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渡鴉

(雀形目鴉科鴉屬鳥類)

鎖定
渡鴉(拉丁學名:Corvus corax)是雀形目鴉科鴉屬鳥類,別名渡鳥、老鴰。 [1]  渡鴉是體形最大的雀形目鳥類,體長63~71釐米,翼展116~118釐米,體重890~1600克。 [7]  渡鴉成鳥全身羽毛黑色,閃爍金屬光澤;尾楔形;喙黑色,很大並略微彎曲,鼻須長而發達,幾乎蓋住上嘴的一半;喉、頸與前胸羽毛細而長呈披針狀;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跗蹠、趾、爪均為黑色。 [7]  [9]  野生渡鴉的壽命為10~15年 [26] 
渡鴉是鴉屬中分佈最廣的物種,遍佈整個全北區,包括歐亞大陸、北美等見於各種生境,如植被稀疏的荒漠、沙漠、寒冷的高原、綠洲、大草原、森林及雪線附近等。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甘肅、新疆等地。 [7]  渡鴉為留鳥, [9]  一般不遷徙 [4]  多單獨、成對或成小羣活動。 [9]  渡鴉為雜食性,主要取食齧齒類、鳥類的卵和幼鳥、爬行類昆蟲和其他動物,尤其喜歡大型動物的腐屍,也取食植物的果實和穀物。 [7]  渡鴉的繁殖期一般發生在2月中旬到5月之間,每年繁殖一次, [4]  每窩產卵3~7枚,卵淡藍綠色或淡綠色,被有褐色和淡灰色斑點。 [9]  渡鴉叫聲嘈雜, [9]  能發出15到33種聲音, [4]  可以模仿環境的聲音,包括人類的説話 [9] 
渡鴉於2016年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評為無危(LC)物種。 [2]  在中國,渡鴉被列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3年6月26日發佈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3]  渡鴉吃腐肉,有助於清除可能攜帶疾病的動物屍體,有一定的益處。 [4]  此外,渡鴉的肉可入藥,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5] 
中文名
渡鴉
拉丁學名
Corvus corax [1] 
別    名
渡鳥 [1] 
老鴰 [1] 
外文名
Common Raven [1] 
Raven [1] 
同義學名
Corvus corax tschuiensis、Corvus corax ussurianus、Corvus corax sibiricus等 [1]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2] 
動物界 [1] 
脊索動物門 [1] 
鳥綱 [1] 
雀形目 [1] 
鴉科 [1] 
鴉屬 [1] 
渡鴉
亞    種
11亞種 [13] 
分佈區域
整個全北區,包括歐亞大陸、北美等 [7]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年 [1] 
保護級別
被列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3年6月26日發佈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3] 
棲息環境
見於各種生境,如植被稀疏的荒漠、沙漠、寒冷的高原、綠洲、大草原、森林及雪線附近等 [7] 

渡鴉物種學史

渡鴉進化史

渡鴉起源於舊大陸,但其橫跨白令陸橋前往美洲新大陸已有上百萬年的歷史。 [7]  研究者通過對來自世界各地的72只渡鴉進行採樣,發現了兩個不同的遺傳羣體,他們將其命名為加利福尼亞分支和全北極分支。 [10]  [27]  全北極分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及北美地區,加利福尼亞分支主要分佈於北美西部。 [10] 
研究發現,與來自加利福尼亞的渡鴉相比,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緬因州和阿拉斯加的渡鴉與來自亞洲和歐洲的渡鴉親緣關係更近。此外,還發現分佈於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的白頸渡鴉(Corvus cryptoleucus)與加利福尼亞分支的關係比它們與全北極分支的關係更密切。 [10]  [25] 
對這種發現的解釋為,200萬年前由於冰川作用,加利福尼亞的渡鴉與歐洲和亞洲的渡鴉分離。100萬年前,加利福尼亞分支的一部分渡鴉進化成一個新物種,即白頸渡鴉(Corvus cryptoleucus)。 [27]  此外,有研究發現,加利福尼亞分支的渡鴉通過與全北極分支的渡鴉雜交,使這兩個分支重新合併渡鴉。 [28-29] 

渡鴉分類史

渡鴉在《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4版)》的分類系統中屬於雀形目鴉科鴉屬 [1]  渡鴉有多個亞種,不同分類系統中記錄的亞種數量亦有所不同,如在HBW和BirdLife分類清單v8(2023年12月)中記錄有12個亞種,在Clements2023年版本中記錄有8個亞種等。 [38]  根據《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4版)》,渡鴉有2個亞種。 [39] 

