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渾河

(海河支流永定河上游段桑乾河的支流(山西境))

鎖定
渾河,古因源出渾源東北崞山,故名崞川水。唐末五代間,置渾源縣,因此水從渾源境流出,改崞川水為渾河。 [9] 海河支流永定河幹流上游段桑乾河的支流,位於中國山西省北部,發源於渾源縣大仁莊鄉廣泥溝村。先西南流,出山後進入河谷平原改東北向流,流經渾源、應縣懷仁縣,於懷仁縣河頭鄉新橋村附近匯入桑乾河。全長99.7公里,總流域面積1956平方公里。 [15]  較大的支流有王千莊峪、小南峪、凌雲口峪、唐家莊峪、車道口溝、梨園溝、西莊溝等。 [1]  渾河基本是常年河流,但仍受季節性控制,隨季節的變化而增減,多年平均流量為0.9立方米/秒,正常年徑流總量為8582萬方。 [1] 
渾河流域內較大的蓄水工程有恆山水庫、神溪水庫、鎮子梁水庫。渾河是流域三縣除桑乾河外重要的灌溉水源,各縣皆建有引水灌溉工程。支流唐峪河流經著名恆山懸空寺,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中文名
渾河
外文名
Hun He
別    名
崞川水
所屬水系
海河支流永定河幹流上游段桑乾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山西省北部
流經地區
山西省渾源縣、應縣、懷仁縣
發源地
山西省渾源縣大仁莊鄉廣泥溝村
主要支流
小南峪、凌雲口峪、唐家莊峪
河    長
99.7 km [15] 
流域面積
1956 km² [15] 
河    口
懷仁縣河頭鄉新橋村附近

渾河形成變遷

渾河舊名崞川水,因源出渾源東北崞山,故名。又,漢置崞縣,後改崞山縣,水經縣境,故名。《水經注》:“崞川水出崞山縣故城南,東注於濕水。” [9]  《渾源州志》載:渾河水、亂嶺關水、遠望峪水、神溪水、崞川水、磁窯口水、李峪水、乳泉水,八水合而渾流,故名渾河。《水經注》載:崞川水出崞山縣(即王莽時期的崞張縣)舊城南,東流注入濕水。唐末五代問,置渾源縣,該水從渾源流出改崞川水為渾河。 [1] 

渾河幹流概況

渾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渾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渾河上源,《渾源縣誌》稱”發源於本縣東部沙圪坨鎮的亂嶺關 [1]  “,是為亂嶺關河,入蕎麥川河 [6]  。渾源縣政府網站載:發源於渾源縣大仁莊鄉廣泥溝村,是為王千莊峪。《中國水名詞典》稱:”發源于山西省渾源縣城附近海村、東留村 [15]  “。以廣泥溝村為正源,幹流大致由東向西橫貫渾源盆地,在渾源縣西坊城鎮小辛莊村西進入朔州市應縣境內,渾源段長度約為62.3公里。 [14] 
如以沙圪坨鎮的亂嶺關為發源地,渾河由沙圪坨鎮,東向西流,經楊莊、蔡村、下韓村、張莊、西留、東坊城、裴村、西坊城、駝峯等鄉橫貫渾源平川,西至小辛莊入應縣境,注入桑乾河。渾源境內河長50公里,流域面積1470.6平方公里。河寬約150米左右。 [1] 
渾河自寺莊入應縣境,由東向西流,經鎮子梁水庫折轉向北,至南柳會出境,應縣境內全長33公里,系土質河牀。沿岸流經19個村莊,右岸有寺莊、北小寨、呂花町、馮莊泉頭、趙家灣:北馬莊:周莊、柴莊,左岸有東小寨、安樂營、聖水塘、北豐町、鎮子梁、南馬莊、六福堂、範店、大柳樹、南柳會,出境,境內河牀寬110米。 [9] 
渾河由應縣入懷仁縣境,往北縱貫河頭鄉,在新橋村 [13-14]  (一説辛橋村 [9]  )匯入桑乾河,懷仁縣境內流程9公里,河寬50~100米,沙泥質河底。 [13] 
渾河發源地渾源縣大仁莊鄉廣泥溝村 渾河發源地渾源縣大仁莊鄉廣泥溝村
渾河渾源縣神溪湖段 渾河渾源縣神溪湖段
渾河渾源縣永安鎮土橋鋪村段 渾河渾源縣永安鎮土橋鋪村段
渾河應縣鎮子梁段 渾河應縣鎮子梁段
渾河在懷仁縣懷仁縣河頭鄉新橋村匯入桑乾河 渾河在懷仁縣懷仁縣河頭鄉新橋村匯入桑乾河

