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西剿匪

鎖定
1950年1月至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六、四十七軍等主力部隊和民兵武裝在湘西地區展開了剿匪鬥爭。參加剿匪的主要軍事力量有解放軍第四十六軍,第四十七軍、第一一四師、第一五八師和湖南軍區直屬部隊、各軍分區直屬部隊共20餘萬人。剛建立的民兵武裝也參加了剿匪鬥爭。
湘西剿匪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50年1月到3月。即全面進剿階段。第二階段,4月至6月,即中心區剿匪階段。第三階段,1950年10月,即邊緣區剿匪階段。共消滅匪徒56000餘人。
在重點消滅湘西土匪的同時,湘中、湘南等地也繼續清剿境內殘匪。共繳獲各種槍支15萬餘支,炮400餘門,彈藥452萬餘發,以及其他大批軍用物品。
以湘西剿匪為重點的湖南剿匪鬥爭獲得徹底勝利,湖南百年匪患被徹底根除。 [8] 
名    稱
湘西剿匪
地    點
大湘西
參戰方
解放軍,湘西土匪、國民黨
結    果
解放軍勝利
參戰方兵力
解放軍第四十六軍,第四十七軍、第一一四師、第一五八師和湖南軍區直屬部隊20餘萬人,民兵武裝
參戰方兵力
湘西土匪、國民黨拼湊的3個暫編軍12個暫編師以及“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等10多股反動武裝10多萬人。

湘西剿匪歷史背景

湘西, 位於湖南西北部, 包括現土家、苗族自治州、懷化、張家界轄區等22市縣, 是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的必經之路。 [3] 
湘西土匪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中葉。數百年來,大大小小的土匪盤踞在西起湘黔邊界、東達常德、邵陽,北鄰湖北,南接廣西,總面積近7萬平方公里的廣大湘西地區。在舊中國的漫漫長夜,橫行霸道的土匪給湘西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中華民國時期,湘西土匪為害尤烈。到1949年解放前夕,湘西土匪惡性膨脹,勢力猖獗程度發展到了頂峯。幾乎“逢山必有洞,逢洞必有匪”,土匪總數驚人地達到10萬以上。長期以來,湘西各地土匪殺人放火、打家劫舍、姦淫擄掠、無惡不作。湘西土匪危害人民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對人民犯下的滔天血債,罄竹難書。
1949年9月湖南和平解放後,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反動派除繼續在正面戰場負隅頑抗外,派遣大批特務攜重金赴湘西大肆收編土匪武裝,妄圖憑藉複雜的地形條件和游擊戰與解放軍周旋,實現其“把湘西打造成反共復國基地”的夢想。面對人民解放軍的大兵壓境,湘西土匪不甘心失去往日的寄生生活和既得利益,他們和狼狽逃竄的國民黨殘兵敗將勾結在一起,居然拼湊起了3個暫編軍12個暫編師以及“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等10多股成建制的反動武裝。 [5]  國民黨反動派在湘西建立反共根據地,反動武裝總人數達10多萬。 [2] 
1949年湘西地方武裝建制情況
(一)1949年4月中旬有五個陸軍暫編師:
暫編第一師:師長田載龍
暫編第二師:師長周燮卿,副師長陳布龍
暫編第三師:師長陳子賢,副師長何沛霖
暫編第四師:師長羅文傑,副師長嚮明歧
暫編第五師:師長汪援華,副師長曹振亞
6月下旬,張平任湘西自衞軍沅古瀘邊區剿匪總指揮。
(二)1949年7月中、下旬有12個暫編師:
暫編第一軍:軍長陳子賢,下轄5個暫編師。
暫一師:師長田載龍,副師長朱際凱,下屬3個旅
暫三師:師長陳子賢,副師長何沛霖,下轄3個旅。
暫四師:師長羅文傑,副師長嚮明歧、梁仰之,下轄3個旅。
暫十一師:師長張平,副師長遊清泉,下轄3路縱隊。
暫十二師,師長師興周,下轄4個團。
暫編第二軍:軍長張玉琳,下有四個暫編師。
暫六師:師長米家進,副師長劉華峯,轄3個團。
暫七師:師長石玉湘,副師長雷震遠,轄3個團。
暫八師:師長鬍震,副師長鬍震華,轄3個團。
暫九師:師長張劍初,副師長徐漢章,轄3個團。
暫編第三軍:軍長田植,下有三個暫編師。
暫二師:師長周燮卿,副師長陳布龍
暫五師:師長汪援華,副師長曹振亞,下轄3個旅。
暫十師:師長瞿波平,副師長楊樹臣,下轄3個團。 [1] 

