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港裏

鎖定
港裏,古稱賢良港,亦名黃螺港,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山亭鄉。媽祖羽化後,鄉人建祠紀念,世稱“港裏祖祠”。
中文名
港裏
別    名
黃螺港
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山亭鄉
古    稱
賢良港

港裏港裏簡介

是台灣海峽西面湄洲灣的一個古老的海港漁村。據史料記載,由於媽祖傳説的影響,這個漁港在宋代就已聞名遐邇,是一個繁華的港口,北上南下船隻,多在這裏轉泊補給。 [1] 
賢良港宋代古碼頭 賢良港宋代古碼頭

港裏港裏祖祠

媽祖的誕生地——港裏(賢良港) 媽祖的誕生地——港裏(賢良港)
港裏祖祠始建於宋代,祀媽祖木寶像,據《敕封天后志》載:“世傳祠內寶像,系異人妝塑,各處供奉之偈,皆不能及”。因祠內前殿供奉媽祖寶像,額稱“天后祠”,後殿供奉聖父母及其先代牌位,額稱“林氏祖祠”,故尊稱為“天后祖祠”。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祠壞,朝廷內官司奉旨赴港整修致祭,稱“天妃祖祠”。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以對抗明鄭宮事行動,沿海截界清野,村人及媽祖寶像內遷涵江。
媽祖神像 媽祖神像
康熙二十年(1681年)復界,祠已盡毀,裔侄孫麟火昌發起重建,向涵江人迎回媽祖寶像,涵人拒之,雙方因請筊杯卜,得九十九聖筊杯,涵江人逐具船禮送寶像還港裏。 康熙二十三年,敕封天后。時祖祠受風吹蟻蝕、瓦漏牆傾,由台灣鳳山縣教職林霈發起募捐,相地於祠址後山重建,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九月建成。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聖春秋兩祭,載入禮典。
1958年大鍊鋼鐵運動中,祠夷為平地,寶像賴村嫗搶救,得於倖存。
1984年村民集資按原式重建,到1988年2月2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告竣大典。

港裏港裏文物

港裏祖祠保存有宋代媽祖寶像,清乾隆石刻碑記及附近的“媽祖故居”、“受符井”、“八封井”、“連礎面柱”等宋代文物。
1989年闢為“莆田縣賢良港天后祖祠旅遊區”。
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台灣等各地媽祖信徒來“螺港尋源、竭祖朝聖”的進香團、考察團絡繹不絕,並解囊資建“三門碑坊”、“鐘鼓樓”、“通賓閣”,使祠宇日臻完善、壯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