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圓吻鯝

鎖定
湖北圓吻鯝,學名:Distoechodon hupeinensis (Yih, 1964),為鯉科圓吻鯝屬的一種魚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體形長,側扁,但體較厚,頭鈍,稍圓。眼大,眼後緣至吻端與至鰓蓋後緣的距離相等,眼徑等於或稍大於吻長,兩眼間稍突起,其距離大於吻長。下嚥齒外面一行較纖細,內側一行稍側扁,微彎,傾斜面的尖端稍尖,鰓耙短,呈三角形,片狀。鱗中等,側線較直,肛門端靠近臀鰭起點。背鰭的第3根不分枝鰭條成為光滑的硬刺,胸鰭長,腹鰭不達肛門,尾鰭叉形,兩葉末端尖。鰾2室,後室的長度約為前室的2倍,腹腔膜灰色。體背部橄欖色,腹部銀白色,各鰭灰色。分佈於湖北的梁子湖、東湖等湖泊中等,一般棲息於湖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湖北。 [1] 
中文學名
湖北圓吻鯝
拉丁學名
Distoechodonhupeinensis (Yih, 1964)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亞    目
鯉亞目
鯉科
圓吻鯝屬
湖北圓吻鯝

湖北圓吻鯝形態特徵

圓吻鯝 圓吻鯝
體長而側扁嗎,無須。臀鰭無硬刺,分枝鰭條8—9根。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為光滑的硬刺。分枝鰭條7根。下嚥齒2行,多為3、6—6、3或4、6—6、4。口下位,下頜前緣角質不發達。側線鱗58—60。頭鈍,沒有突出的吻皮。體長約150mm,重約100g。棲息於湖泊的中下層,攝食藻類。為產地的經濟魚類。
體長為體高的4.1-4.6倍,為頭長的4.7-5.0倍,為尾柄長的6.6-7.2倍,為尾柄高的8.7-9.6倍。頭長為吻長的3.3-3.6倍,為眼徑的3.4-3.7倍,為眼間距的2.4-2.7倍。體形長,側扁,但體較厚,頭鈍,稍圓。眼大,眼後緣至吻端與至鰓蓋後緣的距離相等,眼徑等於或稍大於吻長,兩眼間稍凸起,其距離大於吻長。下嚥齒外面一行較纖細,內側一行稍側扁,微彎,傾斜面的頂端稍尖。鰓耙短,呈三角形,片狀。
鱗中等,側線較直。肛門靠近臀鰭起點。背鰭的第3根不分枝鰭條成為光滑的硬刺,背鰭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胸鰭長,末端約達到胸、腹鰭距離的2/3。腹鰭不達肛門,其起點與背鰭起點相對或稍前。臀鰭短,其起點至腹鰭起點與至尾柄最後一個鱗片的距離相等。尾鰭叉形,兩葉末端尖。鰾2室,後室的長度約為前室的2倍。腹腔膜黑色。體背部橄攬色,腹部銀白色。各鰭灰色。

湖北圓吻鯝分佈範圍

湖北圓吻鯝 湖北圓吻鯝
長江中下游的湖泊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