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應星

鎖定
温應星(1887-1968年),廣東新寧人(今廣東台山),是第一位從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留學生,曾任清華大學校長。1909年畢業回國後,曾任任孫中山英文秘書,後經美國駐奉天軍事顧問團艾倫少校向張作霖舉薦,1921年秋赴東北任哈爾濱特警處處長。1928年4月任清華大學第五任校長,成為擔任國立大學校長的將軍第一人。此後先後擔任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處處長,財政部税警總團部總團長,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全國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等職。解放後赴美,1968年逝世。 [2] 
中文名
温應星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87年
逝世日期
1968年
畢業院校
上海南洋學堂(今上海交通大學)
西點軍校
職    業
工程師、軍人
出生地
廣東

温應星人物生平

温應星(1887一1968),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警察憲兵研究班主任。別號鶴蓀,廣東新寧(今台山)人。天津北洋學堂、上海南洋學堂、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畢業。1897年考入天津北洋學堂(北洋大學前身),畢業後於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學堂(交通大學前身),1903年秋畢業。任粵漢鐵路廣東段實習工程師,1904年春獲得公費赴美國留學,先就讀於弗吉尼亞軍事學校,1905年6月15日考入美國陸軍軍官學校(即西點軍校),1909年6月11日畢業。 [2] 
隨即回到廣州,任廣東黃埔陸軍速成學堂(第二期)數學教習,兼任軍事助教。1912年春任粵軍獨立旅(旅長黎萼)司令部參謀長。1913年夏任孫中山英文秘書,後任第三課課長,滬軍都督(陳其美)府(參謀長黃郛)副參謀長。其間曾任上海宋氏家族的家庭教師,一度任宋美齡專職教師等。1914年春起任川漢鐵路督辦處工程師,湖北大冶鐵礦工程師,浦口商務局工程師。1920年春任警備旅旅長,後經美國駐奉天軍事顧問團艾倫少校向張作霖舉薦,1921年秋赴東北任哈爾濱特警處處長,1926年春任東三省特別區警務處處長,兼任中東鐵路警務處警務長。 [2] 
1928年春辭職返回北平,1928年4月任清華大學第五任校長,成為擔任國立大學校長的將軍第一人。1930年春任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處處長,後一度出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長。1932年淞滬抗戰後任財政部税警總團部總團長,率部駐防上海市郊。1932年7月所部改編為憲兵第五團和第六團,任中央憲兵司令(谷正倫)部副司令官,兼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期警察憲兵研究班主任。1934年任財政部税警總團司令部總團長,率部駐防江蘇海州地區。1936年1月1日獲頒四等寶鼎勳章。 [2] 
1937年3月卸財政部税警總團司令部總團長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全國傷兵管理委員會主任。1944年夏美軍參謀總部派遣軍團司令辛普森將軍,來華洽商美軍登陸事宜。為配合美軍的登陸計劃,國民政府任命其為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全國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工作剛展開不久日本即宣佈戰敗投降。抗日戰爭勝利後,任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1946年7月31日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銓敍廳頒令敍任陸軍中將。1946年10月當選為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1949年後赴香港居住,其間多次赴台灣活動。 [2] 
1968年5月19日、28日,温夫人與温將軍在9日內相繼去世,温將軍享年81歲。臨終前,他遺言給子女:希望葉落歸根,安葬到家鄉廣東新寧;如若不能如願,就安葬在西點軍校。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他的第一遺願未能實現。1968年6月5日,西點軍校在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為温將軍舉行追思禮。 [1] 

