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江戰役

鎖定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的戰役。
湘江戰役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鋭減至3萬餘人。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鋭減到3萬人。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到達了極點,紛紛要求改換領導。 [10] 
湘江慘勝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它是紅軍受到國民黨軍圍追堵截身處絕境時召開的,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及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6-7] 
名    稱
湘江戰役
發生時間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地    點
廣西全州縣
參戰方
中央紅軍、國民黨軍
結    果
國民黨敗,中央紅軍損失慘重
傷亡情況
中央紅軍折損過半

湘江戰役戰役背景

突破三道封鎖線 突破三道封鎖線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第三道封鎖線後,由湖南省南部向廣西省(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前進。蔣介石為將中央紅軍殲滅於湘江以東地區,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16個師共77個團分五路專事“追剿”;並令桂軍5個師在全州、興安、灌陽等地阻擊紅軍;令粵軍4個師北進粵湘桂邊,阻止紅軍南下;令貴州省“剿共”總指揮王家烈派有力部隊到湘黔邊堵截,總兵力近30萬人。當時,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人博古(秦邦憲)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一味退卻逃跑,消極避戰,為實現到湘西與紅2、紅6軍團會合的計劃,決定中央紅軍分兩路前進。其部署是:紅3、紅8軍團為右縱隊,經保和圩、青和圩向嘉禾方向前進;紅1、紅9軍團為左縱隊,經梅田向臨武、藍山前進;軍委第1、第2縱隊及紅5軍團為中央縱隊,隨後跟進。至25日,紅軍從道縣和水口間全部渡過瀟水,隨後為了調動敵人,尋機渡過湘江,以一部兵力西進永明(今江永)。桂軍副總司令白崇禧為防紅軍攻取桂林,令其主力南移至龍虎關、恭城一帶,阻止紅軍西進,並防止蔣軍乘機進入廣西。這樣,全州、興安一線守軍兵力比較薄弱。 [1] 

湘江戰役戰役過程

湘江戰役地圖 湘江戰役地圖
據此,中革軍委於25日決定,中央紅軍分四路縱隊從全州、興安間搶渡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前出到湘桂邊境的西延地區。當日,紅1、紅3軍團擊破桂軍的阻擊進入桂北。27日,紅1軍團先頭第2師渡過湘江,控制了腳山鋪至界首間30千米的湘江兩岸渡口;次日,紅3軍團第4師先頭第10團也渡過湘江,進至界首以南光華鋪、楓山鋪地區。紅5軍團扼守蔣家嶺、永安關、雷口關地域,遲滯追擊的國民黨軍,掩護後續部隊。此時,後續部隊距湘江渡口僅80餘千米,但因輜重過多,道路狹窄,行動遲緩,未能及時趕到渡口。此時,國民黨“追剿”軍第1路進至全州、鹹水一線;第2路進至零陵(今永州)、黃沙河一線;第3路進至道縣;第4、第5路進至東安地區;桂軍5個師開至灌陽、興安一線。為掩護中央、軍委縱隊及後續軍團渡過湘江,紅1、紅3軍團奉命在桂北湘江兩岸的新圩、腳山鋪、光華鋪等地區,構築工事,阻擊國民黨軍。28日,桂軍第44師在炮火掩護下,從灌陽向新圩之紅3軍團第5師(欠第13團)前沿陣地發起進攻。第5師憑藉有利地形沉着應戰,奮勇抗擊。桂軍正面進攻受阻,遂以一部兵力從側翼迂迴,第5師被迫退至第二道防線。29日,桂軍第24師及第7軍獨立團投入戰鬥,並有飛機支援,戰鬥更加激烈。紅軍與桂軍展開白刃戰,但終因力量懸殊,第二道防線被突破。30日,紅5師奉命撤出戰鬥,新圩由紅6師第18團接防。在新圩阻擊戰開始的當日,“追剿”軍第1路(湘軍)3個師從全州南下,企圖控制湘江各渡口,將紅軍攔腰截斷。傍晚,紅1軍團第2師警戒部隊在魯板橋與湘軍第16師交戰,隨後退至腳山鋪陣地。29日,紅2師與湘軍激戰。30日,紅1師趕到腳山鋪,與紅2師一起打退湘軍數次進攻,予以重大殺傷,紅1、紅2師也遭嚴重損失,部分陣地被湘軍攻佔。入夜,湘軍迂迴側擊,紅1、紅2師為避免被分割包圍,先後退至夏壁田、水頭、赤蘭鋪、白沙鋪一帶。12月1日凌晨,中革軍委命令紅1軍團不惜任何代價守住陣地,以開闢西進的道路。拂曉,湘軍在飛機掩護下,採取正面攻擊與迂迴包圍的戰術發動猛烈進攻。紅1、紅2師奮力拼殺,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於17時前渡過湘江,向西延地區前進。29日晚,駐興安縣光華鋪之桂軍第43師和地方民團向紅3軍團第4師第10團飛龍殿等陣地發起進攻。第10團憑藉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打退桂軍多次衝擊,並趁夜暗主動出擊,守住了陣地。30日,桂軍改變戰術,在正面進攻的同時,主力沿湘江西岸向界首之紅4師第11、第12團側後攻擊。經過激戰,第11、第12團於12月1日中午撤離界首渡口。12月3日,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進入西延地區。腳山鋪至界首間湘江兩岸被湘、桂軍控制。此間,紅3軍團第6師第18團在由新圩向湘江撤退中,被桂軍分割包圍大部犧牲。在新圩、腳山鋪、光華鋪阻擊戰的同時,擔任紅軍總後衞的紅5軍團,在永安關、水車一帶阻擊“追剿軍”第3路的追擊,掩護中央、軍委縱隊及紅軍主力渡過湘江。該軍團第34師和紅3軍團第18團餘部被阻於湘江東岸,轉戰於灌陽、道縣一帶,雖經英勇戰鬥,予敵重大殺傷,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包括師長陳樹湘在內的絕大多數指戰員犧牲。 [1] 

