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測繪科學與技術

鎖定
測繪科學與技術是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制定和頒佈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測繪科學與技術屬於工學學科門類之中的其中一個一級學科,下設3個二級學科,分別是: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攝影測量與遙感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中文名
測繪科學與技術
外文名
SurveyingandMapping
所    在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
類    型
一級學科
學科代碼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背景介紹

工業科技的發展要求我們對環境把握得越來越精確,對資源的利用越來越充分。測繪科學主要內容是對地理表面、空間距離以及海洋深度與闊度進行測量描繪、數據收集與信息整理。
測繪科學與技術 測繪科學與技術

測繪科學與技術研究方向

測繪科學與技術下設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三個研究方向。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是培養具備地面測量、海洋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以及地圖編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研究、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及地球動力學等領域從事研究、管理、教學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測繪科學與技術 測繪科學與技術
攝影測量與遙控專業是結合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數字攝影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圖象信息處理以及遙感的系統理論和有關儀器設備的原理,培養從事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領域的地圖製作,建立地理信息系統,進行資源調查以及近景攝影測量生產與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已從傳統的地圖繪製發展成為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與信息通信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分支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現代大地測量學研究方向涉及面廣,包括測量工程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一體化,核電精密工程測量數據分析,GPS測量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及應用,地籍測繪土地管理等領域。尤其在測量數據處理、地理信息系統、變形監測、計算機測圖技術、核電工程測量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測繪科學與技術 測繪科學與技術
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隨高科技在各個領域中的廣泛引用,“數字化生活”成為一個觸手可及的目標。隨着“數字地球”和“數字城市”概念的迅猛推廣和深入人心,解決落後的城市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與快速發展的技術系統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境地。數字攝影測量遙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解決空間數據採集與提取的瓶頸問題提供了部分答案。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研究地球空間信息存儲、處理、分析、管理、分發及應用的科學與技術,它能夠提供一種科學的手段來提高工作效率與工程質量,以完善、豐富、強大的數據信息為科技人員和各級管理人員提供良好的決策基礎和決策環境,為社會廣大民眾提供各種諮詢和信息服務,促進社會經濟與城市建設的迅猛發展。

測繪科學與技術就業方向

測繪專業畢業生適宜到國土資源部門(測繪局、海洋局、地礦局、規劃院、地調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勘察設計院等從事工程測量、地籍測量、科學研究、勘測施工等測量工作,也可從事地圖製圖、導航定位、地理信息軟件開發、測繪儀器研發、地質災害監測等工作。
可從事的崗位主要有:測量員、研究員、高校教師、測繪工程師、施工員、GIS開發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銷售工程師、項目經理。

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點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

測繪科學與技術重點學校

測繪科學與技術武漢大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原武漢測量製圖學院。1980年被國務院認定為首批具有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1985年10月,學院更名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0年8月,國家教育部把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原湖北醫科大學與原武漢大學合併重組,成立了新的武漢大學。學院更名為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繪學院是一個集測繪工程(城市空間信息工程、大地 測量、測量工程、衞星應用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地球物理學於一體的理工科學院,是我國測繪科技和教育事業著名學府。學院是全國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具有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地球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並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院現有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固體地球物理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空間信息學院的前身是解放軍測繪學院。1946年5月5日,經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批准在長春創建的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測繪學校,隸屬司令部作戰處建制。