人只能被清軍拖着鼻子走。
雖然有短板,但這也是一支較為先進的軍隊,可這支軍隊卻是最後導致準噶爾汗國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不消説驍勇善戰的噶爾丹,就是較為温和的策妄阿拉布坦,都擁有一顆統一蒙古諸部控制西藏的雄心壯志,他們的勃勃野心是建立在國家的戰爭機器上的,以致於他們不甘心向俄國人稱臣獲得庇護,也錯失了數次和清帝國和談的機會。後來當準部陷入內亂分裂,又被天花、雪災導致人口損失慘重時,終於被清王朝所滅。

準噶爾汗國可汗世系

策妄多爾濟那木扎爾
參考資料
  • 1.    注:根據邊城玫女的《中國曆代疆域面積考》,康熙三年(1664年)國土面積有325萬平方公里;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國土面積達474萬平方公里;雍正十二年(1734年)疆域縮水為227萬平方公里。
  • 2.    內蒙古社科院歷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發行版
  • 3.    吐娜編.近現代新疆蒙古族社會史: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5.12:第22頁
  • 4.    齊清順. 準噶爾汗國的經濟發展[J]. 西部蒙古論壇, 20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