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源賀

鎖定
源賀(407年~479年),原名禿髮破羌,鮮卑名賀豆跋 [1]  ,西平郡樂都縣(今青海省樂都縣)人,鮮卑族。北魏時期名臣、將領,南涼景王禿髮傉檀之子。
南涼亡國後,源賀隨眾投降西秦,父親禿髮傉檀被殺後,源賀逃往北涼,後又投奔北魏,得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賞識,賜姓源氏。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後,屢立軍功,拜平西將軍,封西平郡侯。太延五年(439年),大破北涼有功,封為西平郡公,遷徵西將軍、殿中尚書,賜名源賀。正平二年(452年),參與誅殺宗愛和迎立皇孫拓跋濬的行動,遷徵北將軍、給事中,封為西平郡王。轉徵南將軍、冀州刺史,封隴西郡王,治理冀州政績卓著,屢得嘉獎。天安元年(466年),拜太尉,在獻文帝拓跋弘謀議禪位時,源賀聯合尚書陸馛持節擁立太子元宏即位為帝,晚年平定河西郡的敕勒叛亂。
太和三年(479年),源賀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賜諡為宣,以帝王禮制葬於雲中金陵。 [2] 
別    名
源賀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鮮卑族
出生地
西平郡樂都縣
出生日期
407年
逝世日期
479年
主要成就
助滅北涼、擊柔然、討伐叛亂、先後擁立文成帝與孝文帝,征討敕勒叛亂
主要作品
《十二陣圖》
本    名
禿髮破羌

源賀人物生平

源賀投奔北魏

北魏神瑞元年(414年),西秦國王乞伏熾磐滅亡南涼,禿髮破羌跟隨父親南涼國主禿髮傉檀投降西秦。不久,禿髮傉檀被乞伏熾磐鴆殺。 [3] 
泰常八年(423年),禿髮破羌的哥哥禿髮虎台、姐姐禿髮王后(西秦王后)企圖謀殺乞伏熾磐,結果事泄被殺。 [4]  禿髮保周、禿髮破羌等人逃往北涼,不久又投奔北魏。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很賞識禿髮破羌的才華,賜禿髮破羌姓源。 [5]  在北魏被視作宗室,享有宗室的特殊封號直勤。 [7]  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後,賜破羌爵西平侯,加龍驤將軍。破羌後隨軍征討白龍胡、吐京胡,毎戰都先登陷陣,進號平西將軍。 [6] 

源賀屢建戰功

太延五年(439年)七月,太武帝攻打北涼,並以破羌為嚮導。破羌招慰祖父禿髮思復鞬的鮮卑舊部,使得魏軍圍攻北涼首都姑臧(在今甘肅武威)時沒有其它的顧慮。北涼滅亡後,破羌因功遷徵西將軍,破羌進爵西平公。 [8]  同年十月,禿髮保周帥諸部鮮卑佔據張掖反叛北魏,破羌並未參與。
此後數年,破羌隨太武帝征討柔然、五城、吐京胡、盧水胡叛軍蓋吳,屢立戰功,拜散騎常侍。破羌為人勇猛果敢,毎遇強敵,都親自陷陣。太武帝因此告誡他,並且賜破羌名為賀,從此破羌改名源賀,被任命為殿中尚書。 [9] 

源賀擁立高宗

正平二年(452年)二月,宦官宗愛弒殺太武帝,並立皇子南安王拓跋餘為帝。十月,宗愛又命人弒殺拓跋餘。
源賀當時統率禁兵,認為宗愛“將不利於社稷”,於是和羽林郎中劉尼、南部尚書陸麗、尚書長孫渴侯一起發動政變,誅殺宗愛,迎立皇孫拓跋濬,改元興安,是為北魏文成帝。十二月,源賀被加封為徵北將軍、給事中,並進爵為王。
為了報答源賀的功勞,文成帝讓他在國庫中任取財物作為賞賜。源賀以“南北(劉宋、柔然)未賓,府庫不可虛也”為由而拒絕,最後在文成帝的堅持下,他只挑選了一匹戰馬。 [10-11] 