湘西剿匪戰役經過

經過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後,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各部隊一路向南, 直插海南島,47軍渡江後, 在湖北宜昌進行休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 47軍接到命令:挺進湘西, 經營湘西, 剿匪建政, 籌糧支前。當時, 全國除雲、貴、川、藏等地外, 大部分地區均已獲得解放, 此刻劉鄧首長率領的幾十萬大軍, 正集結待命準備挺進大西南。 [3] 
1949年9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西線主力第38軍、第39軍由常德挺進湘西,迂迴追擊桂系白崇禧集團,連克沅陵、漵浦、瀘溪、辰溪、懷化、芷江等10餘座縣城,揭開了湘西剿匪作戰的序幕。
9月下旬,中央軍委正式決定由47軍全權負責“經營湘西”。47軍是一支威震敵膽、戰功赫赫的主力部隊,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長江以南。全軍轄139、140、141三個師,軍長曹裏懷、政委周赤萍。47軍接到剿匪命令後,迅速由湖北枝江、宜都等地出動,南下進入常德,開始着手經營湘西的準備工作。新中國成立當天,47軍黨委在常德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對挺進湘西、剿滅匪患進行思想動員,並確定了首戰大庸的作戰部署。  
1949年10月中旬,47軍以神速動作奔襲大庸。解放軍採取一個師正面強攻,一個師阻敵增援,一個師斷敵退路的戰術,迂迴穿插,猛打猛衝,經過激烈戰鬥,一舉殲滅國民黨宋希濂部122軍4000餘人,解放了大庸城,打開了通往湘西的門户。之後,47軍挾初戰告捷之餘威,迫使敵暫一軍12000餘人投誠,爭取了“湘西王”陳渠珍起義。這一時期,湘西各地土匪懾於我二野、四野大軍過境的強大兵威,或逃匿深山,或蟄伏不出,或主動與解放軍接洽,表示願意“歸順”。企圖暫避鋒芒,以便東山再起。  
1949年11月初,47軍139、141師隨二野大軍入川,參加解放大西南戰役,只留下140師和軍直機關等少數部隊駐守湘西守護沿線公路。各路土匪見留守湘西的解放軍兵力較薄弱,認為“時機已到”,蠢蠢欲動。原已投誠或正在接洽談判的土匪也紛紛反水。他們製造謠言,洗劫村鎮,殺人放火,毀壞交通設施,阻撓徵糧支前,甚至攻打縣城,襲擊解放軍。  
為了保衞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徹底根除湘西百年匪患,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湖南省委、省軍區決定發起大規模剿匪作戰。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治委員黃克誠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解決土匪問題,則任何社會改革和社會建設,都無從談起。”1950年1月,47軍主力奉命返湘剿匪。2月1日,湘西軍區和47軍聯合發出剿匪政治動員令,大規模剿匪作戰開始。 [5]   

湘西剿匪第一階段:春季剿匪

按照既定部署,解放軍首先發起八面山合圍戰鬥。1950年1月13日,141師442團部隊像一把尖刀直插龍山裏耶,掃清了八面山外圍陣地。1月18日,141師各部向八面山發起總攻,連克大巖門、望鄉台等重要據點。22日,佔領敵核心陣地燕子洞。橫行龍山數十年的慣匪瞿波平、師興周部覆滅。與此同時,139師兵分七路合擊辰溪長田灣,殲滅土匪1000餘人,匪暫七師師長石玉湘被生擒。1月下旬,140師對盤踞會同等縣土匪發起攻擊。2月20日,湘西軍區集中9個營的兵力對古丈張平、瀘溪徐漢章部展開合圍,經過激烈戰鬥,殲滅了這兩股土匪勢力,惡貫滿盈的大匪首張平被擊斃。之後,剿匪部隊乘勝前進,先後解放黔城古丈麻陽鳳凰會同靖縣、綏寧、通道等縣城,春季剿匪勝利結束。此次剿匪戰役,共殲滅土匪24000餘名,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和其他作戰物資,沉重打擊了土匪的囂張氣焰。 [5]    

