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鄖西縣

鎖定
鄖西縣,隸屬湖北省十堰市。位於鄂西北邊陲,漢江中上游北岸,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地扼秦楚要衝,素稱“秦之咽喉,楚之門户”。正東及東南與鄖陽區接壤、東北與陝西省商南縣、正北與山陽縣、西北與鎮安縣、西南與旬陽市 [19]  、正南與白河縣毗連,東西長115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3509平方千米。 [13] 
明成化十二年(1476),割鄖縣建鄖西縣。 [2]  1947年11月鄖西解放,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縣;1987年,國務院確認鄖西為革命老區縣;2001年,被列入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1]  2020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3] 
2021年,鄖西縣地區生產總值110.03億元,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1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5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8.31億元,增長11.0%。 [4] 
中文名
鄖西縣
外文名
Yunxi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203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湖北十堰市
地理位置
十堰市西北部
面    積
3509 km²
下轄地區
9個鎮,7個鄉
政府駐地
城關鎮
電話區號
0719
郵政編碼
4426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五龍河風景區,龍潭河風景區,鄖西七夕天河廣場,上津古鎮
火車站
鄖西站十堰站十堰北站 [21] 
車牌代碼
鄂C-4
地區生產總值
110.03 億元(2021年)

鄖西縣歷史沿革

鄖西縣地名由來

鄖西,因位於鄖縣以西而得名。 [2] 

