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渧是中國漢字,拼音為tí dī dì ,該字的總筆畫為13畫。念tí的意思是啼哭;念dī的意思是同“滴”;念dì 的意思是水慢慢滲下和精液。
中文名
[1] 
拼    音
tí dī dì
部    首
五    筆
IUPH
倉    頡
EYBB
注    音
ㄊㄧˊ ㄉㄧ ㄉㄧˋ
結    構
左右結構
筆順編碼
4414141345252
造字法
形聲
詞    性
動詞、名詞
部首筆畫
3
總筆畫
12
繁體部首
繁體部首筆畫
4
繁體總筆畫
13
五筆86
IUPH
五筆98
IYUH
四角號碼
30127
UniCode
U+6E27
筆順讀寫
捺捺橫捺橫捺撇捺折豎折豎

漢語字典

字形結構

康熙字典筆畫( 渧:13; )
首尾分解查字:氵帝(shuidi)

音韻參考

[ 廣 韻 ]:都計切,去12霽,dì,蟹開四去齊端
[ 國 語 ]:dì
[ 粵 語 ]:dai3
[ 贛 語 ]:kiɛ1 渧濕的,渧流的
[ 客家話 ]: [海陸腔] di5 [梅縣腔] di5 [台灣四縣腔] di5 [客英字典] di5 [2] 

英語翻譯

to drop, as liquids; a drop

釋義

基本解釋

古同“啼”,啼哭。
古同“滴”。
水慢慢滲下。
精液。

詳細解釋

渧 dì 形聲。字從水,從帝,帝亦聲。“帝”意為“原初的”、“原本的”。“水”指“液體”。“水”與“帝”聯合起來表示“原液”。本義:男女媾精時從雙方下體流出的液體(在男方是精液,在女方是陰水)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dì]
[《廣韻》都計切,去霽,端。]
精液。佛教稱女精為赤渧,男精為白渧。
[②][dī]
[《字彙》丁計切]
同“滴1”。
[③][tí]
[《集韻》田黎切,平齊,定。]
同“嗁1”。
啼哭。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都計切《集韻》丁計切,𠀤音帝。《埤蒼》𤃀漉也。一曰滴水。《説文》本作𣽢。《梵書》省作渧。《地藏經》一毛一渧,一沙一塵。
《集韻》田黎切,音題。與啼同。號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