源賀治理冀州

太安二年(456年),源賀被任命為徵南將軍、冀州刺史,改封隴西王。源賀到任後,“鞫獄以情,徭役簡省”,甚得民心。不料,武邑郡奸人石華告發源賀謀反。有司向文成帝奏明此事,文成帝卻認為源賀“竭誠事國”,絕不可能謀反。後來,有司查明石華乃是誣告。文成帝將石華處死,並遣使慰勉源賀。 [12-13] 
源賀在冀州任職七年,治政能力在眾刺史中最為突出,皇帝特賜他衣馬器物,並頒詔告知天下。期間,源賀數次要求卸任刺史職務,朝廷都沒有允許。朝廷又任源賀為太尉。 [14] 

源賀徵宋不利

太安五年(459年)正月,源賀屯兵佔據申城,背依濟水,面臨黃河,地勢三面險要,防守堅固。宋軍將領卜天生率軍進攻申城,宋軍朱士義等人身披戰甲,率先登上城牆。魏軍投河淹死的人不計其數,宋軍當天便攻克了申城。 [28] 

源賀迎立高祖

皇興四年(470年),柔然入侵,北魏獻文帝親征,源賀隨軍征戰,大敗柔然。 [15-17] 
皇興五年(471年)八月,獻文帝打算禪位於皇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召集公卿商議。源賀當時督諸軍屯守漠南,也被召回平城。源賀與皇叔任城王拓跋雲極力反對禪位拓跋子推,認為傳位皇叔於理不合,表示如果獻文帝執意退位,應禪位於太子拓跋宏。獻文帝於是命源賀與尚書陸馛持節立太子拓跋宏為帝,改元延興,是為北魏孝文帝。 [18] 

源賀征討敕勒

同年十月,河西敕勒叛亂,源賀率軍征討,降服二千餘部落。源賀倍道兼行,在枹罕大破叛軍,斬首五千餘級,虜男女萬餘口、雜畜三萬餘頭。又追擊統萬、高平、上邽三鎮的敕勒叛軍,一直追到金城,斬首三千級。朝廷命源賀都督三道諸軍,並屯駐漠南。 [19] 

源賀致仕去世

延興四年(474年),源賀因病致仕。
太和元年(477年),源賀患病,孝文帝送其到温湯(今陝西臨潼)治療,更多次派太醫前去治疾。 [20] 
太和三年(479年)九月,源賀病逝,終年七十三歲,並遺命薄葬。贈侍中、太尉、隴西王印綬,諡曰宣,葬於金陵,並賜輼輬車、命服、温明秘器等皇帝所專用的陪葬品,以帝王禮制安葬。 [2] 

源賀主要成就

源賀身為南涼亡國王子,投奔北魏後,得到歷代北魏皇帝的重用,助滅北涼、擊柔然、討伐胡人叛亂、先後擁立文成帝與孝文帝,晚年征討敕勒叛亂,為北魏立下赫赫戰功。多次上書提出治國安邦的建議,如推行仁政、御邊良策等,源賀是為北魏重臣名將。

源賀個人作品

源賀曾依照古今兵法以及先儒舊説,撰寫軍事著作《十二陣圖》一書。 [25] 

源賀主要成就

源賀勸行仁政

源賀講究仁治,曾針對北魏前期刑罰殘酷、株連濫殺的弊端,上書文成帝施行仁政,對北魏的刑罰改革有很大的貢獻。 [26] 

源賀獻計御邊

當時,每年秋冬,朝廷都派出三路大軍,以防備柔然,到春天才班師。源賀認為此舉消耗太大,並非御邊良計,於是上言建議從諸州鎮募集三萬有武力之人,恢復他們的力役與賦税,厚加賑恤,將他們分為三部。兩鎮之間修築一座城池,每個城池以一萬人鎮守,給予強弩十二牀,武衞三百乘。其中每一弩配給六頭牛,每一乘武衞配給二頭牛。多造馬槍及其它武器,派兩名大將鎮撫。冬天則講習武事,春天就耕種,亦兵亦農,這樣不勞苦士兵卻有積蓄。然後於白道南三處建立糧倉,運近州鎮的糧食都存進去,如此則足食足兵,防守禦邊,更為便利。但源賀的建議沒有被朝廷採納。 [27] 

