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渾源縣

鎖定
渾源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地處桑乾河支流渾河中上游,地處北緯39.67°~39.83°東經113.72°~113.92°之間。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恆山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稜山與雲州區、陽高縣相連,總面積為1968平方千米。 [5]  [1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渾源縣常住人口為237749人, [12]  是山西省雙擁模範縣 [18] 
渾源縣始置於西漢,定名於唐,因渾河發源於縣境內,故名渾源縣。 [4]  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為渾源縣。1993年6月25日,渾源縣劃歸大同市管轄。 [4]  截至2021年10月,渾源縣轄6鎮10鄉, [15]  共計213個行政村,11個社區 [19]  [5]  縣政府駐永安鎮。 [17]  渾源縣地處黃土高原的邊緣地帶, [7]  屬温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6]  境內河流主要有渾河、唐河兩大水系。 [7] 
1992年,渾源縣被山西省評為歷史文化名城 [19] 存不可移動文物488處,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處(國家級7處、省級8處、市級5處、縣級9處),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23項(省級8項、市級4項、縣級11項),現存北齊、明代等長城牆體。 [19]  聞名遐邇的北嶽恆山,為中華五嶽名山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素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之美譽,與凌空摩崖建築懸空寺一道構成了著名的恆山美景。 [19] 
2020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渾源縣退出貧困縣。 [1-2]  2022年,渾源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69020萬元,增速0.6%。 [20] 
中文名
渾源縣
別    名
渾州
恆陰縣
崞縣
崞山縣
行政區劃代碼
140225 [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大同市
地理位置
山西省東北部
面    積
1968 km²
下轄地區
6鎮10鄉
政府駐地
永安鎮恆山南路
電話區號
0352
郵政編碼
037400
氣候條件
温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37749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北嶽恆山 [19] 
懸空寺 [21] 
永安寺 [21] 
麻家大院 [21] 
古磁窯遺址 [27]  展開
著名景點
北嶽恆山 [19] 
懸空寺 [21] 
永安寺 [21] 
麻家大院 [21] 
古磁窯遺址 [27] 
律呂神祠 [21] 
圓覺寺 [21] 
律呂神祠 [21] 
慄毓美墓 [22]  收起
車牌代碼
晉B
地區生產總值
569020 萬元(2022年) [20] 

渾源縣歷史沿革

渾源縣地圖 渾源縣地圖
夏商,時屬冀州。西周時以恆山鎮屬幷州。
春秋,屬代國。
戰國,歸趙。
秦代,秦始皇始置縣,稱為崞縣,屬雁門郡。後改稱平舒,屬代郡。
西漢,平舒縣廢,復置崞縣,屬恆山郡。王莽新朝期間,改為崞張縣,仍屬常山(即恆山)郡。
東漢建武年間,廢崞縣,置常山關(常山即恆山,因避文帝劉恆諱改名)。
三國,曹魏復置崞縣。
晉,劉琨棄崞縣予代王拓跋猗盧。
南北朝北魏,時遷都平城(即今大同),為京城內地,改名石城縣,屬神武郡。天興元年,改稱崞山縣。東魏,改為廊州。北齊,又改為北顯州。
隋代,北顯州改稱平寇縣,後又改回崞縣。
唐初,為雲州屬地,後析置渾源縣,隸應州,因地處渾河源頭,故名渾源。
五代,後唐改渾元縣,屬應州。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賂契丹,渾源縣隨州入遼。
金貞祐二年(1214),於縣置渾源州,隸西京路。
元代初期,改渾源縣為恆陰縣,屬西京(即大同)。至元四年(1265年)省入渾源州,隸大同府。
明清時,俱稱渾源州,均屬大同府。
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為渾源縣,後屬雁門道。抗日戰爭時期,縣境南北山區均為抗日根據地,屬晉察冀邊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成立渾源縣人民政府,隸屬我冀晉五分區察南辦事處冀晉行署雁北專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全縣解放。
1949年,劃歸察哈爾省。
1952年11月,察省撤銷,復歸山西省雁北專署。
1956年,屬晉北專署。
1958年,與廣靈縣合併,次年又分治。
1961年,歸雁北專署。
1979年,屬山西省雁北地區行政公署。
1993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雁北地區,渾源縣劃歸大同市管轄。 [4] 

