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

鎖定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湄江鎮和永興鎮境內,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期間,浙江大學在湄潭的校址。 [2]  [4]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包括湄潭文廟(浙大辦公室、圖書館舊址)、天主堂(浙大談家楨等教授住處)、義泉萬壽宮(浙大研究生院舊址)、西來庵(浙大湄江吟社舊址)、雙修寺(浙大理學院物理系舊址)、浙大永興分校教授住處、浙大農學院畜牧場實驗樓、歐陽曙宅(浙大文藝活動舊址)和李氏古宅(浙大學生住處)等九處。湄潭浙江大學舊址,是浙江大學西遷流亡辦學的寶貴遺產。不僅在浙大發展史上,而且在貴州乃至中國教育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浙江大學西遷遵義、湄潭、永興辦學,堪稱黔北文化發展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他們是西部開發的文化先驅,對促進本地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湄潭浙江大學舊址是浙大教學科研出現春天的歷史見證,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具有多方面寶貴的文物價值。 [2]  [4] 
2006年5月,湄潭浙江大學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
地理位置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湄江鎮和永興鎮境內
所處時代
1940~1946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10515-17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歷史沿革

湄潭文廟,據《貴州通志》和《湄潭文物志》等多種文獻記載,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明天啓二年(1622年),被焚;明天啓五年(1627年),重建;清咸豐九年(1859年),毀於兵亂;清同治十年(1871年),再建;清光緒四年(1878年),擴建,上漆飾金,遂成規模。1990年7月,湄潭縣政府與浙江大學合作,湄潭文廟建成中國唯一以西遷辦學為主題的“浙江大學西遷歷史陳列館”。 [4]  [5] 
西來庵(浙大湄江吟社舊址),始建於明萬曆後期,原名朝陽庵。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大錯和尚、南明王朝重臣錢邦豈來此,更名西來庵。清咸豐七年(1857年)、清光緒六年(1880年)和民國七年(1918年)、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四次損毀重修。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浙江大學西遷遵義、湄潭、永興辦學,蘇步青、祝廉先、鄭曉滄等教授組織“湄江吟社”,常於此品茶作詩,並作為該校師生臨時教學點和假日遊覽場所,浙大地下黨和進步學生也多次在此開展革命和抗日活動。2013年,新增山門、圍牆、觀景台等。 [3] 
李氏古宅(浙大學生住處)始建年代不詳;清咸豐十年(1860年),毀於戰火;清同治八年至十年(1869年至1871年),修復;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浙江大學西遷湄潭、永興後,其永興分校部分學生居住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供銷社用房,後期為職工宿舍。 [6] 
歐陽曙宅(浙大文藝活動舊址),清同治六年(1867年)毀於戰火,清同治九年至十一年(1870年至1872年)修復。 [3] 
天主堂(浙大談家楨等教授住處)始建於清光緒後期。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5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進入湄潭後,為保證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其司令部設在教堂大廳,軍團首長羅炳輝、蔡樹藩、何長工、黃火青等率機要室、作戰部駐於內,在湄潭開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動。1982年,維修後建成“紅九軍團長征紀念館”。 [4] 
義泉萬壽宮(浙大研究生院舊址)始建於清乾隆末至嘉慶中期年間。清咸豐九年(1859年)至清同治七年(1868年),因號軍攻佔湄潭縣城而毀於戰火;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民國政府農業部派劉淦芝(浙大農學院教授)、李連標等來湄潭籌建“中央農業部實驗所湄潭茶場”,其辦公、實驗、住宿於此。 [4] 
浙大農學院畜牧場實驗樓舊址,建成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浙大離湄復員東歸後,湄潭縣曾於1959年9月設林校於此。 [3]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期間,浙大師生在竺可楨校長的率領下,西遷遵義湄潭。 [2]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湄潭縣文管部門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對湄潭浙江大學舊址進行了維修和維護。 [2] 
1990年,湄潭縣委、縣政府在湄潭文廟建立“浙大西遷歷史陳列館”,展出浙大西遷、遵湄辦學的光輝歷程。 [2] 
2005年,湄潭縣委、縣政府對文廟等辦學舊址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整修。 [2] 
2016年1月,貴州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對湄潭浙江大學舊址三處文物修繕工程進行驗收,符合驗收各項標準。三處文物點分別為西來庵(浙大湄江吟社舊址)、浙大農學院畜牧場實驗樓舊址、歐陽曙宅(浙大文藝活動舊址)。 [3]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建築格局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包括湄潭文廟(浙大辦公室、圖書館舊址)、天主堂(浙大談家楨等教授住處)、義泉萬壽宮(浙大研究生院舊址)、西來庵(浙大湄江吟社舊址)、雙修寺(浙大理學院物理系舊址)、浙大永興分校教授住處、浙大農學院畜牧場實驗樓、歐陽曙宅(浙大文藝活動舊址)和李氏古宅(浙大學生住處)等九處。 [2]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主要建築