湘江戰役戰鬥結果

突破四道封鎖線 突破四道封鎖線
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經過英勇奮戰,突破了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挫敗了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於湘江以東的計劃。但此役也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損失最大的一次。 [8]  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連同前三次突破封鎖線)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鋭減為3萬餘人(包括非戰鬥減員)。 [1]  [9] 

湘江戰役後世紀念

湘江戰役紀念園
湘江戰役紀念園(7張)
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西持續對湘江戰役紀念設施、遺址遺存進行搶救性保護,修繕紀念塔、紀念碑、紀念館,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大力推動紅色基因傳承 [2]  。碑園坐落於興安縣城西南1千米的獅子山,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由大型羣雕、主碑、紀念館組成 [3] 
1984年,著名隨軍老作家魏巍重走紅軍長征路時,來到界首光華鋪紅軍烈士墓前,心潮澎湃,禁不住老淚橫流……。回到北京後,老作家與聶榮臻元帥共同向國務院建議修建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以撫慰烈士英魂和教育革命後代。
1996年6月,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及解放軍總政治部共同確定碑園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將其列為首批“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成為全國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旅遊觀光區。 [3]  [4] 
2018年,廣西在中宣部等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全力以赴推進湘江戰役紀念設施建設保護和紅軍遺骸收殮保護工作。短短9個月時間,完成了68個湘江戰役紀念設施建設保護項目和紅軍遺骸收殮、集中安放工作,以實際行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向革命先輩致敬。湘江戰役紀念設施已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平台。
2019年“十一”黃金週期間,紅軍長征湘江戰役“一園兩館”等接待遊客就突破了30萬餘人次。其中,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自9月12日落成以來,截至10月31日,共接待遊客36萬餘人次 [2] 

湘江戰役烈士安葬

湘江戰役英烈忠骨安葬20190912
湘江戰役英烈忠骨安葬20190912(3張)
2019年9月12日,湘江戰役紅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舉行。“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在全州縣梘塘鎮金雞嶺發掘的9位紅軍烈士遺骸,舉行公祭儀式安葬。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