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渭源白條黨蔘

鎖定
渭源白條黨蔘,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渭源縣地處內陸北温帶,屬隴中南部温帶半濕潤區,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渭源縣年平均氣温5.7℃,年極端最高氣温33.3℃,年極端最低氣温-23.3℃。年平均降雨量525.7毫米,適宜渭源白條黨蔘不同生育期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有利光合產物的積累和根莖的膨大。渭源白條黨蔘根呈長園柱形,根長分枝少。頂端常有一膨大的根頭(俗稱獅子盤頭),具多瘤狀莖痕,外皮色澤黃褐色或乳白色,上部有細密橫紋,下部乾燥後有縱紋。鮮根斷裂處有白色膠狀物溢出,乾燥後是黑色。橫切面是微黃色菊花心,肉厚,體質堅實,氣味特殊,嚼後幹甜無渣。 [1]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渭源白條黨蔘”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渭源白條黨蔘
產地名稱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
品質特點
肉厚,體質堅實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13號
批准時間
2012年08月03日

渭源白條黨蔘產品特點

渭源白條黨蔘品質特性

黨蔘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黨蔘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的根,渭源白條黨蔘根呈長園柱形,根長分枝少。頂端常有一膨大的根頭(俗稱獅子盤頭),具多瘤狀莖痕,外皮色澤黃褐色或乳白色,上部有細密橫紋,下部乾燥後有縱紋。鮮根斷裂處有白色膠狀物溢出,乾燥後是黑色。橫切面是微黃色菊花心,肉厚,體質堅實,氣味特殊,嚼後幹甜無渣。 [1] 

渭源白條黨蔘營養價值

渭源白條黨蔘營養豐富,理化指標為:粗脂肪大於50克/千克,粗蛋白大於120克/千克,粗纖維小於53克/千克,總糖大於550克/千克,水分小於14克/千克,無氮浸出物大於750克/千克,灰分小於34克/千克。 [1]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產地環境

渭源白條黨蔘土壤地貌

渭源縣地處隴西台地黃土高原西部及西秦嶺地槽西端交匯地帶,屬多回旋構造運動山地。按地形、地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地帶,即北部黃土梁峁溝壑區、中部淺山河谷區、南部高寒二陰區。耕地土壤類型主要有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灰褐土、黑土、紅土、黑壚土、黃綿土和南部零星的沼澤土等8個土類。全縣主要以黃綿土和黑壚土為主,渭源白條黨蔘產區是以黃綿土為主。黃綿土土質疏鬆、結構好、腐殖質含量高,土層深厚,呈弱鹼性,pH值8.46,平均有機質含量1.22%,全氮參0.087%,全磷0.093%,全鉀2.01%,速效磷6ppm,速效鉀168ppm。黑壚土呈弱鹼性,pH值8.34,有機質平均為1.68%,全氮0.118%,鹼解氮82ppm,速效磷9ppm。有機質在1.11%-1.24%之間。兩種土壤均疏鬆,易耕作,易排水。土壤中重金屬含量低,無農殘,適宜於渭源白條黨蔘的種植和生長。 [1] 

渭源白條黨蔘水文情況

渭源縣農業用水的主要供水資源有渭河水系和洮河水系,其中渭源白條黨蔘產區主要依靠天然降水。渭源境內分佈大小13條河流,以中部半陰坡、鳥鼠山為分水嶺,嶺東河流為渭河水系,流域面積1204.66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58.32%;嶺西河流為洮河水系,流域面積860.8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41.68%。兩大水系年徑流總量2.135億立方米,其中自產徑流量2.083億立方米(地表水1.861億立方米,地下水2222億立方米),入境水520億立方米。
地表水資源:渭河水系年徑流量9870萬立方米,主要有渭河、清源河、鍬峪河、蒲川河、蓮峯河、秦祁河、唐家河;洮河水系年徑流量11480萬立方米主要有漫壩河、慶坪河、小南川河、田家河、宗丹河、磨溝峽河。 [1] 