鄖西縣建置沿革

五帝,屬三苗西北部邊陲,堯舜,屬堯子丹朱房國
夏商,為梁州之域。
西周,屬庸國,戰國屬。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秦攻楚于丹陽,縣境改屬秦,隸漢中郡。昭王元年(前306),今縣境重歸於楚。楚頃襄王十八年(前281),秦滅楚後,改鍚穴為鍚縣,隸秦國漢中郡。
秦代,因襲舊制。
漢元始二年(2年),天河下游已設有長利縣,縣境東南屬之,隸益州刺史部漢中郡。永和五年(140)前,省長利併入鍚縣,今縣東屬鍚。初平二年(191),張魯據漢中郡,縣境屬張魯控制。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打敗張魯,縣境屬西城郡。二十四年(219),劉備取襄陽後,縣境為劉所佔,後,縣境為魏所轄。
三國,魏黃初四年(223),改西城郡為魏興郡,劃鍚縣西北部(今上津城附近)設平陽縣,與鍚縣並存。均隸魏興郡。太和二年(228)於鍚縣立鍚郡,景初元年(237)廢。鍚縣、長利(今鄖西、鄖縣境)均屬梁州漢中郡。
晉太康元年(280),改平陽縣為晉興,旋改興晉。四年(283)復設長利縣。五年(284)廢長利入鍚縣,旋廢鍚置鄖鄉縣,領今縣境東南,隸荊州魏興郡。永寧年(301),興晉縣改屬益州漢中郡。興晉曾為成漢國李特父子管轄。咸和二年(327),縣境之長利、興晉,隸荊州魏興郡。太和元年(366),縣境東屬襄陽郡,西屬漢中郡。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縣境西北部隸洛州之魏興郡,縣東隸荊州南鄉郡。東晉太元九年(384),收復魏興郡,縣境復歸東晉。十一年(386),僑立南上洛郡移居魏興郡。義熙十年(414)巴渠縣、北上洛縣僑居晉興縣,同隸梁州魏興郡。
南朝劉宋(420~479)、大明八年(464)地方設州郡兩級政府,縣境東屬雍州順陽郡(治所今鄖縣),南屬南上洛郡(今鄖縣五峯),西北屬北上洛郡(今上津),南北二上洛郡統屬梁南秦二州(治所漢中)。宋後期,縣境東屬鄖鄉縣,東南屬鍚縣,均隸魏興郡,西北屬興晉縣,隸巴渠郡。上二郡均隸梁州。此時,南北二上洛郡仍僑立於鄖鄉縣西,即原長利縣。齊,建元二年(480),縣境東為鄖鄉縣,隸齊興郡,縣南為鍚縣,隸南上洛郡,縣西北為興晉縣,隸北上洛郡。上洛縣僑立興晉。上三郡均隸復設之梁南秦二州。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底,梁州刺史翟遠降魏,縣境改屬北朝北魏之東梁州(今安康)。梁大同元年(535),北朝北魏東梁州刺史元羅降梁,縣境重歸南朝。大同四年(538),始建上津縣。中大同元年(546)前,改北上洛郡(今上津)為南商州,時領上津一郡,郡領上津一縣,轄今縣境西北部,縣南仍屬南上洛郡,隸洵州(治所今陝西省旬陽市),縣境東屬齊興郡,隸岐州(治所今房縣)。
西魏大統十七年(551),置黃土縣,轄上津西南一帶,隸淯陽郡。廢帝二年(553)於上津縣東70餘里(今黃雲鋪)設開元縣,旋改開化。時上津郡領上津、開化、漫川三縣,縣境東南仍屬鄖鄉縣轄。北周保定二年(562)廢開化、漫川二縣,併入上津。建德元年(572)前後,為州郡兩級制。縣東屬武當郡,隸豐州(今丹江口一帶),縣境西南屬黃土縣(置所今陝西蜀河口一帶),縣西北於今上津設州,轄上津郡。
隋大業三年(607),廢上津郡,存上津縣,隸上洛郡(治所今陝西商南),縣東復立鄖鄉縣,隸淅陽郡(今河南淅川)。義寧二年(618)復立上津郡;縣境東另復長利縣,隸淅陽郡(治所今河南淅川)。
唐武德元年改郡為州。縣境東置黃沙縣(旋省),隸均州,縣西北廢上州,上津縣改屬商州。貞觀元年(627)州上設道。撤長利入鄖鄉,隸均州;撤鍚縣入平利,隸金州,統屬山南道。
五代後梁,縣境東屬均州,隸宣化節度使,縣西仍屬商州,隸感化節度使。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縣西南屬金州,餘未變。
宋政和元年(1111),以鍚義山(天蓬山至羊尾山一線)為界,以東為鄖鄉縣,隸均州京西南路;以西為上津縣,屬商州永興軍路。建炎四年(1130),劃上津縣(轄小鶻嶺南一帶)歸金州,屬利州東路。縣東屬鄖鄉縣(含今山陽縣西照川一帶),屬均州,隸京西南路。紹興十六年(1146)省豐陽(今山陽)入上津。隆興二年(1164)及淳祐年間(1241-1252),豐陽、上津全為金人佔領。
元至元十四年(1277),鍚義山以東原長利、鄖鄉等地改屬鄖縣轄,隸均州襄陽路。大德六年(1302)以户不及額,上津縣降為鎮,隸商州奉元路。至順元年(1330)上津一帶劃歸鄖縣,隸均州襄陽路河南行省。至正十九年至明洪武二年(1359~1369),上津“豪民”張子貴聚眾結寨反元,佔領上津、旬陽、白河等地。
明洪武元年(1368),復設上津縣,隸襄陽府。十年(1377)裁上津入鄖縣。十三年(1380),再覆上津縣,隸屬未變。成化十二年(1476),割鄖縣武陽西五里(即二、三、四、五、六里),析上津東南津陽四里(今黃雲、香口、馬鞍、羊尾),建鄖西縣,與上津縣並存,同隸鄖陽府。萬曆十年(1582)改隸湖廣佈政司所轄之鄖陽府。
清順治十六年(1659),裁上津縣併入鄖西縣。康熙三年(1664)改隸湖北布政使司所領之鄖陽府。光緒二十四年(1898)改隸湖北省安襄鄖荊道之鄖陽府。
鄖西縣城 鄖西縣城
民國初,廢存道。鄖西隸湖北襄陽道。二十一年(1932),隸湖北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設鄖縣城)。 [20]  二十五年(1936),隸湖北駐鄖陽第八行政督察區。1947年,鄖西解放,黃雲鋪以東為鄖西縣,金錢河流域為上關縣(含山陽縣漫川關、寬坪,旬陽縣蜀河、洛河);一天門以西屬鎮安縣(含原鎮安縣熨斗灘、茅坪)。三縣均隸豫鄂陝(旋改鄂陝)邊區第四專區。1948年,成立陝南行署,改四專區為兩鄖專區,三縣屬之。
1949年,撤上關縣,恢復原鄖西縣轄境,隸屬未變。
1950年,改隸湖北省鄖陽專區。
1952年冬至1965年,隸湖北省襄陽專區。
1965年冬至1977年,隸湖北省鄖陽專區。
1978年,鄖陽專區改稱鄖陽地區,鄖西隸之。
1994年,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合併,稱十堰市,鄖西隸屬十堰市。 [2] 