湘西剿匪第二階段:中心區剿匪

1950年3月中旬,中南軍區召開高級幹部會議,總結前一階段剿匪的戰果和經驗,並對下一步剿匪行動進行新的部署。4月4日,湖南軍區召開剿匪工作會議,決定將永順沅陵會同3個專區所轄之大庸、永順、麻陽、辰溪、黔陽、沅陵、古丈、懷化等14個縣劃為中心區,龍山、桑植、晃縣、綏寧、通道等8個縣劃為邊緣區,先集中兵力進剿中心區土匪,對邊緣區只留少數部隊固守據點。剿匪部隊加強了對土匪的政治攻勢,大力宣傳“抗拒從嚴,坦白從寬”、“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政策,分化瓦解土匪,徹底孤立匪首。同時,廣泛發動羣眾,實現了軍民同心協力剿匪的喜人局面。 [5]    
在廣大羣眾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區剿匪形勢出現新的局面。在永順專區,141師部隊在千餘民兵配合下於1950年4月15日攻克永順縣“五連洞”,生擒匪首李蘭初,取得中心區剿匪首戰的勝利。緊接着,剿匪部隊在保靖縣野竹坪殲滅“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徐雅南、楊樹臣部股匪,將徐擊斃。永順專區的重點進剿共殲匪2500餘人,繳獲長短槍3000餘支。在沅陵專區,139師和軍分區部隊在47軍兼湘西軍區司令部的直接指揮下,集中5個多團的兵力,連續殲滅了漵浦縣周全福、楊福清,瀘溪縣楊雲飛,麻陽縣周開宣,桃源縣郭和尚等股匪,僅少數殘匪逃到邊緣區。在會同專區,140師於1950年4月首先對盤踞在芷江西南大小洪山地區的股匪楊佐治部發起攻擊,活捉並處決了“湘黔邊區剿共遊擊總指揮” 楊佐治。5月,140師419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襲芷江東北的彭玉清股匪,迫使其全部繳械投降。與此同時,420團合圍並迫降了黔陽以北地區的股匪曾慶元部。經過兩個多月的進剿、駐剿、清剿,共殲滅土匪3200餘名,會同專區的主要股匪基本肅清。
中心區剿匪鬥爭,是整個湘西剿匪戰役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台灣國民黨當局不斷派出飛機空投物資、散發傳單,為各路土匪“撐腰打氣”。湖南軍區和湘西軍區對中心區剿匪戰鬥極為重視,戰鬥最激烈時,曹裏懷等47軍首長都親臨前線指揮,湖南軍區司令員文年生親率警衞營支援常德太浮山區剿匪。經過一連串的打擊,至1950年10月中旬,共殲滅土匪2萬餘人,中心區作戰勝利結束。 [7]    

湘西剿匪第三階段:邊緣區剿匪

1950年10月中心區剿匪接近尾聲時,湖南軍區和湘西軍區即着手發起邊緣區會剿戰役。為便於指揮,湘西軍區設立南、北兩個指揮部,湘西軍區司令員曹裏懷、副司令員劉賢權分任兩個指揮部的司令。在邊緣區,土匪依仗崇山峻嶺、石洞天險同剿匪部隊對抗。10月17日,湖南軍區集中47軍主力和其他部隊共4萬多人在北起湖北來鳳、南至湖南綏寧800餘里的戰線對土匪發起全面突擊,在駐鄰省部隊、地方武裝和廣大民兵羣眾的配合支持下,剿匪部隊採取先集中兵力會剿、摧毀敵人防禦體系,然後分兵追殲殘敵的戰術,戰士們發揚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連續作戰的優良傳統和戰鬥作風,對土匪窮追不捨,除惡務盡。至年底,邊緣區剿匪作戰共殲敵23000餘名,所有股匪悉數被殲滅, [5]  暫5師師長曹振亞、“湘鄂川黔反共救國軍”副總司令楊樹臣、“川湘黔反共救國軍”司令龍雲飛等匪首或死或降,歷時兩個多月的邊緣區剿匪作戰勝利結束。歷時兩個多月的邊緣區剿匪作戰勝利結束。 [7] 

