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渼陂行

鎖定
《渼陂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是杜甫與岑參兄弟同遊渼陂時所作,描寫了不同天氣情況下渼陂的不同景象,表達了自己的獨特感受,抒發了人生哀樂無常的感慨。全詩想象豐富而神奇,充滿濃厚的浪漫氣息。
作品名稱
渼陂行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渼陂行作品原文

渼陂行
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遊渼陂。
天地黤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
鼉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
主人錦帆相為開,舟子喜甚無氛埃
鳧鷖散亂棹謳發,絲管啁啾空翠來
沈竿續蔓深莫測,菱葉荷花靜如拭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歸無極終南黑
半陂以南純浸山,動影裊窕衝融間
船舷暝戛雲際寺,水面月出藍田關
此時驪龍亦吐珠,馮夷擊鼓羣龍趨
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
咫尺但愁雷雨至,蒼茫不曉神靈意。
少壯幾時奈老何,向來哀樂何其多! [1] 

渼陂行註釋譯文

渼陂行詞句註釋

⑴渼陂:湖名,原名五味陂,源出終南山,環抱山麓,在長安京兆府鄠縣(今陝西户縣)西五里(在長安西約百里),為遊覽勝地。
⑵岑參:唐代詩人,曾兩次從軍出塞,以邊塞詩著稱,語意奇峭。與杜甫有交往。其兄弟共五人,依次為謂、況、參、秉、亞。
⑶黤(yǎn)慘:天色昏黑。
⑷汗漫:廣大,漫無邊際。
⑸鼉(tuó)作:猶言鼉於水中作浪。鼉,也叫鼉龍或揚子崿,俗稱豬婆龍,產於江淮間。
⑹氛埃:污濁之氣,塵埃。
⑺鳧鷖(yī):鳧和鷗,泛指水鳥。棹(zhào)謳(ōu):搖槳行船所唱之歌。
⑻啁啾(zhōu jiū):指多種樂器齊奏聲。
⑼蔓:一作“縵”。
⑽菱:一作“芡”。靜:一作“淨”。
⑾渤澥(xiè):即渤海。
⑿歸無極:一作“臨無地”。
⒀裊窕(yáo):影子動搖的樣子。
⒁雲際寺:雲際大定寺。在鄠縣東南六十里。
⒂藍田關:在藍田縣東南六十八里,位於渼陂東南。
⒃驪(lí)龍:古時稱黑色的龍。
⒄馮夷:人名。《搜神記》載,馮夷,潼鄉堤首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上帝署為河伯。
⒅湘妃:相傳為帝堯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曰娥皇、女英。《列女傳》載,舜崩於蒼梧之野,二妃娥皇、女英趕至南方,死於江湘之間。又載,鄭交甫遊漢江,見二女解佩以贈。
⒆金支:樂器上的黃金飾品。翠旗:用翠羽裝飾的旗子。
⒇咫(zhǐ)尺:形容時間短暫。 [2] 

渼陂行白話譯文

岑參兄弟們都喜歡尋幽探奇,這一天帶我來遊渼陂。
忽然間陰雲密佈天地黯淡,萬頃波濤如同堆積的琉璃。
面對着無邊偏要放舟而入,此事非同小可而他們興致極高,真叫我憂思凝集。
説不定那惡風白浪會打翻遊船,被那鱷魚鯨吞,怕連悔恨都來不及。
主人命令張開錦帆,船工也十分欣喜空氣的新鮮。
棹歌聲起驚散了水鳥,絲管齊鳴喚來了晴天。
用竹竿和絲繩測量湖深卻不能到底,雨後的菱葉荷花淨得如同擦過—般。
船到湖心好像到了清曠的渤海,終南山的黑影映入無盡的水中之天。
南半湖浸滿了終南山的倒影,山影輕輕搖動於平靜的水波間。
黃昏時船舷擦過雲際山的大定寺,藍田關上月輪升起光照水面。
此時燈火遙映猶如驪龍吐珠,音樂傳來猶如馮夷擊鼓,遊船競渡猶如羣龍趨逐。
船上的美人如同湘妃漢女載歌載舞,金支和翠旗光芒閃爍時有時無。
片刻之後又見雲氣迷茫,令人擔心雷雨將至,如此陰情變幻反覆無常,真不知神靈是何心思。
人的青春能有幾時,眼睜睜地看着年華老去,人生哀樂交替向來如此,就像這反覆無常的鬼天氣。 [2] 

