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湖南省衡東縣境內,主要包括流經衡東縣境內的洣水全部、洣水一級支流永樂江流經衡東縣草市鎮境內部分。公園內主要是以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濕地、多級庫塘為代表的濕地類型,規劃總面積2983.6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601.1公頃,佔總面積的87.2%。濕地公園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維管植物150科,404屬,801種,野生脊椎動物185種,隸屬於5綱27目70科。 [1] 
2017年12月22日,國家林業局公佈了2017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衡東洣水濕地公園被列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2]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湖南衡東洣水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 [11] 
中文名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地理位置
湖南省衡東縣
面    積
2983.6 公頃
氣候帶
亞熱帶季風性温潤氣候
管理單位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批准時間
2017年 [3] 
保護對象
中華秋沙鴨、鴛鴦、藍喉蜂虎等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歷史沿革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湖南衡東洣水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 [11]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湖南省衡東縣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12°52′06″~113°15′22″,北緯26°58′04″~27°09′47″,規劃總面積2983.6公頃。 [1]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地形地貌

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地形地貌主要以堆積地貌平原(Ⅰ)為主,其具體形態特徵有河流、沙洲和綠地等。地勢依河流走向,由東南(海拔65米)向西北(海拔44米)傾斜,坡降為千分之一。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水文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主要包括流經衡東縣境內的洣水河全部、洣水河一級支流永樂河流經衡東縣草市鎮境內部分。境內全長72.5公里, 河上建有榮桓、甘溪、洋塘三座河壩。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

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濕地公園及其周邊有維管植物150科,404屬,801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21屬29種,裸子植物4科7屬9種,被子植物130科376屬763種。區內有植物羣落7個類型,13個植物類羣;其中,常綠針、闊混交林3個羣系,常綠、落葉闊葉林2個羣系,落葉闊葉林1個羣系,針葉林1個羣系,竹林1個羣系,灌草果3個羣系,古木大樹及珍貴樹木。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11種,其中有櫸木分佈。按《野生動植物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的名錄,僅蘭屬就5種之多。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動物資源

洣水濕地白鷺 洣水濕地白鷺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及周邊有野生脊椎動物185種,隸屬於5綱27目70科。其中:魚類有42種,有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物種斑鱧,有16種系中國特有物種,(如銀飄魚、南方擬粲、大眼華鯿等);兩棲類15種,有國家Ⅱ級保護物種虎紋蛙,有被IUCN列為近危級別(NT)黑斑蛙,被IUCN列為易危級別(VU)虎紋蛙和棘腹蛙,及13種屬於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物種,爬行類19種,有10種被IUCN評級收錄,(如中華鱉、王錦蛇等)8種被列為易危級別(VU),砂鱉被列為瀕危級別(EN),中國水蛇被列為近危級別(NT),有17種為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物種,2種為中國特有種,鳥類91種,有國家Ⅱ級保護物種有8種,(如鴛鴦、草鴞等),12種為是世界貿易公約收錄物種,25種為中日候鳥保護物種,8種為中澳候鳥保護物種,51種為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物種,哺乳類18種,有國家Ⅱ級保護物種小靈貓,5種為世界貿易公約收錄物種,5種被IUCN列為近危級別,3種被列為易危級別,10種為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物種。 [4]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區域範圍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區劃為保護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5個功能區。土地總面積為2983.6公頃,其中濕地總面積為2601.1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87.2%。河流濕地面積為383.8公頃,佔濕地總面積的14.8 %,佔土地總面積的12.9%;人工濕地面積為2217.3公頃,佔濕地總面積的85.2%,佔土地總面積的74.3%。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主要景點

綜述
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境內的洣水河畔,文化源遠流長,這裏不但有55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還有羅帥故居、百年古鎮、古塔寺廟等風景歷史文化資源,園內建有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中心,濕地公園內擁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拓展了濕地生態旅遊的文化內涵。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中心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中心位於衡東縣城洣江廣場東側,建築面積381.98平方米,總投資260萬元。科普宣教中心室內充分融合古鎮文化元素,設有洣水濕地的主題宣傳內容,利用動植物標本、圖片、文字及洣水濕地全景等展示系統、多媒體宣教互動平台等。 [5] 
羅榮桓元帥故居
羅榮桓元帥故居又名異公享祠,位於衡陽市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南頭,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是羅榮桓元帥的父親羅國理為紀念第12代先祖異山公倡建的族祠,三進四廂,房屋20間,建築面積530多平方米。為介紹羅榮桓光輝的一生,故居內設有陳列室,展出珍貴文獻、照片和實物150餘件。由胡耀邦總書記親筆題寫的“羅榮桓故居”。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
2012年12月,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於2012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進行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試點建設工作包括:
一、管理體系建設:成立了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建設了濕地公園管理處、濕地保護管理站和巡護員管理網絡,設立了8塊界碑、350個界樁,建設了巡護道、遊步道、停車場、碼頭等基礎設施。出台了《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制定了《濕地保護管理站管理辦法》和《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巡護管理制度》。
二、生態系統保護:實施了“洣水三年保護行動”和“城鄉三年綠化行動”。五年來,對沿河兩岸實施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24.5萬畝,建造生態公益林42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實施退耕還濕項目718.1畝;每年實施魚類人工增殖放流300萬尾。開展了洣水環境衞生整治、河道漂浮物打撈、河道採砂整治、污水處理、養殖場退養等系列專項整治行動。
三、科研監測體系:制定了監測巡護方案,對鴛鴦和睡蓮制定了專門的保護方案,每月彙總監測結果和監測月報,建立了監測記錄檔案,設置了鳥類、魚類、水質、水生植物等12個監測點,組建了51人的巡護隊伍。
四、宣傳教育體系:建立了宣教中心、宣教長廊、標識系統、宣傳海報、濕地課堂、媒體、互聯網等組成的完備的宣教體系。建設了380平方的室內科普宣教館,室外科普宣教區設置了18個主題長廊。
2016年,湖南省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開展濕地公園界樁界碑埋設工作,明確公園界限,為進一步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以及迎接國檢驗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6] 
2017年,實施退耕還林還濕工程,通過種植荷花、睡蓮、茭白、池杉、垂柳等水生植物,打造濕地花海、生態浮島,有效改善了項目區的生態環境。同時定期檢測水質、修復水岸生態、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7]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交通信息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東距羅榮桓元帥家鄉榮桓鎮南灣村只有20千米,南與吳集鎮隔洣水相鄰並且正在融城發展,西北部到達大源渡航電樞紐、新塘鎮、開雲鎮。附近有京廣鐵路、京廣高鐵、S314、S315、京港澳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南嶽高速公路、洣水、湘江經過。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所獲榮譽

2022年3月30日,被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期至2025年。 [8]  [9-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