渾河水文特徵

渾河基本是常年河流。神溪水庫以上一段為季節性河流;以下一段長年流水不斷,但仍受季節性控制,隨季節的變化而增減。降雨量的多寡直接影響河水流量的大小。據渾河顧關站測流資料,年最大徑流量為1.135億立方米,最小徑流量為0.569億立方米,歷年河水最大流量283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8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為0.9立方米/秒,正常年徑流總量為8582萬方。 [1]  平水期水面寬2~3米,水深0.1~0.4米,流速0.2~0.4米/秒,洪水期水深1~1.5米,流速2~3米/秒。 [13]  建國後,最大洪峯出現兩次:1954年,無數據記載,但水位高至鎮子梁水庫放水閘的橫幅標語上;1967年為2100立方米/秒:清水入鎮子梁水庫流量為0.45立方米/秒。 [9] 

渾河主要支流

渾河徑流

渾河較大的支流有王千莊峪,小南峪,凌雲口峪,唐家莊峪,車道口溝,梨園溝,西莊溝等。 [1] 
支流唐峪河懸空寺下段 支流唐峪河懸空寺下段
支流唐峪河山口以下段 支流唐峪河山口以下段
渾河支流唐峪河渾源縣城段 渾河支流唐峪河渾源縣城段
唐峪河,發源於林場鄉境內,經青磁窯鄉、大磁窯鎮注入恆山水庫,由水庫向北流出唐峪口,經東坊城鄉,在下韓村鄉花町村東注入渾河。該河以恆山水庫為界,分為兩段,峪口以南稱唐峪河,全長25公里,河寬平均100米,流域面積164.5平方公里。清水流量為0.25立方米/秒。峪口以北,古時兩岸多柳樹,故名柳河,長9公里,寬150米,清水流量為0.25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1000立方米/秒,是渾河支流之一,即舊志所説的”磁窯峽水“。 [1] 
支流大峪河凌雲口段 支流大峪河凌雲口段
大峪河,發源於渾源縣土嶺鄉的“西河”和官兒鄉的“東河”相匯而成,由南向北,經裴村,在大溝附近注入渾河,全長27公里,河寬平均20米,流域面積為22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0.3立方米/秒,正常年總流量為1920萬方。為常年流水河,河牀很陡,每遇洪水季節,往往氾濫成災。此水即《渾源州志》所説的”凌雲水“,是渾河支流之一。 [1] 
凌雲口峪河,屬渾河一級支流,境內流域面積236平方公里,河流比降29.78‰,境內河流長度41.56公里,劃界起點地址渾源縣官兒鄉堯峪村,止點地址渾河入河口處。 [6] 
王千莊峪,又名峪溝,古稱遠望峪,此水發源於渾源縣大仁莊鄉廣泥溝村附近,至岔口分為兩道峪,一道通黃花灘鄉,一道通大仁莊鄉,全長50公里。河寬100米,流域面積190平方公里,清水流量為0.35立方米/秒,正常年年徑流量為1968萬方,為渾河支流,即《渾源州志》所載的”遠望峪水“。 [1] 
小南峪,發源於渾源縣荊莊鄉大西溝,由南向北,至三合號注入渾河。全長7公里,流域面積24.3平方公里,正常年年總徑流量為194萬立方米,是渾河支流之一,即《渾源州志》所説的”李峪水“。 [1] 
關子峪,又名黃土峪,發源於渾源縣大仁鄉境內黃土坡村,至岔口注入王千莊峪,全長13公里,河寬80米。 [1] 
蕎麥川河,屬渾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渾源縣沙圪坨鎮赤泥泉村,渾源縣境內流域面積297.3平方公里,渾源縣境內河流長度22公里,河流比降16.9‰。 [6] 
西莊河,是渾河的二級支流,屬蕎麥川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渾源縣沙圪坨鎮飲牛溝村,渾源縣境內流域面積86.7平方公里,渾源縣境內河流長度12.4公里,河流比降28.3‰。 [6] 
正峪溝河,是渾河的二級支流,屬唐峪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渾源縣青磁窯鄉大柴峪村,渾源縣境內流域面積71.4平方公里,渾源縣境內河流長度12.685公里,河流比降32.85‰。 [6] 
楊灣河,屬渾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渾源縣黃花灘鄉王家堡村,渾源縣境內流域面積68平方公里,渾源縣境內河流長度13.56公里,河流比降23.4‰。 [6] 
紫峯溝河,屬渾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渾源縣南榆林鄉仝咀村,渾源縣境內流域面積52平方公里,渾源縣境內河流長度15.065公里,河流比降15.6‰。 [6] 
下游應縣段,流入渾河的有北樓峪、大石峪、邊耀峪3條大峪和徐峪、康峪、小峪、段木溝、王家窯峪、先生溝、二道溝、神峪、牛槽峪、黑溝及東北山諸淺溝峪20條。 [10] 

