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源城區

鎖定
源城區,廣東省河源市轄區,是中共河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河源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河源市南部,東江中上游與新豐江的匯合處。總面積361.5平方千米。2022年10月,源城區下轄6個街道、2個鎮。 [5]  2021年,源城區常住人口70.75萬人,户籍總人口34萬人。 [1] 
源城區,是原河源縣的一部分。原河源縣從南齊永明元年(483年)建縣至1988年有1500多年的歷史。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原河源縣分設源城區和郊區(後改為東源縣)。源城區是客家古邑、萬綠河源的唯一市轄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5-26] 
2022年,源城區地區生產總值307.24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3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90.52億元,增長0.4%;第三產業增加值212.89億元,增長1.1%。 [24] 
中文名
源城區
外文名
Yuancheng Distisct
別    名
槎城
行政區劃代碼
4416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
地理位置
河源市南部
面    積
361.5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街道、2個鎮
政府駐地
上城街道
電話區號
0762
郵政編碼
517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70.75 萬(2021年)
著名景點
河源客天下
巴伐利亞莊園
河源恐龍文博園
桂山風景區
火車站
河源站
車牌代碼
粵P
地區生產總值
307.24 億元(2022年)

源城區歷史沿革

河源市中心城區·源城區
河源市中心城區·源城區(11張)
河源古為百越之地,在《尚書》的“禹貢”一章劃為揚州區域,秦、兩漢、三國、兩晉等朝代均屬古龍川縣地,屬南海郡管轄。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析龍川地置河源、新豐二縣,仍屬南海郡。南朝梁天監年間(約502年)析南海郡置梁化郡(即惠陽梁化),河源改屬梁化郡轄。
開皇元年(581年)平陳後改梁化郡設置循州(今惠州)。開皇十一年省龍川,併入河源縣,為循州屬。十八年,改新豐為休吉縣。大業初年(605年)又省休吉,併入河源縣,改循州為龍川郡,河源屬龍川郡轄。
武德五年(622年)龍川郡複名循州,析河源置石城縣。唐貞觀元年(627年)又罷石城縣。唐中宗嗣聖年間(約684年)改循州為雷鄉郡,天寶四年(745年)改雷鄉郡為海豐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稱循州。
南漢(958年),劉鋹遷循州於雷鄉,改舊循州治為禎州,河源與博羅、海豐、歸善縣均屬禎州轄。天禧四年(1020年),因避仁宗趙禎御名,改禎州為惠州。宣和二年(1120年)改惠州為博羅郡。紹興三年(1133年)複稱惠州。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惠州升為路,河源屬惠州路轄。
洪武元年(1368年),惠州路改為府,河源屬惠州府轄。崇禎六年(1633年),河源分割忠信二圖之地置連平州,併兼管河源、和平兩縣。
清朝,河源屬惠州府轄,是惠州府屬的中心地區。
民國八年(1919年),河源屬廣東潮循道,隨後即廢。道制廢后,中級地方行政機構久不設置。民國十四年(1925年)廣東統一,河源隸屬東江行政委員會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河源屬東江善後委員會公署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東江綏靖委員會公署轄。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河源隸屬廣東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奉行政院指令第四區行政專員公署由惠州移駐河源。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改稱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2] 
建國初期,河源屬東江專區。
1953年,屬粵東行政區,後屬惠陽專區
1959年,惠陽專區撤銷,屬韶關專區管轄。
1963年,恢復惠陽地區,河源又劃歸惠陽地區轄。
1988年1月,撤銷河源縣,設置河源市(地級市)。原河源縣被分拆為源城區和郊區(後改為東源縣)。原河源縣的東埔鎮、源城鎮、埔前鎮和高埔崗農場劃為源城區轄區,其餘劃為郊區(今東源縣)管轄。 [2] 

源城區行政區劃

源城區區劃沿革

源城區標準地圖 源城區標準地圖
1988年1月至1997年2月,源城區下轄源城鎮、東埔鎮、埔前鎮和高埔崗農場
1997年3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源城鎮和東埔鎮,設置上城、新江、東埔、源西4個辦事處和源南鎮,保留埔前鎮和高埔崗農場建制。
2003年12月,辦事處改為街道辦事處。埔前鎮、源南鎮和高埔崗農場未更名。
2011年,原高埔崗農場改街道,源城區轄5個街道:上城街道東埔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崗街道;2個鎮:源南鎮埔前鎮
2018年1月,根據省民政廳文件,設立城東街道辦事處 [3]  。城東街道由河源江東新區代管。