1950年9月學校按正規大學改建編制,開辦本科、專科和訓練班。1953年7月19日,中央軍委電令,解放軍測繪學校改為解放軍測繪學院。1953年11月20日學院遷至北京市(現北京電影學院)。1969年6月21日,學院被正式撤消,12月,軍委同意重新組建測繪學校。1978年1月12日,中央軍委命令解放軍測繪學校恢復為測繪學院。1999年,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技術學院合併成為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直屬總參謀部領導,是全國重點理工科高等軍事院校,全軍五所綜合大學之一。學院現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軍隊重點學科、4個軍隊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3個軍隊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現擁有1名科學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併為國家培養了高俊王家耀許其鳳魏子卿王任享沈榮駿楊元喜錢曾波孟麗秋等多名院士。

測繪科學與技術中國礦業大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
中國礦業大學在其前身焦作路礦學堂時期,就開設測量課程(1923年)。1953年,學校設立了國內第一個“礦山測量”本科專業並開始研究生培養,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聯合於“採礦工程”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98年經批准設置“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0年獲得“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繼原武測、軍測之後的全國第三家)。在歷次全國學科評估工作中,本學科一直位居全國參評學科第二、三位,僅列武漢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之後。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江蘇省A類重點學科、省優秀學科梯隊,測繪科學與技術(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為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為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測繪工程本科專業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國家特色專業。該學科已承擔了三期“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為中國礦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支撐學科、國家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入選學科。
本學科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江蘇省特聘教授及產業教授、教育部優秀跨世紀人才(新世紀人才工程)入選者,兩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任學院院長,12人獲霍英東、夏堅白孫越崎、美國ISEG等獎,另有40多人次獲省部級以上尖人才稱號。有30多名教師在國際對地觀測聯盟、IEEE GRSS、國際礦山測量協會中國測繪學會、中國GIS協會、中國GPS協會、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中國煤炭學會中國地震學會中國土地學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等團體中擔任合作主席、常務理事、理事、專委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委員等重要職務,以及兼任測繪學報煤炭學報編委、Int. J Mining, Recl. & Envir.執行主編、ASCE Energy Eng.副主編、IEEE GRSL和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副主編、科技導報常務編委等學術職務。
本學科擁有江蘇省資源環境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等重要科研平台,為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要支撐學科。擁有實驗用房6950平方米,設備總價值約5000萬元。擁有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儀、全站式陀螺儀、測量機器人、高精度GPS、數字攝影測量處理儀、地物光譜儀、巖體內部變形監測系統等先進的軟硬件設備。

測繪科學與技術北京大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
北京大學測繪學科創建於1983年,是我國最早從事遙感理論研究和技術應用的科研和教學單位之一。主要的研究領域:遙感理論與技術,GIS技術與軟件,遙感圖象處理,遙感應用(資源開發與管理、環境與災害監測、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水利、農作物估產、地質、海洋等),GIS工程,衞星定位系統技術與應用,移動目標空間信息服務(LBS),成像技術,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空間信息科學與技術系共培養研究生百餘名,舉辦了40多期國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培訓班,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高層次的遙感與GPS專業人才。北京大學有“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碩士點,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博士、碩士點。北京大學設有“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測繪科學與技術2017年學科評估排名

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參評13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34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後,按學校代碼排列)。 [1] 
評估結果
學校代碼及名稱
A+
10486武漢大學
90005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A-
10290中國礦業大學
B+
10001北京大學
10247同濟大學
10533中南大學
B
10424山東科技大學
10491中國地質大學
10613西南交通大學
10710長安大學
B-
10147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10294河海大學