湘西剿匪英雄事蹟

在剿匪戰鬥中,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前赴後繼、不怕犧牲,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戰鬥功臣和英雄羣體:英雄連長趙忠華,孤膽英雄李玉亭,勇攀懸崖絕壁、連續7次爆破牛欄洞的優秀共產黨員叢士林,長追800裏生擒匪首的紀士信,單身奪獲敵人機槍、一次殲匪70餘名後壯烈犧牲的趙啓英,千里追擊匪首徐漢章的“鋼鐵第八連”,打退1000多名土匪9次衝鋒的“老溪寨英雄排”……為了奪取湘西剿匪的勝利,解放軍也付出了巨大犧牲,僅47軍就有上千名戰士長眠在湘西的土地上,因戰鬥致殘、負傷、失蹤的人員為數更多,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和革命先烈用鮮血鑄就了湘西剿匪勝利的豐碑。 [7] 

湘西剿匪主要影響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戰鬥,湘西剿匪取得了重大勝利。 [5] 
從1949年10月到1951年3月, 共計14個月, 殲滅土匪9.2萬, 繳獲各種槍支7.08萬餘支, 各種炮190餘門, 使湘西350萬人民得到解放, 保障瞭解放軍二野部隊順利向大西南勝利進軍。與此同時,還派出幹部協助地方建立了湘西各級黨委和政府機關, 圓滿地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挺進湘西, 經營湘西”任務。 [3] 
之後,47軍這支為湘西剿匪立下的英勇部隊調離湖南開赴朝鮮戰場,湘西區黨委、湘西行署和湘西軍區繼續領導開展肅清殘匪的戰鬥,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2月,共捕獲殘餘匪特7000餘人,許多外逃匪首被捉拿歸案。至1952年下半年,漏網的殘餘匪特基本肅清,危害湘西數百年的匪患終告平息,乾坤旋轉,玉宇澄清,500多萬湘西人民撥雲見日,踏上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征途。
從1949年9月到1952年底,整個湘西剿匪戰役共殲滅土匪和反動武裝113000多人,繳獲各類槍支10餘萬支,火炮300多門,以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 [5] 

湘西剿匪成功原因

百年匪患,一朝平息。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又一個奇蹟。新中國成立前的數百年來,神州大地政權多次更迭,主政湖南的面孔亦幾經變換,湘西土匪卻屢“剿”不絕。然而,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軍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做到了舊統治者幾百年也做不到的事。究其根源,其因有三:
第一,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奪取剿匪勝利的根本保證。在舊社會,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出於各種目的,雖曾多次出兵對湘西土匪發動過“圍剿”,但為其階級本性所限,決定了他們不可能真正為了普通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而進山剿匪,最終免不了虎頭蛇尾、流於形式,甚而官匪勾結、魚肉人民。只有共產黨是真正為廣大勞苦大眾謀利益的組織,是真正為着解放人民而又依靠人民進山剿匪的。黨中央、毛主席十分重視湘西匪情,把“經營湘西”的重任交給了能征善戰的47軍。剿匪戰鬥中,湖南省委、省軍區領導和47軍首長多次親臨前線視察、指揮,各級指揮員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軍不同於過去任何一支舊軍隊,他們官兵平等,作風民主,作戰勇敢。正是由於有了共產黨和黨領導下的戰無不勝的解放軍,才最終徹底剿滅狡猾兇惡的湘西土匪。  
第二,羣眾的大力支持是奪取剿匪勝利的關鍵。過去舊統治階級的“剿匪”行動之所以總是歸於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脱離羣眾,盲人騎瞎馬,眼前一抹黑,對土匪的生活習性和動向以及湘西的地形地勢瞭解不清,這樣沒有不失敗的道理。共產黨剿匪則完全不同,毛主席明確指出解放軍要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除了軍事打擊外,還要訪貧問苦,關心羣眾。廣大羣眾的階級覺悟被喚醒後,一改過去的冷漠和懷疑態度,積極支持解放軍上山剿匪,處處設關卡,村村要路條,幾乎做到了“無山不上,無林不搜,無洞不進”,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戰鬥中漏網的土匪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沒有任何藏身避難之所,最後難逃覆滅的下場。 [5]  例如,剛從土匪手中解放的會同縣靠近貴州東部, 十分偏僻。為充分發動羣眾, 戰士們都分散住到百姓家裏, 和鄉親們談心、嘮家常, 幫助挑水、背柴、打掃衞生, 教唱革命歌曲、扭秧歌、識字, 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難。特別是注意和受土匪殘害、苦大仇深的羣眾交朋友, 鼓勵他們勇敢地站出來, 揭發土匪罪行。羣眾把解放軍當作親人, 不再疑慮, 主動向解放軍提供土匪線索, 主動給解放軍當嚮導進山剿匪。一些家中有被脅迫上山為匪的羣眾, 也都主動捎信給山上的親人, 希望他們早日下山, 早有出路。 [3] 
第三,靈活的政策策略是奪取剿匪勝利的基礎。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在剿匪鬥爭中,各級黨政軍機關堅決貫徹“軍事打擊、政治爭取、羣眾捕捉”三結合的剿匪方針,靈活運用“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等一系列政策策略,對罪大惡極的土匪,堅決殺掉,對於一般罪行較輕的土匪,則大部不殺。根據坦白與認罪情況,實行鎮壓和寬大相結合,分化瓦解土匪隊伍,徹底孤立匪首,減少了阻力和犧牲,把剿匪鬥爭的傷亡損失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 [5]  例如,在懷化縣, 戰士們説服舊保甲長將功贖罪, 動員土匪下山投降, 當時就有號稱“地靈王”的土匪吳祖貴, 被黨的寬大政策感召, 和另外7名土匪一起帶槍下山向解放軍投降。有個叫彭玉清的土匪頭子, 解放軍連續搜山500次他都逃掉了。後來, 在解放軍設下的天羅地網中, 他實在無處可逃了, 不得不向解放軍繳槍。其他的土匪也在父母、妻子及親友的陪伴下, 前來找解放軍悔罪。在鳳凰城, 人稱“湘西王”的匪首陳渠珍, 在我黨地下工作者的勸説下, 向解放軍投誠, 使鳳凰古城免遭戰火塗炭。 [3] 

