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

鎖定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位於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仙源鄉,是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機關和其他省直機關在仙源的革命遺址 [3]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12日,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機關、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和其他省直機關由修水遷到仙源鄉。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羣主要由中共湘鄂贛省委舊址、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五分校舊址、中共湘鄂贛省委《紅旗》報社舊址等在內的一整套完整的組織機構舊址組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廳兩側走道上方,保留有當時書寫的“列寧之路”“馬克思路”“軍樂”“音樂”字樣;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舊址中廳牆壁上保留有當時書寫的“辦公廳”3個黑色繁體美術字;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舊址上進中牆上保存有當時書寫的紅五分校“校歌”。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革命史蹟;見證了湘鄂贛蘇區黨領導羣眾擊退敵人進攻的艱苦革命鬥爭,為中央區的勝利作出的重要貢獻;是湘鄂贛蘇區精神的載體,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 [3]  [5] 
2006年5月,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
地理位置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仙源鄉
所處時代
1932~1934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973-5-1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歷史沿革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舊址始建於清咸豐年間。清光緒末年,王氏後裔曾把該屋賣給外國傳教士(英國、意大利人)做天主教堂。 [3]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始建於清末。 [3]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紅旗》報社舊址是清朝同治年間由仙源王家會眾集資建造。 [3] 
湘鄂贛省軍區(總指揮部)舊址原為清末民初民居。 [3]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舊址始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 [3]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12日,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機關、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和其他省直機關由修水遷到仙源鄉。 [2-3]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15日,中共湘鄂贛臨時省委的省委機關報——《紅旗》在小源創刊。該報的主要目的是宣傳黨的政治方針和各項具體政策,指導各地黨的工作;揭露國民黨的造謠與欺騙,動員全省蘇區人民參軍參戰,鞏固和發展新的蘇區。 [3]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春,湘鄂贛省軍區在小源成立,駐紮近兩年時間。湘鄂贛省軍區成立後,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先後對全省紅軍和地方武裝進行了整編,增強了全省主力紅軍的力量。此外,軍區還組建了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培養了近千名軍政幹部;取得了港口戰役、株木橋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對湘鄂贛蘇區的“圍剿”;牽制國民黨60多個團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 [3]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9月,湘鄂贛省委召開了全省第二次黨代會,正式選舉了以林瑞笙同志為首的第二屆省委,曾在這裏召開了多次常委(擴大)會,發展了黨的組織,加強了蘇維埃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支持了湘鄂贛邊區的工農武裝割據,牽制了敵人兵力,配合中央蘇區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輝煌勝利。 [2]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9月、10月,湘鄂贛省蘇維埃機關在小源先後召開了湘鄂贛省第二、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了蘇維埃建設、紅軍問題等決議案,選舉了新的省蘇維埃執委,在此期間,省蘇維埃政府完善了內部機構,頒佈了一系列重要法令條例,發展了蘇區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 [2]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初,國民黨重兵圍攻小源,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機關撤出小源,向銅鼓梓莊一帶轉移。 [2]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建築格局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羣主要由中共湘鄂贛省委舊址、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五分校舊址、中共湘鄂贛省委《紅旗》報社舊址等在內的一整套完整的組織機構舊址組成。 [3]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主要建築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2張)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仙源鄉仙源街橋頭王家屋,原為民居“篤慶堂”。建築坐東朝西,由南北兩幢並列組成,相互連接貫通,共4廳12房,建築面積約1023平方米。舊址內部為抬梁式木架結構,小青瓦屋面,木質門窗。外牆為磚砌風火牆,內牆為土牆、木板隔牆。 [3]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舊址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舊址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舊址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舊址位於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仙源鄉仙源街月山下王家屋,由仙源當地財主王發潤建造。舊址平面呈“凹”形佈局,包括正屋和南北兩端向東伸出的側樓兩部分,正屋有3廳8室,側樓下層1廳1室、上層1室,整體佔地面積約1175平方米。舊址內設省委辦公廳、省委書記辦公室兼卧室、宣傳部、組織部、婦女部和少共省委辦公室、技術科辦公室、列寧室、接待室。 [3] 
湘鄂贛省軍區舊址
湘鄂贛省軍區舊址 湘鄂贛省軍區舊址
湘鄂贛省軍區(總指揮部)舊址,原為清末民初民居。坐東朝西,土木結構,呈“7”字形佈局,建築面積約239平方米,內設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總務部。 [3]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紅旗》報社舊址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紅旗》報社舊址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紅旗》報社舊址
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紅旗》報社舊址原為王家祠堂,建築面積約110平方米。 [3]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舊址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舊址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舊址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舊址位於新市村,原為村民袁愛家中的祠堂。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分上下兩進,進間有一口約9.5平方米的天井,有房屋4間,建築面積約462平方米。 [3]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文物遺存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廳兩側走道上方,保留有當時書寫的“列寧之路”“馬克思路”“軍樂”“音樂”字樣;中國共產黨湘鄂贛省委員會舊址中廳牆壁上保留有當時書寫的“辦公廳”3個黑色繁體美術字;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舊址上進中牆上保存有當時書寫的紅五分校“校歌”。 [3]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歷史文化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又稱“湘鄂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邊界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區域。民國十七年(1928年)7月,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成功領導平江起義之後始建。 [3]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主要展覽

湘鄂贛革命紀念館
湘鄂贛革命紀念館位於萬載縣陽樂大道322號,是一家宣傳展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創建、鞏固與發展歷史的專題館。1960年,籌建,辦公場所設萬載仙源中共湘鄂贛省委舊址內。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衝擊,一度關停。1983年,恢復,並於萬載縣城陽樂大道建新館。館舍面積近2000平方米,陳列廳建築為仿古四合院式,常設的“湘鄂贛革命鬥爭史陳列”通過運用情景再現、雕塑、聲光電等現代陳展形式生動展現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創建、鞏固、發展的鬥爭歷程。同時,館內還設有“萬載籍老紅軍將士革命業績陳列”,集中展示了杜平、王宗槐等18位萬載籍老紅軍的戎馬生涯和革命業績,館內收藏革命文物1000多件,其中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贛省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印章”“《工農兵》報(第一期)”等文物。2008年,湘鄂贛革命紀念館開始實行免費開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現場教學點、國家三級博物館。 [4]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價值意義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革命史蹟;見證了湘鄂贛蘇區黨領導羣眾擊退敵人進攻的艱苦革命鬥爭,為中央區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湘鄂贛蘇區精神的載體,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 [5]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保護措施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遺址碑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遺址碑
2006年5月,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旅遊信息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地理位置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位於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仙源鄉。 [3]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路程約43.7千米,用時約1小時1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