10460河南理工大學
C+
10016北京建築大學
10027北京師範大學
10286東南大學
10704西安科技大學
C
10145東北大學
10405東華理工大學
11414中國石油大學
C-
10407江西理工大學
10596桂林理工大學
10674昆明理工大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介紹及發展歷史

[摘要]本文敍述了中國測繪教育的歷史沿革,測繪教育及培訓的現狀,中國設立測繪專業的院校、中外合作教育情況,測繪專業本科及研究生培養方案;給出了中國在構建面向信息化測繪的測繪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專業規範等方面工作的最新動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建立了完備測繪教育體系,成為世界測繪教育大國。但中國欲邁向測繪教育強國,還需加倍努力。
[關鍵詞]中國 測繪 教育 培訓 培養方案 模式
1. 歷史沿革
中國近代測繪教育始於上世紀初。清政府1904年在北京建立京師陸軍測繪學堂,培養測繪人員。1932年,同濟大學在工學院內增設測量系,培養高級測量技術人才,這是中國高等院校最早設置的測繪專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畢業學生107人。1946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在長春創辦了測繪學校,課程設置大地測量為主,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第一所專門培養測繪人才的學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共培養測繪人員411人。1953年,北京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設立了礦山測量專業,於此同時,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浙江大學青島工學院等相關院校也開設了工程測量專業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底,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阜新礦業學院(現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焦作礦業學院(現河南理工大學)、昆明工學院(現昆明理工大學)、西安礦業學院(現西安科技大學)、山東礦業學院(現山東科技大學)、江西冶金學院(現江西理工大學)、撫州地質學院(現東華理工大學)等先後設置了礦山測量專業,西南交通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西安地質學院(現長安大學)、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南京建築工程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武漢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等設置了工程測量專業,為各有關部委培養高級測繪人員。國務院1956年10月成立國家測繪總局。國家測繪總局的成立,對於推動高等測繪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中國測繪教育和培訓的現狀
中國已經建立了包括中專、大專、本科以及研究生(碩士、博士)、博士後教育,普通全日制教育與成人教育(含函授、業餘)等在內的完備測繪教育體系,成為 世 界上具有最 為完整 的測繪教育體系 的國家之一 。中國很多專業畢業生就業較難,但測繪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仍然緊俏、供不應求,這也導致設立測繪專業的院校急劇增加。中國每年測繪專業的畢業生有一萬多人,其中博士生數百人,碩士生1000人左右,本科生8000人左右,大中專生5000人左右。
2.1 中大專層次
中國開設中專層次測繪類專業的學校有20多所,強調為用人單位培養一線作業人員,要求畢業生具有動手能力、適應力強等特點。現開設測量工程技術、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與地理信息、房產測繪等專業,招收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學制分別為三年和兩年。如鄭州測繪學校有在校學生4000多人。一些學校全面實行“學歷教育職業教育一體化”教育模式專業課、技能課與考核鑑定“一站式”完成,確保學生持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畢業。
中國開設大專層次(高職高專)測繪類專業的學校70餘所,培養從事測繪類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專業包括工程測量技術、工程測量與監理、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大地測量與衞星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製圖技術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礦山測量等,招生對象為高中生,中專、職校、技校的畢業生,學制:全日制3年。
本科測繪教育是中國測繪教育各層次中最大的一個部分。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由教育部頒佈。解放後,測繪類本科專業名稱及個數不斷調整,曾設有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地圖製圖、礦山測量、海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測量工程等。這種細分的專業設置培養的是專才, 實施是崗位性很強的專業對口培養模式。在計劃經濟時代, 由於畢業生由國家統包分配, 這種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滿足了當時的需求, 但是它已難以適應當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需要, 也與現代測繪科學發展的交叉滲透和集成融合不相適應。有鑑於此,中國教育部於 1998 年正式頒佈了第四次全面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在這個專業目錄中,測繪類僅設置測繪工程一個本科專業。它涵蓋了舊專業目錄中的所有測繪類本科專業。