渾河泉源

大白泉,《渾源州志》稱“乳泉”,又稱”西神溪水“,俗稱橫山水、付家坡泉,位於渾源縣縣城西20裏,水磨町村西的橫山咀旁,系自流泉,水向南流注入渾河。較大的泉眼有4個,流出面積平均2平方米,深6公分,流量為150公升/秒,水味甘潔故稱“乳泉”,現名大白泉。 [1] 
神溪泉,位於渾源縣縣城西北7裏處,水中有一孤石,高丈餘,方約一畝,上有律呂神祠,四周泉水出湧。旁有濕水,向南流,注入渾河。流量為400~800公升/秒。水出地面形成湖泊,名神德湖。《渾源州志》載:遼代應歷二年(952)三月庚寅,穆宗往應州擊球,庚子會到神德湖觀魚。解放後建有神溪水庫:神溪電灌站。 [1] 

渾河治理開發

渾河河道治理

  • 幹流治理
渾河是渾源縣境第一大河流,沿河彙集大小支流47條,涉及川下10個鄉(鎮)30多個村莊。解放後曾多次實施治理,但大規模的治理工作是從1970年代初開始的。1972年10~11月,全縣組織水利技術人員對渾河主河道進行系統規劃,並實地測量。經專家論證後,縣政府作出治理渾河的決定:把主河道裁彎取直,儘量少佔或不佔上等的耕地;固定河牀,不留死角,一次到位;修築護岸壩,同時在壩基植栽楊、柳、喬灌樹木,以固其壩基。在整個治理河道工程上,上游以引洪灌溉分散水量為主;下游以打壩造地、引洪灌溉、修築旁引水庫、蓄水北調為主。整個渾河治理工作歷時10年,於1981年全部竣工。 [2] 
  • 支流治理
唐峪河是渾源縣境第二大河流,由18條幹支溝流和430條毛細溝流組成。本河道穿行於渾源縣縣境南部山區的高山峽谷間,谷窄坡陡,河牀比降1950年實測為1/40。水流出峪口處即是右恆峯、左翠屏峯的磁峽口。沿磁峽口向北4公里處,河道的右岸便是渾源縣城。唐峪河水出峪口便是柳河灘,再向北流8公里處注入渾河。柳河灘河道右岸是唐家莊村,左岸是東坊城村和郝家寨村。因幾千年來河道洪水沖積下來的亂石、泥沙所致,故唐家莊村以下河牀高於兩岸地面。據1954年萬分之一地形圖測定,此段河牀的比降為1/50~1/200。由於地形位置的決定,本河道具有一般河流水系特徵:雨澇天洪水咆哮成災,天旱時滴水如油。唐峪河,據史書記載一直是條害河。清光緒年間,本縣部分開明紳士籌建石壩社,始對唐峪口以下主河道築堤建壩,起到了護城作用。以後逐年加修,漸漸形成現在的石壩規模。民國年間,連年的軍閥混戰,加之隨後的日軍入侵破壞,統治當權者對治理唐峪河泠漠視之。民眾自發治理,也僅僅限於每年的修補加固,經受不住特大洪水的衝擊。解放後,各級黨和政府都非常關心民眾的疾苦,每到汛期,立即組織人力、物力,撥出專款,修堤築壩,抵禦洪害。 [3] 
1952~1953年,在峪谷中修築峪谷坊3424個砌石185835立方米,攔蓄泥沙達1483628立方米。到1957年,治理較大河道8條,護維了34個受洪水威脅嚴重的村莊。沿河兩岸護壩普遍加高2~4米,增厚1~2米。疏通河道挖基沙47004立方米,堤壩幹砌及漿砌石方65553立方米,投入人工勞動日226866個。先後修築蓄水池55512個,可蓄水373180立方米。從1948至1957年11年中,投入修築唐峪護城壩專款70.91萬元,其中國家投資65.214萬元,人民羣眾集資5.67萬元。1958~1966年,坐落在唐峪河峪口的恆山水庫建成,徹底根治了危害渾源人民幾千年的這條大害河。從此,唐峪河以人類的意志變害為利,年年造福於渾源人民。進入二十世紀70至80年代,每年奮戰春、秋兩季,投人數百萬個勞動日。挖淤泥,擴河道,築石壩,護城廓,於八十年代初終戰告捷。徹底疏通、拓寬了柳河灘河道,為防洪、護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渾河蓄水工程