渡鴉發現與命名

渡鴉的拉丁學名Corvus corax由Linnaeus於1758年在其著作《自然系統》第10卷第1期中所命 [1]  [30]  屬名corvus在拉丁語中即為“烏鴉”的意思; [32]  種名corax是古希臘語κόραξ的拉丁化形式,意為“烏鴉”。 [31] 

渡鴉形態特徵

渡鴉 渡鴉 [8]
渡鴉是體形最大的雀形目鳥類,體長63~71釐米,翼展116~118釐米,體重890~1600克,青藏亞種最大體重記錄甚至達2.65千克。 [7]  渡鴉成鳥全身羽毛黑色,頭頂、肩、背、尾上覆羽、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的外翈具紫色金屬光澤,次級飛羽外翈顯示綠色金屬光澤;尾楔形;喙黑色,很大並略微彎曲,鼻須長而發達,幾乎蓋住上嘴的一半;喉、頸與前胸羽毛細而長呈披針狀,具紫色光澤,下胸和腹部略有藍紫色光澤,所有的金屬光澤均隨不同的光線而產生藍、綠、紫和紫藍色等變化;虹膜褐色或暗褐色; [9]  嘴、跗蹠、趾、爪均為黑色。 [7]  [9] 
幼鳥羽毛與成鳥相似但較深,自頦至上胸、頸側、下腹羽為黑褐,羽片鬆散,虹膜藍灰色。 [9]  渡鴉雌雄成鳥羽色相似, [9]  雌性可能較小。 [4] 

渡鴉棲息環境

渡鴉 渡鴉 [8]
渡鴉見於各種生境,如植被稀疏的荒漠、沙漠、寒冷的高原、綠洲、大草原、森林及雪線附近等。只要有人類活動,甚至是不毛之地,也能夠見到其蹤影。 [7]  渡鴉喜歡開闊的景觀,例如無樹的苔原、海岸、開闊的河岸、岩石懸崖、山林、平原、沙漠和灌木叢生的林地,通常棲息在懸崖峭壁或大樹上,但也會在電線、城市地區和廣告牌上築巢。 [4] 
在中緯度地區,渡鴉通常存在於針葉林和闊葉林中,那裏的樹築巢通常比懸崖築巢更常見。渡鴉在北美北太平洋沿岸的温帶(針葉)雨林中很常見。渡鴉通常避開大城市,但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和加利福尼亞的大都市地區數量很多。 [2] 

渡鴉分佈範圍

渡鴉是鴉屬中分佈最廣的物種,遍佈整個全北區,包括歐亞大陸、北美等,無論是低海拔如吐魯番盆地還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都有其分佈,在高達6350米的珠穆朗瑪峯大本營附近也有其蹤影。在中國,渡鴉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甘肅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 [7] 

渡鴉生活習性

渡鴉覓食

渡鴉 渡鴉 [33]
渡鴉從地上覓食, [4]  為雜食性,主要取食齧齒類、鳥類的卵和幼鳥、爬行類昆蟲和其他動物,尤其喜歡大型動物的腐屍,也取食植物的果實和穀物。渡鴉被認為是機會主義者和“清道夫”,總是最先發現屍體招呼其他動物幫助其“開腸破肚”,也偷食別人的食物,甚至撿食人類垃圾堆裏的剩餘食物。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渡鴉會儲存多餘的食物,特別是那些含有脂肪的屍體。 [7] 

渡鴉交流

渡鴉 渡鴉 [8]
渡鴉具有“語言”交流能力,其“詞彙”很複雜,甚至不同地方的種羣有不同的“方言”。 [7]  渡鴉叫聲嘈雜且多樣,能發出15到33種聲音,包括喉部發出的呱呱聲、格格聲、尖鋭刺耳的金屬聲、高的敲打聲、低沉的嘎嘎聲及接近音樂的響聲等。 [4]  [9]  渡鴉也可以模仿環境的聲音,包括人類的説話。渡鴉這些不同的叫聲傳遞着不同的信息。 [7]  渡鴉發聲時喉嚨鼓起,發出渾厚的嗚聲,如“喔一一喔一一喔”或“嘎哦一一嘎哦一一嘎哦”,簡單而粗厲。 [7] 
渡鴉還可以通過身體以威脅或安撫來表現下屬和上級之間交流。渡鴉有領地意識,會將入侵者追逐到幾千米外,並可能進行空戰。此外,還可以通過視覺、觸覺和聽覺刺激等來感知環境。 [4] 

