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少鶴

鎖定
温少鶴(1888—1968年),名嗣康,回族,四川巴縣(今重慶市巴南區)人。著名教育家、實業家。温少鶴早年畢業於四川高等學堂(今四川大學前身)。先後任巴縣中學校長、巴縣勸學所視學、巴縣教育局局長、巴縣教育會會長、重慶《商務日報》社社長、重慶商務總會事務所所長以及益商職業學校校長、董事長等職。曾被推選為重慶留法勤工儉學分會的負責人之一。1928年當選為重慶市商會主席並連任多年,同年發起創辦重慶第一個自來水公司,後又參與籌建重慶大學。抗戰時期發起籌組巴縣汽車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任總經理。重慶解放時,曾親赴南岸海棠溪迎接解放軍進城。解放後歷任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委、主委,市民建主委,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回民文化協進會主委,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委,民建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1] 
中文名
温少鶴
別    名
温嗣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68年7月6日
畢業院校
四川高等學堂(即今四川大學前身)
職    業
教育家、實業家
主要成就
1914年參與創辦《商務日報》
留法勤工儉學重慶分會負責人之一
1928年參與籌辦重慶大學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重慶市副市長等職
出生地
四川巴縣

目錄

温少鶴生平事蹟

温少鶴(1888~1968),名嗣康,回族,重慶巴縣人。其父温鶴汀,是伊斯蘭教的鄉老(會長),又是前清秀才,喜好詩文,著有詩集,善畫梅,精醫術,以行醫為業,有忠厚長者風,其家為縣中有名望的家族之一。温少鶴六歲發矇讀私塾,後進開智小學和重慶府中學堂讀書,其後由渝到蓉進四川高等學校,在四川高等學堂第二類(理科)畢業。他的同學任鴻雋(曾任四川大學校長)曾邀他一道赴美留學,温少鶴擬與之相偕出國,因當時尚系獨子,為母所留,致未成行。他由蓉回渝後,長時間從事教育工作,作過巴縣中學校長,努力傳播新學。胡子昂周欽嶽李嘉仲等著名民主人士,均曾在該校就讀。其後温少鶴他還在重慶聯中,川東師範學堂等校任過教。1914~1921年被任為巴縣勸學所視學;後勸學所改稱教育局,仍任局長。1922年至1925年任巴縣教育會會長,對地方教育副業之興革多有貢獻。1919年温少鶴在任巴縣視學期間曾積極支持當時興起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年,重慶成立留法勤工儉學分會,他以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身份,被選為分會主要負責人之一。1928年地方當局籌備創辦重慶大學,他被邀擔任籌備委員。
温氏家族在早年重慶生絲輸出業中頗有名氣,温少鶴的四叔温友松,堂兄温希谷均辦有絲廠,為發展重慶機器繅絲業,開創了風氣,對推動民族絲業生產,有過較大的影響。温友松曾擔任重慶生絲幫的負責人,清末民初之際,被推為重慶總商會會長,故温少鶴的家庭與重慶工商界有較深的關係。當他由成都畢業返渝後,温友松即對他多所倚重,邀集他兼任總商會工作,職務是總商會事務所所長(秘書),襄辦會務,成為温友松的得力助手。早在1914年,温少鶴即建議總商會創辦報紙,作為推動今務之工具,得到負責人的贊同和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重慶《商務日報》便於1914年4日25日正式出版,成為重慶早期著名報刊之中。報社首任社長,由前清秀才、教育界知名人士周文欽擔任;周離任後改由温少鶴接任,先後達七八年之久。他曾撰文説明發行《商務日報》的目的,在於促進工產權經濟之發展,其主要內容為:傳播各地工商消息,反映工商意見,陳述工商疾苦,宣傳總商會重要文件及會計精神,反對地方當局阻礙發展經濟的措施。在他主持報社期間確實貫徹了上述辦報方針,代表了工商界的利益,得到了商會的好評。
1922年,全國總商會在上海召集國是會議,重慶總商會派温少鶴為代表前往參加,事先他徵集和整理好重慶工商界對國是的意見,開會時在會上逐一陳述,內容實際,切中時,頗為各方注目。他在會上會見了章太炎、張季直梁啓超、黃炎培等名流學者,得到他們的獎掖。回渝後,奔走傳達,在商界中聲譽日起。1923年他擔任了總商會會董。1924年重慶絲業公會改組時,他因素主振興絲業,擴大銷路,為絲商擁護,被選為絲業公會總董(後改稱主席)。1928年在重慶市商會改選中,又被選為主席,以後並連選連任多屆。當時重慶《新蜀報》在報道市商會選舉的新聞中,曾讚譽温少鶴“為人正直、處事公允、物望所歸,故在每次商會選舉中多得全票”。