鄖西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鄖西縣下轄9個鎮,7個鄉:城關鎮土門鎮上津鎮店子鎮夾河鎮羊尾鎮觀音鎮馬鞍鎮河夾鎮香口鄉關防鄉湖北口回族鄉景陽鄉六郎鄉澗池鄉安家鄉。另有1個林特場,1個林區、1個園區:槐樹林特場管委會、三官洞林區工業園區 [12]  286個村(居)民委員會,2017個村民小組。 [13] 

鄖西縣地理環境

鄖西縣位置境域

鄖西縣,位於鄂西北邊陲,漢江中上游北岸,正東及東南與鄖陽區接壤、東北與陝西省商南縣、正北與山陽縣、西北與鎮安縣、西南與旬陽市、正南與白河縣毗連。地跨東經109°42′~110°42′,北緯32°45′~33°16′。東西長115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3509平方千米。 [13] 

鄖西縣氣候

鄖西縣處於華北自然區域和華中自然區域之間,是過渡地帶,屬於“副熱帶北界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適中(一般年總降水量是700-800毫米,除個別自然災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氣候温和,無霜期長,嚴冬時間短。由於東西部地區跨度長(125公里),鄖西縣氣候不夠平衡,有較大差異。如廟川(今湖北口)金銀山10月可以下雪,而縣城人還在穿夾衣。全年平均温度為15.4度,最高是7月為27.8度,極端高温為41.9度,極端低温是元月份,月平均為2.5度,年均日照為5.4小時。

鄖西縣地形地貌

鄖西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史稱“依山帶江”。除東部天河沿岸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盆地外,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米,西北部的湖北大梁(金盆梁),海拔1832米,為縣境最高峯。漢江流經南部邊境,有天河、金錢河仙河等支流自北向南注入漢江。
鄖西縣風光
鄖西縣風光(19張)
鄖西縣總面積3509.6平方千米(耕地約70萬畝,佔11.4%;林地260萬畝,佔49%;可放牧荒山70萬畝,佔11 .4%;水產面積1萬畝,佔0.02%),其它面積(包括沙灘、水面、村莊、道路、崖石等)135萬畝,佔25.6%。鄖西縣大小山頭6500多個,其中比較高的有篙山、黑山頭、黃龍山、天堂山、娘娘山、白崖寨等38座,均為秦嶺山脈。其中千米以上的中山(泛指高山)64座(含1200米以上高峯)。鄖西縣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的鄖西大梁楸木溝堖1853米,最低是歸仙河的度高埡子1.57米。

鄖西縣自然資源

鄖西縣水資源

鄖西縣有大小河流1557條,其中30公里以上的有5條,漢江流域經我縣西南9個鄉鎮,長125公里外,其餘較大河流有金錢河、天河、歸仙河、泥河、蘭河、仙河等。這些河流中50公里2條,30—50公里12條,5—10公里以下的山溝1438條,還有毛溝小岔1941條。縱貫南北的金錢河、天河、仙河屬漢江一級支流。鄖西縣年平均流量10.3億方,可利用水量24.3億方。水能理論藴藏量64.5萬千瓦,可開發63萬千瓦。 [5] 

