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鎖定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邊界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區域。
中文名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外文名
Hunan-Hubei-Jiangxi Soviet Area
地理位置
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邊界地區
歷史背景
1927年9月起,湘鄂贛邊界地區十餘縣的部分農民自衞軍、農民,分別在中共組織領導下舉行起義,組成數支游擊隊,開展遊擊活動。1928年7月,中共湘東特委成立,滕代遠任書記。同月,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成立紅軍第5軍和平江縣蘇維埃政府。9月,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成立,滕代遠任書記。11月,紅5軍軍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轉入井岡山地區後,王首道任湘鄂贛邊特委書記;黃公略率紅5軍一部在湘鄂贛邊地區堅持游擊戰爭,1929年4月改稱紅軍湘鄂贛邊境支隊,黃公略任支隊長,張啓龍任政治委員。紅軍支隊和當地游擊隊經過艱苦鬥爭,在平江、瀏陽、大冶、陽新、修水、銅鼓等縣境內,開闢了數塊根據地。8月,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返回湘鄂贛邊後,於9月與紅軍支隊合編重新組建紅5軍。10月,湘鄂贛革命委員會成立。此後,紅5軍乘蔣馮閻戰爭期間駐湘鄂贛邊地區國民黨軍兵力薄弱之機,分兵展開活動,並幫助組建了湘鄂贛蘇區紅軍獨立師。
1930年6月,湘東北的平江、瀏陽,鄂東南的大冶、陽新、通山、崇陽、通城和贛西的修水、銅鼓、萬載等地,大都已成為蘇區。同時,紅軍第3軍團組成,彭德懷任前委書記兼總指揮,滕代遠任政治委員,轄第5、第8軍。隨後,紅軍獨立師擴編為紅軍第16軍,亦歸紅3軍團建制。8月,紅3軍團編入紅軍第一方面軍。9月,紅一方面軍從湘東地區轉向贛西南地區,紅16軍留在湘鄂贛蘇區。湘鄂贛蘇區在反對國民黨軍“清剿”“圍剿”的鬥爭中得到鞏固和發展。1931年7月,中共湘鄂贛省委組成,李宗白任書記(後林瑞笙)。同時,湘鄂贛省紅軍總指揮部成立,孔荷寵任總指揮,黃志競任政治委員。10月,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成立,賴汝樵任主席(后王亞德)。在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領導下,建立了20多個縣的中共組織和17個縣蘇維埃政府,以及各級共青團、工會、婦女會、互濟會等羣眾組織,發展了工業、軍工和農業生產,建立了教育、文化、衞生等機構,蘇區建設得到全面發展。1934年1月,陳壽昌任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徐彥剛任湘鄂贛軍區司令員。從1933年9月開始,在國民黨軍的反覆圍攻下,湘鄂贛蘇區紅軍和地方武裝遭到嚴重損失。到1934年8月,湘鄂贛蘇區變成游擊區。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