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南陸軍講武堂

鎖定
湖南陸軍講武堂,為民國初年譚延闓第二次督湘時,為了培訓湘軍初級軍官,於1917年5月在原湖南陸軍小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湖南陸軍講武堂。當時正在寧鄉駐省中學讀書的劉少奇也參加了講武堂的招生考試並被錄取。但不久因為南北戰爭爆發,講武堂於翌年3月被張敬堯下令解散。到1922年夏,時任湘軍總司令的趙恆惕又決定恢復講武堂。1923年6月,講武堂第二期招生開學。8月,譚(延)趙(恆惕)之戰爆發,趙恆惕退走平江,講武堂停辦,學校解散。
中文名
湖南陸軍講武堂
簡    稱
湖南講武堂
創辦時間
1917年
知名校友
彭德懷黃公略張子清王勁修
類    型
軍事
所屬地區
中國湖南

湖南陸軍講武堂背景

清光緒三十年(1904),清政府練兵處奏定陸軍學堂辦法20條,要求“各省應於省坦設立講武堂一處,為現帶兵者研究武學之所”,由各省督撫督率辦理。190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仿照陸軍學堂章制,奏請清政府批准,在天津韓家墅設立北洋陸軍講武堂,輪訓新軍軍官,每期3個月,開清末建立陸軍講武堂之先河。其後,多省先後設立講武堂,如南洋陸軍講武堂、江西陸軍講武堂、雲南陸軍講武堂、東北陸軍講武堂、湖南陸軍講武堂、廣東陸軍講武堂等。其中尤以雲南、東北陸軍講武堂影響最大。各講武堂學制、 課程、分科等無統一規定,學制一般為1~2年,分步、馬、炮、工等科,設戰術、地形、兵器、築城、制式與戰鬥教練及射擊、跨刺等課程。教官多來自日本士官學校的留學生及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畢業生,其中有不少人成為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會員。學員主要是各營軍官,有時也招收一些中學畢業生。清政府雖然規定講武堂必須貫徹忠君、尊孔之宗旨,但不少師生都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成為後來辛亥革命與護國運動的骨幹。1916年後,學校多為地方軍閥所控制,成為地方勢力培養各自軍官的場所。1928年前後,各講武堂陸續停辦。 [6] 

湖南陸軍講武堂歷史沿革

民國5年(1916)8月,湖南督軍譚延闓將湘軍擴編為2師4旅。為培訓初級軍官,於10月着手籌辦湖南陸軍講武堂。堂址設在長沙市又一村裝備庫。學生定額200名,主要選自現役初級軍官和部分青年學生。因開辦經費困難,延至翌年5月1日才正式開學。當時在駐省寧鄉中學讀書的劉少奇,曾考入該堂學習。9月,北洋政府派傅良佐督湘,南北戰爭爆發,陸軍講武堂隨之解散。
民國8年(1919)11月,湖南督軍張敬堯下令恢復湖南陸軍講武堂,委派胡叔麒為堂長,由部隊選送初級軍官入堂培訓。翌年5月24日,該堂正式開學。堂長改由張敬湯擔任(劉槐森代理),6月,張敬堯出逃,北洋軍退出湖南,講武堂自行解散。民國10年(1921),湘軍總司令趙恆惕擬辦湖南陸軍軍官學校,並委任石陶鈞為校長。翌年2月,“格於費不果行,於是小其規模,仍構設講武堂”①,堂址在省城小吳門外原陸軍小學堂舊址。張華輔任堂長,許寶琛任教育長。學員名額300名,均來自湘軍各部隊的營、連、排長。講武堂於民國11年11月11日正式開學,實到學員363人,編為兩隊。彭德懷、黃公略參加了這期學習。學習時間半年。於翌年5月底畢業。這是自民國5年開辦講武堂以來,唯一做到善始善終的一期。
民國12年(1923)6月,講武堂第二期招生開學。8月,譚(延闓)趙(恆惕)之戰爆發,趙恆惕退走平江,講武堂停辦,學校解散。以後湘軍各師舉辦了軍官講習所,唐生智開辦的講習所設在衡陽、葉開鑫開辦的講習所設在寶慶。 [1] 
①《湖南陸軍講武堂第一 期同學錄》(1923年3月)“宋鶴庚題序” 湖南省檔案第全宗21,卷號37.

湖南陸軍講武堂相關名人

湖南陸軍講武堂劉少奇

1917年3月 劉少奇十九歲,在湖南陸軍講武堂上學。 除軍事訓練外, 學習幾何、代數、地理、物理、化學等課程。 [2] 
1916年秋,受武力救國思想的影響,劉少奇報考湖南省長、督軍譚延闓在長沙開辦的湖南陸軍講武堂。因劉少奇不具備報名所要求的軍官身份,用二哥劉雲庭的朋友劉豐生的名字報考,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由於沒有校舍,1917年3月講武堂才正式開學。講武堂學制一年半,半年補習文化,一年學習軍事。半年文化課程結束後,軍事課程剛開始一個月,校舍便在護法戰爭中被葵段,陸軍講武堂被迫解散。劉少奇只得離開長沙,返回炭子衝老家。 [4] 

湖南陸軍講武堂彭德懷

1916年入湘軍當兵,1923年畢業於湖南陸軍講武堂。 [3] 
1922年8月,彭德懷改為現名 (原名為彭得華),與黃公略張榮生一起考人講武堂。講武堂11月正式開學。彭德懷感到自己文化基礎較差,因此很快辦完了入學手續,提前一個多月進校,刻苦補習文化課程。講武堂正式開學後,彭德懷被編入第一教授班,黃公略編入第四教授班。 [5] 
據第一期《湖南陸軍講武堂同學錄》、《湖南陸軍講武堂教員題名錄》記載,講武堂堂長、教育長、教官和彭德懷所在的第一隊隊長、隊副,大多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或士官學校。講武堂學制半年,後因教材量過大,延至次年8月才畢業。 [5] 
參考資料
  • 1.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湖南省志 第5卷 軍事志[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4.06:217-218.
  • 2.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閆建琪主編;王雙梅副主編;陳晉主審. 劉少奇年譜 增訂本 第1卷[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8.11:14.
  • 3.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鄭申俠等編. 大辭海 軍事卷[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5.12:450.
  • 4.    申志誠,黃崢,王雙梅主編. 劉少奇大辭典[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9.11:3.
  • 5.    何敏,謝海燕編著. 放眼看平江起義[M].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7.07:49.
  • 6.    陸軍講武堂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