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

鎖定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隸屬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省地質局實施按專業化改組地質隊伍的方案,1982年,《省地質局轉發地質部關於野外隊體制改革方案的批覆的通知》(鄂地政〔82〕22號)標誌着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成立。
中文名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
成立時間
1964年5月
總人數
1204人
所屬地區
湖北省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基本情況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前身為湖北省第六地質大隊,成立於1964年5月,由湖北漢江地質隊、安徽石油地質隊、地質部第一普查大隊、地質部延安普查大隊等單位組成,隊部設在應城市長江埠鎮。1973年隊部遷至孝昌縣花園鎮。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成立前後,省地質局對我隊組織結構進行了幾次調整:1981年,湖北省第二區測隊成建制併入鄂東北地質大隊,省第八地質隊大洪山金剛石分隊成建制劃入鄂東北地質大隊;1987年,省水文地質隊三分隊成建制劃入鄂東北地質大隊隊;1988年,省第三探礦工程隊兩台鑽機及115名職工劃入鄂東北地質大隊隊。
1985年,經原地質礦產部和孝感市政府批准,鄂東北地質大隊隊在孝感市建設路徵地並建設基地,1992年底,隊部從孝昌縣花園鎮遷至孝感市建設路163號。
鄂東北地質大隊隊現有總人數1204人,其中在職職工494人,離、退休人員710人。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資質與業務

鄂東北地質大隊隊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求,結合自身資源要素,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已發展為集地質礦產勘查與開發,工程測繪,實驗測試,地質災害防治施工、勘查、設計、監理,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岩土工程勘察及設計於一體的綜合性地勘單位。現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探礦工程處、實驗室、測繪院等二級單位和湖北省楚鵬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湖北楚鵬工程勘察設計院、孝感金地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法人。
鄂東北地質大隊隊具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固體礦產勘查、地質鑽探、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具有國家測繪局頒發的工程測量、地籍測繪甲級資質,具有省國土資源廳頒發的區域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巖礦鑑定、巖礦測試、岩土試驗乙級資質,具有省測繪局頒發的房地產測量乙級資質。
隊屬楚鵬基礎工程公司具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地質災害治理勘查、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甲級資質,具有省國土資源廳頒發的地質災害治理設計、地質災害治理監理丙級資質,具有建設部頒發的地基與基礎專業承包壹級資質。
隊屬楚鵬工程勘察設計院具有建設部頒發的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勘察甲級資質,具有省建設廳頒發的岩土工程設計、工程測量乙級資質。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技術力量

鄂東北地質大隊隊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46人,佔在職職工總數的50%。全部專業技術人員中,年輕專業技術人員(30歲以下)58人,佔24%。全部專業技術人員按專業分:地質勘查專業76 人,水工環專業11人,探礦工程專業20人,巖礦鑑定專業5人,化學分析專業10人,測繪工程專業17人,土木工程專業4人,物化探專業3人,經濟類29人,其他類34人。全部專業技術人員按職稱等級分:高級技術職稱48人(正高級3人,副高級45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75 人;高級地質礦產工程師 22人(含1名正高職),中級地質礦產工程師 26人;高級水工環工程師 4人,中級水工環工程師 3人;高級物化探工程師 4人(含2名正高職),中級水工環工程師 1人;高級探礦工程師 3人,中級探礦工程師 8人;高級巖礦鑑定工程師1人,中級巖礦鑑定工程師2人;高級化學分析工程師 1人,中級化學分析工程師1人;中級測繪工程師5人。技術工人中,技師129人。
鄂東北地質大隊擁有各類設備儀器986台套,固定資產原值3469.51萬元。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重大成果

近半個世紀來,鄂東北地質大隊在孝感、黃岡、大別山區、神龍架林區等地開展地質礦產勘查和地質科研工作,相繼探明雲應地區特大型膏鹽礦,大悟黃麥嶺特大型磷礦,武昌烏龍泉大型石灰岩礦,孝感市城區大型優質地下水源地,廣水特大型重稀土礦,以及一大批中、小型的鐵、銅、鎳、石墨等礦產地,積累了鄂東北地區豐富的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工環、物化探等最全面系統的地質資料,為湖北省鹽化工、磷化工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礦產資源支持。
隨着地質勘查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鄂東北地質大隊隊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走出湖北、走出國門,取得了豐碩成果。在西藏地區,先後完成了得明頂地區礦產調查、青藏鐵路沿線鐵礦調查、1∶20萬麥底卡幅梯格馬幅區域化探、弄如日地區地質礦產調查、卡多地區銅多金屬礦調查評價、南木林縣熱當銀銅礦預查等國家資金地質項目,新發現數十處礦產地。在西藏商業地質工作中,在昌都縣發現一大型鉛鋅礦藏。在內蒙古自治區,完成阿拉善右旗月井子等五幅1∶5萬區域礦產地質調查。在海南省,完成五指山市砂石粘土資源調查評價及礦業權設置方案和58個礦區資源儲量現狀核查及數據庫建設。在非洲馬拉維,鄂東北地質大隊承擔了該國北部區龍皮(RUMPHI)一帶鈮鈾鉻鈷鎳礦預查和中部區姆欽吉(Mchinji)一帶鈾金礦預查項目。在非洲利比里亞,受中國地調局武漢地調中心委託,承擔了利比里亞共和國邦州邦山脈鐵礦特許經營區外圍地質測量項目。
鄂東北地質大隊多次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978年,“水力壓裂法開採岩鹽礦牀”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學技術貢獻獎;1987年,“湖北省大悟黃麥嶺磷礦”獲原地質礦產部找礦成果二等獎;1994年、1996年兩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1995年,“湖北省孝感市地下水水源地”獲原地礦部找礦成果二等獎;2004年,“湖北省1:50萬區域環境地質調查”獲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2005年,“羅田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獲國土資源部“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年,被湖北省總工會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狀”;2009年,隊屬“魯新機台”被湖北省總工會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狀”和“工人先鋒號”稱號。

湖北省鄂東北地質大隊參與社會建設

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工作不斷增長的需求為地勘單位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了搶抓機遇,“十一五”期間,鄂東北地質大隊通過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深化內部改革等舉措,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一是近幾年引進的近百名年輕專業技術人員為事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二是按專業建立的生產經營組織結構符合市場需求,各單位發展態勢符合預期;三是基於自身資源要素建立的市場服務體系趨於完善;四是激勵地勘主業發展的管理機制趨於健全併成效凸顯;五是生產經營規模連續四年過億元,生產經營效益和質量穩步提升預示着經濟發展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十二五”期間,鄂東北地質大隊將進一步發揮專業優勢,求實創新、開拓進取,弘揚地質“三光榮”精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突出發展地勘主業,不斷提升勘查能力,為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