源城區區劃詳情

2022年10月,源城區下轄6個街道、2個鎮:上城街道新江街道東埔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崗街道城東街道源南鎮埔前鎮 [5]  46個社區,28個村(不含江東新區城東街道)。 [25]  區人民政府駐上城街道 [4] 

源城區地理環境

源城區位置境域

源城區,地處於珠三角地區與粵東粵北山區的結合部,總面積361.5平方千米。地理座標處於東經114°31′34″至114°45′4″,北緯23°31′21″至23°51′之間。

源城區地形地勢

源城區位於東江、新豐江交匯處,河源盆地內。區內北部為東江和新豐江沖積而成的東埔小平原,中部為丘陵,南部為東江沖積而成的埔前小平原,西部為低山丘陵區。總體地勢為東低西高,最高在西端的桂山,海拔最高1056米,最低在東江雙頭村,海拔在46米,境內最大相對高度差為1010米。
境內地貌形態與構造、地層、岩石等有關,是內外動力地殼作用的結果,按成因可分為構造侵蝕,剝蝕侵蝕,侵蝕堆積三種成因類型,地貌形態主要表現為低中心、低山地貌,主丘陵地貌,低山着地地貌,河谷平原地貌等。
境內地層主要包括中新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佈於區內的西南部,中東部及東北部一帶。巖性主要為沉積碎屑岩類,大山碎屑岩類和鬆散巖類。裸露總面積約278.2平方千米,佔規劃區總面積76.26%。
地質構造位於佛岡—新豐江緯向構造帶與華夏黃河大斷裂構造帶的複合地段,形成以北東向構造為主。南北向構造為東南山構造體系格向,並伴隨有多動強烈的岩漿流動,尤以中生代燕山中酸性岩漿廣泛侵入為主。區內出現的構造有桂山尾向斜,河源斷裂,人字石斷裂。
水文地質與地質構造條件相應,地下水分為鬆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3種基本類型。
工程地質特徵與地質、構造地貌及地睛水活動等密切相關,岩土體可分為花崗岩類巖組、碎屑岩組、膏鹽含鈣質巖組、衝洪積土巖組及殘坡層土巖組等。
源城區的地質災害主要有水土流失、水庫淤積、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源城區恐龍化石地質遺蹟擁有大量的出土恐龍蛋化石,還有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為世界罕見的集恐龍蛋、恐龍骨骼和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埋藏地。

源城區氣候

源城區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水平,是全國13個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的城市之一。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冷;夏半年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高温多雨。源城區歷年平均温度21.4℃,歷年極端最高温度39.3℃,歷年極端最低温度-3.8℃;歷年平均年降雨量1953.2毫米,歷年平均年雨日159天;歷年平均年日照時數1942.8小時。源城區熱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氣候資源豐富,適宜種植亞熱帶作物 [6] 

源城區水文

源城區境內的河流,統屬於珠江水系的東江干流水系。一級支流新豐江和東江干流穿越境內,兩江河段(源城)的河流比降落差不大,流速較緩慢,河面較寬闊。除東江、新豐江河段外,源城區還有埔前河、七磜河、木京河,高塘水、赤坑水、洪洞水、萬洞水、藍田水,香車河、雙下水等河流10條,其集水面積不大,均在100平方千米以下。其中埔前河、七磜河、香車河是源城區較大的河流,集水面積都在40平方千米以上,區內主要河流有:東江、新豐江、埔前河、七磜河、香車河。

源城區自然資源

源城區土地資源

1992年土地資源詳查數據結果報告,源城區集體土地363459.1畝,佔總面積67%;國有土地107409.7畝,佔總面積20%;未定權土地71849畝,佔總面積13%。截至2009年底,源城區常用耕地面積33233畝。