源賀軼事典故

源姓由來
據考證,源姓始於北魏名將源賀,是鮮卑族的後裔。
源賀原名禿髮破羌,是南涼國主禿髮傉檀的兒子,國亡後投奔北魏,得到北魏明元帝的賞識。明元帝認為拓跋、禿髮本是同源,後因故分為兩個姓氏,於是賜禿髮破羌姓源。

源賀人物評價

《魏書》:“源賀堂堂,非徒武節而已,其翼戴高宗,庭抑禪讓,殆社稷之臣也。” [21] 
《北史》:“源賀堂堂,非徒武節、觀其翼佐文成,廷抑禪讓,殆乎社稷之臣。” [30] 
文成帝拓跋濬:“苟人人如賀,朕治天下復何憂哉!” [21] 

源賀史書記載

《魏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29] 
《北史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 [30] 

源賀家庭成員

源賀與太武帝拓跋燾同宗,其先祖為拓跋詰汾。拓跋詰汾的長子禿髮匹孤因為不滿拓跋力微即位,於是率部遷居涼州祁連山,並改姓“禿髮”,建立南涼,而拓跋力微那一支在盛樂陰山建立代國,即北魏前身。

源賀先祖

拓跋詰汾,拓跋詰汾生長子禿髮匹孤與二子拓跋力微,實乃親兄弟也。

源賀父親

父親: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南涼第三任君主,後被乞伏熾磐毒死。

源賀兄弟姐妹

  • 兄長
禿髮虎台,南涼國太子,與妹妹禿髮王后打算暗殺乞伏熾磐,事敗被殺。 [4] 
禿髮安周,曾到北涼做質子。 [22] 
禿髮染干,曾到北涼做質子。 [23] 
禿髮保周,與源賀一起投奔北魏,後反叛被殺。 [5]  [24] 
  • 姐妹
禿髮王后,西秦乞伏熾磐之妻,後與哥哥禿髮虎台打算暗殺乞伏熾磐,事敗被殺。 [4] 
禿髮氏,西秦乞伏熾磐的左夫人,曾向乞伏熾磐告密,導致禿髮虎台與禿髮王后被殺。 [4] 

