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寒江

鎖定
温寒江,1924年出生,194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並於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文名
温寒江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4年
性    別

温寒江個人簡介

温寒江 温寒江
温寒江,1924年出生,194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並於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擔任北京三十五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校長、北京教育學院院長。1987年離休後,先後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撰寫、主編《開發右腦》等8本專著,並主持編寫了《小學數學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馬芯蘭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等19部、近400萬字的“開發大腦潛能發展形象思維創新教育”叢書。2007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2009年被推薦為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温寒江個人經歷

1954年2月,温寒江出任北京四中校長,時年30歲,風華正茂。那時,政治運動一個又一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人們全身心地投身於其中,盡情享受着當家做主的權利。但年輕的温寒江卻很清醒: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大規模的政治運動是必要的;但要建設一個新世界,還是需要人們各司其職。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對學校而言,最根本的任務還是教育教學。當校長時,他在運動熱潮面前,堅持以教學為中心;1987年退休後,他20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形象思維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驗。
在四中擔任校長的四年半時間裏,温寒江緊緊抓住”以教學為中心”不放,狠抓教師的備課、培訓、獎勵等。當年,四中的教學計劃曾被當做樣板印發全市,教育部召集全國名校開會也專門請四中介紹經驗。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教學、德育、體育工作都有專人負責,學校每年要作學生課業負擔調查,注意減輕學生負擔。
温寒江還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那時,他住在學校,每天早上要在操場上跑四圈(1600米)。一些學生看到後,早上上學就常常跑步到學校,學生鍛鍊的積極性也上來了。現只要天氣允許,他還堅持每天早上去公園裏走上40分鐘。
1987年,温寒江從北京教育學院院長的位子上退下來,開始了對“形象思維”的研究,他要着力解決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將這些問題概括為20個字——“枯燥乏味、抽象難懂、死記硬背、高分低能、有的掉隊”。
他認為,這些問題長期、反覆地出現,根子在理論方面,反映了現有教育理論存在不足和缺陷。比如,有的老師的語文課上得很生動,卻找不到理論依據,不知道課為何要這麼上。
而在那時,語言一直被看做是思維唯一的外殼,是載體。根據這種理論,語文教學採取的是抽象思維訓練,這必然會使學生在接受某些知識時產生困難。如上語文課,要理解一首古詩的意境,只講詩意,不用聯想、想象和感悟,學生無法真正讀懂詩。
上世紀80年代,語文界出現了“分析派”和“情感派”,前者重文章大意的分析,學生能考高分;後者上課有感情,學生愛聽。温寒江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先有領悟,再分析歸納,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應該結合起來。
不單單是語文教學理論有此問題,重視抽象思維、忽視形象思維的現象在教學理論研究中普遍存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温寒江決定以發展形象思維為突破口,探索一條教學改革的新路。1991年,他提出“發展形象思維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驗課題研究”的申請,先後被批准為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
“由於在國內外並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鑑,這個課題是‘零點工程’,我們是在摸着石頭過河。”他説。課題組一邊搞理論研究,一邊進行教學實驗,研究和實驗相互促進,以使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靈活、有機結合,消除“題海戰術”、“高分低能”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