鄖西縣生物資源

鄖西縣桐油產量達1244噸,居中國第二位,被譽為“桐油之鄉”;黃姜基地居中國之最,年產量佔中國三分之一,研發的黃姜病蟲害防治技術、黃姜有性繁殖技術、黃姜直接酸解技術填補了國家空白,獲得國家專利;煙葉質量與希臘並列世界第一,成為中國第一個香料煙基地,香料煙年產量過萬擔;杜仲基地躋身中國“四大杜仲基地”之列。 [5] 

鄖西縣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3年已探明有礦產50餘種,其中金屬礦25種,非金屬礦23種。重晶石礦鄖西縣儲量達15萬噸,其品位高達12.5%~99.5%。 [5] 

鄖西縣農產資源

馬頭山羊、煙葉、蔬菜、核桃、桑蠶、藥材等特色。產業基地初具規模,“馬頭山羊”、“山葡萄”、“景陽桐”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蔬菜種植面積26萬畝,實現產值9.8億元;煙葉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1483噸,實現總產值3336萬元;農產品加工值13.5億元,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產品6個;鞏固蔬菜基地4.5萬畝,新建標準化桑園500畝,新建茶葉示範基地1000畝,新建中藥材基地1萬畝。

鄖西縣人口

2021年,鄖西縣出生人口3575人,出生率6.91‰;死亡人口2791人,死亡率5.4‰,自然增長率1.51‰。總人口51.71萬人,其中:男性26.78萬人,女性24.02萬人。 [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鄖西縣常住人口為371012人。 [10] 

鄖西縣政治

縣委書記、:查宏
縣長:王兵
副縣長:邱建峯
截至2022年12月 [8-9]  [18] 

鄖西縣經濟

鄖西縣綜述

鄖西縣城 鄖西縣城
2021年,鄖西縣地區生產總值110.0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13億元,增長9.4%;第二產業增加值24.59億元,增長25.4%;第三產業增加值58.31億元,增長11.0%。從構成看,一、二、三產業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66:22.35:52.99。一產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二產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三產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從業人員26.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8.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2%,與上年相比下降2個百分點。勞動力轉移就業17.2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38萬人。 [4] 
人民生活
2021年,鄖西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39元,增加2693元,增長9.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6元,增加1325元,增長11.6%。 [4]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鄖西縣固定資產投資131.71億元,增長29.0%。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投資50.5億元,增長30.5%;私營經濟投資81.2億元,增長28.1%。按產業分,一產業投資3.8億元,下降70.4%;二產業投資75.5億元,增長93.2%;三產業投資52.4億元,增長1.7%。
2021年,鄖西縣實施的續建和新開工重點項目202個,5000萬以上項目總投資118.1億元。在項目投資中,民間投資81.20億元,增長35.3%,佔項目投資的61.7%。
2021年,鄖西縣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2.60億元,下降27.6%。商品房銷售面積17.6萬平方米,下降14.1%。棚户區住房改造計劃建造3122套,基本建成2740套。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户危房改造710户。 [4] 
財政
2021年,鄖西縣財政總收入7.31億元,增長24.2%;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11億元,增長33.1%。其中,税收收入3.4億元,增長33.2%。 [4] 

鄖西縣第一產業

2021年,鄖西縣農林牧漁總產值47.5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2.4%。
2021年,鄖西縣煙葉面積0.732萬畝,增加3.46%;油料面積16.09萬畝,下降3.23%;蔬菜面積27.02萬畝,下降1.05%;糧食作物面積54.78萬畝,增長0.44%。糧食總產量12.98萬噸,增長6.66%;油料2.04萬噸,增長3.54%;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30.53萬噸,增長2.56%。
2021年,鄖西縣肉類總產量19730噸,增長22.34%,其中:豬肉產量13237噸,羊肉產量3224噸,牛肉產量1206噸,禽肉2063噸。
2021年,鄖西縣造林6.2萬畝,森林覆蓋率67.12%,森林蓄積量1010.46萬立方米。 [4] 