2.2.1 專業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地面測量、海洋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及地圖編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主要學習測繪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的理論,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攝影測量與圖像圖形信息處理的理論與技術,各類地圖設計與編制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測繪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地面測量、海洋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形狀及外部重力場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掌握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海洋測量、礦山測量地籍測量技術;掌握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數字攝影測量)和圖像圖形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方法;掌握使用各種信息源設計、編制各類地圖的理論與方法;具有從事國家大地控制網的建立,資源(土地、礦產、海洋等)合理開發、利用及環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熟悉各種測繪方針、政策和法規;瞭解現代大地測量、現代工業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動力學、海洋測量等領域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踐工作能力。
主要課程:礦山測量學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大地控制測量學攝影測量學數字圖像處理、遙感原理與應用、地圖投影計算機製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等。
實踐教學:包括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以及專業和專業基礎課集中實習等,一般安排40周。
修業年限:四年。
2.2.2 改革方案
中國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對高等學校測繪教學工作進行研究、諮詢、指導、評估與服務。
由於測繪工程專業包含了原來的幾個細分專業, 如何整合就是一個要認真研討的問題。1998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或多或少存在着拼湊和堆砌的痕跡。基於此,教育部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了眾多全國測繪教育眾多專家教授對測繪工程專業改革方案進行了多次的研討,形成了改革方案。這個方案首先考慮到測繪類專業口徑要拓寬, 以增強適應性; 其次考慮到培養的人才要具有一專多能, 讓他有較強的工作能力; 第三則考慮到該專業的課程體系應是科學的, 要恰當地達到測繪工程專業的業務要求。具體而言,就是在前 2.5-3 學年實施同樣的基礎課公共課和公共專業技術課的教學, 後1- 1.5 學年按專業方向實施有關專業課的教學, 讓學生有靈活選擇的餘地, 並在該專業方向上更深入學習專業課;設置的專業方向包括動力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衞星定位與導航、海洋測繪地籍測量信息管理、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礦山測量等;測繪工程專業必需學習8 門公共專業基礎課,即必須學習測繪學概論數字化測圖原理與方法、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大地測量基礎、空間定位技術及應用、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及應用課程,如果不能設置或者學生沒有修完這些課程, 則視為未能達到測繪工程專業的基本培養目標和業務培養要求。
與此同時,各個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了更具體的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辦出了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色的測繪工程專業,初步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求。總的努力方向是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培養模式是一專多能,大力倡導培養複合型、創新性人才。
武漢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為:
學科基礎(平台)課程:測繪學概論、GPS原理及其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原理與應用、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
其他主幹課程:大地測量學基礎、攝影測量學、地圖學基礎、工程測量學物理大地測量學、衞星導航定位算法與程序設計、數字圖像處理、GIS工程與實踐、城市災害應急與管理、空間數據庫原理、土地資源管理學、不動產測量與管理、空間信息可視化
雙語課程: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The Method of Least Square Adjustment for Surveyors)、GPS原理及其應用(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GPS)、大地測量學基礎(Foundation of Geodesy)、工程測量學(Engineering Geodesy)、地球物理學原理(Geophysics Principles)、地球內部物理(The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主要實驗和實踐性教學要求:數字測圖實習、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課程設計、大地測量計算與實習、工程測量學課程設計與實習、GPS測量與數據處理實習、衞星導航定位算法與程序設計實習、遙感實習、攝影測量實習、物理大地測量學課程設計與實習、地殼形變課程設計、GIS課程設計與實習、現代地圖製圖技術課程設計、土地資源管理課程實習、城市規劃原理教學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中國礦業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則強調保持礦業特色,強化測繪基礎,適當向外拓展,使學生的礦山空間信息採集分析利用等方面的能力與知識整體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在通用測繪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在礦山一流,在國土資源、城鎮與房地產、交通與水利等領域亦有重要影響,不但能從事純測繪工作而且能從事資源環境信息分析處理、礦山開採沉陷與防治、國土資源管理、土地復墾與環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按加強基礎、強化通識,視市場及招生數量情況設置多專業方向、大類招生、中期分流,優化課程結構、通用中保持特色、特色課程力爭通用,分層次、定好位、有所為有所不為等思路構建了具有礦業特色的測繪工程課程體系。加強了8 門公共專業基礎課、雙語教學課程(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研究型課程(衞星導航與定位技術、變形與沉陷工程學)、討論型課程(測繪經營與管理)、特色課程(礦山測量學、變形與沉陷工程學、資源信息學土地整治與復墾)的教學,最低畢業總學分為196學分,課堂教學總學時數為2440學時,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總週數為48周。
2.2.3 設立專業學校