源賀妻子

乞伏氏,西秦國主乞伏熾磐之女

源賀子女

  • 兒子
長子:源延,西冶都將、武城子,涼州刺史、雍州牧,廣武侯,諡曰簡。
次子:源懷,原名思禮,驃騎大將軍,馮翊郡開國公。贈司徒、冀州刺史,諡曰惠。
三子:源奐,字思周,長樂太守。
  • 女兒
欽文姬辰,嫁侍中、鎮西大將軍、琅邪王司馬金龍
參考資料
  • 1.    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館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馬金龍墓:《文物》,1972:第3期
  • 2.    《魏書·源賀傳》:三年秋薨,年七十三。贈侍中、太尉、隴西王印綬,諡曰宣,賻雜彩五百匹,賜輼輬車及命服、温明秘器,陪葬於金陵。
  • 3.    《魏書·禿髮傉檀傳》:神瑞初,傉檀率騎擊乙弗虜,大有擒獲,而乞伏熾磐乘虛襲樂都克之,執傉檀子虎台以下。傉檀聞之引眾而西,眾皆離散。傉檀嘆曰:“吾老矣,寧見妻子而死。”遂降熾磐,熾磐待以上賓之禮,用為驃騎大將軍,封左南公。歲餘,鴆殺之。
  • 4.    《資治通鑑·宋紀一》:秦王熾磐之後,虎台之妹也,熾磐待之如初。後密與虎台謀曰:“秦本我之仇讎,雖以婚姻待之,蓋時宜耳。先王之薨,又非天命。遺令不治者,欲全濟子孫故也。為人子者,豈可臣妾於仇讎而不思報復乎!”乃與武衞將軍越質洛城謀弒熾磐。後妹為熾磐左夫人,有寵,知其謀而告之,熾磐殺後及虎台等十餘人。
  • 5.    《資治通鑑·晉紀三十八》:傉檀子保周、賀,俱延子覆龍,利鹿孤孫副周,烏孤孫承缽,皆奔河西王蒙遜;久之,又奔魏。……魏主嗣愛賀之才,謂曰:“卿之先與朕同源。”賜姓源氏。
  • 6.    《魏書·源賀傳》:世祖素聞其名,及見,器其機辯,賜爵西平侯,加龍驤將軍。……從擊叛胡白龍,又討吐京胡,皆先登陷陳。進號平西將軍。
  • 7.    羅新.北魏直勤考:《歷史研究》,2004:第5期
  • 8.    《魏書·源賀傳》:世祖徵涼州,以賀為鄉導。詔問攻戰之計。賀對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鮮卑,各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舊民,臣願軍前宣國威信,示其福禍,必相率歸降。外援既服,然後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世祖曰:“善。”於是遣賀率精騎歷諸部招慰,下三萬餘落,獲雜畜十餘萬頭。及圍姑臧,由是無外慮,故得專力攻之。涼州平,遷徵西將軍,進號西平公。
  • 9.    《魏書·源賀傳》:又從徵蠕蠕,擊五城、吐京胡,討蓋吳諸賊,皆有功。拜散騎常侍。賀為人雄果,每遇強寇,輒自奮擊。世祖戒之曰:“兵兇戰危,不宜輕犯;卿可運籌處分,勿恃身力也。”賀本名破羌,是役也,世祖曰;“人之立名,宜其得實,何可濫也?”賜名賀焉。拜殿中尚書。
  • 10.    《資治通鑑·宋紀八》:賀時與尼俱典兵宿衞,乃與南部尚書陸麗謀曰:"宗愛既立南安,還復殺之。今又不立皇孫,將不利於社稷。"遂與麗定謀,共立皇孫。戊申,賀與尚書長孫渴侯嚴兵守衞宮禁,使尼、麗迎皇孫於苑中。麗抱皇孫於馬上,入平城,賀、渴侯開門納之。……遂執宗愛、賈周等,勒兵而入,奉皇孫即皇帝位。登永安殿,大赦,改元興安。……以東安公劉尼為尚書僕射,西平公源賀為徵北將軍,並進爵為王。帝班賜羣臣,謂源賀曰:“卿任意取之。”賀辭曰:“南北未賓,府庫不可虛也。”固與之,乃取戎馬一匹。
  • 11.    《魏書·源賀傳》:南安王餘為宗愛所殺也,賀部勒禁兵,靜遏外內,與南部尚書陸麗決議定策,翼戴高宗。令麗與劉尼馳詣苑中,奉迎高宗,賀守禁中為之內應。俄而麗抱高宗單騎而至,賀乃開門。高宗即位,社稷大安,賀有力焉。轉徵北將軍,加給事中,以定策之勳,進爵西平王。高宗即位,班賜百僚,謂賀曰:“朕大齎善人,卿其任意取之,勿謙退也。”賀辭,固使取之,賀唯取戎馬一匹而已。
  • 12.    《魏書·源賀傳》;出為徵南將軍、冀州刺史,改封隴西王。……賀之臨州,鞫獄以情,徭役簡省。武邑郡奸人石華告沙門道可與賀謀反,有司有聞。高宗謂羣臣曰;“賀誠心事國,朕為卿等保之,無此明矣。”乃精加訊檢,華果引誣。於是遣使者詔賀曰“卿以忠誠款至,著自先朝,以丹青之潔而受蒼蠅之污。朕登時研檢,已加極法,故遣宣意。其善綏所蒞,勿以囂謗之言致損慮也。”