鄖西縣第二產業

工業
鄖西縣城 鄖西縣城
2021年,鄖西縣工業增加值增長29.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總產值35.63億元,增長33.0%;增加值10.50億元,增長50.4%。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25.63億元,增長5.5%;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4.0%。 [4] 
建築業
2021年,鄖西縣建築業產值21.9億元,增長41.3%;建築業增加值9.84億元,增長19.7%。 [4] 

鄖西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美女之鄉 美女之鄉
2021年,鄖西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96億元,增長17.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18億元,增長25.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78億元,增長17.3%;金融業增加值7.33億元,增長5.3%;房地產業增加值12.99億元,增長3.3%。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34%,營業利潤增長82.6%。 [4] 
郵電業
2021年,鄖西縣郵電行業業務總量9095.88萬元,郵電業務收入9534萬元,移動用户29.6萬户。郵政業郵政函件業務1.35萬件,包裹業務13.67萬件,特快專遞9.03萬件。 [4] 
國內貿易
2021年,鄖西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72億元,增長36.0%。按零售地區分,城鎮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1.50億元,增長35.0%;鄉村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21億元,增長41.8%。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104.47億元,增長37.4%;住宿餐飲業14.25億元,增長26.5%。
2021年,鄖西縣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868萬元,下降26.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0.2%。 [4] 
金融
2021年,鄖西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78.84億元,比年初增加22.41億元。其中,住户儲蓄存款218.44億元,比年初增加27.4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36.13億元,比年初增加23.19億元。公積金繳納13821人,公積金餘額109775.65萬元。發放貸款155户、4820.70萬元;當年職工結息1443.87萬元,財政匹配資金6289.45萬元。 [4] 
旅遊業
2021年,鄖西縣遊客1271.95萬人次,增長11.01%;旅遊收入95.76億元,增長12.06%。 [4] 

鄖西縣交通運輸

鄖西五龍河
鄖西五龍河(3張)
襄渝鐵路沿境而過,距縣城45公里,209國道線貫穿南北。縣鄉公路南抵車城十堰,北達古都西安,漢江航道直通長江,可達武漢、上海。漢江公路索道橋密切了鄂陝兩省六縣的經濟交往,鐵路、公路、水路相結合的交通網絡,使鄖西成為鄂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油路路達到目的554公里。
高速公路方面,福銀高速公路(編號:G70)自東向西依次穿過鄖西縣的河夾鎮、城關鎮(縣城所在地)、土門鎮、香口鄉、上津鎮,連接了湖北省十堰市和陝西省商洛市這兩個相鄰的地級市,進而將武漢、西安這兩個特大城市連接起來。
2016年2月5日,武當山機場正式建成通航 [16]  ,鄖西通過福銀高速公路距離機場約42km,屆時對外交通將更加便利。
2021年,鄖西縣通車總里程4981.9公里。貨物運輸總量428.2萬噸,增長90.1 %。貨物週轉量19224.2萬噸公里,增長19.2%。客運總量527.9萬人,增長9.1%,客運週轉量18307.2萬人公里,增長10.0%。 [4] 

鄖西縣社會事業

鄖西縣教育事業

2021年,鄖西縣共有小學81所,普通初中13所,普通高中3所,職業技術學校2所。小學在校生2953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初中在校學生16004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6081人;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4269人。 [4] 

鄖西縣科學技術

2021年,鄖西縣科學技術支出5872萬元,科技項目經費641萬元。專利授權量220件,科技項目14個。 [4] 

鄖西縣文化事業

國家三級圖書館:鄖西縣圖書館。 [11]  國家二級文化館:鄖西縣文化館。 [14] 
2021年,鄖西縣共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專業劇團1個,社會文藝團體128個,公共圖書藏書54萬冊,廣播人口覆蓋率99.3%以上,電視人口覆蓋率99%以上。 [4] 