由於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測繪人才的需求強勁,設立測繪本科專業的學校迅速增加。1990年,有25所院校設置測繪工程專業,2007年為93所,2009年則增加到104所,各院校招生人數在60至410人之間,如武漢大學每年招410人、中國礦業大學每年招120人,全國年招生8000人左右。
2004年,教育部頒佈了新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測繪類專業設置除測繪工程外,增加了遙感科學與技術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2個本科專業(試辦),至2007年底,中國分別有14、5所院校分別設置這兩個專業。此外,地理科學類設置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至2007年底,中國150所院校設置這一專業。
普通學校外,中國還採用成人教育、自學考試、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網絡學校,脱產、業餘(包括半脱產、夜大學)和函授等形式進行中專、大專、本科層次的測繪教育。如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早在1957年就開展了成人測繪教育,現開設了專科、高中起點本科和專科起點本科3種辦學層次和函授、業餘、脱產3種教學形式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面向全國15個省、直轄市招生,年招收各類成教生共1000多人。
在中國研究生學科分類中,"門"是學科的最高級別,共有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軍事學、管理學12個學科門(學科門也稱學科門類)。學科門下設一級學科,共有81個一級學科。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共有392個二級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為81個一級學科之一,屬於工學。測繪科學與技術下設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三個二級學科。
中國有資格培養測繪學科博士、碩士、工程項士的單位如表1。
表1 中國有資格培養測繪學科博士、碩士、工程項士的單位
序號
名稱
學校個數
學校
1
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
12
武漢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同濟大學、長安大學、中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北京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地質大學
2
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
21
除序1中的12個學校外,還有河海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東華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長沙理工大學貴州大學
3
大地測量學與測繪工程博士點
14
4
大地測量學與測繪工程碩士點
36
除序2中的21個學校外,還有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桂林工學院、重慶交通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長江科學院、國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清華大學、河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徐州師範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山東理工大學貴州大學
5
攝影測量與遙感博士點
12
同序1
6
攝影測量與遙感碩士點
29
除序2中的21個學校外,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貴州大學
7
12
同序1
8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碩士點
40
除序2中的21個學校外,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成都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福州大學、桂林工學院、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河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吉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雲南師範大學、中國石油大學
9
測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
24
北京交通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東華理工學院、江西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大學、桂林工學院、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長安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2.3.1博士研究生培養
有12所學校可按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培養博士,有14、9、10所院校可按大地測量學與測繪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二級學科培養博士。各學校的培養方案不盡完全一致,但基本要求是相同的。
培養目標:在測繪專業領域掌握堅實寬廣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掌握一門外語,能夠熟練地運用該門外語閲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和撰寫科研論文,並具備一定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具有從事本學科的科學研究、專業技術及教學工作能力和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作風。
研究方向:如武漢大學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學科設置的研究方向包括物理大地測量、衞星大地測量地球物理大地測量、精密工程測量、工程形變與災害預報、測量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中國礦業大學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學科設置的研究方向包括衞星定位/導航技術及其應用、變形/沉陷監測及其控制技術、工程與礦山測量技術、礦區生態重建與土地復墾、地籍測量與房地信息系統、現代數據處理理論與應用。