渾源縣行政區劃

渾源縣區劃沿革

2001年,城關鎮、張莊鄉合併設立永安鎮;楊莊鄉、沙圪坨鎮合併設立沙圪坨鎮;王莊堡鎮、西河口鄉合併設立王莊堡鎮;中莊鋪鄉、温莊鄉合併設立千佛嶺鄉;青磁窯鄉、林場鄉合併設立青磁窯鄉;荊莊鄉、東坊城鄉合併設立東坊城鄉;吳城鄉、大窪鄉合併設立吳城鄉;官兒鄉、土嶺鄉合併設立官兒鄉;南水頭鄉、北榆林鄉合併設立南榆林鄉;黃花灘鄉、官王鋪鄉合併設立黃花灘鄉;十義號鄉更名為裴村鄉。區劃調整後,全縣轄6個鎮、12個鄉:永安鎮、西坊城鎮、蔡村鎮、沙圪坨鎮、王莊堡鎮、大磁窯鎮、東坊城鄉、裴村鄉、駝峯鄉、西留村鄉、下韓村鄉、南榆林鄉、吳城鄉、黃花灘鄉、大仁莊鄉、千佛嶺鄉、官兒鄉、青磁窯鄉。縣政府駐永安鎮。
2021年,撤銷大磁窯鎮、青磁窯鄉,合併設立青磁窯鎮。以原大磁窯鎮和原青磁窯鄉的行政區域為青磁窯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青磁窯村。撤銷黃花灘鄉,整建制併入大仁莊鄉。以原黃花灘鄉和原大仁莊鄉的行政區域為大仁莊鄉的行政區城,鄉人民政府駐大仁莊村。 [14] 

渾源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渾源縣轄6鎮10鄉:永安鎮西坊城鎮蔡村鎮青磁窯鎮沙圪坨鎮王莊堡鎮東坊城鄉裴村鄉駝峯鄉西留村鄉下韓村鄉南榆林鄉吳城鄉大仁莊鄉千佛嶺鄉官兒鄉 [15]  共計213個行政村。 [5]  縣政府駐永安鎮。 [17] 

渾源縣地理環境

渾源縣位置境域

渾源縣,地處北緯39.67°~39.83°東經113.72°~113.92°之間,位於山西省東北部的大同盆地東南邊緣,地處桑乾河支流渾河中上游。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恆山與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稜山與雲州區陽高縣相連。總面積為1968平方千米。 [5]  [13] 

渾源縣地形地貌

渾源縣 渾源縣
渾源縣地處黃土高原的邊緣地帶,地貌類型複雜,結構多樣。縣境地貌南山北坡中間川。南山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54%;北坡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29%;川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17%。域內地勢起伏較大,卧羊場山海拔最高,主峯高達2333米。渾河西部河牀海拔最低,僅為1050米。境內山脈較多,主要有恆山、卧羊場山、穆桂英山、鬍子嶺、馬鬃崖、翠屏山、搶風嶺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恆山山脈山勢陡峭,溝壑縱橫,沿東北――西南走向,將全縣分為南北兩部分,構成渾源的地貌骨架。境內山脈為恆山山脈,它西銜雁門,東延燕雲,兩千米左右山峯並肩面立,號稱108峯。全縣海拔高度為1050~2333米之間。 [7] 

渾源縣氣候

渾源縣屬温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温熱多雨,秋季天清氣爽,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温6.2℃,一月份平均-12℃,七月平均21.6℃。年平均降雨量424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696.3小時,無霜期平均為110~140天。 [6] 

渾源縣水文

渾源縣境內河流主要有渾河、唐河兩大水系,分屬海河流域的桑乾河水系和唐河水系。河牀年經流量為1.19億立方米,注入永定河、海河。 [7] 

渾源縣自然資源

渾源縣生物資源

渾源縣植物主要品種有:穀子、黍子、蠶豆、豌豆、莜麥、小麥、玉米、高粱、土豆,也就是山藥蛋、黃豆、黑豆等。主要林木品種有華北落葉松油松、樺樹、楊柳樹、經濟林等。 [8] 

