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源義經

(遊戲《仁王2》登場角色)

鎖定
源義經,遊戲《仁王2》DLC“牛若戰記”的角色,平安時代末期武將。
相傳曾在京都鞍馬山向居住於該地的天狗拜師學劍,後響應兄長源賴朝舉兵討伐平家,在戰場中帶領源氏取得勝利。因其活躍戰績不似常人所為,也有人説他其實是半妖。 [1] 
中文名
源義經
外文名
Minamoto no Yoshitsune
別    名
牛若丸
配    音
花江夏樹
性    別
登場作品
仁王2

源義經角色背景

源氏後人,乳名牛若,為人類與妖怪結合所誕生的孩子。因父親源義朝受平家所害,為躲避平家追兵而躲入傳説中棲息着眾多妖怪的鞍馬山,在此邂逅了鞍馬天狗與和魂妖怪。妖怪們接納了身為半妖的牛若,由鞍馬天狗授予牛若百般武藝。
青年時期的牛若丸與前來奪取楚葉矢刃的武藏坊弁慶戰鬥,並在交戰後成為了能夠互託性命的重要夥伴。後來,為支持兄長源賴朝討伐平家而主動舉兵參與,曾持楚葉矢丸於多場激戰中帶領源氏取得勝利。 [2] 

源義經角色形象

人類形態
源義經形象立繪 源義經形象立繪
眉目秀麗,其右眼寄宿着作為半妖象徵的蒼色之光。前額為向左梳理的劉海,長髮向後梳理並以白色髮帶捆紮。
義經的鎧甲名為“牛若之鎧”,通身主基調為白色以展現源氏武者清廉儒雅的氣度。鎧甲之名源於義經的乳名“牛若”,他曾特別允許自小與他親近之人在元服後能繼續以此名相稱。
荒魂形態
荒魂化形態 荒魂化形態
荒魂化後的義經形似天狗,背部生出金色雙翅,雙翅內各藏有三把利刃,整體呈現出瘦長飄逸的姿態。
義經的鎧甲隨着荒魂化而異化扭曲,星盔前方的金鍬向下延展變為形似鳥喙的金色半面面具,頭盔兩側的護甲猶如天狗之耳;覆身鎧甲長出黑色長毛,胸甲遍佈猶如血絲狀圖案的紋路;腰間草折尚有殘留,下半身展現出紅色扭曲長毛覆蓋的模樣,足部護具出現高跟。 [3] 

源義經人物性格

與弁慶並肩作戰 與弁慶並肩作戰
義經為人隨和,但心中保有作為源氏武者的驕傲與推崇。由於與平家有着殺父之仇,曾經的義經不惜任何代價也要獲得力量。在年幼的他看來無論自己是人是妖,只要能夠變得更強即可。期間雖然亦擔心兄長的安全,但下定決心即使是一個人也要完成對平家的復仇。
隨着年齡增長,義經的性情開始變得成熟穩重,在戰後會以笛聲祭奠御魂。他知曉即使打敗平家還遠遠不夠,想要杜絕戰亂必須打倒潛藏於暗處的罪魁禍首,世間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和平。 [3] 

源義經角色能力

源義經綜合能力

屋島之戰的義經 屋島之戰的義經
受鞍馬天狗教導習得百般武藝,義經在劍術與兵法上頗有心得。由於半妖血統以及天狗的鍛鍊,在屋島展現出動若脱兔的敏捷身手與熟練使用楚葉矢丸的戰法。
荒魂化的義經其身手變得更為迅捷,能夠以超越常人的速度以太刀發起快攻,還能夠通過楚葉矢丸發動遠程斬擊“鳳鳴斬”,並且會使用雙翼隱藏的劍刃進行近距離連擊與遠距離劍雨傷害,此外亦能夠召喚守護靈造成淨屬性傷害。進入常暗領域後,義經將手持雙劍,動作與攻擊變得更為迅捷,期間會跳至制高點以劍刃發起遠距離進攻,並伺機快速接近敵人進行下劈攻擊。 [4] 

源義經守護靈

鞍馬天狗
棲於鞍馬山的大天狗所化身的守護靈。神力特別強大的天狗會被稱為大天狗,在許多地方都被奉為山神。其樣貌眾説紛紜,大多是被形容為紅臉長鼻的長鼻天狗,或是半人半鳥的烏天狗。也有人説存在長得更像鳥,或和普通人類根本分別不出來的類型。
鞍馬天狗為義經的老師,曾指導牛若丸兵法與劍法等武藝,為了看顧義經的成長而化身守護靈。
鳳是以鳥類為中心,有着各種動物特徵的守護靈,傳説中的靈鳥鳳凰的雄鳥。雄鳥的鳳象徵陰陽中的陽,會給予活躍、擁有正義感與勇氣之人祝福。
鳳為源氏世代相傳的守護靈,歷盡幾代從源賴光處轉移附體於源義經。 [5] 

