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湯敏

(古村之友)

鎖定
湯敏,深圳市古村之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促進中心創始人 [1]  ,中國文保社會組織輪值主席 [2]  ,鵬城慈善獎獲得者 [3]  ,北京大學碩士 [4]  。深圳愛鄉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5] 浙江財經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理事長 [6]  ,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和農業農村部聯合主辦的“鄉村振興人物榜” [7]  ,原深圳市慈善事業聯合會副秘書長 [8]  新鄉賢工程發起人,原眾志古村保護與發展基金會秘書長,中國古村大會發起人,《留根·中國傳統村落》叢書發起人、主編,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江商學院30期EMBA。 [8]  北京大學70年70人。古村落志願組織領域乃至互聯網公益領域的先鋒帶頭人 [9]  2014—2015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提名 [10]  村村有慈善發起人,中國縣域發展論壇發起人 [11]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慈善聯合會鄉村振興委員會專家、北京大學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專業委員會委員 [11]  cctv12《社區英雄》 20181208期採訪嘉賓 [12]  在利用互聯網公益、推動社會組織發展和社會善治等方面,有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經驗。 [11]  已摸索出利用互聯網聯合地方政府、企業、社會力量的公益PPP模式,推動鄉村保育的新鄉賢工程、祠堂復興工程、家譜復興工程、中醫復興工程、民族工藝復興工程,孵化出多支社會企業聯合支持古村活化,在行業中形成領先。 [11] 
中文名
湯敏 [10] 
國    籍
中國 [13]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13] 
職    業
知名公益人 社會企業家 [13] 
主要成就
創立古村之友 [13] 
出生地
四川達州 [4] 

湯敏個人經歷

早年期間
2007年,湯敏考上北大研究生,師從中國“景觀學”著名教授俞孔堅,一下子成了全村的驕傲。但是,他也逐漸意識到,自己並未能為家鄉作出能夠配得上這份“榮耀”的貢獻。甚至與全國各地的許多村子一樣,他們那個村子也逐漸空心化,年輕人大量出走,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如果家鄉還很窮困,我有什麼資格談優秀呢?”湯敏説。
2009年從北大畢業後,他回到四川工作,想用這10多年所學到的自認為“正確的東西”改變家鄉。為此,他先後進入政府和景觀規劃、諮詢、投資等行業公司,但都沒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因為“心中那些社會關懷、人文關懷的東西用不上。”
2010年,他利用業餘時間創辦了“可持續城市公益論壇”,與一批城市規劃領域的講師給市民辦公共講座,想通過做公益來調節一下工作中的“痛苦”。沒想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4] 
推動《梅州市客家圍龍屋保護條例》的出台
2014年6月,廣東梅州一位城市規劃師在微博發文“梅州圍龍屋在呼救”,引起了湯敏的注意。原來,從2013年11月開始,梅州要進行城市擴容,根據規劃,大量的圍龍屋包括祠堂都將被拆除。而在梅州,圍龍屋作為當地典型的客家居民建築遍佈全市各縣,年頭均在200年以上,有的甚至有600年曆史,是客家人的精神祖地。這一舉動在享有“世界客都”美譽的梅州,引起不少人的強烈不滿。
“當我看到梅州城區的規劃時,內心是非常生氣的。”湯敏説,“我是做城市規劃的,我知道完全可以不用那麼大拆大建。”他在實地調查走訪後,寫下一篇“救救梅州”的萬字長文,文章在微信平台推送後,得到近7萬的閲讀量,引起公眾和媒體廣泛關注。最終,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動下,這個不合理的規劃作廢重編,梅州還因此將文物保護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出台《梅州市客家圍龍屋保護條例》,讓300多座古屋免於摧毀。 [4] 
成立古村之友激活古村落保護力量
因為圍龍屋事件,湯敏查閲了很多古村落保護的資料,記憶中家鄉那個小村莊蕭條的景象重又浮現在眼前,他忽然感覺自己找到了未來事業的方向。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公佈了4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共4153個傳統村落。然而,中國有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平均每一個縣被收錄的古村落不足2處。據調查統計,2000年,中國有360萬個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減少到270萬個。10年裏有90萬個村子消失,相當於一天之內就有250個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國的自然村已只有約200萬個。
面對急劇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贏古村消逝的腳步”,公益組織的力量似乎分外薄弱。“如果每個縣有一個志願者團隊,建立一個全國的古村落保護監督網絡,是不是就能保護更多的古村落?”湯敏盤算。
説幹就幹。2014年11月,湯敏辭去城市規劃師的工作,在深圳發起成立“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志願者網絡”,着手建立“全國古村落保護與活化聯盟”,嘗試用“互聯網+公益”的方式為古村保護積蓄能量。
湯敏認為,在“互聯網+”語境下,利用扁平化與便捷快速的社羣鏈接,正讓社會創新走向多維立體生態,也能讓“古村之友”聚合出巨大的價值增量。
“古村之友”成立後,湯敏開始跟着各地的志願者頻繁“走村”,宣傳古村保護理念,發動人們去發現村落的價值,頻繁的時候“一週甚至一天跑一個城市”。成立半年後,團隊迅速覆蓋30個省份,成立了1000支志願者隊伍,聚攏起四五萬人的古村保護志願者隊伍。 [4] 

湯敏獲得榮譽

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和農業農村部聯合主辦的“鄉村振興人物榜” [7] 
榮獲“第五屆鵬城慈善獎 [3] 
2014-2015綠色中國年度人物候選人。 [1] 
榮獲2015年中國慈展會社會創新大賽金獎。
深圳市創意設計七彩獎特別貢獻等多項榮譽。 [1] 
“古村之友”及其團隊目前已榮獲第四屆中國慈展會項目大賽金獎。 [9] 
中國文物基金會傳統村落守護者傑出團隊獎。 [9] 
北京大學70年70人。 [9]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11]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11] 
北京大學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專業委員會委員。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