渭源白條黨蔘氣候情況

渭源縣地處內陸北温帶,屬隴中南部温帶半濕潤區,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由於南北地勢高差懸殊,植被差異顯著,表現出南北分明的氣候特徵。垂直差異和小氣候差異大。北部屬温帶半乾旱氣候,雨量偏少;中部為温帶半濕潤氣候,雨量適中;南部屬濕潤氣候,寒冷陰濕,雨量充沛。其中渭源白條黨蔘的主要產區在北部和中部。全縣年平均氣温5.7℃,年極端最高氣温33.3℃,年極端最低氣温-23.3℃。年平均降雨量525.7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年平均相當對濕度68%;≥0℃的平均積温2678.7℃,≥5℃的平均積温2484.9℃,≥10℃的平均積温1938.6℃,≥15℃的平均積温865.7℃。無霜期14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21小時,年蒸發量937毫米。太陽總輻射量139.1千卡/平方釐米;温度、太陽輻射量、降雨、無霜期、有效積温等氣候特點適宜渭源白條黨蔘不同生育期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有利光合產物的積累和根莖的膨大。 [1]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歷史淵源

據《渭源縣誌》記載:渭源縣從1963年開始就大面積栽植渭源白條黨蔘。
1965年,渭源縣白條黨蔘播種面積為3000多畝。
1970年,渭源縣白條黨蔘播種面積10000畝。
1976年,渭源縣白條黨蔘播種面積發展到15000畝。
1985年,渭源縣白條黨蔘播種面積種植20000多畝。
2000年9月,渭源縣被中國農學會特產之鄉組委會命名為“中國黨蔘之鄉”。
2004年,渭源縣新寨鎮被省農牧廳認定為無公害中藥材(黨蔘)產地,並經過了複查換證。
2005年,渭源縣被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為省級中藥材標準化示範區。 [3]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生產情況

2000年,渭源白條黨蔘種植面積增加到8萬畝左右,產量達到1500萬公斤,產值1.8億元。
2010年,渭源白條黨蔘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產量達到2萬多噸。 [3]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產品榮譽

2003年,渭源白條黨蔘及其製品經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為原產地標記產品。 [3]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渭源白條黨蔘”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

渭源白條黨蔘地理標誌

渭源白條黨蔘地域保護範圍

渭源白條黨蔘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渭源縣新寨鎮北寨鎮秦祁鄉、大安鄉、慶坪鄉、路園鎮、清源鎮、蓮峯鎮、鍬峪鄉、祁家廟鄉等10個鄉鎮106個村。地理座標為東經103°52′00″-104°21′00″,北緯35°02′00″-35°25′00″。 [4] 

