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港灣街道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下轄街道)

鎖定
港灣街道,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下轄街道,地處榮成市區南部,東、南瀕海,西與人和鎮接壤,北鄰斥山街道。行政區域面積30.77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港灣街道總人口有6.5萬人。 [1] 
1999年,將東山鎮的上潭家、下潭家、桃園3村和寧津鎮的青木寨、山前村2村劃歸石島鎮。2000年6月28日,斥山鎮併入石島鎮。2001年4月9日,東山鎮、王連鎮併入石島鎮。2005年,撤銷石島鎮,以原石島鎮(1982年)區域置港灣街道。 [1]  截至2020年6月,港灣街道下轄10個社區、3個行政村。 [2] 
2011年,港灣街道財政總收入13291萬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66萬元,比上年增長27.9%。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9143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11594元。 [1] 
中文名
港灣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
地理位置
榮成市區南部
面    積
30.77 km²
下轄地區
10個社區、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石島紗帽路58號
電話區號
0631
郵政區碼
264309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魯K
人    口
6.5萬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港灣街道建置沿革

港灣街道
港灣街道(1張)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境域屬榮成縣第六區;同年12月,改為第九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縮鄉,屬第七區斥山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屬龍山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斥山區,同年9月,劃歸石島特區,屬石島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1月,撤銷石島特區,石島區屬石島市。
1950年,撤銷石島市,屬榮成縣。
1951年3月,區下設大漁島、張家、姜家、車腳、石島街5鄉。
1954年4月,增設石島縣後,分屬石島縣石島鎮和第一區。
1956年2月,撤銷石島縣,重歸榮成縣,複稱石島區。
1957年1月,置石島鎮。
1958年9月,成立先鋒公社,同年10月,改稱石島公社。
1981年12月,復置石島鎮。
1999年,將東山鎮的上潭家、下潭家、桃園3村和寧津鎮的青木寨、山前村2村劃歸石島鎮。
2000年6月28日,斥山鎮併入石島鎮。
2001年4月9日,東山鎮、王連鎮併入石島鎮。
2005年,撤銷石島鎮,以原石島鎮(1982年)區域置港灣街道。 [1] 

港灣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港灣街道下轄26個社區:西車腳河、北車腳河、南車腳河、北溝、石島街、西嵐、姜家疃、張家村、大魚島、牧雲庵、炮台東、蚧口、唐家夼、桃樹園、玄鎮、東王門,西王門、興隆、荷花灣、映紅山、漁港、漁興、黃石、黃海、陀山、東南山。 [1] 
截至2020年6月,港灣街道下轄10個社區:興隆社區、漁港社區、映紅山社區、陀山社區、大魚島社區、張家村社區、漁人碼頭社區、車腳河社區、環山社區、山海灣社區,3個行政村:炮台東村、牧雲庵村、西車腳河村, [2]  辦事處駐石島紗帽路58號。 [1] 

港灣街道地理環境

港灣街道位置境域

港灣街道地處榮成市區南部,東、南瀕海,西與人和鎮接壤,北鄰斥山街道。行政區域面積30.77平方千米。 [1] 
港灣街道

港灣街道地形地貌

港灣街道境內大部分為山區,地勢西高東低。境內最高峯位於土步山最高峯,海拔412米;最低點位於石島港,海拔50米。 [1] 

港灣街道氣候

港灣街道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1.8℃,年日照時數2574小時,無霜期2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858毫米左右,多集中於7—9月,佔年降水總量的60%。 [1] 

港灣街道水文

港灣街道境內主要河流石島河,全長2.8千米,平均寬9米,主要用於土步山以北山系排水;其上游有存量12萬平方米的平塘。 [1] 

港灣街道自然災害

港灣街道的主要自然災害是颱風,最嚴重一次發生在1977年。 [1] 

港灣街道自然資源

港灣街道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花崗岩、海沙。 [1] 

港灣街道人口

截至2010年末,港灣街道總人口64345人。 [3] 
2011年末,港灣街道轄區總人口6.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7萬人,城鎮化率56.9%。另有流動人口3500人。總人口中,男性3.3萬人,佔51%;女性3.2萬人,佔49%。18歲以下8990人,佔13.8%;18—60歲47760人,佔73.5%;60歲以上8250人,佔12.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4705人,佔99.55%;有少數民族295人,佔0.45%。2011年,人口出生率9.9‰,人口死亡率8.3‰,人口自然增長率1.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13人。 [1] 

港灣街道經濟

港灣街道綜述

2011年,港灣街道財政總收入13291萬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66萬元,比上年增長27.9%。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9143億元,農業增加值佔街道境內生產總值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11594元。 [1] 