源城區生物資源

河源野趣溝
河源野趣溝(4張)
源城區林木茂盛,動植物資源豐富。桂山自然保護區有廣東最大、世界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綠闊葉林,物種資源豐富,與肇慶鼎湖山、雲南西雙版納並稱“沙漠腰帶上的東三奇”。全區有野生維管植物193科486屬783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二級保護植物7科7屬7種,如金狗、桫欏、水蕨、蘇鐵蕨樟樹、半楓荷、花櫚木等。全區有脊椎野生動物215種。其中有蟒蛇、金錢龜、穿山甲等10多種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

源城區礦產資源

源城區境內地質構造複雜,據地質部門探明的礦藏有鐵、銅、鋅、煤、水晶、粘土、螢石、瓷土等11種。鐵礦主要分佈在埔前桂山一帶,屬風化淋濾鐵礦,含鐵品位達45%以上,但儲量規模較小,在10萬噸以下;銅礦、鋅礦分佈在埔前、桂山,儲量不大;煤礦分佈在埔前、桂山,但煤層薄,煤質差,硬石多;螢石礦主要分佈在源南鎮勝利村至東源縣仙塘鎮到吉村一帶,儲藏量約在510萬噸左右;水晶礦分佈在東埔的白石嶂一帶,但礦石含晶性不高,水晶個體小;瓷土礦分佈在源西的白嶺頭村和高塘村至東源縣的徐洞村一帶,儲量大;配料粘土礦分佈在源西的白嶺頭一帶。

源城區水力資源

源城區雨水充沛,多年平均年產水量3.70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1610立方米。東江多年過境水量144.24億立方米,新豐江多年過境水量24.6億立方米。全區水能理論藴藏量44.30萬千瓦,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為42.00萬千瓦,至2013年已開發34.2萬千瓦(含新豐江水電站33.5萬千瓦),佔可開發量的81.43%。

源城區人口

2021年,源城區常住人口70.75萬人,比上年增加0.34萬人。城鎮人口比重95.51%,城鎮人口67.57萬人。户籍總人口34萬人,比上年增加0.38萬人,增長1.1%;出生人口3708人,出生率10.97‰;死亡人口622人,死亡率1.84‰;自然增長率9.13‰。 [1]  常住人口70.75萬人(不含城東街道辦事處的常住人口為65.68萬人),2021年,源城區户籍人口34萬人(不含城東街道辦事處的户籍人口為32.43萬人)。 [22] 

源城區政治

區委書記:曾憲旺 [27] 
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代區長:鄧勇 [23] 

源城區經濟

源城區綜述

2022年,源城區地區生產總值307.24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3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90.52億元,增長0.4%;第三產業增加值212.89億元,增長1.1%。 [24] 
2021年,源城區(不含高新區、城東)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302.98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4億元,增長3.1 %,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0.4%;第二產業增加值89.44億元,增長21.1 %,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9.9 %,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10.10億元,增長5.0%,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9.7%,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26.1:72.7調整為1.1:29.5:69.4,第二產業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比上年下降3.3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4063元,增長6.5%。 [1] 
人民生活
2021年,源城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6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80元,增長4.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5元,比上年增長1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7%。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45:1縮小為1.35:1(農民收入為1)。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402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699元,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919元,增長1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7%。全體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7.2%;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6.8%,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9.2%,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 [1]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源城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6%。分產業看,第二產業(工業)投資增長3.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3.1%。民間投資增長1.6%,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3.1%。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9%,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0.1%。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8.9%,先進製造業投資增長19.5%。
房地產開發投資95.18億元,增長20.6%。商品房銷售面積107.43萬平方米,下降22.7%;商品房銷售額82.4億元,下降23.6%。 [1] 
財政
2021年,源城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9億元,增長5.8%。其中税收收入7.06億元,增長11.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89億元,增長4.2%。其中,住房保障支出2.78億元,增長294.8%;衞生與健康支出4.21億元,增長26.2%;城鄉社區支出2.94億元,增長60.2%。民生類支出25.16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78.9%。 [1] 

源城區第一產業

2021年,源城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3億元,比上年增長0.9%;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3.35億元,增長0.2%。糧食種植面積2.85萬畝;總產量1.13萬噸,比上年增長0.9%。蔬菜種植面積3.12萬畝,比上年增長1.0%,產量4.15萬噸。花生種植面積0.91萬噸,產量0.21萬噸。水果種植面積1.13萬畝,產量0.51萬噸。 [1] 