鄖西縣醫療衞生

2021年,鄖西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398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389個,其中鄉鎮衞生院18個,門診部(所)42個,村衞生室329個(含醫療室)。衞生技術人員230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15人,註冊護士998人。醫療衞生機構牀位2961張。總治療人次2044245人次,出院人數92205人次。衞生防疫機構1個。 [4] 

鄖西縣社會保障

2021年,鄖西縣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6677人,增加683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61414人,減少1368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0345人,增加189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09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9650人,減少107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51102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395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25707人,減少3152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8418人,比上年增加510人。
2021年,鄖西縣對全縣34400名對象納入低保範圍,支付低保資金11212.7萬元,其中城鎮1234人、497.4萬元,農村33166人、10715.3萬元,6886人納入五保對象,五保資金6536萬元。
2021年,鄖西縣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9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18個,兒童服務機構1個。社會服務牀位3342張,其中養老服務牀位3336張,兒童服務牀位6張。社區服務站286個。 [4] 

鄖西縣歷史文化

上津古城
上津古城(4張)
鄖西是恐龍的故鄉。2006年,在鄖西縣城西下北隅村的金銀山,修建銀武高速公路時,發現了白堊紀時代的恐龍蛋化石羣,古化成土紅色。
鄖西是古猿人之家:公元1976年7月,在鄖西神嶺白龍洞發現了八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中國科學院考證,此化石距今約45萬年到100萬年,早於北京周口店猿人.被命名為"鄖西猿人".其考古點和"鄖縣猿人頭骨化石"出土的地點相距約三十公里。200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鄖西黃龍洞發現了距今4至10萬年的猿人牙齒化石,填補了亞洲沒有4至10萬猿人古化的缺環。
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8月15日西政發[1985]67號,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鄂豫陝省委第二十次常務會議舊址1935年,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虎坪澇池大院。
中共鄂豫陝省委九棵樹會議舊址1935年,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油炸嶺村。
中共鄂豫陝省委紅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1935年,鄖西縣湖北關防鄉二天門。
陝南第四分區司令部舊址1947年,鄖西縣土門鎮糧油所。
陝南軍區武裝部舊址1947年,鄖西縣土門鎮關帝廟
鄂陝週報社舊址1947年,鄖西縣土門鎮。
陝南軍區醫院舊址1947年, 鄖西縣香口鄉柯家祠堂。
烈士墓地1948年,鄖西縣土門鎮鳳坪村
陝南軍區槍械修配廠舊址1947年,鄖西縣五頂鄉萬壽寺。
烈士墓地1948年,鄖西縣五頂鄉萬壽寺。
渡春橋清代,鄖西縣城關鎮。
河南館古戲樓清代,鄖西縣城關鎮。
彌陀寺古塔明代,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羣聯村。
羅漢寨石窟明代,鄖西縣店子鎮羅漢寨
佛爺廟明代,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綠林村。
1994年11月2日西政發[1994]29號,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庹家灣遺址新石器時代,鄖西縣觀音鎮庹家灣村。
歸仙河口遺址新石器時代,鄖西縣河夾鎮歸仙河口村。
火麥溝遺址新石器時代,鄖西縣觀音鎮火麥溝村西政。
張家坪遺址新石器時代,鄖西縣童袁鄉張家坪村
城關漢代遺址漢代,鄖西縣城關南橫街。
焦家台子墓羣漢代,鄖西縣羊尾鎮青山村。
李家棚墓羣漢代,鄖西縣羊尾鎮李家棚村。
西山墓羣漢代,鄖西縣羊尾鎮兩利村。
靈官殿清代,鄖西縣夾河鎮金鑾山
清真寺清末民國,鄖西縣羊尾鎮老官廟。
懸鼓觀明代,鄖西縣城關鎮天河坪村。
鄖西縣烈士陵園現代,鄖西縣城關鎮。
2013年,上津古城、黃龍洞遺址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鄖西縣風景名勝

