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靖侯

鎖定
温靖侯(1874—1916),1904 年赴日本留學,參加同盟會,1906年接受孫中山的派遣,與謝逸橋一道回國領導同盟會嶺東分會的工作。1907年,他在家中——“温氏精廬”創辦“鬆口體育傳習所”,招收學員120人,在學員中發展了一大批同盟會員,僅嘉應州屬的便有廖叔唐、黃嵩南等人,後來大部分學員都成為孫中山在廣東組織武裝的先鋒和骨幹力量,為推翻清王朝培養了一批革命的軍事人才。 [2] 
中文名
温靖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74年
逝世日期
1916年
性    別

目錄

温靖侯人物生平

温靖侯(1874—1916),原名振乾,又名士珏。清末廩生,續後添補貢生,是清末嶺東學界泰斗、翰林温仲和太史的二公子。1901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在日本經謝逸橋、謝良牧介紹加入同盟會。1906年春,隨謝逸橋歸國,在嶺東地區宣傳革命,聯絡會黨。當時,温靖侯、謝逸橋利用温、謝兩家在地方上的聲望,着手與嘉應各屬有聲望人士聯絡,如五華的張谷山、李濟民,興寧的肖惠長,平遠的林魯傳,蕉嶺的丘逢甲,大埔的郭志陸及本邑吳登初,盧耕甫、江柏堅、謝魯倩等,取得聯繫,同時,獲准在鬆口興辦初級師範傳習所,發展革命意識較強的學生温翀遠、丘哲、陳嘯橋、樑龍等人加入同盟會。1907年春,組織和派遣温翀遠等人赴潮州、黃岡配合當地會黨策劃革命。同年夏,温靖侯、謝逸橋等人假“温氏精廬”創設鬆口體育傳習所,招收閩、粵、贛邊各縣180多位同盟會員、洪門會骨幹進行培訓,為革命培養軍事人才。
鬆口公學(即現鬆口中學前身)曾被歹徒縱火焚燬,温靖侯特借出“温氏精廬”作為校舍,使該校能繼續上課。1908年冬,鬆口公學校長饒一梅因被歹徒打至重傷不能任事,温靖侯經各界代表選舉,繼任為該校校長。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後,温靖侯辭鬆口公學校長職,趕赴省城協助謝良牧等策劃廣東光復。
温靖侯性喜賦詩,曾是詩社“南社”成員。1916年病逝於家。 [1] 
參考資料
  • 1.    賴紹祥,房學嘉編著,客籍志士與辛亥革命,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04,第160-161頁
  • 2.    客家人與辛亥革命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2013-06-21[引用日期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