渼陂行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時杜甫居長安下杜城。黃鶴注:“此天寶十三載,未授官時作。”作者陪同岑參兄弟遊歷渼陂,作此詩以抒人生哀樂無常的感慨。 [2] 

渼陂行作品鑑賞

渼陂行整體賞析

此詩開篇二句交待遊覽緣由後,即迅疾轉入對渼陂景色的描寫,暗示詩人對渼陂嚮往已久。詩寫岑參兄弟之“好奇”實亦詩人自己之“好奇”。然而不料風雲空變,剛到渼陂即逢狂風大作,雨雲密佈,天色驟變,渼陂頓時波濤萬頃,天地黯淡無光,碧綠而透明的萬頃波濤,像堆積着片片琉璃,顯得很神很陰森可怖。本來極高的興致一下子變成了憂思,是否會葬身魚腹已難逆料,而眼前的惡風巨浪更隨時會將小舟掀翻水底,“何嗟及”表明了這時的真實感受。這種天氣一般地説是不宜於乘船出遊,岑氏兄弟卻偏要“琉璃汗漫泛舟入”,他們的興致真高,他們果真“好奇”,但詩人提心吊膽,生怕給風浪打翻了船,因此説“事殊興極憂思集”,“鼉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這裏不一定真有鼉龍,這麼説,只是為了增加神秘感。“鼉作鯨吞”是説鼉龍像鯨魚那樣將人吞下,不是説這裏還有鯨。
俗話説,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急風驟雨來得突然,去得也迅疾。開船以後沒想到很快就雲浄天空、風平浪靜,詩人不覺轉憂為喜,便心曠神怡地欣賞起種種湖山勝景來了。中流有菱葉、荷花,陂水無疑不深。所謂“沉竿續蔓深莫測”“宛在中流渤澥清”,不止是一般的藝術誇張,還是在寫一種因見水中山峯倒影而引起的幻覺和想象:渼陂南面大半邊水面浸滿了終南山的倒影,山影動搖,水波盪漾,山光水色,交融在一起,把陂水映得黑洞洞的,彷彿深得沒有底,船行陂中,就像到了清澄的海上一般。接着,詩人寫日暮遊艇從中流移近南岸的情形。施鴻保解説“船舷暝戛雲際寺”句雲:“注:舷,船邊也。戛,轢也,此謂船經過之聲。今按船在陂中,寺在岸上,如何經過且有聲?注引《長安志》:雲際山大定寺在鄠縣東南六十里。渼陂在鄠縣西五里。不但相去甚遠,一在縣東南,一在縣西,則尤不能經過。此句猶下‘水面’句,皆指水中倒影而言:雲際之寺,遠影落波,船舷經過,如與相戛。”指出這兩句皆就水中倒影而言,可算是懂得了作者的用心所在了。船舷是實,山寺倒影是虛,虛實相戛,匪夷所思,足見構思之奇。身在船中,不能見所在的船舷與山寺倒影相戛;能見者,必是他人之船。在詩人想象中不必如此拘解,但也可見此行遊艇非止一艘。
然後寫“月下見聞之狀:燈火遙映,如驪龍吐珠。音樂遠聞,如馮夷擊鼓。晚舟移棹,如羣龍爭趨。美人在舟,依稀湘妃漢女。服飾鮮麗,彷彿金支翠旗”。仇兆鰲對這一段詩的理解是正確的。一天的快遊即將結束,主人興猶未闌,趁月出東山,華燈初上,便命鼓樂大作,歌舞紛陳,羣舟競渡將遊賞樂事推到了高潮。詩寫到了這裏,也隨着進入了高潮。末尾説忽然天又變得漆黑,一場雷雨眼看即將來臨,於是詩人便從夏日陰晴變化莫測轉到慨嘆人生哀樂無常作結。
詩作裏詩人採用了一些詩歌手法,加上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不同方位,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的渼陂,不遺餘力地展示出來,即使是沒有親身領略過的人,也能從中感受它的奇異風光。杜甫詩向以寫實著稱,山水寫景也被人稱為“圖經”,因此這首詩的神奇想象就特別引人注目,體現了杜甫詩藝術創造的多樣性成就。 [3] 