學習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一般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長不超過六年;碩-博連讀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基本學制為5年,最長學習年限為7年。
應修滿的學分總數:武漢大學要求應修滿15學分(公共課7學分,專業必修4學分,選修4學分)。中國礦業大學要求博士研究生總學分不低於24學分,其中課程學分不低於13學分,科研素質環節為7學分,創新能力環節不低於4學分,直博(含碩博連讀碩士研究生總學分不低於43學分,其中課程學分不低於30學分,科研素質環節為8.5學分,創新能力環節不低於4.5學分;必須跨一級學科選修1門相關專業的專業課程;跨學科專業入學的研究生必須至少補修2門本專業碩士的專業主幹課程,該課程的學分不計入規定的課程學習總學分之內。
學位論文:第四學期末以前、修滿學位課程學分、綜合考試合格的前提下,在導師指導下提出學位論文題目和撰寫計劃,並向指導小組作開題報告,經過討論認可後開始專題研究和論文撰寫工作;博士生的論文經導師審閲,提出修改意見,博士生修改,在徵得導師的同意之後交付評閲。答辯前兩個月將印好的論文送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組織專家匿名評閲。評閲通過,方能組成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一般由五到七位正高職專家組成,其中校外專家不得少於兩人。
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發表論文,如武漢大學規定,至少應以第一作者在“三大檢索”(SCI、EI、ISTP)源刊上發表一篇論文。博士學位論文應具有明顯的創新性和先進性,要能對所研究的課題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2.3.2 研士研究生培養
有20所學校可按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培養碩士,分別有36、28、39所院校可按大地測量學與測繪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二級學科培養碩士。
培養目標: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知識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能較熟練地利用一門外語閲讀專業文獻和撰寫科研論文,能獨立承擔本專業科研和教學任務,具備組織科研項目或工程生產的能力。
研究方向:如武漢大學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學科設置的研究方向包括衞星導航學理論及應用、空間大地測量學理論及應用、地球形狀及外部重力場工程攝影測量理論與方法、工程與工業測量理論及技術、工程信息系統、變形監測分析與預測、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反演
學習年限: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四年。碩士研究生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進行課程學習、教學實踐,其餘時間用於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撰寫學位論文。
應修滿的學分總數:武漢大學要求應修滿的學分總數34學分及以上,課程分為必修課(含全校公共必修課、專業共同必修課、研究方向必修課)、選修課和補修課三類。其中必修課的學分必須達到26學分以上。中國礦業大學要求碩士研究生總學分不低於30學分,其中課程學分不低於22學分,科研素質環節為5.5學分,創新能力環節不低於2.5學分。跨學科專業入學的研究生必須至少補修2門本專業本科階段的專業主幹課程,該類課程的學分不計入規定的課程學習總學分之內。
在第四學期初確定論文計劃,在導師指導下提出論文選題,由研究生向指導小組作開題報告,經過討論、審查後,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研究和論文撰寫工作,由導師推薦提交答辯。碩士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定的新見解或新內容。
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完成一定的教學實踐任務。在讀期間,須在相關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才具有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資格。
2.3.3 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
在中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繫的專業性學位,它與工學碩士學位處於同一層次,但類型不同,各有側重。工程碩士教育側重於工程素質培養和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工學碩士側重於基礎理論學習和學術研究。中國有24所學校可以培養測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該學位是與測繪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繫的專業學位,側重於測繪工程應用,培養應用型﹑複合型人才;採用“在職學習”,“進校不離崗”靈活的學習方式,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於企業。
培養目標:面向生產第一線培養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所從事工程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以及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研究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承擔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
領域範圍:動態大地測量環境變化及災害監測,空間大地測量理論與技術,精密工程測量三維工業測量,海洋測量技術,交通導航工程,土木、水利、礦山、海洋工程測量地籍測量土地信息系統數字攝影測量遙感圖像處理與製圖,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地圖製圖及其生產自動化國土規劃與管理。
學習年限:學制2—5年,一般課程學習約1.5年,畢業設計或論文約1- 1.5年。
應修滿的學分總數:課程學習總學分不少於28學分。學習的核心課程包括測量數據處理與可靠性分析、近代大地測量理論與技術、高等應用測量、現代遙感技術及應用、攝影測量原理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地圖數據庫與地圖數據處理、當代地圖學海道測量技術、導航技術、現代礦山及工程測量技術等。
學位論文:論文應結合研究生所在工程單位的實際需要選題,要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直接解決研究生所在單位的實際問題。同時,也可以選擇測繪工程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一定的工作量。論文工作一般應包括:選題,調研,開題,系統設計,系統實現,論文撰寫和答辯等環節。論文(設計)由學校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碩士導師與工程單位企業選派的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聯合指導。