恆山水庫 恆山水庫
恆山水庫 恆山水庫
恆山水庫,位於渾源縣城南3.5公里唐峪河磁峽口處,橫貫恆山主峯天峯嶺與翠屏山主峯的兩山峽谷間。1958年3月破土動工,1960年6月庫大壩澆注基本達到攔洪高程,1965年首次蓄水試驗,1966年整個工程全部竣工。庫大壩壩型為雙曲單拱壩。壩頂高程為1255.3米;河底高程為1200米;壩底淨高69米;壩頂長為147米。整個庫壩地基採用帷幕灌漿和固結灌漿處理。恆山水庫建築的總投資1340萬元,用工總量為260萬工日。總庫容為133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為178萬立方米;防洪庫容為939萬立方米;死庫容為26萬立方米;死水位1215米;興利1245米;汛期限制水位1235‘米;設計洪水位1246米;校核水位1252.4米。水庫設計標準為百年一遇校核,五百年一遇校核,抗震烈度為9級。直接受益地區有城關、東坊城、荊莊、下韓、張莊5個鄉(鎮)25個村莊和1個國營農場,灌溉面積65萬畝。恆山水庫原為國家水電部管轄,現屬渾源縣管理,並設立恆山水庫管理局。 [4] 
神溪水庫 神溪水庫
神溪水庫,又名渾河水庫,位於渾源縣縣城西北方向3.5公里處的下韓鄉神溪村。本水庫建在渾河主河道上,因渾河上游流域長,面積大,洪水量大,庫容大,調洪困難,不易形成規格的水庫型,實際是較大型的庫壩。本水庫1970年興建,1971年竣工。主工程庫壩為土質閘型壩,壩長320米,壩高6米,壩底寬30米,壩頂寬15米,總庫容為208萬立方米。配套工程主要有放水涵洞、溢洪道,築有泄洪閘洞8孔,泄洪量為244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積為5.05萬畝。控制上游流域面積為216平方公里。管理機構設置神溪水庫管理處,隸屬縣水利局。 [5] 
西莊水庫,位於渾源縣楊莊鄉西莊村,屬土型壩庫。始建於1958年,重修於1989年。壩長130米,壩高30米,壩底寬24米,壩頂寬12米,總庫容為110萬立方米。放水洞(即放水卧管)建在大壩左岸,初建時配置放水卧管27根。1974年放水管損壞後,採用臨時溢洪道泄洪,泄量為10立方米/秒。1975年輸水設備建成,涵洞、溢洪道寬度為6米,泄量70立方米/秒。可灌溉面積7000畝,控制流域面積14.6平方公里。 [7] 
梨園水庫,位於渾源縣縣城西北方向的駝峯鄉梨園村,屬土型壩庫。1958年興建,1959年竣工,1964年重修,1971年開始蓄水受益。壩長69米,壩高17.5米,個別處壩高23.5米。初建時總庫容為55.6萬立方米,重修後總庫容達到140萬立方米。 [7] 
西窯水庫,位於渾源縣駝峯鄉西窯村,屬土型壩庫。1958年建。壩長130米,壩高25米,總庫容為11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300畝。 [7] 
上辛安水庫,位於渾源縣吳城鄉上辛安村,屬土型壩庫。1963年建。壩長28米,壩高15米,總庫容為30萬立方米。該水庫沒有溢洪道,缺乏安全保證設施。北坡頭水庫,位於王莊堡鎮北坡頭村,屬土型壩庫。建於1960年代初期。壩長83米,壩高20米,總庫容為6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500畝。 [7] 
