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鱘

鎖定
湖鱘(學名:Acipenser fulvescens)是鱘科、鱘屬魚類。最大可長達240釐米、重140千克,曾有報道湖鱘最高年齡達152年齡。但整體來説,湖鱘個體較小,一般只能達到150釐米長、30千克重,40年齡。全身被以5列骨板,吻長佔頭長的70%以下,吻須4根;吻端錐形,兩側邊緣圓形,頭部有噴水孔;口呈水平位,開口朝下,吻須圓形;身體最高點不在第一背骨板處,第一背骨板也不是最大的骨板;有背鰭後骨板和(或)臀後骨板;臀鰭基部兩側無骨板;第一背骨板通常與頭部,胃板相連;吻須光滑;側骨板顏色與軀幹顏色相似,口小,臀鰭條數多於23;背鰭後骨板數少於3。湖鱘背部紅褐色至黃綠色,腹部白色,有時有深色斑點。幼鱘身體具有深色的斑點。吻須位於口與吻端之間的正中處。
湖鱘是淡水魚類,也偶爾出現加拿大聖勞侖斯河和穆斯河的鹹水水域。湖鱘一般棲息於大型湖泊和河流的水深4.5米以內的淺水區,此處底質為泥質或礫石質。湖鱘在含氧豐富的深潭處越冬。在春季河流冰塊融化後,湖鱘就離開其越冬處,進入較小的河流,進行短距離的產卵洄游,洄游距離最遠達400千米。主要食物為底棲無脊椎動物,包括昆蟲幼蟲、寡毛綱動物、雙殼類動物、蝸牛和甲殼動物,有時有小魚。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湖鱘
拉丁學名
Acipenser fulvescens
外文名
Lake Sturgeon、Rock sturgeon、Red sturgeo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鱘形目
鱘科
鱘屬
湖鱘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種
[2] 
保護級別
(IUCN 2019年 ver 3.1)——瀕危(EN) [5] 
命名者及鳥蛋
Rafinesque,1817

湖鱘形態特徵

湖鱘
湖鱘(11張)
湖鱘最大可長達240釐米、重140千克,曾有報道湖鱘最高年齡達152年齡。但整體來説,湖鱘個體較小,一般只能達到150釐米長、30千克重,40年齡。湖鱘背骨板9-17枚,側骨板29-42枚,腹骨板7-12枚,背鰭條數35-45,臀鰭條數25-30,鰓耙數25-40。 [4] 
全身被以5列骨板,吻長佔頭長的70%以下,吻須4根;吻端錐形,兩側邊緣圓形,頭部有噴水孔;口呈水平位,開口朝下,吻須圓形;身體最高點不在第一背骨板處,第一背骨板也不是最大的骨板;有背鰭後骨板和(或)臀後骨板;臀鰭基部兩側無骨板;第一背骨板通常與頭部,胃板相連;吻須光滑;側骨板顏色與軀幹顏色相似,口小,臀鰭條數多於23;背鰭後骨板數少於3。 [4] 
湖鱘背部紅褐色至黃綠色,腹部白色,有時有深色斑點。幼鱘身體具有深色的斑點。吻須位於口與吻端之間的正中處。 [4] 

湖鱘棲息環境

湖鱘是淡水魚類,但據20世紀70年代的文獻記載,湖鱘也偶爾出現加拿大聖勞侖斯河和穆斯河的鹹水水域。湖鱘一般棲息於大型湖泊和河流的水深4.5米以內的淺水區,此處底質為泥質或礫石質。湖鱘在含氧豐富的深潭處越冬。 [4] 

湖鱘生活習性

湖鱘洄游

在春季河流冰塊融化後,湖鱘就離開其越冬處,進入較小的河流,進行短距離的產卵洄游,洄游距離最遠達400千米。湖鱘的洄游羣體中有各種年齡、大小的個體。多數湖鱘種羣的洄游類型為一步洄游型,但在密歇根湖的各威斯康星支流,同時存在一步洄游型和二步洄游型。 [4] 

湖鱘食性

湖鱘主要食物為底棲無脊椎動物,包括昆蟲幼蟲、寡毛綱動物、雙殼類動物、蝸牛和甲殼動物,有時有小魚。湖鱘依靠觸覺、嗅覺、化學感應器和電感應器攝食,全年都攝食,但在北部地區的冬季,攝食減少。 [4] 