  • 13.    《資治通鑑·宋紀十》:十一月,魏以尚書西平王源賀為冀州刺史,更賜爵隴西王。……會武邑人石華告賀謀反,有司以聞,帝曰:“賀竭誠事國,朕為卿等保之,無此明矣。”命精加訊驗。華果引誣,帝誅之。
  • 14.    ,《魏書·源賀傳》;時考殿最,賀治為第一,賜衣馬器物,班宣天下。賀上表請代,朝議以賀得民情,不許。在州七年,乃徵拜太尉。
  • 15.    《魏書·源賀傳》:賀從駕追討,破之。
  • 16.    《資治通鑑·宋紀十三》:庚子,魏以陝西王源賀為太尉。
  • 17.    《資治通鑑·宋紀十四》:柔然部真可汗侵魏,魏主引郡臣議之。……給事中張白澤曰:“……若鑾輿親行,必望麾崩散,豈可坐而縱敵!”魏主使……隴西王源賀等督諸軍為後斷,鎮西將軍呂羅漢等掌留台事。諸將會魏主於女水之濱,與柔然戰,柔然大敗。
  • 18.    《魏書·源賀傳》:顯祖將傳位於京兆王子推,時賀都督諸軍屯漠南,乃馳傳徵賀。賀既至,乃命公卿議之。賀正色固執不可。即詔賀持節奉皇帝璽綬以授高祖。
  • 19.    《魏書·源賀傳》:是歲,河西敕勒叛,遣賀率眾討之,降二千餘落。倍道兼行,追賊黨鬱朱於等至枹罕,大破之,斬首五千餘級,虜男女萬餘口、雜畜三萬餘頭。復追統萬、高平、上邽三鎮叛敕勒至於金城,斬首三千級。……又詔都督三道諸軍,屯於漠南。
  • 20.    《魏書·源賀傳》:又上書稱病篤,乞骸骨,至於再三,乃許之。朝有大議皆就詢訪,又給衣藥珍羞。太和元年二月,療疾於温湯,高祖、文明太后遣使者屢問消息,太醫視疾。患篤,還京師。
  • 21.    《魏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02]
  • 22.    《資治通鑑·晉紀三十八》:蒙遜遂伐南涼,圍樂都。三旬不克;南涼王傉檀以子安周為質,乃還。
  • 23.    《資治通鑑·晉紀三十八》:蒙遜進圍樂都,傉檀嬰城固守,以子染干為質以請和,蒙遜乃還。
  • 24.    《資治通鑑·宋紀五》:癸亥,禿髮保周帥諸部鮮卑據張掖叛魏。
  • 25.    《魏書 源賀傳》賀依古今法及先儒耆舊之説,略採至要,為十二陳圖以上之。顯祖覽而嘉焉。
  • 26.    《魏書 源賀傳》賀上書曰:"臣聞:人之所寶,莫寶於生全;德之厚者,莫厚於宥死。然犯死之罪,難以盡恕,權其輕重,有可矜恤。今勁寇遊魂於北,狡賊負險於南,其在疆場,猶須防戍。臣愚以為自非大逆、赤手殺人之罪,其坐贓及盜與過誤之愆應入死者,皆可原命,謫守邊境。是則已斷之體,更受全生之恩;徭役之家,漸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幾在茲。《虞書》曰'流宥五刑',此其義也。臣受恩深重,無以仰答,將違闕庭,豫增繫戀,敢上瞽言,唯加裁察!"高宗納之。已後入死者,皆恕死徙邊。久之,高宗謂羣臣曰:"源賀勸朕宥諸死刑,徙棄北番諸戍,自爾至今,一歲所活殊為不少,生濟之理既多,邊戍之兵有益。卿等事朕,致何善意也?苟人人如賀,朕治天下復何憂哉!顧憶誠言,利實廣矣。"羣臣鹹曰:"非忠臣不能進此計,非聖明不能納此言。"
  • 27.    《魏書 源賀傳》是時,每歲秋冬,遣軍三道並出,以備北寇,至春中乃班師。賀以勞役京都,又非御邊長計,乃上言:"請募諸州鎮有武健者三萬人,復其徭賦,厚加賑恤,分為三部。二鎮之間築城,城置萬人,給強弩十二牀,武衞三百乘。弩一牀,給牛六頭。武衞一乘,給牛二頭。多造馬槍及諸器械,使武略大將二人以鎮撫之。冬則講武,春則種殖,並戍並耕,則兵未勞而有盈畜矣。又於白道南三處立倉,運近州鎮租粟以充之,足食足兵,以備不虞,於宜為便。不可歲常舉眾,連動京師,令朝庭恆有北顧之慮也。"事寢不報。
  • 28.    《宋書 顏師伯傳》又虜隴西王等屯據申城,背濟向河,三面險固,天生又率眾攻之,朱士義等貫甲先登,賊赴河死者無算,即日陷城。
  • 29.    《魏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21]
  • 30.    《北史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