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源底村

鎖定
源底村地處山水古城龍泉市以西,浙閩邊陲上垟鎮境內,距市區30公里,53省道沿村而過,交通便利。該村現有人口2200人,農村住户522户、耕地面積1745畝、水田面積21067畝。2002年農業經濟總收入825萬元,人均純收入3089元,於2000年實現小康村。 源底村歷來名人志士輩出。自古以來,源底人勤勞耕作、勤儉持家、習文重禮、累積家業,自明末清初富庶一方,廣請能工巧匠,造屋置業,並在清末達到鼎盛,形成了今天的源底明清古建築羣。
2018年5月,源底村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中國傳統村落。 [1] 
2019年12月25日,源底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 [2] 
中文名
源底村
人口數量
2200人
著名景點
源底明清古建築羣
耕地面積
1745畝

源底村村情簡介

上垟鎮源底村是龍泉市最大的行政村,全村有21個村民小組,575户2023人,耕地面積1874.3畝,林地面積21067畝,其中毛竹面積4891畝。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16萬元,實現人均收入8202元。
源底村東為山皮洋,西傍朝下山,北臨昴山,貴溪水清徹底,蜿蜒東流,穿村而過。三面山環如障,難得南邊留一平地,地勢較為平坦,土地較為肥沃。整個村落呈背山面水之勢,形成喇叭型峽谷山村,山水互為映襯,白牆青瓦高低錯落,古樹果木點綴其間,野鳥家禽交相鳴啼,真正達到了人與自然的極度和諧。村主幹道呈南北走向,貴溪將村分為東西兩面,村舍沿溪呈團聚狀。西區老街保存較好,徐仰山故居、徐氏宗祠都在此區,保留着古老的防火牆,塊石、卵石路面。東西兩岸村落保留較為完整古民居等建築24幢。村落部分民居仍保留着傳統風貌與歷史格局。
源底是一個歷史較為悠久而富有光榮革命鬥爭傳統的山村,是辛亥革命志士徐仰山的故里,“白雲深處仙境,桃花源里人家”,只見粉牆高聳,鴛瓦黛青,掉楔鷗吻,雕樑畫棟,盡顯浙派山鄉建築特色,是龍泉古民居之典範。以徐仰山烈士故居為代表,均系一式的“四水歸堂”。走進古民居就看到天井,四面高牆中狹長的一方天井,使得老房子更加的幽暗悽迷。近代以來,源底村人才輩出,辛亥革命烈士徐仰山的故居也在於此,其故居及徐氏祠堂在2000年7月被龍泉市人民政府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3] 

源底村古建築羣

源底古民居位於源底村中央,發源於龍頭山的貴溪於村中婉延而過,在村口形成喇叭形,喇叭入口前端有一小山形式烏龜,謂之“龜山”,古人擇此棲息立家,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古民居依貴溪而建,呈塊狀分佈,四周植被繁茂,綠竹連浪,杉林成蔭,村落依山抱水,清幽毓秀,步入村中,彷彿處於仙境之中。
源底明清古建築羣現保存着36幢古宅,建築面積27370平方米,原貌保存度達90%,其中徐氏宗祠等四幢古宅保存完好度為95%,對研究明清浙閩山鄉建築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整個古建築羣粉牆高聳,鴛鴦黛青,棹楔歐吻,雕樑畫棟,盡顯浙派山鄉建築特色,其“四水歸堂”式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江南的建築思想,富麗堂皇之中,盡透靜謐幽雅之氣,與四周山水和諧一體,源底村被喻為“白雲深處仙境,桃花源里人家”。
源底古建築羣中現完好保存着辛亥革命烈士徐仰山故居,並留下了徐敬五創立龍泉義倉、賑濟災民、興辦學校的感人故事。近年來,源底村以其特有人文氣息和古建文化吸引着四方遊客前來探尋。

源底村保護管理

上垟鎮對源底古民居保護和管理予以極大重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加強對古民居的保護、修繕、管理和宣傳,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了文保員,執行嚴格的管理辦法和措施,着手源底新村的規劃和建設。2003年鎮政府將在源底村實施小流域生態項目,投資200多萬元,對河道、道路和農田進行綜合整治,為古民居的持久保護和旅遊開發創造良好條件。源底村將以其特有人文氣息和古建築文化吸引着八方遊客前來探尋。 [4] 

源底村所獲榮譽

2019年12月25日,源底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