上津古城風景區
上津古城風景區又名柳州城,建於明洪武初年,嘉慶七年全面復修,是湖北省唯一保存較完整的縣級古城,199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系不規則長方形,南北長400米,東西寬約300米,城牆周長1236米,牆體上窄下寬成梯形,平均高6.8米,設有五門,東曰通鄖、北曰接秦、南曰達楚、西曰通漢、西南再闢一便民門。城區面積約為3.5平方公里。
楚秦邊關——湖北關
湖北關 湖北關
湖北關座落於湖北口回族鄉西部的天堂山與鳳凰山兩大山脈的結合部,總長約兩公里。主體部分由規則的巨大石條所築,厚2米,正中留一拱形大門,門高6.5米,寬6米,是過往行人和車輛的唯一通道。2006年湖北口回族鄉二十年鄉慶,湖北關下湖北人對關體進行了復修,鄖西縣委書記盧富昌題撰“湖北關”三字。兩側秦亭、楚亭為鄂、陝兩地於1999年修建。
龍潭河風景區
五龍河
五龍河(2張)
龍潭河景區位於漢江中上游北濱,秦嶺支脈羊尾巴山下,屬湖北省鄖西縣羊尾鎮境內。景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龍潭河和虎豹峽兩部分組成,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2公里,主要景觀有:一線天、海底龍宮、貢爺古居、龍王廟、龍頭香、串龍洞、龍泉眼、孔雀瀑、。
五龍河
安家鄉政府經過6.5公里的旅遊路,即可到達龍門景區。龍門景區從楊家河五龍湖到楊四廟全長3.5公里,有五龍門、柱、湖、河、溪、瀑、潭美景。五龍河由五大景區組成:分別是龍門景區、龍潭景區、龍峽景區、龍女景區、龍宮景區。
夾河關旅遊區
夾河關
夾河關(1張)
夾河鎮是十堰市委2008年度評定的三個“文化名鎮”之一,夾河關旅遊景區位於漢江河畔,素有小武當之稱的金鑾山座落境內。景區隸屬鄖西縣旅遊局管理,修建了漢江文化牆40米、上山遊步道200米以及城樓、觀景台、龍頭香等景點。
鄖西天河旅遊區
鄖西天河旅遊區位於鄖西縣境內,是國家AAAA級景區。景區面積約12000畝,北至土門鎮金釵石,南至天河坪河口,西至榆樹埡,東至大尖山。包括七夕文化區、道教文化區兩大分區。
坎子山
坎子山 坎子山
坎子山位於湖北口回族鄉西北部,雄居鄖西大梁之巔,境內平均海拔達1500米,為鄖西之最,最高海拔牛頭嶺1799米,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聞名遐邇的坎子山石林風光。
初到坎子山的人,一定會被那裏特有的一種莫名的感覺所深深地吸引,不僅因為她那“老背少”、“姐妹談”、“夫妻舞”,時而仰、時而立,時而曲、時而卧的萬千畝石林,恐怕遙看那彷彿走在雲端的一羣羣馬頭羊,會給人一種亦真亦幻感覺。坎子山石林綿延10餘公里,素有“千畝之稱”。石林資源和“湖北關”、貓耳洞、鷹嘴石、觀音寺等景點形成鏈式,交相輝映,是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鄖西縣地方特產

