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渭幹河流域濕地

鎖定
渭幹河是塔里木河的支流之一,又稱龜茲川水。 發源於天山南坡,由木扎爾特河、克孜爾河等六條支流匯合而成。在木扎爾特河與克孜爾河匯合處建有克孜爾水庫。已無水注入塔里木河。
中文名
渭幹河流域濕地
又    稱
龜茲川水
  發源
天山南坡
詞    性
名詞

渭幹河流域濕地地理位置

渭幹河流域濕地 渭幹河流域濕地
各河流控制水文斷面徑流總量為28.58×108m3/a,加上平原區接受大氣降水後形成的地表徑流,上游區地表水資源總量為30.99億m3。

渭幹河流域濕地地質

地層
流域內位於天山山脈中段南坡與塔里木地台北緣之間,出露地層從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是一個以中、新生代沉積為主體的台緣凹陷,中、新生界發育完整,自老至新簡述如下:
(1)前第三系。分佈於天山褶皺山系南部山區,元古界片岩出露於天山褶皺系背斜核部;二疊系上統河流沼澤相沉積出露於北部邊緣,三疊系河流相干旱氣候條件下的粗碎屑沉積出露於北部單斜帶,侏羅系河湖相交替沉積分佈於拜城向斜以北,白堊系分佈於拜城向斜以北,該套地層裂隙較為發育並且以河湖相碎屑沉積為主,厚度很大,透水能力較強。
(2)第三系(R)。第三系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廣佈於拜城盆地和庫車河上游廣大的區域,主要為陸相、海相或瀉湖湘乾旱環境下形成的紅色建造及類磨拉石建造,巖性多為紅褐色泥岩、砂質泥岩地層,其組成盆地周邊山體或構成區域構造盆地的基岩底板,透水性極差或基本不透水。
(3)第四系(Q)。主要為衝洪積地層,分佈於現代河流的河牀、河漫灘、低階地上和衝洪積平原地帶,巖性多以沖積為主的卵礫石、砂礫石、砂及粉土、粉質粘土組成,北部含水層顆粒粗,厚度大,透水性能極強,向南含水層顆粒變細,厚度變為薄層,形成細砂和粉土互層,到南部過渡為粉土、粉質粘土、粉細砂互層結構。
地質構造
渭幹河流域縱跨北部天山褶皺系與南部塔里木地台北部地台二級構造單元,兩個構造單元以庫爾勒深大斷裂為界,該斷裂為岩石圈大斷裂,呈NEE向,斷裂面總體上向北傾斜,南盤向下俯衝,傾角50°~80°,形成於元古代,活動於加里東期、華里西期及燕山期,在喜馬拉雅山期仍有活動,沿走向斜切了侏羅系、白堊系及新第三系;喜瑪拉運動之後,天山褶皺系巨厚的沉積層發生褶皺隆升,形成寬闊的近東西向平行分佈的四排構造,從而構成天山南麓前山構造帶及山前構造。
水文地質條件
拜城盆地5條較大的河流匯流後形成渭幹河,通過卻勒塔格山缺口流向庫沙新衝洪積傾斜平原,在下游形成英大雅河和沙雅河分支河流,拜城盆地對渭幹河流域地下水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拜城盆地地下水主要接受降雨入滲、河水入滲、洪流入滲、泉水入滲、渠系滲漏、田間水入滲補給形成,地下水主要賦存於沖積傾斜平原粗粒地層孔隙中,向東南方向徑流運移速度較快,最終大部分地下水在與河水的交換轉化過程中通過卻勒塔格山缺口排泄進入庫沙新衝洪積傾斜平原中;庫沙新衝洪積傾斜平原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是渭幹河地表水滲漏及渠道滲漏補給、田間入滲補給,少量的降水入滲補給,由於向下遊地形由高到低,坡降由陡變緩,巖性由粗變細,山前衝洪積扇頂部為單一結構潛水,向南部沖積平原區逐漸變為多層結構的潛水、微承壓水,傾斜平原緣部為承壓水,地下水徑流速度變慢,在受到細粒地層的阻擋後以泉水的形式緩慢流入塔里木河,但流量微小,該區地下水位很高,胡楊、梭梭、紅柳、蘆葦等植被髮育,地面蒸發、葉面蒸騰作用強烈,蒸發排泄是流域最主要的排泄方式。渭幹河流域地下水資源補給總量為133761×104m3/a,地下水可開採量為53504×104m3/a。

渭幹河流域濕地存在問題

隨着新構運動的作用,流域氣候更趨乾旱,蒸發作用強烈,人類活動加劇,水庫及引水設施的修建大量引用河水致使渭幹河干涸,已無河水匯入塔里木河,下游區地下水位高,鹽鹼地面積增大;另外人們在利用水資源時存在渠系嚴重滲漏、大水漫灌、工農業生產單位耗水量偏高等問題。
水資源利用與管理的主要思路及原則
(1)在有條件的中下游區可採用井渠雙灌方式進行農業灌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適度降低地下水水位,改善水質,減小土壤鹽漬化面積,改良土壤。
(2)應大力推廣節水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採取以水定地、以水定產措施,採取經濟槓桿作用推進節約用水和節水行業發展,促進水環境良性循環。
(3)加強水資源管理工作,施行取水許可制度,施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實現用水有人批,用多少有人核,用水有監督。
(4)應採取荒漠植被管理保護措施和防風固沙措施,應選擇耐鹽鹼、根系附着力強、適應性好的植被進行推廣種植,起到防風固沙、改善環境、改良區域氣候、減少災害的作用。
(5)在興修各項建築工程時應注重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避免水土流失,避免生態環境惡化面積擴大。

渭幹河流域濕地主要植被

岸區以蘆葦、胡楊、紅柳為主。另有甘草、羅布麻荒地植被。主要為胡楊林保護區。

渭幹河流域濕地現狀

有關部門在現有的胡楊林保護區的基礎上正在建立黑鸛等珍稀水禽及濕地保護區和研究觀察站。在土地利用方面,以農業、園林及小規模漁業為主導。經過這些年不斷的改造,該地區已成為塔里木盆地開發石油的重要基地。日前,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駱駝脖子水電站及引水樞紐工程工作大綱》,並通過了地區水利局審查,這標誌着駱駝脖子水電站及引水樞紐工程前期工作開始啓動。
駱駝脖子水電站是渭幹河梯級開發規劃中的第五級水電站。工程擬選的壩址位於克孜爾水庫至庫木吐拉水電站之間的渭幹河上游峽谷河段,初步擬定水庫總庫容1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5萬千瓦,估算總投資9.47億元,其中:水電站工程4.58億元,引水樞紐工程4.89億元。水電站工程主要由攔河壩、導流兼泄洪排沙洞、地面廠房等組成。
水電站及引水樞紐工程建成後,可增加地區電力能源中水電裝機比重,有效改善電力能源結構,緩解地區電力供需矛盾,同時,為庫車化工園區“西水東調”工程供水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