渼陂行名家點評

明代高棅唐詩品彙》:劉曰:寫景入微,煙波遠近,變態具足(“水面月出”句下)。劉曰:慘愴之容,窈渺之思。尋常賦樂事則所經歷駭愕者置不復道,吾常遊西湖遇風雨,誦此語,如同舟、同時。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詩思雄渾深重,如泰山莊嚴,而崿巖翠嶂,分支競秀,無不佳致也。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只是一舟遊耳,寫得哀樂更番無端,奇山水逢奇人,真有一段至性至理相發,遊豈庸人事?鍾雲:奇景,奇語,寫得幽險怕人。四語中已有風雨鬼神矣(“半陂已南”四句下)。譚雲:遊船忽生此語,是何胸中(“蒼茫不曉”句下),鍾雲:結得深(末句下)。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渼陂》下語輒如此,其闊可想。接疊兩字(按指“琉璃汗漫”句),語如樂府。中寫景入微,煙波遠近,變態具足,“此時驪龍”六句,悽愴之容,窈渺之思。周珽曰:一篇遊渼陂記,伎熟巧生,僻耽佳句,語必驚人,真可單行一代也。
清代黃周星《唐詩快》:此詩不過遊渼陂耳,卻説得天搖地動,雲飛水立,悄然有山林窅冥、海水汩沒景象,豈不令人移情。每於起處見其雄健(旨二句下)。俱是畫景(“鳧鷖散亂”十句下)。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縮本江海賦。上二連水中之影,此二連水中之氣,萬頃之奇,非此不能參靈極妙。亦暗與前黤慘優思相應也(“此時驪龍”一聯下)。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張綖曰:“好奇”二句,乃全篇之眼。岑生人奇,渼陂景奇,故詩語亦奇。“驪龍”四句,設想更奇。初學若以實理泥之,幾於難解;熟讀《楚辭》,方知寓言佳處。盧世㴶曰:此歌變眩百怪,乍陰乍陽,讀至收卷數語,肅肅恍恍,蕭蕭悠悠,屈大夫《九歌》耶?漢武皇《秋風》耶?此篇第六段,託假象以寫真景,本於漢《豔歌》……少陵蓋善於摹古矣。
清代趙執信聲調譜》:已盡轉韻之格調矣。
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真見其故,能發得出,不拘常格,此是豪放。若作怪支離,夾雜不倫,此是放肆,非豪放也。杜陵《渼陂》《麗人》諸篇,是好樣。《渼陂行》筆力如渴尤攪海。“船舷暝戛雲際寺、水面月出藍田關。”山與關影浸陂中,船行其上,故曰“暝戛”;關頭之月,亦在波間,故曰“水面月出”。皆蒙上“純浸山”而言,此險中取巧法。寫影中諸山,如在鏡面上浮動,亦是虛景實描法。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聲光奇麗,氣韻探穩。昭明稱陶潛“文章不羣,同採精拔,跌蕩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可以移贈是詩。“驪龍吐珠”等句,全摹漢《豔歌》,末語用《秋風詞》,顛倒變化,壁壘一一新,取材之善則也。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離奇恍惚,純乎楚騷(“此時驪龍”四句下)。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記一遊耳,忽從始而風波、既而天霽、頃刻變遷,生出一片奇情,便覺憂喜頓移,哀樂內觸,無限曲折。“好奇”,從下文風浪泛舟逆推出來。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喜”“憂”二字詩眼,起後“哀樂”字。邵雲:光怪中,須得此秀句(“舟子喜甚”三句下)。只平敍一日遊境,而滉漾飄忽,千態並集,極山岫海潮之奇,全得屈《騷》神境。通篇首以“好奇”二字領起,岑生人奇,渼陂景奇,故詩語亦奇。末用“哀樂”二字總束全文,章法有草蛇灰線之妙。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渼陂行》此只用起二句敍點,以下夾敍夾寫。此等章法,歐公慣用,無甚深奇。但其色古澤濃郁,稜汁巨響,非歐公所有。韓公亦時時學此。
清代曾國藩十八家詩鈔》:張雲:杜公變幻不測處,殆與造化相通。 [4] 

渼陂行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1
  • 2.    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4-75
  • 3.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77-182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934-935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