湄潭文廟
湄潭文廟
湄潭文廟(2張)
湄潭文廟建築羣(浙大辦公室、圖書館舊址),位於湄潭縣湄江鎮中山東路回龍山,是湄潭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羣,屬貴州三大文廟之一的儒家聖殿,其建築規模宏大,建造工藝精湛。現存的文廟建築羣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保存較為完好的有崇聖寺、大成殿、鐘鼓樓、南北廡、大成門,整組建築氣勢恢宏,莊嚴對稱,畫棟雕樑。大成門面闊5間,曾為浙大分部辦公室;南北廡各面闊5間,曾為竺可楨校長居室和醫務室;大成殿面闊5間,曾為浙大分部圖書館。在大成殿後為崇聖祠,面闊3間;南側為文昌宮,共兩幢20多間。 [4]  [5] 
天主堂
天主堂 天主堂
天主堂(浙大談家楨等教授住處),位於湄潭縣城浙大南路文昌巷,距文廟50餘米。其建築坐東向西,原由大門及左右兩廳、教堂、神職人員住宅三部分組成,現存教堂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教堂內存紅軍宣傳標語22條,紅軍雕像一組,紅九軍團照片、文獻資料及行軍路線沙盤等實物。正門上方牌偏“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司令部舊址”15個大字,是2005年初由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同志題寫。 [4] 
義泉萬壽宮
義泉萬壽宮 義泉萬壽宮
義泉萬壽宮(浙大研究生院舊址),位於湄潭縣城內老八景之“寒潭映月”旁。背靠象山,東西兩邊有河流,分別有省茶科所平橋、湄水古橋、湄水新橋、楓香灣大橋與四周相連。整組建築呈長方形,為兩殿一樓兩進建築,佔地面積933.2平方米。正門磚砌八字牌坊,其次為戲樓;戲台兩側各建配殿兩幢。兩廂後為閣樓遺址,再次是正殿,後為左右兩廂房,最後為後殿水府寺。 [4] 
西來庵
西來庵 西來庵
西來庵(浙大湄江吟社舊址),位於貴州省湄潭縣湄江鎮新街村湄江河南岸飛鳳坡西來庵內。此庵是湄潭保存較好的清代及民國宗教建築之一。現存建築羣包括原曲徑石階、正殿、藏經閣、東西偏殿、山門、圍牆、觀景台等,總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 [3] 
浙大農學院畜牧場實驗樓舊址
浙大農學院畜牧場實驗樓舊址,位於貴州省湄潭縣湄江鎮龍泉村森林公園內,此樓是湄潭保存較好的浙江大學西遷到湄潭後新建的建築之一,為獨棟一樓一底兩層木結構建築,總佔地面積217.78平方米。舊址是每屆浙大農學院畜牧班實驗場的師生們進行解剖、動物基因與遺傳等實驗教學的場地。 [3] 
歐陽曙宅
歐陽曙宅 歐陽曙宅
歐陽曙宅(浙大文藝活動舊址),位於湄潭縣永興鎮原主街道西面歐陽曙宅內。此宅是清光緒《湄潭縣誌》主修歐陽曙故居,也是湄潭縣保存較好的清代四合院建築羣之一。現存建築總佔地面積572.79平方米,包括石庫門、正房、兩廂、前房、風火牆等。浙大師生常借用此宅天井壩排演文藝節目,並將其部分房屋用作保管室和宿舍。 [3] 
雙修寺
雙修寺(浙大理學院物理系舊址),位於湄潭縣城西縣人民醫院住院部南側,東西兩側靠公路,平面呈三角形,佔地面積約250平方米。現有兩幢,坐西朝東一幢為磚混結構;坐北朝南一幢為全木結構。現有尼姑居住,從事佛事活動。雙修寺屬典型的黔北民居式建築。浙大西遷湄潭時,將理學院物理系設於雙修寺內,並在此修建一幢物理實驗大樓。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浙大東歸返杭後,此房繼續由原雙修寺尼姑居住。 [4] 
李氏古宅
李氏古宅 李氏古宅
李氏古宅(浙大學生住處),位於湄潭縣永興鎮主街道中部東面原永興供銷社內。距縣城約20qi安謐。地處低山淺丘陵地帶,地勢相對較為平緩。建築於市鎮民宅密集區,原四周皆為破舊民宅,現西北面建有一棟磚混結構高樓,其間有一條樓下通道可與主街相連。整組建築座東南向西北,主要包括正房、兩廂、門房、風火牆、天井等。浙江大學西遷湄潭、永興後,其永興分校部分學生居住於此。正房內部破環較為嚴重。該建築為一正兩廂兩層穿鬥式木結構,石庫門,四合院,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西北、東北和西南面建磚砌空鬥風火牆。其東南面與低於此平台的一棟木結構建築連為一體,西北面有一破舊木結構建築依附於風火牆上。通闊12.29米,通進深21.28米,通高約9米,總佔地面積約261.53平方米。其中:正房四列三間,中堂設吞口,面活10.47米,進深4.49米,建築佔地面積約47.01平方米,其後有一棟與之成為一體的建築於下一平台的兩層建築,平面呈梯形,北面闊10.47米,南面闊12.29米,進深9.90米建築佔地面積約112.66平方米。正房兩次間前面為廂房,各一間,均面闊4.01米,東廂進深2.59米,西廂進深1.75米,建築佔地面積分別為10.38平方米和7.07平方米,廂房前面為過廳,面闊兩間,各與迎面風火牆相連,均面闊2.79平方米,東間進深3.27米西間進深2.43米,建築佔地面積分別為9.12平方米和6.78平方米;之間為門廳,面活4.27米,進深2.79米。中間小天井,凹進0.18米,青石板鋪堤,面闊4.27米,進深3.01米。石庫門為水磨青石門框,通高2.81米,寬1.69米,門楣上方方框內雙線陰刻“青蓮世第”四字,門柱石刻書法楹聯“猶龍舊家傳子史常臨光第吉,重門新洞闢庚星長耀啓文明。” [6]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歷史文化