另有西留水庫、高窯水庫、照壁水庫、車道口水庫、洪水溝水庫、打虎溝水庫、英莊水庫、東水頭畜水池庫,蔡地溝蓄水池庫等9座水庫均已毀壞報廢。 [7] 
北榆林水庫,位於渾源縣北榆林鄉北榆林村,屬土型壩庫。建於1970年,竣工於1973年。壩長80米,壩高28米,總庫容為4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500畝。 [7] 
泉頭水庫,位於渾源縣西留鄉泉頭村,屬土型壩庫。1970年建,1971年竣工。壩長50米,壩高10米,總庫容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500畝。 [7] 
藏經莊水庫,位於渾源縣下韓鄉藏經莊村,屬土型壩庫。1971年建,1972年竣工。壩長53米,壩高6米,總庫容5萬立方米。 [7] 
蔡村水庫,位於渾源縣蔡村鎮蔡村東。1971年建,1972年竣工。壩長30米,壩高14米,總庫容5萬立方米。本水庫實際是一座攔洪壩。 [7] 
吳城水庫,位於渾源縣吳城鄉吳城村。1971年建,1972年竣工。壩長20米,壩高9米,總庫容1.5萬立方米。本水庫實際是一座攔洪壩。 [7] 
田村旁引水庫 田村旁引水庫
田村旁引水庫,位於渾源縣駝峯鄉田村北之渾河旁。建於1972年,竣工於1977年,屬土型壩庫。庫區長2000米,平均寬350米,壩高4米,總庫容為13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000畝。 [7] 
土橋鋪旁引水庫,位於渾源縣下韓鄉土橋鋪村。1975年建,1976年竣工。壩長800米,壩高5米,總庫容為40萬立方米,輸水設備涵洞泄量為5立方米/秒。 [7] 
花町水庫,位於渾源縣下韓鄉花町村,屬土型壩庫。建於1976年,總庫容為4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5000畝。 [7] 
鎮子梁水庫 鎮子梁水庫
鎮子梁水庫,是一座平原河谷水庫,主體工程位於應縣鎮子梁村東北渾河由東向北轉彎處,庫區在羅莊與鎮子梁村之間。1958年2月6日開工興建,同年5月份竣工蓄水,是一座防洪灌溉兼用的水庫。水庫控制上游流域面積1840平方公里,水庫原設計標準為20年一遇洪水,設計庫容359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520萬立方米。水庫主要樞紐工程有:主壩、副壩、溢流堰、溢洪道j’泄洪閘。由於上游水土保持差,洪水攜帶大量泥沙;設計時又對泥沙淤積估計不足費雖主要放水工程設置較高,但底部放水建築物太小,以致在水庫投入使用後,淤積嚴重。到1973年庫容僅剩1200萬立方米。1973年8月至1975年10月,鎮子梁水庫進行改建,改建工程有:加高主壩,新建兩孔八米寬的泄洪閘,泄洪閘底與河牀,底等高,以增加泄洪量和排沙量。水庫改建後,排泄標準達到百年一遇,200年校核,庫容恢復到2400萬立方米,設計水準高程1020.5米。水庫主壩系粘土牆壩,長237米,高15米,頂6米。水庫通過南乾渠、中乾渠、北乾渠和東干渠嚮應縣、懷仁兩縣的56個村莊供水;可灌溉16萬畝農田,其中應縣37個村莊受益,水澆地面積14萬畝。 [11] 