湘西剿匪後世紀念

為褒獎湘西剿匪作戰中立功的人員,解放軍湘西軍區、中共湘西區委、湘西行政公署聯名製作“湘西剿匪紀念章”。1951年4月,湘西行署舉行頒發“湘西剿匪紀念章”儀式,紀念湘西剿匪的勝利。 [11] 
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位於沅陵縣梧桐山,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為路、道、府官署所在地。抗日戰爭時期,闢為中山公園。1949年秋冬,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四十七軍奉命挺進湘西。年餘,肅清土匪8萬餘人,解放湘西22縣,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湘西人民為紀念在匪中英勇輛性的烈士,於1951年元月將中山公園改建為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
園門為一座3道孔門的“勝利門”,氣勢雄偉。園中建有高18米的紀念塔,塔身正面刻“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塔”9個紅色大字。 [9]  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塔呈正方錐形,高16.96米,塔頂綴一紅星,塔上方正面刻着“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塔”9個大字。下方塔台屹立一尊威武雄壯、手持衝鋒槍的解放軍戰士全身塑像,下嵌銅刻碑文。碑文深情記載了湘西剿匪的經過,洋溢着湘西人民對人民軍隊的感激和對犧牲烈士的懷念之情。 [12]  塔的另三面有黃克誠王首道晏福生黃志勇曹裏懷等人題詞。公園兩側建紀念亭4座,內立石碑,刻記剿匪犧牲的烈士名單1005人,以志勳績,永垂千古。
紀念園於2011年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9] 
沅陵區剿匪勝利紀念堂 沅陵區剿匪勝利紀念堂 [10]
1952年,為紀念湘西剿匪的偉大勝利,經湘西行署批准,在沅陵專區的駐地辰溪修建了沅陵區剿匪勝利紀念堂。
沅陵區剿匪勝利紀念堂是辰溪縣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內的核心景點,為我國現存一座以紀念剿匪鬥爭勝利為主題的地標性會堂建築,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遊客量達十萬餘人次。 [10] 

湘西剿匪文藝作品

有許多文章介紹湘西剿匪,也出版過不少專著。
1962年,周赤萍寫作的湘西剿匪回憶錄《擒魔記》出版,在當時引起很大反響。該書也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寫湘西剿匪的著作。由於時間距離近,作者又是湘西剿匪的最高指揮員之一,作品自然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改革開放年代裏,以《擒魔記》為重要藍本,攝製了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擁有眾多觀眾。 [4] 
晃縣剿匪》一書,全方位地講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晃縣(今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鬥爭,最終剷除百年匪患的歷史業績。電影《湘西剿匪記》是以晃縣剿匪鬥爭故事為原型拍攝的,“田大榜”這一土匪藝術形象就是以晃縣悍匪姚大榜為原型塑造的。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