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州大學圖書館

鎖定
温州大學圖書館,是浙江省温州大學的機構,由原温州大學育英圖書館和原温州師範學院圖書館於2004年9月合併而成。温州大學圖書館的館舍包括南校區育英圖書館和北校區圖書館,館舍總計面積達46560平方米。截至2022年9月,温州大學圖書館藏紙質圖書總量為251萬冊,現刊1401種,擁有中外文數據庫共97個,其中電子圖書約計188.43萬冊。 [1-3] 
中文名
温州大學圖書館
外文名
Wenzhou University Library
建館時間
2004年9月

温州大學圖書館圖書館介紹

温州大學圖書館
温州大學圖書館(2張)
温州大學圖書館是原温州大學育英圖書館和原温州師範學院圖書館於2004年9月合併而成的。館舍包括南校區育英圖書館和北校區圖書館,原學院路校區逸夫圖書館藏書已搬遷至北校區圖書館,館舍總計面積達46560平方米。尤其是南校區的育英圖書館,學校投資8800萬元建成,佔地66700平米,建築37510平米,氣勢恢宏,功能齊備。 [2] 
2006年11月9日,學校將1992年原温大圖書館竣工時温大名譽校長、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所題館名移至圖書館門前巨石,更添歷史文化氣息。它地處高教園區的中心位置,輻射範圍至園區內所有高校及周邊社區,為構建高教園區內所有圖書館的整體資源共享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它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獻存儲基地,在更大程度上被視為一個開放式超大型的文獻信息中心。 [2] 
如今,坐落於茶白河畔、大羅山下的育英圖書館,已建成浙南閩東地區最大的圖書館,是温州高教園區的學術新地標,而且育英圖書館鬧中取靜,周圍綠樹掩映,花草吐香,也成為一處迷人的校園風光,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遊覽。 [2] 
温州大學圖書館將圍繞學校“三大目標”和“七大戰略”,以教學研究型大學基礎背景下的智慧圖書館為建設目標,積極謀劃頂層設計,助力學校發展。 [2] 

温州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

温州大學圖書館重視館藏文獻建設,隨着學院專業的增加與擴展,藏書建設工作也在不斷改進,正朝着地方綜合性大學館藏結構方向邁進。截至2022年9月,館藏紙質圖書總量為251萬冊,現刊1401種。除傳統館藏外,電子資源的質量和數量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已擁有電子期刊、學位論文、多媒體、視頻、音頻等多種類型的中外文數據庫共97個,其中電子圖書約計188.43萬冊。圖書館重視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不斷擴充自建特色資源,已建有僑文化專題文獻數據庫、温大文庫、温州地方文獻數據庫、民俗學文獻與温州地域文化特色資源數據庫。 [3] 

温州大學圖書館信息化建設

温州大學圖書館重視硬件設施的改善和網絡功能的強化。現擁有服務器11 台,存儲容量達到137TB,硬件配置基於服務器虛擬化雲平台,採用大型分佈式數據庫管理系統,能同時滿足在線300 人併發網絡查詢、檢索查詢、借還書、資源檢索等;同時採用LIBSYS 最新版匯文文獻信息服務系統,滿足從獨立到主/分館、館/系模式等不同應用環境,實現各分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優質的網絡文獻信息服務。擁有一個電子閲覽室,總面積200平方米,雲桌面終端80套,實現實名認證上網及自動化管理,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優質的網絡學習環境。 改造升級大屏顯示系統、門禁系統、監測儀、網絡核心交換機等硬件設施,增加自助圖書借還機、電子書借閲機、朗讀亭、文化長廊、自助式閲讀本借閲櫃、電子存包櫃等智能設備,智能服務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保障傳統借閲服務基礎上,圖書館各項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引入發現服務、數字資源統計分析、新生入館教育、預約服務等平台,促進了信息服務系統化建設;初步構建分層分類的信息素養培養體系,促進了用户文獻資源利用及信息素養提高;拓展學科評價、文獻查證等學科服務領域,提供學位點申報、專業認證等相關數據,為學校發展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5] 

温州大學圖書館人員結構

温州大學圖書館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圖書情報工作隊伍,現有在崗人員87人,具有博士學歷3人,副高以上職稱22人,中級職稱63人,中高級職稱佔全館人數的97.7%。 [4] 

温州大學圖書館服務模式

為了實現圖書館管理的現代化、規範化,圖書館從實際出發,按需設崗,競聘上崗,力求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經過細緻研究及調整,圖書館設立了辦公室、資源建設部、文獻服務一部、文獻服務二部、信息服務部、讀者服務部、技術服務部七個部門。隨着辦學規模的擴大,讀者人數持續增加,圖書館千方百計挖掘潛力,不斷改進服務模式,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全館員工樹立“讀者為本”服務意識,積極克服種種困難,書庫實行減員增效,大幅度延長服務窗口開放時間,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讀者需求。 [6] 
積極宣傳數字資源的建設情況並介紹其使用方法,重點開展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信息服務工作。實施信息素養課外教育學分培訓計劃,構建分類分層的讀者信息素養培訓體系,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教師等不同類型的讀者分別制定培訓計劃,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數字資源宣傳與推廣,採用微信推文的形式,分期編輯入館“修煉”手冊,用青年學生喜歡的網絡語言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上介紹數字資源使用方法。 [6] 
打造學校學術文化交流中心、培育文化自信的場所,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組織學生志願者參與圖書館的業務工作和宣傳活動,承辦“羅山講堂”等各類會議、講座活動,面向全校讀者推出讀書沙龍、藝術體驗、“週末光影”影視欣賞、語言培訓(包括日語、泰語、意大語、韓語、英語等小語種培訓)的“羅山新學習”系列活動,充分發揮圖書館“第二課堂”的作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