港灣街道農業

2011年,港灣街道有耕地面積0.31萬畝,人均0.05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萬畝,林地面積1.69萬畝,園地面積0.03萬畝。經濟作物以花卉種植為主,有各類花棚500多個,其中高標準花卉大棚10多個,盆栽花卉常年保持在50萬盆,年交易量達20萬盆之多。 [1] 
2011年,港灣街道的畜牧業以飼養貂、狐狸、貉為主,集中在西部的玄鎮、蚧口等6個村。百頭以上種貂場205處,除蚧口有種狐基地和種貂基地各1處外,其餘全部為混合型養殖場。2011年種貂存養量13.6萬頭、種狐存養量1萬頭、種貉0.6萬頭總存養量貂65萬頭,狐狸6萬頭,貉6.6萬頭。 [1] 
截至2011年末,港灣街道累計造林2000畝。 [1] 
2011年,港灣街道的漁業以捕撈和海水養殖及海產品加工為主。石島港是北方最大的漁港。捕撈漁船937艘,124161千瓦,其中400千瓦以上18艘,300—400千瓦150艘,200千瓦—299千瓦21艘,120—198.5千瓦185艘,110千瓦以下(含110千瓦)300艘,捕撈掛機263艘。運輸船8艘,魷釣船8艘,銷鮮船38艘。養殖面積370公頃,其中藻類150公頃海蔘200公頃、箱網養魚20公頃,育苗場1處,海帶育苗水體4500平方米。養殖户28户。街道共有冷藏廠56處,庫容達8.6萬噸;魚粉廠92處,124條生產線,年加工能力26萬噸;水產品加工廠3處;鹽漬海帶加工廠3個;製冰廠16個;油庫5個,庫容30000噸;繩網廠6個;碼頭6處,總長2870米。 [1] 
2011年,港灣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聯合收割機等共5台。 [1] 

港灣街道工業

2011年,港灣街道的工業以修造船、食品加工、船舶配件製造等為主。從事水產品加工企業32家,職工2806人。其中12家為出口型加工企業。2011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85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2.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2%和11%。工業企業156家,職工20000餘人。 [1] 

港灣街道商業

2011年末,港灣街道有商業網點4364個,職工5489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2.3億元,比上年增長6.7%;城鄉集貿市場6個,年成交額7.2億元。出口545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3%。 [1] 

港灣街道社會事業

港灣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港灣街道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950人,專任教師55人:小學2所,在校生3650人,專任教師1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600人,專任教師2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1656萬元。 [1] 

港灣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港灣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藏書5.2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84人。民間打鼓隊7個,京劇協會1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個。 [1] 

港灣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港灣街道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4個,門診部(所)22個;病牀484張。專業衞生人員515名,其中執業醫師203人,執業助理醫師52人,註冊護士26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1] 

港灣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港灣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8户,人數197人,支出70萬元,比上年增長15.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32户,人數1178人,支出151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1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19萬元。敬老院1家,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0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520人,收繳保費85萬元,參保率達到98%。 [1] 

港灣街道交通運輸

港灣街道境內有S201公路穿過。

港灣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港灣街道因境內東部即石島灣且轄區內多港口碼頭,故得名。 [1] 
  • 石島漁家大鼓
石島漁家大鼓原名“大魚島漁家大鼓”。傳説,古代膠東沿海先民主要以漁為業,先民同大海的長期共存共生,通過身着魚皮裙手擊魚皮鼓表現出最早期的漁家精神文化。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年始,大魚島就形成了村落,並以捕魚為生,真正的漁家大鼓也便自然形成,但早期的漁家大鼓只是單個的,不成規模的。每當魚蝦滿倉,漁家子弟平安歸來時,人們就開始敲鑼打鼓以示慶賀,因為村名叫大魚島,所以這種專為漁民祈求豐收和平安的鑼鼓,就被大家稱為“大魚島漁家大鼓”。隨着改革開放和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石島區域一帶的漁民都採用了大魚島大鼓作為慶典的方式,此後,大魚島漁家大鼓逐漸改稱“石島漁家大鼓”。 [4] 

港灣街道風景名勝

  • 赤山風景區
赤山風景區
赤山風景區(2張)
赤山風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榮成市區南部30千米處的石島海濱。三面環海,山海相連,其歷史可追溯到唐長慶四年(824年)新羅人英雄、“海上王”張保皋創建的“赤山法華院”,日本高僧圓仁法師在《大唐求法巡禮行記》中對此有詳細描繪。張保皋將軍和圓仁大師的到來,使赤山法華院成為馳名中韓日三國的佛教聖地和中韓日三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地。景區佔地12.8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高達95%以上,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 [1] 
  • 天后宮
天后宮
天后宮(1張)
天后宮位於榮成市區南部31.3千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為奉祀天后而建,故名。天后宮佔地面積1015平方米,為三進堂式結構,有正殿、寢宮、龍王殿等建築。正殿中供奉着天后塑像,兩側繪有天后在風浪中救助遇險船隻的壁畫。第二進院內有兩座石碑分別刻有“重修天后宮記”和“天后傳略”,詳載了天后宮建築始末、重修因由和天后的生平。1991年對原建築進行修復,並增添漢神娘娘的漢白玉雕像和展示海洋景觀的水族館。 [1] 

港灣街道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27日,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為山東省文化生態名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