渾源縣礦藏資源

渾源縣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有煤、膨潤土、沸石、花崗岩、鐵、鉬、銅、金、高嶺土等20多個礦種。煤炭儲量17億噸。屬山西八大煤田之一。膨潤土儲量1億噸,是中國大型優質鈣基膨潤土礦藏之一;沸石儲量4億噸,為山西唯一產地;花崗岩。 [8] 

渾源縣水資源

渾源縣大白泉優質天然礦泉水,含偏硅酸18.9毫克/升,日出水量2000噸。 [8] 

渾源縣土地資源

截至2021年9月,渾源縣耕地面積91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26.69%,宜林面積103萬畝, [8]  有林面積36.87萬畝。 [7] 

渾源縣人口

渾源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包括回族、滿族、藏族等。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渾源縣總人口343486人,人口密度175人/平方千米。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渾源縣常住人口為237749人。 [12] 

渾源縣經濟

渾源縣綜述

2020年,渾源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7.68億元,增速-0.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2億元,同比增長3.3%;規上工業增加值2.06億元,增速7.8%;固定資產投資35.96億元,增速-18.9%;第三產業增加值30.05億元,增速-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億元,增速-1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4元,同比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1元,同比增長7.9%。 [13] 
2020年,渾源縣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96億元,同比下降18.9%。其中,新建項目31.27億元,同比下降20.3%;擴建項目348萬元,同比下降97.3%;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2.61億元,同比下降22.6%。第一產業完成投資8.0億元,佔固定資產完成額22.2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0.48億元,佔固定資產完成額56.9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7.47億元,佔固定資產完成額20.76%。
2020年,渾源縣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2億元,財政支出29億元;其中税收收入6822萬元,非税收入9355萬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8億元。 [16] 

渾源縣第一產業

2020年,渾源縣糧食種植面積49.72萬畝,比上年減少1.07萬畝。其中,穀物種植面積42.2萬畝,豆類種植面積4.2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3.3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6萬畝。
2020年,渾源縣糧食產量183407噸,比上年增加8736噸,增產5.0%。其中,穀物產量170054噸,比上年增加9114噸,增產5.7%;豆類產量4865噸,比上年增加211噸,增產4.5%;馬鈴薯產量8487噸,比上年增加589噸,增產7.5%。
2020年,渾源縣肉類總產量14979噸,比上年下降40.9%。其中:豬肉產量7386噸,下降55.2%;牛肉產量2966噸,增長36.2%;羊肉產量4030噸,下降31.9%。生豬年末存欄6.9萬頭,增長12.9%;生豬出欄10.3萬頭,下降24.9%。禽蛋產量4525噸,下降20.3%,牛奶產量8595噸,下降66.7%。 [16] 

渾源縣第二產業

2020年,渾源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3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1億元,實現利税1.2億元,實現利潤1.2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2億元。 [16] 

渾源縣第三產業

2020年,渾源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億元,同比下降10.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0.8億元,下降7.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2億元,下降16.0%。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30.4億元,下降11.2%;餐飲收入額2.6億元,下降5.2%。 [16] 
2020年,渾源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43.4億元,比年初增加4.8億元,增長3.4%。各項貸款51.78億元,比年初增加8.5億元,增長19.7%。 [16] 
2020年,渾源縣接待旅客462.95萬人次,同比下降59.1%;實現旅遊收入38.99億元,同比下降60.1%。 [16] 

渾源縣交通運輸

渾源縣有203省道縱貫境內,303省道橫貫東西。G18榮烏高速(應縣至渾源段)在渾源縣城設有渾源西口,東在應縣接入大運高速。通往靈丘方向的靈山高速公路於2012年12月31通車。同源高速公路於2012年6月1日建成通車。而東向到廣靈、蔚縣的廣源高速公路於2013年11月18日正式通車運營。

渾源縣政治

渾源縣主要領導(截至2024年4月)
書記
副書記
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楊瓊聖
縣長
趙昱清
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趙鑄 [28] 

渾源縣社會事業

渾源縣教育事業

2011年,渾源縣新建改造中小學校舍107所,撤併薄弱學校160所,新建農村寄宿制學校15所,渾源中學成為省級示範中學,二中、三中、四中、六中成功合併。
2020年,渾源縣普通高中3所,普通初中10所,普通小學校51所,特殊教育1所。 [16] 
渾源縣 渾源縣

