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田窯

鎖定
湖田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位於今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是中國宋、元兩代各大制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窯場。遺址保存的遺物非常豐富,歷代古窯遍地,有宋末的“馬蹄窯”,明早中期的“葫蘆窯”等。在該遺址上建立起來的湖田古窯址陳列館,展示了在這裏出土各種窯具和瓷器。1982年,湖田古瓷窯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湖田窯
地    址
景德鎮市湖田村
種    類
瓷工藝
榮    譽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田窯工藝特色

湖田窯製作工藝

景德鎮窯青白釉帶蓋瓶 景德鎮窯青白釉帶蓋瓶 [1]
影青瓷造型美,裝飾技藝更是獨步青雲,特別是刻花、劃花技法。娃娃紋、蓮紋、水波紋等等,構圖飽滿,線條流暢,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粗線條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線斜刻一刀。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漢代玉雕之“漢八刀”工藝。匠師根據構圖需要,刻痕深淺、斜線坡度、斜面寬窄等等都富於變化。每根線條都明顯起頓,猶如中國書法之提、按、頓、捺。細線條則以深淺寬窄變化,表現花、葉、水波、娃娃等範圍輪廓。流暢有力,有韻律美感。線條的起頓銜接,準確而自然。匠師專業而有自信,手法嫺熟,正可謂“庖丁解牛”。匠師們還就地取材,創制刻、劃花的專用工具,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取得了超乎想像的藝術效果。一種竹製成用以劃花水波紋的扁平斜口面竹筆,形似排筆,寬1~2釐米,筆端削成階梯狀排列的一根根細竹絲。通過手腕的提按頓捺,劃出長短不一、粗細變化的同心水波紋。這些同心水波紋,自然而有序地排布在粗線條的輪廓內,與復刀主線、單刀輪廓線共同構成一幅完整圖案。律動的線條變化,賦予蓮花荷葉風中翩然,蓮子荷包欲出:近看湖面水波漣漪,遠眺江水激流翻滾,寥寥數刀輪廓線勾勒出的娃娃,頭大體腴,生靈活潑,嬉戲於河塘水際……看似紛繁的畫面,其實自然有趣。整個畫面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無的線條,僅此一點,足以想像當時匠師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

湖田窯特徵鑑別

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五代時燒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潔白,產品以盤、碗為主。
湖田窯 湖田窯
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燒法,燒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簡單,瓷胎較厚,釉色偏灰或米黃。多光素無紋飾。這一時期的產品,尚不具備影青瓷的基本特徵。北宋中晚期,選用表層風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藝逐漸完善,拉坯成型技藝日趨成熟。尤其採用旋坯工藝,用鐵刀在陰乾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膩至極,造型規整秀美,其實大批量燒造的斗笠碗,口徑20釐米有餘,麪碗壁厚度尚不足0.2釐米。如此大口徑薄胎器,即便明、清兩朝造瓷技藝發展至巔峯,也無法大規模再造。
這一時期,釉料釉灰用量較多,釉熔融較透,透明度特別好。釉層中氣泡、析晶以及其他殘留物較少。刻花、劃花、模印花紋凹痕寬度、深度不同,釉層堆積厚度和塊面大小多有變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綠漸次演變。純淨明澈並富於色調變化的硬青釉,大大強化了紋飾的藝術效果,給人以“音樂旋律繹如心靈”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個重要特徵。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燒結產生大量氣泡,氣泡通過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時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餡面大小不一、深淺不同,形態也有差異。多數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卻有針管樣細孔穿透釉層,連通瓷胎。經近千年土浸,釉層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狀扇型土浸斑。燈光照射影像明顯,可作為鑑定的重要佐證。

湖田窯鑑別方法

湖田窯瓷器首先從釉上看,真正的湖田窯瓷器青白瓷釉稍厚,施釉不均勻,積釉處多發青色,上手後潤滑挺括,叩之清脆悦耳。而仿品施釉均勻,釉薄而無神,上手後發飄,髮色青綠不一,摸之釉面發澀、發黏。 [2] 
二.從湖田窯瓷器底足上看。真品青白瓷很少有底滿釉的,多為墊燒,由於胎土細潔,所以墊燒處多有黑褐色色斑。一般情況下是高圈足,足壁深且薄。而仿品胎土不致密,黑褐色色斑多為人為所做,很不自然且胎足發軟,為提高檔次還多有滿釉現象,正如這件仿品的底足一樣,圈足很矮,滿釉但無神。
三.從湖田窯瓷器工藝上來看。湖田窯瓷器青白瓷印花水平不一,有精有粗,圖案也是有清晰有模糊,印花處釉水有厚有薄,積釉現象明顯。而湖田窯瓷器仿品多為機器印製,做工死板但很精細,一般圖案較清晰,釉色均勻但偏薄,無積釉與沉着感。

湖田窯相關資料

湖田古窯遺址也是景德鎮陶瓷文化的一個旅遊點。《陶記》、《南窯筆記》、《景德鎮陶錄》等古文獻均有記載。始於五代,終於明。五代時燒製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宋代創燒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稱“影青”。青白瓷釉層透明度高,光澤度強,釉中氣泡大而疏,多用刻花裝飾,線流暢、靈活;刻線深處釉厚,呈青色,釉層薄處色淡泛白,釉色和紋樣互相烘托,藝術效果極佳,為湖田窯青白瓷獨特成功之處。元代創制了釉裏紅和卵白釉器(樞府器)等著名品種,並是青花的重要產地。明代只見青花和白瓷兩種。青花多以“蘇麻離青”為彩料,早期器皿多大盤,紋飾繁縟華麗,多為藍地白花;晚期紋飾簡潔、疏朗,器皿有高足杯折腰碗等。
景德鎮窯青白釉雙魚碗 景德鎮窯青白釉雙魚碗
景德鎮窯青白釉雙魚碗,宋,高5.9cm,口徑18cm,足徑6.8cm。
碗敞口,口沿因覆燒形成較寬的芒口,斜腹壁,圈足。通體施青白釉,釉色青中透白。內壁六條線出筋,碗心處刻劃雙魚水波紋,刀法犀利流暢。外壁光素。
此器造型規整,胎體輕薄,釉色光潤。盤心所刻劃的兩條小魚在青色的釉面襯托下彷彿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弋嬉戲,形態自然逼真,藝術感染力極強。
景德鎮窯位於江西景德鎮,創燒於五代,主要燒白瓷與青瓷。宋代該窯的制瓷技術更趨成熟,規模與產品質量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元明兩代不斷出現創新產品,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青白瓷,因釉色介於青白之間,白中閃青,青中閃白,故名,是景德鎮湖田窯北宋初、中期獨創的釉色品種。因青白釉的釉質中含有微量的鐵質,釉色白中泛青,釉層細薄晶瑩,具有温潤如玉的藝術效果,成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枝奇葩。江西九江北宋鹹平三年(1000年)紀年墓出土的青白釉缽是所知最早的青白瓷品,因其質感如青白玉,胎質細潔,釉色青瑩,光照見影,故晚清以後又稱之為“影青”。南宋詞人李清照《醉花蔭》中有“玉枕紗廚”之詞句,“玉枕”即指色質如青玉一樣的青白瓷枕。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