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度順應

鎖定
環境温度變化時,生物的各種特性逐漸變化,以適於在新的環境温度下生存、繁殖的現象。是指生物個體一生中所產生的非遺傳的變異。
中文名
温度順應
外文名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定    義
個體一生中所產生的非遺傳的變異
發現人
普羅瑟

目錄

温度順應名稱

温度順應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温度順應簡介

環境温度變化時,生物的各種特性逐漸變化,以適於在新的環境温度下生存、繁殖的現象。是指生物個體一生中所產生的非遺傳的變異。相對於在自然條件下看到的季節的和地理的氣候順應(acclimatiza-tion),而普羅瑟(C.L.Prosser,1958)提出對僅把温度改變的環境控制實驗條件下所產生的現象稱為温度順應(temperature acclimation)。所有這些通常雖都被包括在温度應適(temperature ada-ptation)之中,但也有隻把遺傳上的變異稱為適應(adaptation)者,總之術語尚未統一。克里斯托弗爾森和普雷希特(Christophersen Precht,1953)又把温度順應從現象上分為兩類:一種是對極度高、低温產生抵抗性改變的抵抗性適應(resistance ad-aptation);另一種是在通常的生存温度範圍內,各種生理過程和反應的速度對温度的依賴性發生改變的能力適應(capacity adaptation)。發育、生長階段已結束的個體(成體)其温度順應效應大多是可逆的。這種情況,有時稱為生理適應(physiologicaladaptation)。動物的環境温度發生改變時,其對熱的抵抗性和對冷的抵抗性緩慢地發生變化,以達到相當於新的環境温度水平。對金魚來講,若在水温提高3℃的條件下飼養時,則致死高温升高1℃,致死低温升高2℃。這種變化的時間經過是起初很快,逐漸變慢,最後達到新的温度水平,即完成這種順應所需的時間,可因動物種類或順應温度等其它條件而異,一般為數日到數十日。變温動物的能力適應基本上可根據代謝-温度曲線的移動測知。若使動物順應低温,則曲線一般向低温側移動。曲線的梯度有時也有變化。同時各種生理過程和反應速度的温度曲線也向低温側移動,其結果可補償(compensation)由於外界温度的下降而引起的活動性的降低。補償效應不僅見於細胞水平,而且也表現於酶和脂肪等分子水平。恆温動物的温度順應本質上是通過體温調節能力的改變來實現的,已經順應低温的動物,其產熱(特別是非顫抖性產熱)能力顯著增強,從而在較低的外界温度中也能保持體温。鼠類等可根據對注射去甲腎上腺素的產熱反應來測知它們的低温順應程度。對於高温是通過發汗和其它方法來增加散熱,以達到順應目的。已經順應寒冷氣候的動物,除產熱能力增加外,也可見到被毛和脂肪層等發達的保温結構。已知有這樣的例子,即動物自幼在寒冷的環境中發育,結果成長四肢粗短的矮胖型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