浙江大學在湄潭的發展
在遵義湄潭的7年裏,浙江大學在國內外發表的論文超過當時所有的中國大學。中國的物理學年會連續4次在湄潭召開。英國《自然》週刊、美國《物理評論》經常收到來自“中國湄潭”的論文,其中僅用“湄潭”兩字做標題的論文就達25篇,如《湄潭茶樹土壤之化學研究》《湄潭動物志》等。數學家蘇步青,在湄潭期間就發表論文近百篇,編纂了多本數學專著和教材,被稱為“東方第一幾何學家”“世界第一流的數學家”。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英國科學史學家、劍橋大學生物學家李約瑟教授來到湄潭參觀,稱浙江大學是“東方的劍橋大學”。回國後,他在《自然》週刊上發表文章:“浙江大學位於中國重慶與貴陽之間的遵義,是中國四個最好的大學之一”。浙大離開杭州時只有文理、工、農3個學院16個系,隨遷學生四百多人,在貴州7年,逐步發展為有文、理、工、農、師範、法學、醫學7個學院的綜合大學。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遷回杭州時已有學生兩千多人。 [2]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文物價值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是浙江大學西遷流亡辦學的寶貴遺產。不僅在浙大發展史上,而且在貴州乃至中國教育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浙江大學西遷遵義、湄潭、永興辦學,堪稱黔北文化發展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他們是西部開發的文化先驅,對促進本地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湄潭浙江大學舊址是浙大教學科研出現春天的歷史見證,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具有多方面寶貴的文物價值。 [4]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保護措施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遺址碑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遺址碑
2006年5月,湄潭浙江大學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旅遊信息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地理位置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湄江鎮和永興鎮境內。

湄潭浙江大學舊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湄潭浙江大學舊址(文廟),路程約4.4千米,用時約1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