湖鱘生長

湖鱘是生長較慢的鱘種,南方種羣的生長速度快於北方種羣。一項對32個湖鱘羣體的研究發現,23-27年齡湖鱘的全長為65.9-149.1釐米,而全長100釐米的湖鱘體重為4.129-6.763千克;不同水域中湖鱘的生長速度與分佈的緯度(氣温)有關,23-27年齡湖鱘的全長以低緯度(高氣温)地區較高。 [4] 

湖鱘天敵

許多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可能是湖鱘卵的天敵,在密歇根州西部的馬斯科戈河,在褐鱒Salmo trtttta)胃內解剖到過湖鱘卵。布魯赫和賓科夫斯基(Bruch & Binkowski,2002)還認為湖鱘的雄鱘可能也吞食湖鱘的卵。 [4] 

湖鱘分佈範圍

湖鱘水域

湖鱘分佈於北美洲地區的淡水水域,是該地區分佈最廣泛的淡水魚類之一,涉及加拿大和美國,分佈的水域包括下列三個地區的湖泊和河流:哈德遜-詹姆斯灣、大湖地區(温尼伯湖、伍茲湖、尼皮貢湖、密歇根湖、休倫湖、蘇必利爾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等)和密西西比河水系(從上游及其支流至阿肯色州南端)。湖鱘的分佈與匙吻鱘、密蘇里鏟鱘、密西西比鏟鱘、阿拉巴馬鏟鱘的分佈部分重疊。 [4] 

湖鱘國家

存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温省)、美國(威斯康星州、佛蒙特州、南達科他州、愛荷華州、路易斯安那州、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紐約州)。 [5] 
絕種:美國(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 [5] 
湖鱘分佈圖 湖鱘分佈圖 [5]

湖鱘繁殖方式

湖鱘初次性成熟年齡,雄鱘為12-22年,雌鱘為14-27年(長0.8-1.2米)。雄鱘繁殖週期為2-3年,雌鱘為4-6年。相對懷卵量為8000-10000粒/千克體重。卵徑為2.5-3毫米。 [4] 
湖鱘繁殖季節為4-6月,適宜水温為12-19℃。不同種羣的湖鱘對產卵場條件要求不一,多數種羣的產卵場位於大型河流的高比降江段,流速0.5-1.3米/秒,底質為礫石或鵝卵石;少數種羣在被浪衝刷的多石湖岸處產卵。 [4] 
湖鱘的雄鱘先於雌鱘進入產卵場,產卵時2-3尾雌鱘成羣出現岩石質或卵石質河牀上的淺水處,每尾雌鱘有1-2尾雄鱘相伴,產卵時還可見親鱘的頻繁跳躍。在水温15-17℃時,胚胎出膜時間為5-7天。剛出膜的仔魚8毫米長,10-14天(21毫米)後進入外源性營養階段。 [4] 
雌鱘到達時,雄鱘常常發出嗡嗡的聲音。產卵時,每尾雌鱘兩側有2-8尾雄鱘相擁,雄鱘用它們的尾頻繁地拍打雌鱘,以刺激排卵,每一回合一般經歷1-2分鐘。這一過程由不同的雄鱘組合重複多次,直到雌鱘排卵完畢。雌鱘將它們的黏性卵撒佈在砂礫或卵石層上,那裏的水深只有0.1-2米。雌鱘產卵一般持續8-12小時,然後離開產卵場,而只要產卵場中還有一尾雌鱘的存在,雄鱘可以繼續滯留在產卵場。當所有的雌鱘離開產卵場後,雄鱘離開產卵場向下遊方向游去,停留在較深處,等待其他的雌鱘到來。 [4] 
在美國威斯康星河系、聖勞倫斯河,投放乾淨的石塊,發現可以吸引湖鱘產卵。水流速度、投放物表面粒徑大小、投放深度、縫隙中保持乾淨無沉積物,對於湖鱘受精卵的成活率至關重要。這是構建鱘類人工產卵場較好的範例。 [4] 

湖鱘保護現狀

湖鱘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瀕危(EN)。 [5]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無危(LC)。 [3]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3] 