杜仲
馬頭山羊
馬頭山羊(4張)
杜仲系杜仲科杜仲屬落葉喬木,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中游一帶。杜仲具有調劑人體免疫功能,並且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鄖西縣位於長江中游漢江北岸,秦嶺南麓,屬於杜仲自然分佈區。鄖西縣現有杜仲面積12.77萬畝,主要分佈在安家、馬安、六郎、店子等鄉鎮。河夾鎮萬畝杜仲林被列為中國“四大杜仲基地之一“。
板橋豆腐乾
鄖西板橋,地處漢江中游湖北十堰市鄖西縣境內。傳説清朝着名畫家、揚州八卦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此建板石橋造福於民,後將此橋命名為板橋。鄭板橋在此建橋時,最喜歡吃的一道菜就是用漢江水和優質大豆製成的豆乾。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鄭板橋,就把這種豆乾命名為“板橋豆乾”,板橋豆乾從清朝雍正年間傳承已有200年的歷史了。
馬頭山羊
馬頭羊無角,頭像馬頭,是國家重點推廣的畜禽良種之一。鄖西縣的馬頭羊,年存欄量39.83萬隻,羊肉出肉率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羶味,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很低。
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是鄖西的一種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是該縣境內高山上的一種野生灌木樹葉加澱粉做成的,夏季吃“神仙豆腐”以後可以清熱、解毒、活血,還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這種神仙葉子是分佈在鄖西山區的一種灌木,忍冬科六道木屬,學名叫二翅六道木
野香椿
香椿為多年生楝科落葉喬木樹種,俗稱椿芽椿頭。其樹幹通直圓滿,有光澤,花紋美觀,易乾燥,不變形,抗腐耐濕,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桃花心木”。鄖西縣現有香椿基地10萬餘畝,活立木蓄積61.5萬立方米,主要分佈在湖北口、店子、關防、上津、六郎、香口等鄉鎮。尚有7萬畝香椿分佈在住宅四旁、路旁等地,單株材積平均為0.2立方米,最高達到0.7立方米。
核桃
核桃為胡桃科胡桃屬落葉喬木,是一種良好的木本油料樹種和珍貴的用材林樹種。據記載,在地質年代第三紀和第四紀時,已有6個種分佈於中國西南及東北各地。鄖西縣位於鄂西北邊陲,秦嶺南麓,漢水北岸,土埌以黃沙埌、鈣質土為主,是核桃生長的適宜區。到2005年,鄖西縣已發展核桃16.7萬畝,佔鄖西縣經濟林總面積的53.9%。
鄖西黃姜
黃姜學名盾葉薯蕷,屬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莖草本植物,是傳統中藥材。這些藥物廣泛應用於鎮痛、消炎、抗毒素、避孕、保健和美容的領域。
黃姜作為國內特有的甾體藥源植物,清同治版縣誌便有記載“縣內出產黃姜,俗名‘火頭根’”,根狀莖直接入藥,有祛濕、清熱解毒之功效,民間用於治療皮膚急性化膿性感染、軟組織損傷、蜂螫、蟲咬及各種外科炎症。
花饃
花饃
花饃(9張)
鄖西花饃又名面花,在中國黃河流域和陝西關中地區流傳甚廣,湖北口回族鄉做花饃的習慣是從陝西關中地區傳承過來的。該鄉在生日壽辰、婚喪嫁娶、祈禱祭奠等場合都要送花饃助興。逢年過節時多做棗花饃,象徵多福多壽;小孩子滿月,姥姥家會送來有龍鳳或虎頭造型的花饃,意為“龍鳳呈祥”或“猛虎驅邪”;端午節時,舅家送給外甥魚、蓮等形狀的花饃,叫作“曲蓮”,寓指五穀豐登,吉慶有餘。
魚羊一鍋鮮
鄖西的地方特色菜“魚羊一鍋鮮”,創造性的把魚的鮮味加上羊肉的香味混合到一起,魚吸收羊的濃香,羊吸收魚的鮮甜,去羶去腥,鮮上加鮮,色香味俱全。在肉類中,只有羊肉中含有“左旋肉鹼”,其作用是燃燒脂肪達到減肥作用,羊肉還可以暖胃。魚類則含有較多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有利於兒童智力發育。

鄖西縣著名人物

中共十七大代表胡安梅、中共十八大黨代表魏登殿
湖北省卓越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雁飛、北京市勞模劉合炳、海天石化集團董事長謝守富、創業成功人士饒會均、成都市工商聯十堰商會首屆會長紀道友
音樂人何晉先、武漢科技學院教授楊洪林

鄖西縣榮譽稱號

2017年,鄖西縣入選國家園林縣城。 [1] 
2019年3月,鄖西縣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5] 
2019年12月,鄖西縣入選湖北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6月,鄖西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6] 
2020年7月,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衞生縣城。 [7]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