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鎖定
温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前身為温州市民間文藝研究小組,成立於1978年,1982年改名為温州市民間文藝研究會,1989年5月換屆時,改為現名。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温州市民間文藝家隊伍不斷壯大,有會員280人,其中省級會員112人,全國會員24人。現協會主席潘一鋼,秘書長潘丁盛。
中文名
温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前    身
温州市民間文藝研究小組
成立時間
1978年
會    員
280

温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所屬區域

温州市

温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要職責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温州市民協開展了大量的民間文藝蒐集整理工作,組織了"張閣老採風小組"進行多次採風,各縣也以本地著名 歷史人物或風景名勝為重點開展采風活動,先後出版了《張閣老故事》、《劉伯温傳説》、《高則成傳説》、《夢桂和紫羅女》、《西施貝》 、《海洋動物故事》、《雁蕩山故事》、《桶溪江傳説》等一大批民間文學集子,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堪稱全省之最。1987年至1991年, 各地民協會員為配合中央、省民間文學三集成工作,深入村頭巷尾,展開了拉網式的普查和蒐集工作,共蒐集整理各類民間文學作品達2000餘 萬字,在此基礎上,編輯出版了故事、歌謠、諺語卷38本,500萬餘字,蔚為大觀。三集成工作之後,也先後出版了《玉觀音》、《遇仙橋》、 《搭渡》、《鍾馗借錢》、《黃大媽遇仙記》、《温州民間文化叢書》五套、《雁山鴻爪》、《雁蕩山奇聞》、《金雞山傳説》等一大批數量 可觀的民間故事集。除此外,邱國鷹、楊秉證、朱茂昌、楊立成、楊思好、楊曉明等眾多會員先後在《民間故事》、《山海經》、《故事會》 等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民間文學作品並多次獲全國及省級各類獎。
在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理論研究方面也成績裴然。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協會先後組織舉辦過省市畲族文學藝術交流會多次,為發掘、研究我 市畲族民間文化遺產做了大量的工作。九十年代後期,市民協加大理論研究工作,多次召開理論研討會,舉辦學術講座,並組織專家深入泰順 、文成、樂清、蒼南等地授課,還開展了與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及國內大專校園學者的學術交流,葉大兵、吳盂前、蕭耘春等會員除出版有 份量的學術著作外,還在《民間文學論壇》、《中國民間文化》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不少的論文。
九十年代初,市民協積極開拓了民間若術領域工作,為保護、繼承地方傳統文化做出了貢獻。為使民間藝術更好地發展,市民協發展了一大批從事民間藝術工作的會員,舉辦了"建國四十週年温州市民間藝術展覽"、"99浙江中國民間藝術展覽"、"温州市工藝美術精品展"、"甌越精 粹——温州工藝美術展"等一系列大型展覽活動,同時還推薦一批會員赴法國、以色利、新加坡、越南、巴基斯坦、韓國等國表演和考察,把温 州民間藝術推向了世界,擴大了知名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幾年來,温州民間藝術創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作品累累,獲獎頻頻,湧現了王篤純、高公博、王篤芳等一批著名民間藝術大師,也湧現出吳堯輝、孟永國、牟湘波、鄭方楊、鄭寶成、潘成松、方江鴻等一大批有成就的青年民間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