當時,商會恆以籌措軍閥派款、處理商事糾紛為務。而温少鶴素抱教育之旨,轉入商會工作後,仍未稍懈此志。1922年他在上海結識黃炎培後,即經常信函往返,受益頗多;特別對於發展職業教育,更有進一步認識,力促商會創辦學校,培養商業人才。1925年“重慶市商會私立商業職業中學”開辦,由市商會選出各行業代表人組成董事會,由温少鶴任校長,並親自任教,後來還由他兼任學校董事長多年。1932年在他的倡議下又創辦了普通中學一所,取名為“重慶市商會私立中學”,仍由商會推人組成董事會,由他任校長。1934年兩校經四川省教育廳核准,定名為“益商職業學校”和“通惠中學”(後兩所合併,並更名為重慶第三十中學)。此時學校日益發展,學生增多,校舍不敷應用,温少鶴乃商得兩校董事會同意,撥打經費,在今重慶市內兩路口教門廳購地一百一十方丈,修建新校址,於1935年建成遷入。兩校採合二而一制,合併組成董事會,統管兩校校務。兩校教職員大多兼管兩校事務,拿一份工資,節省了人力財力,在行政管理上頗具特點。所辦商業職業學校開設西式簿嵩、統計、會計等課程,培養新式財會人才,適合當時工商界的需要,每屆畢業生,多為各企業所僱用。自創校至1944年,温少鶴主持校務達二、三十年,為推進職業教育,培訓商業人才,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後又參與籌建重慶大學
他任職商會期間,很重視發展公用事業。1929年他代表商界發起和參與創辦重慶自來水公司,熱心籌備工作,被推為該公司監察委會副主席。1932年他和趙資生、汪雲松等人還共同擔負了經營自來水公司的實際責任,1943年被推為公司的常務委員會駐董事,主持日常事務。抗日戰爭前,重慶交通不便,深感閉塞,他為發展公路交通,曾倡議由市商會籌組“巴縣汽車路股份有限公司”,任總經理。由各商幫在進出口貨物上攤抽股款,集資修建渝璧(重慶至璧山)、渝碚(重慶至北碚)兩條公路,併購置了一批汽車,行駛不星崗至磁器口一線,他被推舉為總經理,辛勤擘劃,開拓了局面。
按一般慣例,擔任商會負責人者,必須是經營有工商業餘的工商業,温少鶴原是教育界人士,從未經營工商業,因此,他進入商會工作後,力謀向工商業方面發展。二十年末曾與人合資在上海開辦“一心牙刷廠”,因自己無經驗,用人不當,經營不善,不久即關門。任商會主席後,又與人合夥開設“同德字號”,從事山貨貿易,亦因為不熟悉業務,旋即宣告失敗,虧蝕幾萬元,不得不借款還債。
温少鶴生活樸素,行為嚴謹,畢生堅持天天寫日記,從未間斷(全部日記手稿,十年潔劫中被楝毀),喜詩詞,善書法。他在回族同胞中也有較高的聲望,早年他曾在回族聚居的柑子壩(今重慶市中區中興路菜家石堡)創辦精益小學(今中興路小學),培育回族子弟,校譽卓著。建國後修建兩楊公路時,他又積極人民政府,妥善辦理了回族同胞遷墳事宜,深獲稱道。
1938年,温少鶴任商會主席時,按國民黨政機關規定,照例由主管機關國民黨政府社會部官員介紹填表,參加了國民黨;1938年國民黨政府準備召開國民大會時,他曾被推為四川商界二的國大代表。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早期重慶地下組織負責人之的漆魯魚為了抗日救亡,於1936年發起組織“救國會”,同年11月,聯合其他團體,借市商會禮堂舉行“魯迅先生逝世追悼大會”,温少鶴盡力贊助,參加追悼大會,並致悼詞。
1946年舊政協期間,黃炎培等民主人士在重慶召開了一次促進和平民主運動的座談會,第二天《新華日報》登載了這一消息。國民黨市黨部為了對這次座談會進行攻擊,事先起草了一份誣衊中並的啓事,要他們大人簽字同意後在報上登出。當市黨部派人將這份“啓事”送與温少鶴看時,仇秀敷己在上面簽了字。他看後考慮良久,然後將內中歪曲翮和攻擊中國共產黨的不實之詞,逐一刪去,並對來人説:“要登可以,就照我刪改的稿子登。”
1949年外,重慶臨近解放,温少鶴作為工產權界代表人物,曾與幾個商會負責人一起,得到川東地下黨的指引,盡力維持好社會秩序,並根據地下黨指示,採取拖延辦法,拒絕了偽警備司令部逼迫商會交出黃金三千條的命令,重慶解放之日,他即同另外三位工商界人士一道,渡江江前往海棠溪迎接解放軍先頭部隊進城。建國之初,他參加了中國民主建國會計師,擔任了市工商聯的人羣工作。
1950年全國政協開會,毛澤東主席接見與會人士,甫見面就連連握手稱“温少鶴先生”。首次相見,即如此瞭解,那樣親切,温少鶴既欽敬又感動。1960年,全國政協會議時,劉少奇主席約集七十歲以上老年人士座談,親切致意,每人贈與大蘋果一枚。時正國家經濟困難之際,温少鶴應邀參加,對共產黨如此敬老,有甚深的感受。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他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特別是黨對私營工產權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更是積極擁護,努力貫徹,為完成這一艱鉅僑務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解放後,他先後擔任過民建重慶市委員會主任委員、重慶市工商聯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重慶市回民文化協進會主任委員、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四川省工作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工產權聯副主任委員、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委、全國工商聯常委、民建中央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四川省和全國人大代表等職。

温少鶴後記

1968年7月6日逝世於重慶,終年八十歲。
參考資料
  • 1.    温少鶴  .重慶新聞出版信息中心[引用日期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