源義經角色經歷

憤怒的義經 憤怒的義經
義經於狂風大作的惡劣天氣下,向平家的據點——屋島發動奇襲。縱身跳過一艘又一艘的船,將攔住去路的平家玩弄於掌心之中。並在此時遇見了將平清盛靈魂妖化而成的海入道徹底擊潰的秀千代。面對素昧平生的“稀人”,義經提出希望能聯合秀千代的力量一同打倒平家。
義經於屋島之戰大敗平家,並追擊落敗的平家殘黨,最終在壇之浦將其殲滅。隨後,義經返回京都上呈捷報,卻被妒忌之人冠上謀反的罪名,義經只能潛逃至奧州平泉。然而昔日盟友藤原氏背叛了義經,派遣士兵追捕義經。
囑託秀千代打倒幕後黑手 囑託秀千代打倒幕後黑手
義經在秀千代的幫助下,動身與前去確保退路的武藏坊弁慶會合。但當義經趕到時看見的,卻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全身中箭而亡的弁慶。
滿腔的怒火讓義經化為了荒魂。在與秀千代激戰後,恢復神智的義經指引秀千代去追尋源氏祖先的意念,並將打倒幕後敵手的重責大任託付給秀千代。 [3] 

源義經專屬裝備

源義經武器

楚葉矢丸
手持楚葉矢丸的源義經 手持楚葉矢丸的源義經
由身負與大嶽丸相同血脈的鈴鹿通過犧牲自身的守護靈楚葉矢及靈石打造而出,曾經斬殺妖魔大嶽丸的七支刀。義經手中的楚葉矢丸為源氏相傳,被稱為“能夠討伐妖怪的刀“。在與平家的戰鬥中,義經憑此刀打敗了多名平家武士。
薄綠
源義經之愛刀。在《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太平記》等戰記中,都留下了義經持薄綠在諸多戰鬥中馳騁沙場的記錄。原名吠丸,是年輕的義經在熊野時,當時的別當所贈。義經為紀念熊野春季的山野而將刀名改為薄綠。

源義經防具

牛若之鎧
看見弁慶倒下的義經 看見弁慶倒下的義經
提供組合詞條“鞍馬流劍法”,根據裝備的數量變化依次疊加額外效果:組合2件攻擊力和防禦力增加(刀) +15;組合3件提供武技的傷害(鞍馬劍舞) +13.0%;組合4件提供近距離攻擊傷害+6.0%;組合5件提供迅妖怪技傷害+15.0%;組合6件提供閃避動作精力消耗降低 -20.0%;組合7件提供對攻擊力的反映(技) A。
頭盔為表面露出鉚釘的星盔,前面的裝飾是與英雄相襯的大型金鍬,頭盔兩側的護甲刻有做工精緻的鑲金。外觀美麗且質地堅固,是相當適合實戰的防具。
胸甲是用紅線編成。在展現出源氏氣度的白色上衣裏裝着各種護甲,能完整保護胸口到腹部。為了不對射箭動作造成妨礙,僅右肩附有大袖。
臂甲是在塗了漆的皮革上裝飾精心刻有蝴蝶和菊花等花紋的鑲金,再以紅色的金屬件固定,提供三重保護。源平合戰時,許多將領都為了方便拉弓,只穿戴左臂甲。就選擇成為後世主流的雙手臂甲來看,義經相當有先見之明。
膝甲僅有從腰部垂下的草折。並將應有四片的草折減成左右兩片,以減輕重量方便行動。草折上的小型甲片塗了朱漆,與褲裙的顏色作搭配,看起來相當瀟灑。
腿甲是利用後鈕片將鐵板組合成半筒狀以貼合腿型,再綁上紅繩固定。腳部是先穿上足袋,再套上毛皮製成的淺沓。這不僅是大鎧正裝,也能看出義經自己也以身為源氏武者為榮。
蟬折之笛為源義經愛用的龍笛。在歌謠曲《敦盛》中被列為具有代表性的名笛之一。為先對宋國所贈的表面有着蟬節般的珍貴笛竹祝禱了七天後,再加工製成的笛子。但曾經有人吹奏此笛後,卻將它當成普通笛子置於膝蓋以下,不知笛子是否感覺不受尊重,其蟬節的部分竟然自動凹折,故得蟬折之名。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