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懷光

(抗戰時期軍官)

鎖定
温懷光(1906-1952) ,別號亮三,山西沁縣人。生於1906 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畢業於陸軍大學第十一期。抗日戰爭中曾任騎兵第一軍軍長。1945年1月任第十三集團軍參謀長。1947 年6 月任第十九軍軍長。後兼任第十兵團副司令。1948年9月22 日授少將銜。1949 年4 月24 日在太原戰役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 [1] 
亮三
出生地
山西沁縣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52年
本    名
温懷光
外文名
Wen Huaiguang

温懷光人物簡介

温懷光(1906-1952)字亮三沁縣南里鄉下張莊人。1935年南京陸軍大學畢業,參加國民黨同志會軍統、鐵軍等組織。國民黨中將副司令。温懷光1923年6月於沁縣縣立高小畢業後考人太原斌業中學1926年考人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第一期騎兵科。
1927年4月至6月,任陸軍第六師司令部少尉見習、陸軍第六師司令部中尉副官。1927年-1948年,先後任陸軍第六師補充營上尉連長、北方軍騎一隊上尉隊長、平津衞戍司令部行營軍務組少校組長。1930年12 月南京陸軍大學學員。1933年10月後,任第六十六師四一二團少校團副、太原綏靖公署中校參謀、太原軍事訓練委員會上校科長、第六十一軍二O八旅上校參謀長。
1938年3月後,任陸軍教導師少將參謀長、第七集團軍司令部中將參謀長、陸軍騎兵第一軍中將軍長兼十八行政區督察專員及衞戍司令,第十三集團軍中將參謀長兼建軍委員會委員。1945年9月後任山西省防軍中將副司令、三十六軍中將副軍長,同時兼任新編一、二師聯合總指揮,後又兼榆次地區守備司令、陸軍第十九軍中將軍長。1948年2月任第十兵團附設第二指揮部中將副指揮官,同時兼任太原城東卧虎山守備司令。1936 至 1943 年間,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數十次戰役戰鬥。温懷光於1949年4月 24 日太原解放時被俘,1952年9月12日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法處判處死刑,12月7日在太原執行。 [2] 

温懷光主要事蹟

抗戰期間,閻錫山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曾多次和日本侵略軍進行會談,温懷光參加了其中兩次重要的會談。

温懷光白壁關會談

雙方代表在孝義縣白壁關村日特晉中公館工作人員白太沖家中進行,前後兩次。第一次是1940年11月。日方代表為日本山西派遣軍參謀長楠山秀吉,偽山西省省長蘇體仁、省公署參議樑上椿等。閻方代表為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趙承綬,隨行人員為騎一軍軍長温懷光、參謀長齊鳳洲、騎一師師長趙瑞。在會談中,楠山秀吉提議:日、閻雙方取消敵對狀態,互相提攜,共同“反共”。趙承綬表示原則同意,並希望日軍撤出孝義、汾陽幾個縣城,供給武器。會談未就實質問題達成協議,雙方同意請示上級後再談。第二次是1941年3月。日方代表為宮內幸五郎,閻方代表為趙承綬。雙方協議:日軍從孝義縣城撤出,讓閻軍進駐。此項協議於同年6月實現。 [3] 

温懷光汾陽會談

自白壁關會談後,閻錫山聞訊日軍將進攻閻軍,來往曾中斷一時。經過日本軍方派大倉商事日本顧問林龜喜作為非正式軍使赴吉縣直接轉達日軍意圖後,日方接受了閻方關於在離石縣一帶對八路軍作戰的要求。1941年7月,雙方意見基本一致,於是決定9月10日,兩軍代表在汾陽城內簽署正式協定。1941年8月8日至11日,閻、日代表在山西省汾陽縣城內會談。日方代表為日本華北派遣軍參謀長田邊盛武,隨員有日本山西派遣軍參謀長楠山秀吉、獨立混成第十六旅團長若松,偽山西省省長蘇體仁、省公署參議樑上椿。閻方代表為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趙承綬,隨員有第七集團軍司令部參謀長續志仁、騎一軍軍長温懷光、參謀長齊鳳洲、騎一師師長趙瑞等。會議結果雙方代表在《日本軍與晉綏軍基本協定》上簽字。 [4]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12:2162
  • 2.    沁縣人物誌編纂委員會.沁縣人物誌:方誌出版社,2004.01:25
  • 3.    汪涇洋.中國古關概覽.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7.03:181
  • 4.    蘇飛.細説北洋 閻錫山.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0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