武漢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含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三個二級學科)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同濟大學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礦業大學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4培訓教育
中國各級測繪主管部門,注意以測繪新理論、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為主要內容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開展了職業技能鑑定工作,把測繪納入了國家職業規劃,已有近12萬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同時還建立了註冊測繪師制度。
國家測繪局規定,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主要是瞭解國內外測繪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水平,增新、補充專業知識內容,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拓展知識領域,保持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業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結合本職工作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技能的訓練,提高崗位工作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專業技術管理人員要了解國內外測繪科技發展動向,學習並掌握技術、經濟政策和現代化科學管理知識,豐富知識內容和領域,開發科學思維能力,提高管理決策水平;測繪繼續教育可以採取培訓班、進修班、研修班、學術講座、學術交流、業務考察和有組織、有計劃、有考核的自學等多種方式進行;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每年脱產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累計不少於40學時,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累計不少於32學時。國家測繪局還要求各測繪單位要保證專業技術人員每人每年脱產學習時間累計不少於12天;國家測繪局每年舉辦20期左右高級研修班,培訓200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每年專門舉辦1期面向國家測繪局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的培訓班。為全面提高測繪系統主管部門領導幹部的綜合素質, 國家測繪局還採取國內集中培訓和國外考察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培訓測繪系統局長。僅“十五”期間,國家測繪局就組織舉辦各類培訓班165期,培訓人員7000餘人次;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840期,培訓人員十萬餘人次。
2.5中外合作教育
中國有關高校一直注意與國外合作進行測繪人才培養。例如,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現武漢大學與荷蘭航天測量與地球科學學院長期進行了測繪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成效顯著。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斯圖加特大學代爾夫特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新不倫瑞克大學卡爾加里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係,簽訂了優秀學生相互交流協議。中國礦業大學與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開展了測繪專業優秀學生相互交流。中國礦業大學對赴諾丁漢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測繪專業學生培養方式採取3+1或4+1方式,即在中國礦業大學完成三年或四年本科學習,赴諾丁漢大學進行1年的碩士學習。學生在中國礦業大學學習三年(或四年)的成績和在諾丁漢大學學習一年的成績,經中國礦業大學進行認證,符合中國礦業大學本科畢業及學位授予條件,發給中國礦業大學現就讀的專業本科畢業證書及學士學位證書;符合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資格,由諾丁漢大學授予土木工程專業學位證書。獲得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的學生,本人可繼續申請在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或回國申請攻讀博士學位或回國就業。
中國教育部為配合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設立了“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在49所重點高校範圍內每年選派5000名優秀在讀研究生或應屆畢業生赴國外一流大學,師從一流導師學習,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武漢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同濟大學中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的測繪學科被列入其中,並己實施多年。
3.中國測繪教育改革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測繪工程的內容和方法產生了巨大變革,新儀器新技術的應用對測繪教育工作者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中國已實現由傳統測繪向數字化測繪的轉變和跨越,正沿着信息化測繪道路邁進。中國的測繪教育也隨之不斷進行改革。在中國,集中在構建面向信息化測繪的測繪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專業規範等方面。
3.1 人才培養