温應星主要事蹟

温應星1904年公費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就讀,1905年轉至西點軍校學習。當時赴美留學的學生一般都要在清華這所預備學校學習英語,而他沒有這段經歷,所以英語基礎較差。除外語成績略遜外,其他各科成績都優良。1909屆的學生一年級時共有學生141名,他的數學成績列第34名,後來他的同班同學巴頓因數學成績不及格而從1908屆留級到他的班上,多學了一年數學的巴頓這次數學成績僅排第31名。温應星的《實用軍事工程》考了全班第2名。1909年,他以第82名的名次畢業。和他同期畢業的同班同學中出了4位上將、3位中將、8位少將、13位準將,共28位將軍。其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任盟軍副統帥的戴維斯上將、曾任第三軍團司令的巴頓上將等。 [1] 
温應星從西點軍校畢業後,立即返回祖國,為國效力。他先在廣東軍校擔任數學教師,1913年被孫中山先生以上校軍銜聘為英文秘書參加革命,幫助孫中山處理各種涉外或軍事事務。1914年他被派往川漢鐵路局、大治鐵礦、浦口商務局擔任工程師至1920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後,一命鳴呼,中國開始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奉系軍閥張作霖控制東北。日本帝國主義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忙於在歐洲的爭奪無暇東顧之機,在遠東地區大肆擴張,對我國東北虎視眈眈。張作霖為了增強軍事實力,牽制日本的侵略勢力,要求美國政府派遣一個軍事顧問團幫其指揮軍事。美國政府也想借機控制張作霖,打破日本當時一國獨霸中國的局面,遂向東北派出一個軍事顧問團。為了便於和顧問團聯繫,張作霖急需一個既懂英語又精通軍事的中國人當翻譯;剛好顧問團中有一個斐倫少校是温應星在西點軍校的同班同學,便向他推薦了温應星。當時的國民政府也覺得派遣温應星去東北,可以更清楚地瞭解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東北的侵略動向和美國與張作霖的關係,就批准温應星去東北工作。1921年,温應星被張作霖任命為中東鐵路警務處處長兼美國軍事顧問團翻譯,一直工作到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才返回北京。其間,他對民國政府瞭解東北的政治動態,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東北的侵略行徑以及張作霖和美國政府的關係,做了大量工作。 [1] 
隨着“五四”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取得初步勝利,一些賣國賊被免職,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大增。面對國難當頭的危急形勢,北京一些高校的學生對那些缺少愛國熱忱,閉塞守舊,一天到晚叫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究校長煩躁不已,多次掀起驅逐校長的運動。清華大學的學生曾趕走兩位校長。堂堂著名國立大學校長的位子引起不少官僚、政客、學究的覬覦,使當時的國民政府十分為難。恰好這時温應星完成了在東北的使命回到北京。他在美國名校的學歷,歸國工作的經驗使其成為清華大學校長的首選人物,也是眾望所歸。1928年,温應星任清華大學第五任校長,平息了這場爭奪校長的人事風波。他也成為光榮的“清華人”,了卻了他出國前未能在清華讀預科的遺憾。由此,他也成為民國時期唯一擔任過國立大學校長的軍人。 [1] 
1932年,温應星被國民政府任命為財政部税警總團中將總團長。該支部隊清一色的德國裝備,聘請德國顧問進行訓練,是國民黨軍隊中裝備最精良、訓練最有素,極具戰鬥力的勁旅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該部隊擔當了抗日戰場上的重要角色,在“八·一三”上海保衞戰中奮勇作戰,重創日軍;後來又遠赴印度、緬甸戰場抗日,配合盟軍作戰,立下赫赫戰功。抗戰中,因敵強我弱,大量國民黨士兵負傷。他們因得不到妥善安置與照顧而不滿,釀成傷兵鬧事等事件。這類事件既引起社會的動盪,也影響前方抗日將士的情緒。於是國民政府決定讓温應星將軍出任全國傷兵管理委員會主任。 [1] 
1939年11月,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取得美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受國民政府的委派,温將軍專程赴美宣傳中國的抗戰形勢,揭露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的殘暴罪行。在美國,他利用過去老同學、老朋友的關係,向各種社會團體宣傳演講,接受媒體採訪,他説:“抗戰中中國雖然損失慘重,但會繼續奮戰下去。” [1] 
參考資料
  • 1.    邱進:《西點軍校的首位中國畢業生——温應星》,《文史雜誌》,2003年第6期。
  • 2.    陳予歡,抗日烽火鑄軍魂,廣東人民出版社,2020.03,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