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鎖定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位於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交界地帶,由賀龍、任弼時等開創。
中文名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發生地點
湘鄂川黔交界地帶
領導人
賀龍、任弼時
發生時期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1932年秋,紅二軍團在賀龍、夏曦、關嚮應等率領下,退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經鄂北、陝南、川東,於1934年5月進入貴州,開闢了黔東根據地。在向黔東進軍途中,成立由夏曦、關嚮應、賀龍、盧冬生組成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邊革命軍事委員會。
10月,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的紅軍第六軍團,到達黔東,與紅二軍團在印江縣會師。紅二、紅六軍團會師後,在任弼時、賀龍、關嚮應等領導下統一行動,向湘西的永順、保靖、龍山、桑植、大庸等地挺進,發動了湘西攻勢,攻佔永順、桃源等縣。湘西攻勢的勝利,為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創建奠定了基礎。
11月26日,遵照中共中央電示,在大庸建立以任弼時為書記的中共湘鄂川黔臨時省委、以賀龍為司令員、任弼時為政治委員的湘鄂川黔省軍區,開創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同時,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由賀龍任主席,夏曦、朱長清任副主席。根據地組織紅軍二、六軍團開展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幾次“圍剿”,殲滅了大量敵軍,有力地配合了紅一方面軍的長征。1935年9月,國民黨出動了130個團的兵力,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圍剿”。為了保存有生力量,紅二、六軍團於11月19日撤離根據地,進行長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