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渤海公主

鎖定
牡丹江劇作家王治普先生創作的大型話劇《渤海公主》,藝術地再現了公元8世紀20—30年代渤海國與唐王朝關係史上的一段波折,豐富了渤海國曆史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與普及價值。
中文名
渤海公主
外文名
Bohai Sea Princess
作    者
王治普
類    別
傳統舞劇
歷史淵源
海國與唐王朝關係
演出單位
黑龍江省歌舞劇院

渤海公主編劇

邵宏大、刑籟。總編導:古經南。編導:於穎、汪松嶺、張英武、陳文蓀、賈曉露、宋秋菊、何欣利、田兆椿、李彥。作曲:劉錫津。舞美設計:趙鳳岐、秦力(佈景),於媛婷、王薇、曾平(服裝),陳鳳鰲、孫藝光(燈光),亞利(化妝),唐偉臣(道具)。歷史顧問:魏國忠。民俗顧問:石光偉。

渤海公主演員

武麗豔、姚丹(飾大明慧公主A、B)。欒福光、白雪明(飾唐使王康A、B)。於健、孫啓軍(飾左雄衞正奇叱火)。蔡錦政、黃曉峯(飾大欽茂國王)。李紹濱(飾右雄衞薩多蒙)。樂隊:黑龍江省歌舞劇院民族樂隊。指揮:閆惠昌、關振剛。

渤海公主劇情介紹

藝術地再現了公元8世紀20—30年代渤海國王朝關係史上的一段波折,豐富了渤海國歷史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與普及價值。
歷史劇,其歷史背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須基本符合歷史真實。歷史不能編造,不可“戲説”,否則,就是“胡編亂造”,就是篡改歷史,讓人大跌眼鏡,難以容忍。《渤海公主》這部歷史劇具有一定的渤海國曆史真實性:首先,其歷史背景、歷史事件,基本符合歷史真實。《渤海公主》主要以公元726年渤海國發動征討黑水鞋輻戰爭為歷史背景,捎帶涉及了732年渤海國發動的反唐“登州戰役”121。劇本圍繞“打不打黑水鞋揭”、“打不打唐朝”這個焦點問題,反映了渤海統治集團內部以大門藝為代表的反戰、反擴張派,與大武藝為首的主戰、擴張派的矛盾、鬥爭。這兩場戰爭均以渤海國失敗告終。 [1] 

渤海公主情節介紹

渤海公主第一場

歸國渤海國(公元698—926)年,靺鞨粟末部人在(今東北地區東南部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城西南)城郊。渤海國郡王大欽茂率眾迎接大唐使節王康。在迎接儀式上,王康發現在唐朝留學多年的渤海王子竟是美麗的大明慧公主所裝扮。驚喜之中,兩人多年相處深藏在內心的感情,盡傾訴在相認之際。左雄衞正奇叱火懷着複雜的心情,指揮兵士,炫耀武力,迎接唐朝使節進京。大唐冊封使節的到來也引起了右雄衞薩多蒙的不滿與恐慌。

渤海公主第二場

織羅公主寢宮,大明慧公主在編織着獻給大唐的錦卷。正奇叱火來了,公主熱情地向他展示錦卷。錦中織出公主在唐朝留學時,康的情誼和體現民族和睦的“海晏河清”四個大字。這些都引起了左雄衞極大的不快。正奇叱火激動地向公主表白了自己的愛情,並將定情的雉翎插在了公主的頭上。公主拒絕了他的求愛,將雉翎交還,正奇叱火陷入痛苦之中……

渤海公主第三場

冊封上京龍泉府大殿,鼓樂喧天,號角齊鳴,冊封盛典開始。唐使王康將金光閃閃的王冠給大欽茂戴上,各國使節紛紛祝賀,大殿上下一片歡騰。大明慧公主獻上唐朝樂舞。右雄衞薩多蒙別有用心地衝上場來表演鼓舞。當公主和王康在百戲童中共舞時,他向左雄衞進讒言,以激怒正奇叱火。羣情沸騰中,公主托出巨幅織錦獻給唐使王康。正奇叱火憤懣不已……薩多蒙露出了狡詐的笑容。

渤海公主第四場

離間忽汗海邊,正奇叱火在苦苦地思念着大明慧公主。將公主退還的雉翎絕望地扔在地上。薩多蒙拾起了雉翎,藉機離間,以挑起左雄衞對公主和王康的妒恨。恰在此時,公主偕同王康狩獵至此,這對戀人在忽汗海邊傾心相訴,幸福地擁抱……正奇叱火妒火中燒,薩多蒙趁機授以詭計,使正奇叱火落入了他的圈套之中。

渤海公主第五場

驚變唐使下榻的府邸前,大欽茂國王將寶刀送給王康。夜幕降臨,兩個蒙面人指揮兵丁潛入使節府,王康被劫持而去。大明慧公主聞訊帶兵趕來,發現王康失落的寶刀,不祥之兆襲上心頭。

渤海公主第六場

泣血左雄衞府內,薩多蒙、正奇叱火酩酊大醉,在薩多蒙的唆使下,正奇叱火舉刀欲殺王康,大明慧公主趕來,阻止了正奇叱火,薩多蒙驚恐萬狀,對準王康拉開弓弦,公主猛撲過去,用胸膛擋住射來的箭矢,公主倒在血泊之中……王康心碎,正奇叱火悔恨交加,殺死了薩多蒙,並決意以一死求得公主的寬恕。王康奪刀阻止。正奇叱火撲倒在王康面前,愧悔難當。

渤海公主尾聲

滿天大雪飛揚,冰凌花絢麗開放,公主凝視着這銀色世界,以她那顆冰清玉潔的心,祝福這片美麗的沃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