源城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源城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8家,比上年增加11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8.70億元,比上年增長2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5.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增加值8688萬元,集體經濟增加值833萬元,股份制經濟增加值22.64億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資經濟增加值20.12億元,私營經濟增加值11.75億元。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增加值27.14億元,中型企業增加值11.78億元,小型企業增加值14.88億元,微型企業增加值1.67億元,分別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9.0%、21.2%、26.8%、3%。 [1] 
建築業
2021年,源城區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4.17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2%。具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65家,建築業總產值53.21億元,增長18.8%,利潤總額1.21億元。 [1] 

源城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源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21億元,比上年增長7.5%。從限上行業看,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增勢良好,煙酒類、服裝類、日用品類和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72.4%、17.9%、13.9%和6.3%。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保持較快增速,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新能源汽車類同比分別增長32.2%、46%和192.2%。 [1] 
對外經濟
2021年,源城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245萬元,增長20.0%。進出口總額76.7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出口總額53.3億元,增長20.3%;進口總額23.4億元,增長22.5%。 [1] 
郵電業
2021年,源城區郵電業務收入14.50億元,比上年增長11.8%。電話總用户106.37萬户,比上年增長9.5%;其中,固定電話用户11.78萬户,移動電話用户94.59萬户。國際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32.38萬户,比上年增長11.1%。移動互聯網用户87.74萬户,比上年增長7.3%。 [1] 
旅遊業
2021年,源城區接待旅遊總人數253.1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0%。其中,國內遊客252.77萬人次,增長16.2%;入境遊客0.37萬人次,下降46.4%。旅遊住宿設施接待過夜遊客151.03萬人次,增長0.8 %。旅遊總收入21.93億元,比上年增長2.0%。各類旅行社55家。已評定的星級旅遊賓館(酒店)7家,其中五星級旅遊賓館(酒店)1 家,四星級旅遊賓館(酒店)2家。 [1] 
金融
2021年,源城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584.45億元,下降0.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03.87億元,增長7.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881.88億元,增長2.6%。 [1] 

源城區交通運輸

源城區是粵東北的交通樞紐,水陸交通比較發達。境內205國道、河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河汕公路橫跨東西, 205國道、西環路、粵贛高速公路分別從城區的東西兩邊通過,中國南北第二大動脈京九鐵路以及廣梅汕鐵路連接城區。東江航運上可達龍川,下可通惠州、廣州。
2021年,源城區公路通車裏程875公里,比上年增長0.3%。旅客運輸總量146萬人,下降12.3%;旅客運輸週轉量2.05億人公里,下降12.2%;貨物運輸總量1584萬噸,增長50.4%; 貨物運輸週轉量17.0億噸公里,增長54.7%。 [1] 

源城區社會事業

源城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源城區共有幼兒園131所,在園幼兒3.33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為99.80%。小學55所,在校學生8.72萬人,小學毛入學率105.34%,小學淨入學率100%。普通中學39所,其中初中28所,高中11所。初中在校學生4.15萬人,初中毛入學率117.55%,普通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8.19%。高中在校學生1.92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8.27%。 [1] 

源城區科學技術

2021年,源城區共組織推薦申報省、市、區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7項,通過項目15項;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1家,新增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39家,新增3家;市級農創中心20家,新增1家;高新技術企業63家,新增9家。專利申請授權量807件,比上年增長21.7%,有效發明專利量152件,比上年增長16.0%。 [1] 

源城區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河源市圖書館源城區圖書館 [7]  國家一級文化館:源城區文化館。 [11] 
2021年,源城區公共文化服務單位84個,其中區級文化事業單位5個,鎮街綜合文化站7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72個;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2個,館藏量125.52萬冊(件),總流通52.49萬人次。 [1] 

源城區體育事業

2021年,源城區體育健兒在參加省級以上各類重大比賽中,共獲得金牌6枚、銀牌4枚,銅牌7枚。共舉辦各類羣眾體育競賽和體育活動5次,體育人口18.35萬人。 [1] 

源城區醫療衞生

2021年,源城區共有各類衞生機構240個(含農村衞生站及村級醫療點),其中醫院、衞生院8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各類衞生機構擁有牀位1679張,比上年增長4.4%;其中醫院、衞生院牀位1045張,增長5.3%。各類衞生技術人員2480人,其中執業醫師667人,增長2.1%;執業助理醫師167人,註冊護士1275人,藥劑人員132人,檢驗人員90人,其他衞生技術人員149人。 [1] 