渾河灌溉工程

王千莊灌區,位於縣城東及東北,引用王千莊峪的清、洪水人渠道灌溉,灌溉區範圍包括張莊、城關、蔡村3個鄉(鎮)13個村莊。灌區渠道分總乾渠、乾渠和支渠,總長為97.75公里,配套建築物共有239處(座)。總乾渠全長1.6公里,沿着王千莊峪大河槽砂砌石河牀輸水。設計引洪流量為50立方米/秒,但因缺乏固定河牀,且佈局不合理,渠道多年淤積等原因,現實際引洪流量為30立方米/秒。乾渠現有朵河渠、西河渠、上盤渠、小盤渠、磨渠、許村渠、東勝渠7條,全長29.29公里。 [8] 
唐峪灌區,本灌區又名恆山水庫灌區,位於縣城南及西南。灌區水源主要靠截蓄潛流,調蓄或直接引用洪水灌溉。灌區渠道分總乾渠、乾渠、支渠。渠道總長為89.55公里,其中防滲渠道有18.5公里,排水渠道有16.1公里,直灌渠道有54.95公里,渠系配套建築物共有148處(座),其中有進水閘3座,橋涵71處,渡槽74處。總乾渠全長1.6公里。乾渠有東干渠、西乾渠和利民渠3條,全長25.85公里。 [8] 
凌雲口灌區,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渾河南岸,常年有0.3立方米/秒的清水流量。現有洪水乾渠2條、支渠8條,全長53.8公里;另有防滲渠道45條,全長32.9公里。灌區渠道總長為86.7公里,主要兩條幹渠是:西乾渠渠首設在楊地坪村。設有砌石引水壩、進水閘、退水閘,乾渠全長8.4公里;乾渠下設5條支渠,全長24.4公里。東干渠渠首設在距凌雲口峪口0.5公里處。設有砌石引水壩、進水閘、退水閘。引水壩高2米,長30米,進水閘過水流量2.5立方米/秒。乾渠全長4.6公里。乾渠下設3條支渠,全長16.4公里。 [8] 
神溪灌區,位於神溪村東,引渾河水庫之水。灌溉範圍包括下韓、西留、駝峯、蔡村4個鄉(鎮)17個村莊。灌溉渠道分總乾渠、乾渠、支渠,渠道總長為59公里,配套建築物共有234處(座)。總乾渠東起神溪村,西至駝峯鄉李千莊村,全長23公里。乾渠共有12條,全長13.5公里,有建築物56處(座)。支渠共有10條,全長14公里,有建築物178處(座)。另有防滲干支渠數條,全長8.5公里。 [8] 
民勝灌區,位於縣城西10公里處。灌區渠道總長為123公里,共有配套建築物25處(座)。乾渠全長20公里,配套建築物有退水閘4座,節制閘3座,橋涵9座,渡槽5座,卧水管道4處。支渠共有21條,全長55公里。斗渠數十條,全長48公里。 [8] 
懷仁縣渾河灌區,原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渾河西岸“六成渠’’。民國四年(1915),下社李堡人李文淑發動朔縣人劉勸功和渾源人田汝弼(田景富)等官僚、紳士集資12萬元銀洋,成立“大應廣濟股份有限公司,在南馬莊以下的渾河灌區拓建水利工程公司規定投資五十元為二股,最大的股東有京議員田應璜、民國總統黎元洪、山西都督閻錫山、京綏鐵路管理局局長班贊臣(班廷獻)等。廣濟水利公司於民國四年(1915)先動工修復六成渠,民國六年(1917)4,又新開渠四道,即河東1道,河西3道,當年南馬莊、啞嘴莊、魏莊等48村即已受益。由於這些“堂“握有水權、政權,渾河流城的大部分土地漸被權勢股東所佔有,多數農民淪為佃農。廣濟水利公司為官僚、紳士掌握了33年。1948年應縣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了該公司,對渾河灌區開始了新的建設6人民政府領導渾河灌區農民開渠、整地,使當地受益面積逐漸擴大。大柳樹村、東輝耀村各整修斗渠1條.義井,大柳樹、楊莊、範店、南沙城、吳莊等6村整修毛渠23條,義井等8個村莊大搞渠地配套工程:在1950年到1952年的3年中,改造和擴建了南、北、中乾渠和引水工程,使灌區受益面積擴大到10.3萬畝。1958年,在乾渠上游50米處建起了鎮子梁水庫。同年又改建了東干渠的支渠,配套了相應的鬥、農、毛渠和田間各級工程,使東干渠延伸到了馮莊。1971年再次興工延接東干渠,使東干渠由馮莊伸入懷仁縣境,從而使渾河灌區乾渠引水設計能力達到22萬畝。現在灌區建築物及設施有:4條幹渠共長63裏;支渠3條,長3公里;斗渠127條,長300公里;農渠1808條,長815公里;支渠建築物247處;田間建築物1336處;高灌十二處,裝機840馬力,可提水3秒立方米。灌區受益範圍包括鎮子梁、邊耀、義井、城關4個鄉鎮的37個村莊,受益面積14萬畝。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