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生才

鎖定
温生才(1870年—1911年4月15日),字練生,漢族,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人,辛亥革命紅花崗四烈士之一,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8]  發生在“黃花崗起義”之前半個月的同盟會會員温生才刺殺廣州將軍孚琦一事,造成了很大影響。 [5] 
1911年4月8日,法人組織之遠東飛艇社,廣州將軍孚琦應邀往觀,迨回蹕,甫至東門直街尾諮議局前麒麟閣門口,温生才手持五響快槍,向孚琦發射,計中太陽穴、腦門、頸項、身部各一槍,當場斃命。温生才離去途中被巡警逮捕。15日被押赴刑場,途中神色自若,毫無怯色,行至惠愛街一帶時,對着人羣大聲喊道:“今日我代同胞報仇,各同胞務須發奮做人方好!”既而又説:“許多事歸我一人擔任,快死快生,再來擊賊!”遇害後葬於廣州黃花崗 [1-5] 
中文名
温生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0年
逝世日期
1911年4月15日
職    業
革命黨人
主要成就
刺殺廣州將軍孚琦
出生地
廣東嘉應州(今梅州)丙村鎮井塘村

温生才個人簡介

温生才是辛亥革命烈士之一。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早年在鎮平(今蕉嶺縣)讀書。後赴廣州投軍。因目睹清政之腐敗,乃潔身引退,轉赴香港改習修理機械。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温生才往南洋謀生,在新加坡當錫礦工人,後又在吉隆坡鐘錶店當工人。因孫中山到南洋宣傳革命,對其思想影響很大,常懷憂國憂民的偉大抱負,立志投身革命。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在霹靂埠加入同盟會。宣統三年(1911年)春歸國,到廣九鐵路當工人。在廣州與華僑興業社及革命黨人聯繫,並接受刺殺清水師提督李準的任務。
三月十日,清廣州將軍孚琦前往燕塘觀看飛機試飛後,回程至黃花崗附近時,温生才誤以為是李準,立即向孚琦連續投擲3枚炸彈,護衞騎兵被炸死20多人,孚琦所乘之馬亦被炸死,孚琦本人被炸傷倒地。温生才立即衝向孚琦繼續開槍,將其擊斃。孚琦的衞兵及附近巡邏兵開槍射擊,温亦率領其他革命黨人開槍還擊,並投擲炸彈。是時革命黨人林德中在附近前來接應,不幸被清兵擊中,當場壯烈犧牲。温由黃花崗後邊經百子裏邊戰邊退,一直退到蟾蜍崗,因彈盡援絕而被捕。温生才被捕後,經受嚴刑拷打,仍堅貞不屈,慷慨就義,時年42歲。原葬於唐務崗,辛亥革命勝利後,遷葬於紅花崗。 [8] 

温生才人物生平

温生才,兄弟六人,排行第四。六歲喪父,由母撫育成人。早年就讀於鎮平(今蕉嶺)教會學校,清末赴廣州投軍。因目睹清政之腐敗,乃潔身引退,轉赴香港,改習修理機械。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温生才往南洋謀生,先後在新加坡、吉隆坡、吡叻等地做工。時值孫中山在南洋各地宣傳革命,對其思想影響很大。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霹靂埠(今屬馬來西亞)加入同盟會。
宣統元年(1909年)在霹靂埠咖啡山組織廣益學堂,討論革命方略。
宣統三年(1911年)春歸國,到廣九鐵路當工人。在廣州與華僑興業社及革命黨人聯繫,接受刺殺清水師提督李準的任務。三月十日,清廣州將軍孚琦前往燕塘觀看飛機試飛後,回程至紅花崗附近時,温生才誤以為是李準,立即向孚琦連投三枚炸彈,炸死護衞騎兵20多人,旋又衝向孚琉,開槍將其擊斃。孚琦衞兵及附近巡邏兵開槍還擊,温生才與前來接應的革命黨人林德中邊戰邊退,林中彈犧牲,温生才退至蟾蜍崗時,因彈盡援絕而被捕。
温生才被捕後,初刑拘於番禺縣署,繼刑訊於營務處。温生才在酷刑面前,侃侃而談,怒斥諸吏。清粵督張鳴岐集羣僚親訊,問曰:“你何故暗殺?”温答:“是明殺。”問“何故明殺?”答曰:“滿清無道,日遭外侮,是你們這些貪官污吏腐敗無能之所致。現死一孚琦雖無濟於事,但藉此以為天下先,此舉純屬為救種,並非與孚琦有私仇。”清督無奈,只得將温生才處死。在去刑場途中,温生才神色自若,毫不畏懼>當走到惠愛街鬧市時,他大聲高呼:“今日我代同胞報仇,各位同胞必須振奮做人,我快死快生,再來殺賊。”三月十七日温生才被害於廣州粵省諮議局前,時年42歲。温就義後,遺體遭支解拋棄於唐務崗,用亂土覆埋,後經華僑興業社派人查實,用棺木盛檢,葬回原處。辛亥革命勝利後,遷葬於紅花崗。 [7]  [9] 

温生才人物紀念

紅花崗四烈士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2路92號廣州烈士陵園正門內東側 (原名紅花崗)。 這是一合葬墓,墓碑題 “温生才 陳敬嶽 林冠慈 鍾明光烈士之墓”。墓道西向,前面建一座四柱三門的石牌坊,坊額橫刻“紅花崗四烈士墓”7字篆文。坊後為一平台, 東邊正對石牌坊處,豎立一塊“紅花崗四烈士之碑”,記述了辛亥革命四烈士為革命英勇犧牲的史實。平台北面為石級墓道,沿級而上就是四烈士墓。墓坐北向南,墓包圓形,混凝土結構,寬9.3米,高3.2米,前有花崗岩石祭台,為2.45x0.76x0.62米。墓前東西兩側,各建一亭,為六角形、琉璃瓦頂、鋼筋水泥結構,亭高近8米,氣氛莊嚴肅穆。 [6] 
梅縣人民為紀念温生才烈士,把梅城的一條街命名為“生才路”;將丙村井塘村小學命名為“生才小學”。近年由華僑港澳同胞捐資修建該校校舍,內設温生才烈士生平事蹟展覽館,館中置漢白玉雕塑的温生才烈士像,供人們瞻仰。 [7]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