渡鴉智慧

渡鴉智商較高, [7]  在許多認知領域與非人靈長類動物相當,甚至可能在某些認知領域超過它們。 [17] 
渡鴉遇到新問題能夠進行解決。 [4]  有一個實驗曾設計來評估渡鴉的洞察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實驗是將一塊肉用繩子掛在高台上,如果渡鴉為了要吃那塊肉,就必須要站在高台上,一次將繩子拉高一點,並踩在繩圈上逐漸縮短繩子。五隻渡鴉中有四隻最終成功,且在不成功(忽略食物或只是拉扯繩子)與可靠行徑(拉起肉)之間,並沒有任何明顯的試錯習。 [24] 
渡鴉 渡鴉 [34]
渡鴉有能力為未來作規劃,它們會保存有價值的物品,並在之後將其用作工具或交易物品。 [16]  渡鴉將大部分時間用於儲存食物,它們會對儲存的食物進行偽裝,或者將食物藏匿在遠離競爭對手或看不見的地方, [18]  並且會觀察其他渡鴉收藏食物,並進行掠奪。 [19]  渡鴉被觀察到與狼(Canis lupus)關係密切,它們會和狼協助共同覓食。 [20] 

渡鴉其他習性

渡鴉 渡鴉 [8]
渡鴉多單獨、成對或成小羣活動,有時亦見數十隻甚至近百隻的大羣。 [9]  渡鴉也常與其他的鴉科鳥類混集為羣。 [5]  渡鴉飛行力強,兩翅扇動緩慢有力,也能隨熱氣流在高空翱翔,多呈直線飛行,四處遊蕩,但一般不遠飛,休息時多停歇在懸崖邊緣和樹上。渡鴉既能在地上慢步行走,也能快速在地上奔跑,但很少跳躍,喜歡守候在人類野外營地附近或山野村莊旁邊樹上和電杆上,有時停歇在一些殘垣破壁和牲畜棚圈處。在一些垃圾堆和動物屍體周圍,也常聚集着渡鴉。 [9]  渡鴉為留鳥, [9]  一般不遷徙,但處於其分佈範圍邊緣的種羣可能會進行較短的季節性遷徙,以避免極端天氣 [4] 
渡鴉的喙和爪子都很鋒利, [36]  其性情兇猛,常主動攻擊猛禽。 [6]  渡鴉很少被捕食,即使是在巢中的卵或幼崽。雛鳥的捕食者可能包括鷹、其他烏鴉、貓頭鷹和貂等。成年渡鴉一般能成功地保護它們的幼崽,並會大力趕走捕食者。成年渡鴉很謹慎,新發現的腐肉後,會在其他鳥類先靠近表明沒有危險後,才會去接近。 [4] 

渡鴉生長繁殖

渡鴉生長特性

渡鴉幼鳥一般需要5~6周的時間才能長出羽毛, [36]  大約在3歲時達到性成熟。 [4]  渡鴉的視力敏鋭,嗅覺能力較弱。 [37] 
野生渡鴉的壽命為10~15年,圈養的渡鴉壽命較長,為40~50年, [26]  圈養的渡鴉有壽命紀錄是80歲。 [4] 

渡鴉繁殖方式

求偶
渡鴉的繁殖期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別,一般發生在2月中旬到5月之間,每年繁殖一次,交配製度為一夫一妻制。 [4] 
渡鴉在築巢前會建立自己的疆域,並會主動保衞其疆界及食物資源。疆域的大小似乎由食物資源的密度來決定。雄鳥通過求偶飛行、提供食物等方式吸引異性,其求偶飛行包括高飛翱翔和各種複雜的空中特技動作,如在空中翻滾 [9]  雌性通過微蹲或張開、伸展或下垂翅膀以及搖晃或抖動略微抬起的尾巴來邀請交配。 [4] 
築巢
渡鴉 渡鴉 [8]
一旦結合後,雌雄親鳥就會開始共同築巢。巢一般建在大樹頂上或懸崖上,有時也建在舊建築物或柱子上。巢位較為固定,如無干擾,歷年常在同一位置營巢,且喜歡利用舊巢經修整後繼續使用。巢深碗狀,外觀粗糙,體積大。巢由枯枝、枯草混雜一些泥土構成,內墊以細枝、細草莖、草根、羊毛、獸毛和羽毛等材料。 [9] 
產卵和哺育
渡鴉 渡鴉 [35]
渡鴉在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3~7枚。卵淡藍綠色或淡綠色,被有褐色和淡灰色斑點,有時還被有粗著的黑褐色斑,最後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覓食餵養孵卵的雌鳥,孵化期18~19天。幼鳥孵化後,由雌雄親鳥共同哺育,經過35~43天的餵養,幼鳥離巢並與雙親一起生活長達6個月。 [9] 

