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溜

鎖定
温溜,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 。別名逆注、蛇頭。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前臂,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陽溪與曲池連線上。在橈側腕短伸肌腱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分佈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主治急性腸鳴、腹痛、疔瘡、頭痛、面腫、咽喉腫痛、肩背痠痛。直刺0.5-1寸。
別    名
逆注
蛇頭
出    處
《針灸甲乙經》
隸    屬
手陽明大腸經
穴    性
郄穴
功    能
清熱解毒,安神定志
操    作
直刺0.5-1寸
主要配伍
配僕參穴治癲疾

温溜名稱釋義

温,温熱也。溜與留同,含停留之意。穴為手陽明經之郄,乃氣血深聚之處。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陽氣温熱,穴六為陽氣所注,故名。 [1] 

温溜功能作用

清熱解毒,安神定志。

温溜定位

位於前臂,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2] 

温溜解剖

在橈側腕短伸肌腱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分佈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

温溜主治

1、急性腸鳴、腹痛等腸腑病證。
2、疔瘡。
3、頭痛、面腫、咽喉腫痛等頭面病證。
4、肩背痠痛。

温溜操作

側腕屈肘,於陽溪與曲池連線的中點再向前1寸處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温溜臨牀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下腹壁痙攣、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體炎、面神經麻痹、前臂疼等。

温溜配伍

1、配曲池穴治喉痹不能言。
2、配僕參穴治癲疾。
3、配掖門穴、京骨穴治狂僕。
4、配期門穴治項強傷寒。
5、配陷谷穴復溜穴陽綱穴治腸鳴而痛。 [3] 

温溜相關論述

1、《採艾編》:“温溜,温者温利之氣,陽明至此而注也,曰留。”
2、《針灸甲乙經》:“在腕後,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3、《醫宗金鑑》:“從偏歷上行三寸。”
4、《新針灸學:“陽溪穴之上六寸,曲池穴之下六寸。”
5、《考穴編》:“一法,偏歷後二寸。” [4-7] 
參考資料
  • 1.    郭長青.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上冊).北京市:學苑出版社,1998年:203-204頁
  • 2.    石學敏.針灸學.北京市: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34頁
  • 3.    王玉興.新編實用腧穴學.北京市: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70-71頁
  • 4.    何玲 陳思平 王立君.臨牀腧穴學.北京市: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年:74頁
  • 5.    王東坡.對症取穴速查圖典.北京市: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年:32頁
  • 6.    秦濤 韓珊珊.針灸按摩取穴定位圖典.上海市: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年:13頁
  • 7.    高希言.中國針灸辭典.鄭州市: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7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