渭源白條黨蔘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適種範圍:黨蔘種植適宜區為海拔2000-2600米,年均氣温在7℃以下的地區。
2、育苗技術
選擇地塊:育苗地要選擇靠近水源、土地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腐殖壤土和背陽的陰坡為好。
種子精選與處理:選用當年新種子,清除雜質黴爛及秕粒。主要品種為“渭黨1號”和“渭黨2號”
精細整地:結合耕翻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2000千克,50%的辛硫磷乳油配毒土7.5-11.25千克,精細耕耱,按地走向整成3米寬畦。一定要做到地綿墒足。
播種:播期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為好。播種方法:撒播每畝種子1.5千克,用細砂混勻,均勻撒於地表,用掃帚在地表來回掃2-3次,然後輕輕鎮壓,使種子和土壤完全接觸;條播在整好畦面上按行距18-20釐米橫向開淺溝,溝深3釐米,播幅寬10釐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蓋細土厚0.5-1釐米。播後地表覆蓋麥草或麥衣遮陰處理,以後要及時澆水,保持地面濕潤。
田間管理:幼苗出土長至5釐米,選擇陰雨天氣及時揭開覆蓋物,進行中耕除草。培育1年,即可移栽。
3、移植技術
選茬整地:選擇前茬種植糧食作物、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易耕作的地塊。秋季或春季播前整地,結合整地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2000-2500千克,磷酸二氨20千克做基肥。50%辛硫磷乳油配毒土7.5-11.25千克,防治地下害蟲。
栽植:選擇生長健壯、均勻、頭梢尾完整、條長無分權、頭部有1-2個牙眼的參苗,於秋季10月上旬或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栽植。按行距20釐米、橫向挖溝深15-18釐米,按株距4-5釐米斜放於坡度小於15°整好的溝坡上,尾部不得彎曲,根系要自然舒展,然後覆土超過根頭6釐米,壓實後澆透定根水。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春季幼苗出土後,立即拔除雜草,苗高9釐米時方可松耕鋤草,封壟後應停止。
追肥:6月下旬至8月上旬畝追施尿素17千克或硝銨23千克。
防治地下害蟲:危害黨蔘的地下害蟲有蠐螬、螻蛄、金針蟲、小地老虎。主要危害根部及嫩莖。在栽培黨蔘時,用土壤處理、毒餌誘殺、灌根等方法防治。
防治病害:根部病發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並噴5%託布津2000倍液淋根或灌根,每7-10天1次,連續2-3次,鏽病發病初期用25%粉鏽寧1000-15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4、採收加工
採收:移栽後1-2年收穫為宜。當秋季地上莖葉黃枯後,選晴天,小心深挖,刨出全根,避免傷根,以免漿汁流出,形成黑疤症,降低質量。
加工:將收穫的黨蔘洗淨分級、分別加工。
5、生產記錄要求
種植農户應該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建立生產記錄,記載施用投入品,特別是化肥、農藥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施用、停用日期;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等,保證產品質量科追溯性。生產記錄應該保存兩年。
  • 產品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渭源白條黨蔘生產嚴格按照《NY5318-2006 無公害食品參類》要求執行,生產應按照《隴南市宕昌黨蔘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和田間投入物,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藥,嚴禁使用植物生長激素,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經農藥殘毒檢查合格後方可上市銷售。
渭源白條黨蔘嚴格按照甘肅省地方標準DB62/816-2002-定西地區無公害中藥材黨蔘質量安全進行生產和管理,合理施用農業投入品,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檢測合格。

渭源白條黨蔘專用標誌使用

  •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1、分類定級
乾製渭源白條黨蔘的分級標準如下:
分級指標
級別
一級
二級
三級
項目
無油條、凍條、烤焦、雜質、蟲蛀、黴變、條長30釐米以上,蘆下直徑1.2釐米以上
無油條、凍條、烤焦、雜質、蟲蛀、黴變、條長20-30釐米,蘆下直徑0.8釐米-1.2釐米以上
無油條、凍條、烤焦、雜質、蟲蛀、黴變、條長15-20釐米,蘆下直徑0.5釐米-0.8釐米以上
2、標誌
2.1包裝標識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渭源白條黨蔘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證明商標。
2.2每個包裝上應標明產品名稱、產品的標準編號、商標、生產單位名稱、詳細地址、產地、規格、淨重和包裝日期等,標誌上的字跡應清晰、完整準確。
3、包裝、運輸、貯藏
3.1包裝:渭源白條黨蔘的銷售,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包裝。用於生產包裝的容器如塑料箱、紙箱等須按產品的大小規格設計,同一規格必須大小一致、整潔、乾淨、牢固、透氣、美觀、無污染、無異味、內壁無尖突物、無蟲蛀、腐爛黴變等,紙箱無受潮、離層現象。塑料箱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3.2運輸:渭源白條黨蔘的運輸,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進行。運輸過程中要保持適當的温度和濕度,注意防凍、防雨淋、防曬、通風散熱。
3.3貯藏:貯藏時應按品種、規格分別貯藏;貯存温度低於常温為宜;貯藏場所應保持陰涼乾燥、通氣條件良好。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註明品名、產地、生產者或銷售者等內容。
  • 標誌使用規定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籤
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渭源白條黨蔘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
(5)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使用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7)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