湖鱘種羣現狀

19世紀末期以來人類對湖鱘的過度捕撈,致使各水域中的湖鱘資源持續下降。1928年,除了加拿大聖克萊爾湖和哈頓湖仍保留了有限的湖鱘漁業外,整個大湖地區禁止了湖鱘的商業捕撈。美國除1950-1970年在密歇根湖重啓過湖鱘的有限捕撈外,其禁漁政策持續到到今。如今,在某些水域,如伍茲湖,禁漁措施使湖鱘資源有所恢復;但在許多水域,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聖勞倫斯河、渥太華河、赫裏卡納河和圭幹河,由於尚未禁漁,湖鱘的資源量在繼續下降。 [3] 
儘管湖鱘資源大幅度下降,但仍然存在幾個健康的湖鱘種羣,其中最大的湖鱘種羣可能是聖勞倫斯河湖鱘,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年捕撈量為1.5-3.0萬尾。在美國,最大的湖鱘種羣在温內貝戈湖系,但也有報道,大湖地區最大的湖鱘種羣在聖克萊爾湖。 [3] 

湖鱘瀕危原因

雖然多數湖鱘種羣受到了政府的保護,一些河流還建有人工產卵場,但棲息地喪失和水質惡化繼續威脅着現有湖鱘種羣。在大湖地區,湖鱘產卵的每一支流都建有數量不等的堤壩,一些堤壩建有魚道,但另一些堤壩並未建立魚道。大壩使湖鱘的許多棲息地喪失或改變。大壩改變了河流原有的水位週期性的和季節性的變化,阻斷了湖鱘的洄游路線,形成了壩與壩之間的孤立羣體。 [4] 

湖鱘保護措施

在美國和加拿大,湖鱘均未列為聯邦保護對象,但早在1975年湖鱘就被列為CITES附錄Ⅱ保護物種。由於加拿大和美國認為湖鱘並未處於瀕危狀態,湖鱘曾於1983年從CITES附錄Ⅱ保護物種名錄中取消,1998年又重新列入此名錄。在美國和加拿大,湖鱘雖然未列為聯邦政府保護對象,但受地方政府的保護,美國愛荷華州、印第安納州、伊利諾斯州、俄亥俄州、密蘇里州、賓夕法尼亞州、田納西州和維摩州將湖鱘列為瀕危動物,而在內布拉斯加州、紐約州和密歇根州以及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馬尼托巴省、新不倫瑞克省、紐芬蘭、安大略省、魁比省、薩斯克徹温省列為受脅。 [4] 
經過幾十年的保護,許多湖鱘種羣仍沒有得到根本的恢復,於是人們開始重視湖鱘的人工增殖放流。美國從1979年開始研究湖鱘的人工繁殖及其養殖問題。1982年,135-200尾剛出膜的仔魚放流紅杉河,291尾幼鱘放流梅諾米尼河。1983年,8200尾仔魚、1780尾幼鱘放流聖路易斯河,11000尾幼鱘放流梅諾米尼河。從1994年開始,美國在聖勞倫斯河的三條支流(Oswegatchiie河、格拉斯河和聖裏吉斯河)、Oswegatchiie河盆地的黑湖、奧斯威戈河盆地的手指湖和奧奈達湖實施湖鱘恢復計劃。在奧奈達湖觀察到,放流後1-5年的湖鱘幼鱘具有較快的生長速度,證明這種恢復計劃至少在奧奈達湖是行之有效的。 [4] 
在湖鱘的增殖放流策略中,已發展出一種“從頭開始”的方法,就是捕獲自然繁殖的湖鱘仔魚,將其人工養殖幾個月,再放回它們的母親河。由於人工條件下湖鱘的成活率大為提高,這種方法更利於增加幼鱘資源量,同時可以避免近親繁殖。 [4] 

湖鱘主要價值

19世紀中葉,北美大部分地區開始大規模捕撈湖鱘。而在1860年之前,捕獲的湖鱘被認為是一種討厭之物,被當作豬食、肥料使用,或乾脆被遺棄。1860年以後,當歐洲對北美的魚子醬需求超過特拉華河和哈得遜河中大西洋鱘漁業的供應量時,湖鱘的價值才體現出來。隨後,湖鱘的商業捕撈迅速發展,到1925年,湖鱘成為大湖地區最重要的經濟物種,與此同時,許多湖鱘種羣也已崩潰。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