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雲鯽2號

鎖定
湘雲鯽2號是利用湘江野鯉(2n=100)為原始父本,紅鯽(2n=100)為原 始母本,通過遠緣雜交獲得了異源四倍體鯽鯉(AT)羣體。
中文學名
湘雲鯽2號
拉丁學名
A make-shift carp. 2,
動物界
湘雲鯽2號

目錄

湘雲鯽2號品系建立

該四倍體魚與二倍體日本白鯽和二倍體鯉魚雜交分別獲得了不育的三倍體魚——三倍體湘雲鯽和三倍體湘雲鯉。在此基礎上,作者對異源四倍體鯽鯉產生的二倍體卵子進行雌核發育研究,成功獲得了雌核發育二倍體鯽鯉克隆體系,該體系具有獨特的繁殖特性即能大量產生二倍體卵子。將雌核發育二倍體鯽鯉產生的二倍體卵子與普通四倍體鯽鯉產生的二倍體精子受精,形成了新型兩性可育的改良四倍體鯽鯉羣體(G1×AT)。在G1×AT中分化出兩種羣體,98%的G1×AT自交產生的後代,都是體形和體色與G1×AT保持一致的四倍體鯽鯉(4n=200),但有2%的高背型G1×AT,其體高/體長值達到0.48(一般普通異源四倍體鯽鯉和98% G1×AT體高/體長比值只有0.36)。高背型G1×AT自交,產生了三種類型的二倍體後代:高背型紅鯽、高背型雙尾金魚和青灰色鯉魚。分離出來的高背型紅鯽的體高/體長平均值達到0.53,明顯比普通紅鯽的體高/體長平均值(約0.41)要高,在體形上具有顯著的改良特徵。這種高背型紅鯽兩性可育、一年性成熟,可通過自交不斷擴大羣體規模。高背型紅鯽自交後代分化形成三種高背型鯽魚:高背型紅鯽、高背型青鯽和高背型花鯽。高背型鯽魚在外形上具有頭部小、體背高、尾柄短等優良特徵。這些高背型鯽魚不但可以作為優良母本來製備三倍體魚,而且可作為漂亮的觀賞魚。

湘雲鯽2號優點

利用雄性改良四倍體鯽鯉與雌性二倍體高背型紅鯽交配得到了具有顯著改良性狀的湘雲鯽2號。
外形
湘雲鯽2號體側扁,口端位,呈弧形,體被圓鱗,背部青灰色,腹部淺黃色,尾鰭灰色,整個魚體體色光亮,在外形上接近野生鯽魚(圖2)。與三倍體湘雲鯽相比,湘雲鯽2號在體型上具有顯著的改良特徵:湘雲鯽的體高/體長平均值為0.41,而湘雲鯽2號的體高/體長平均值達0.45,表現出明顯的高背特徵。同時,湘雲鯽2號體長/全長平均值為0.82,表現出體長尾短的特徵;頭長/體長平均值為0.27、頭高/體高平均值為0.53,表現出頭部小的特徵。湘雲鯽2號具有背部高而厚、腹部小的特點,從而大大提高了含肉率。
營養成分
湘雲鯽2號含肉率高達50.37%,水分與蛋白質含量分別為77.09%和19.65%,表現出高蛋白、低水分特徵,特別是湘雲鯽2號肌肉中氨基酸總含量高達77.79%(幹樣),人體必須氨基酸含量為25.26%(幹樣),4種呈鮮味和甜味氨基酸(Asp,Glu,Gly,Ala)的含量也比較高,佔幹樣的32.49%,明顯高於湘雲鯽的鮮、甜味氨基酸含量17.68%(幹樣)。
湘雲鯽2號肉質鮮美且水分低,氨基酸種類豐富,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保持了鯽魚的風味,具有口感鮮美的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是一種理想的養殖商品魚。
不育性及生長速度
湘雲鯽2號性腺發育與湘雲鯽相似,性腺不育,是一種不育三倍體魚。由於性腺發育受到抑制,其生殖發育能量可轉化為生長能量,從而使它們的生長速度加快。養殖試驗表明湘雲鯽2號的生長速度與湘雲鯽的生長速度相近,Ⅰ齡魚可長到500-600g/尾,Ⅱ齡可長到1-2kg/尾。同池飼養下湘雲鯽2號的生長速度為本地鯽魚生長速度的4.21倍,為普通紅鯽的1.43倍。湘雲鯽2號生長速度快與它們的性腺發育滯後、生殖細胞呈退化現象以及在繁殖季節GTH細胞內的分泌顆粒和分泌小球不排出有密切關係。
另外,湘雲鯽2號的不育性保證它們在任何水域中都不會與其它魚交配,消除了它們對魚類種質資源產生干擾作用的隱患,同時也避免因生殖而易造成產後染病死亡的現象。
抗逆性
湘雲鯽2號抗逆性強便於運輸,且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其抗逆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耐低氧能力強。在缺氧情況下,能夠長時間浮頭用嘴呼吸而不易因缺氧發生死亡。(2) 在近幾年的推廣養殖中,無論是池塘、湖泊或其他水域養殖,均沒有因疾病而發生大量死亡的現象。(3) 抗低温能力強。湘雲鯽2號在春冬季温度較低的情況下仍然保持生長等優點。
發展前景
湘雲鯽2號不但具備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肉質好、不育的特點,而且它們的體型更像鯽魚、含肉率高、味更鮮美,具有很高的養殖價值和市場銷售前景。綜合各地多年養殖情況,以每畝放養1000尾湘雲金鯽、存活率為80%、1齡魚可長到500g/尾左右、則當年畝產量可達400kg,市場價格6元/500g計算,每畝年產值可達4800元,加上其它搭養的常規魚類的收益,其 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
湘雲鯽2號通過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品種登記號:GS-02-001-2008)。目前,湘雲鯽2號已在遼寧、江 蘇、江 西、廣東、湖北、安微、浙江 、四川、重慶、湖南長沙、望城、湘潭、湘陰等地推廣養殖,取得了很好的養殖成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