渾源縣醫療衞生

2012年,渾源縣新建鄉鎮衞生院18個,建成村級衞生所261個,“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23%,醫藥費用補償4800餘萬元,參保率達到95.8%,發放城鄉低保金7288萬元。
2020年,渾源縣共有衞生機構(含診所、村衞生室)273家,其中,綜合醫院3家,專業公共衞生機構4家。全縣衞生機構共有牀位1513張,其中,醫院牀位736張,衞生院牀位777張。衞生技術人員1240人。 [16] 

渾源縣社會保障

2020年,渾源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31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1.11萬人。新增城鎮就業495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7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506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0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2%。
2020年,渾源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4元,同比增長4.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1元,同比增長7.9%。 [16] 

渾源縣歷史文化

渾源縣名字由來

渾源縣始置於西漢,定名於唐,因渾河發源於縣境內,故名渾源縣。 [4] 

渾源縣文物古蹟

  • 綜述
渾源縣 渾源縣
渾源縣文物古蹟眾多,文物保護單位29處,其中“國保”單位7處(懸空寺、永安寺、慄毓美陵園、大雲寺、文廟、圓覺寺、律呂神祠),“省保”單位6處(恆山廟羣、麻莊漢墓羣、青磁窯古瓷遺址、界莊古瓷遺址、北嶽行宮、麻家大院),“市保”單位5處,“縣保”單位11處。 [9]  其中北嶽恆山上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 [8] 
  • 懸空寺
渾源懸空寺
渾源懸空寺(4張)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峯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懸空寺為凌空摩崖建築,建於北魏時期,已有1400多年曆史,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嵌入陡崖,是中國唯一建於懸崖上的木構建築,也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結構奇特,巧奪天工。 [8] 
懸空寺整座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龕,以“奇、險、巧、奧”為基本特色,體現在建築之奇、結構之巧、選址之險、文化多元、內涵深奧,建寺初衷可謂超常脱俗。四十間殿樓的分佈,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佈局緊湊,錯落相依。整體格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而是巧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1982年,懸空寺被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 [10]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
  • 麻莊漢墓羣
麻莊漢墓羣,在渾源縣西10千米,漢崞縣治此。有漢墓羣(共墓冢十四個),為山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9] 
  • 磁窯口關
磁窯口關,在渾源縣南8.5千米恆山左側,多古窯址。路通靈邱,明洪武四年(1371年),築堡設巡檢司,又名磁峽口。自從唐代起,這裏就盛產磁器,故名。 [9] 
  • 歸潛堂
歸潛堂,在渾源縣西南22.5千米玉泉山東,元代劉祁隱居於此。劉祁,渾源人,字景叔,劉從益之子,金時為太學生,入元複試為進士。所著《歸潛志》即寫於此,是書多為修篡《金史》採用。 [9] 
  • 龍山
龍山,在渾源縣西南,亦名封龍山。《魏書·太宗紀》:泰常二年,“司馬順之久常山,遂聚黨於封龍山”,即此。金未,元好問、李治、張德輝嘗遊此山,時號龍山三老。 [9] 
  • 千佛嶺
千佛嶺頂上有一塊天然磐石,上面建有一座7米多高的仿木小磚塔,刻着“千佛寶塔”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塔為四層實心樓閣式,塔座高兩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四周雕刻着精美的花紋圖案。塔下岩石南面有3個石洞,名曰“千佛洞”。洞的正面和東西兩側分別雕刻着近兩米高的大石佛,洞的四周還雕刻着數以千計的小石佛。

渾源縣民俗文化

渾源縣在春節、元宵期間,人們會在院子前以煤炭疊起來,呈塔狀,裏面放上木柴,貼上紅字條,午夜十二點的時候點燃旺火。

渾源縣風景名勝

  • 綜述
渾源縣共有規劃景區18處,國家4A級景區1處,擁有“中國傳統古村落”(神溪村)1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恆山)1處,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神溪)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龍山)1處,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3處,省級旅遊點3處(神溪水鄉、雙乳山景區、東圪坨鋪民俗村),有龍山、大峪溝、小峪溝、天賜溝、蓮花山等多處自然風光獨特的景區,農業生態旅遊示範基地2處。 [9] 
渾源景色 渾源景色