源城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源城區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8.04萬人;參加城鄉養老保險6.66萬人,淨增0.1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5.81萬人,淨增0.2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7.11萬人,淨增0.7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6.94萬人,淨增1.0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7.61萬人,淨增1.2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20.54萬人,減少0.39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付額1.42億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待遇支付額5.72億元。享受城鄉低保救濟的困難羣眾3814人,共發放城鄉低保救濟金2523萬元。 [1] 

源城區歷史文化

源城區綜論

源城區從南齊永明元年(483年)建縣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轄區內有建於南宋的龜峯塔、明朝萬曆年間的李燾故居、逍遙巖、草行丘屋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源城區是最早的客家先民的落居地之一, [17]  源城區是客家古邑、萬綠河源的市轄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源城區地處兩江交匯之處,各種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廣府文化便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種。清乾隆年間,前來河源從商的廣府人越來越多,廣府文化隨之而來,散播到河源各地,源城區方言裏還有不少受着白話的影響。飲早茶的習慣,茶點的製作,建築、服飾等,或多或少地受到廣府文化的影響。 [16] 

源城區方言

源城區屬客家方言區,語言受正統客家話及白話(廣州話)的影響較大,有的詞語讀音與梅州話相似,少數詞語與廣州話相近,但全區語言總體上屬客家方言。 [20] 
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80張)
源城區客家人的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崇拜、禮節等。源城區客家民間娛樂內容非常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樂器會,演戲,放煙火,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籤,打麻將,養花,釣魚等。 [18]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80張)
源城區的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的變化,有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河源的圍龍屋是方形的,被稱為“府第式”、“角樓”。其形制接近北方傳統的“四合院”,其文化內涵更加深厚。

源城區風景名勝

春沐源·禾悦莊
春沐源·禾悦莊(2張)
源城區有景區(點)14個(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國際旅遊度假區、野趣溝旅遊區、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七寨湖公園、革命烈士陵園、新豐江音樂噴泉、龜峯塔、太平古街、李燾故居、鱷湖公園、福源果場、東興旺農業生態園、鄉夢鄰里特色民宿),其中,國家4A級景區2個(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國際旅遊度假區),廣東省旅遊度假區1個(巴伐利亞莊園),在建旅遊項目7個(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國際旅遊度假區、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保利勤誠達響水國際旅遊度假區、“四季花海”特色小鎮、河源體育產業園、南天中醫藥生態養生谷),待深度開發旅遊資源7個(革命烈士陵園、雙下古村落、羅煥榮故居、龜峯塔、太平古街、李燾故居、鱷湖公園)。 [19] 
太平古街
源城風景
源城風景(5張)
太平古街,臨近東江支流新豐江畔,採用民國時期流行的“上樓下廊”式的騎樓結構,走在其中,頗似行走在廣州的一德路、北京路一帶。河源太平古街始建於清朝,全長300米,鼎盛時期有300多家商鋪進駐其中。太平古街原名叫十字街,因早年商業興旺,整條街呈現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故改名為太平街 [8] 
巴伐利亞莊園
巴伐利亞莊園 巴伐利亞莊園
巴伐利亞莊園,位於河源市源城區,佔山地10平方千米(水域近2平方千米),是粵港兩地造園”的創新文旅示範項目。
河源市烈士陵園
河源市烈士陵園,位於河源市源城區公園路中山廣場西側,始建於1958年,是原河源縣人民政府為紀念阮嘯仙等革命先烈而建立的,原命名為“嘯仙烈士陵園”,2002年12月經市政府批准更名為河源市烈士陵園。陵園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園內建有阮嘯仙烈士紀念亭,阮嘯仙烈士塑像,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墓,河源市革命歷史、革命烈士紀念館。 [21] 

源城區地方特產

河源米粉
河源米粉,廣東省河源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河源生產米粉已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以“霸王花”米排粉為代表的米粉產品,因其外形美觀、有爽滑感、不沾牙、不夾生、不易斷條等特點而深受消費者喜愛。 [13] 
2003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河源米粉”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14] 

源城區榮譽稱號

2020年6月,被評為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9]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10] 
2021年11月,擬將其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