走信息化測繪發展道路,推進測繪信息化發展,是信息社會對測繪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測繪界的關注熱點。信息化測繪給中國測繪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面向信息化測繪培養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中國測繪教育改革的熱點,做了大量探索,在許多問題上形成了共識。如中國測繪教育界普通認為,信息化測繪人才培養需以測繪基礎理論為依託,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衞星對地觀測技術、信息系統技術等為工具,課程設置強調“寬口徑,厚基礎”,人才培養注重“技術融合組合創新”;信息化測繪的發展趨勢是實現地理空間信息資源的融合、增值服務,使測繪信息與技術產品社會化,為社會提供多尺度、多形式的服務,因而需強調培養學生敏鋭的社會服務意識和責任感,敢於創業,推動“信息化測繪”走向社會、服務大眾;信息化測繪以地理空間信息的快速獲取和更新、智能化處理和一體化管理、網絡化生產與分發服務為主體,涉及較多的實踐環節,因而應加強空間定位與導航、地理信息系統航空航天遙感圖像處理、基於空間位置的服務等的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設置充分的實踐教學模塊,使學生具備從事空間信息技術開發和麪向社會提供測繪服務的工程實踐能力。
基於以上認識,武漢大學提出以“高品質、國際化、創新型” 為測繪科技人才培養理念,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中心,實施“理論教學信息化測繪實踐相結合,啓發式教學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理工基礎與人文素養相結合”模式,深化和推進測繪專業調整、合併和拓展,建立了一套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保證了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與規模的協調發展;實行一、二年級不分專業方向,強調“寬口徑、厚基礎”,三、四年級以專業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按專業方向因材施教,突出強調“高素質、強能力”;建立了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高新企業產業部門相結合的創新實踐平台,建立了分階段培養、多層次提升、全方位實訓的綜合實驗教學體系。在此基礎上,制訂了面向信息化測繪的測繪工程專業改革方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信息化測繪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3.2 本科專業規範
中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要求,高等學校應當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但各院校教育質量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狀況。為了在測繪工程本科專業教育中樹立起全面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為核心的質量觀,教育部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了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專業規範制定工作。
指導性專業規範是國家教學質量標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國家對本科教學質量的最低要求,主要規定本科學生應該學習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應用。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專業規範包括本專業教育的歷史、現狀及發展方向,本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本專業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本專業的教學條件(師資力量、教材、圖書資料、實驗室、實習基地、教學經費),主要參考指標(學制、學分等)等內容。
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專業規範擬定的教育內容和知識結構為:
兩大基礎:自然科學、人文社科學。
四個體系:地理空間信息時空基準體系、地理空間信息實時獲取體系、地理空間信息自動化快速處理體系、地理空間信息網絡化服務體系
八個分支:大地測量學、工程與工業測量、航空航天攝影測量、衞星導航與定位、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城市空間信息工程、海洋測繪礦山測量
測繪工程專業知識體系由知識領域、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三個層次組成。其核心知識單元見表3,畢業要求及學時、學分分配見表4。
表3 核心知識單元
教育內容
知識體系
知識領域
知識單元
普通教育
人文社會科學
政治
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自然科學
數學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值計算方法、微分幾何
物理
大學物理
外語
基礎外語
基礎外語、專業外語
計算機信息技術
計算機文化
計算機基礎語應用
體育
體育基礎
體育
實踐訓練
物理實驗
大學物理實驗
專業教育
相關學科基礎
遙感科學與技術
遙感原理與應用、攝影測量學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圖學基礎
本學科專業
專業基礎課
測繪學概論、GPS原理及其應用、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大地測量學基礎
A.大地測量學
物理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原理、高等測量平差、空間定位技術及應用
B.工程與工業測量
工程測量學、測量數據處理、變形監測數據處理、工業測量
C.攝影測量與遙感
數字圖像處理、航空與航天成像技術、數字攝影測量學、遙感圖像解譯
D.衞星導航與定位
GPS測量與數據處理、衞星應用概論、衞星導航定位算法與程序設計、空間定位技術及應用
空間數據原理、GIS工程實踐、現代地圖製圖技術、網絡地理信息系統
F.城市空間信息工程
城市空間信息學、城市災害應急與管理、GIS工程建設與實踐、不動產測量與管理、空間數據庫原理、土地資源管理學
海洋學、海洋環境、海圖製圖、海洋工程測量、內陸水域測量、海道測量海洋遙感
礦山測量學、變形與沉陷工程學、資源信息學、土地整治與復墾
學術與科技活動
專業系列講座
測繪工程學科前沿知識系列講座
專業實踐訓練等知識體系;
專業實踐
專業實習(數字測圖實習、大地測量計算與實習、GPS測量與數據處理實習、攝影測量實習、遙感實習、工程測量實習、GIS實習)
畢業設計(論文)
表4 要求及分配
分類
學 分
學 時
必修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
35
630
專業基礎課
21
378
專業課程
32
576
合計
88
1584
選修課程
通識教育指導選修課程
≥12
≥212
專業選修課程
≥25
≥450
合計
≥45.5
≥819
實踐課程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必修學分:9學分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必修學分:7學分
畢業要求
1. 本專業學生需修滿教學培養計劃要求的150學分,並取得一定輔助培養計劃要求的學分,方可畢業。
2. 符合條件,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3. 每16-18個學時摺合一個學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