渾源縣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峯的峭壁間,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原名“玄空閣”,是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 [24]  懸空寺於公元491年建成, [23]  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嵌入陡崖,歷經1500餘年屹立不倒。 [24]  在懸空寺下有一塊巨石,石上刻着兩個鮮紅大字“壯觀”,據説這是當年詩人李白遊覽懸空寺時留下的。 [24]  徐霞客也曾到過懸空寺,寫下了“天下巨觀”四個大字。 [24]  在懸空寺旁一亭中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寫着“霞客遺蹟”,這是為了紀念古代旅遊學家徐霞客而建。 [24] 
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3] 
2010年,懸空寺入選《時代週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築。 [25] 
懸空寺 懸空寺

渾源縣北嶽恆山

北嶽恆山,中華五嶽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光壯美,雄震北國,自古就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和道教文化發祥地,以人文與自然的完美結合而被國務院首批公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首批“國家旅遊名片”。2009年,北嶽恆山被列入國家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名錄。 [26] 
北嶽恆山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44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景區面積359.62平方千米,由天峯嶺、翠屏山、千佛嶺、天賜溝、神溪、落子窪、龍盆峪、大川嶺、上樺嶺、凌雲口、五峯山、西河口、湯頭、永安、龍山等15個各具特色的子景區組成。素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之美譽。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 [8] 

渾源縣慄毓美墓

慄毓美(1778――1840年),字樸園,山西渾源人,是清代一位頗有建樹的治河專家。曾任知縣、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職。 [22] 
道光十五年(1835年)五月,慄毓美調任河東河道總督,專管河南山東境內的黃河和運河的管理。在他上任之時,當地經常發生水災,慄毓美實地考察,多次摸索,創造了“拋磚築壩法”。當這些磚壩築成後,即使風雨大作,而大堤卻安然無事。在他任職期間,河水沒有決堤氾濫成災。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月十八日,慄毓美積勞成疾,卒於任上,諡“恭勤”。慄毓美死後,清朝道光皇帝下諭為他在原籍修建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陵墓,當地人俗稱“慄家墳”。 [22] 
慄家墳磚券大門居中,門首鐫刻“慄氏之城”。兩通漢白玉碑分立大門兩側稍前。進入大門,迎面是一座製作精緻的漢白玉牌坊。牌坊前兩側,各有一漢白玉墓表。在墓道兩側,對稱地排列着五組十尊石像生,有羊、虎、馬、武將、文臣,高大威嚴、氣勢磅礴。陵墓居最北端,封土高4.8米,台高0.75米,墓室內有民族英雄林則徐為慄公所書的墓誌銘,對慄毓美功績評價頗高。 [22] 

渾源縣湯頭温泉

湯頭温泉在,渾源縣東南百里湯頭村,譽為北方第一泉,東漢時期被發現利用。北魏天賜年間即有官員到此沐浴治病,興光元年(454年)文成帝“幸靈邱,至温泉宮”,即此。《水經注》:滱水又東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熱若湯,能愈百疾,故世謂之温泉焉。 [9]  經測定,湯頭温泉含有38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保健、醫療價值。 [8] 

渾源縣地方特產

渾源涼粉以土豆澱粉為原料,加入適量的明礬,攪成糊狀,在火上滾熟,晾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大豆為渾源縣的優勢作物之一,主要生產於北嶽恆山山脈的高寒山區。
渾源酥大豆具有香、酥、個兒大、澱開花、皮好看五大特點。

渾源縣著名人物

渾源縣著名人物有唐代中書令郝傑;金代尚書右丞蘇保衡,狀元劉撝,監察御史劉從益、雷淵,文學家劉祁;元代行工部尚書孫公亮,都元帥高定,監察御史雷膺;明代佈政史李彝,監察御史孫逢吉;清代河東道總督慄毓美;中華民國北方政府內務部長田應璜、國民黨山西省中將參議鴻臚、第九集團軍中將司令兼大同軍事指揮官於鎮河、陸軍中將石作衡、台灣海軍中將熊秉誠。

渾源縣榮譽稱號

2019年5月18日,渾源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6月30日,渾源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1] 
2023年5月22日,渾源縣榮獲新一屆山西省雙擁模範縣稱號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