渡鴉亞種分化

渡鴉數量與種類

根據ITIS網站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4月24日,渡鴉有11個亞種。 [13] 
渡鴉(11亞種)
序號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命名人及年代
1
渡鴉指名亞種
Corvus corax corax
Linnaeus,1758年
2
渡鴉冰島亞種
Corvus corax varius
Brünnich,1764年
3
渡鴉中美亞種
Corvus corax sinuatus
Wagler,1829年
4
渡鴉青藏亞種
Corvus corax tibetanus
Hodgson,1849年
5
渡鴉南歐亞種
Corvus corax laurencei
Hume,1873年
6
渡鴉北非亞種
Corvus corax tingitanus
Irby,1874年
7
渡鴉東北亞種
Corvus corax kamtschaticus
Dybowski,1883年
8
渡鴉北美亞種
Corvus corax principalis
Ridgway,1887年
9
渡鴉加那利羣島亞種
Corvus corax canariensis
Hartert & O.Kleinschmidt,1901年
10
渡鴉西班牙亞種
Corvus corax hispanus
Hartert & O.Kleinschmidt,1901年
11
渡鴉克拉利翁亞種
Corvus corax clarionensis
Rothschild & Hartert,1902年
注:表中資料來源 [13] 

渡鴉形態與分化

在中國,渡鴉有兩個亞種,分別為青藏亞種和東北亞種。 [9] 
青藏亞種
渡鴉(青藏亞種) 渡鴉(青藏亞種) [14]
青藏亞種(Corvus corax tibetanus)形態與渡鴉相似。在中國國內分佈於內蒙古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新疆西部喀什、阿克蘇、天山;青海東北部、東部、東南部和南部;甘肅蘭州;四川若爾蓋、石渠、德格、甘孜、康定、雅江、乾寧、色達、白玉、理塘、巴塘;西藏扎達、改則、仲達、拉薩、朗縣、定日、亞東、羌塘、昌都和珠穆朗瑪峯等地。在中國國外分佈於克什米爾、尼泊爾、印度的錫金、不丹等喜馬拉雅山地區以及巴基斯坦和中亞。 [9] 
東北亞種
渡鴉(東北亞種) 渡鴉(東北亞種) [15]
東北亞種(Corvus corax kamtschaticus)體型較小,腹面呈綠藍色金屬光澤,且輝亮不顯著。在中國國內主要分佈於內蒙古東北呼倫貝爾市的根河、牙克石,興安盟的阿爾山,赤峯市的林西縣、紅山區,阿拉善盟的額濟納旗弱水;黑龍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黑河。在中國國外分佈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勒拿河以東、外貝加爾湖、科雷馬河,一直到堪察加半島、薩哈林島、庫頁島以及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和日本北部。 [9] 

渡鴉近種區別

渡鴉的近種有白頸渡鴉(Corvus cryptoleucus)和褐頸渡鴉(Corvus ruficollis [10] 
渡鴉與近種的區別
中文名
渡鴉
白頸渡鴉
褐頸渡鴉
拉丁學名
Corvus corax [10] 
Corvus cryptoleucus [10] 
Corvus ruficollis [10] 
英文名
Common Raven [10] 
Chihuahuan raven [10] 
Brown-necked raven [10] 
形態特徵
全身羽毛黑色;喙黑色,很大並略微彎曲,鼻須長而發達,幾乎蓋住上嘴的一半;嘴、跗蹠、趾、爪均為黑色 [7]  [9] 
與渡鴉非常相似,但略小,脖子上的羽毛基部是白色的,但只有當風暴露它們或個體蓬鬆羽毛時才能看到 [12] 
又大又黑,幾乎和渡鴉一樣大。脖子為棕色,只有在特定的照明條件下才能看到。與渡鴉相比略瘦,尾巴更短,楔形更少,叫聲沒那麼深沉 [11] 
物種圖片
渡鴉 渡鴉 [8]
白頸渡鴉 白頸渡鴉 [12]
褐頸渡鴉 褐頸渡鴉 [11]

渡鴉保護現狀

渡鴉保護級別

渡鴉於2016年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評為無危(LC)物種。 [2] 
渡鴉在中國被列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3年6月26日發佈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3] 

渡鴉種羣現狀

根據iucnredlist網站資料顯示,渡鴉種羣數量為增加趨勢。2004年,全球渡鴉數量估計超過1600萬。根據2007年北美繁殖鳥類調查項目數據顯示,該物種在過去40年中在北美經歷了大幅的增長,在40年內增長了166%。根據2015年國際鳥盟資料顯示,該物種在歐洲的種羣估計為611000~160000對,相當於1220000~2320000個成熟個體。 [2] 

渡鴉主要威脅

從17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或更晚,由於恐懼和迷信,渡鴉受到廣泛迫害,導致歐洲種羣減少,尤其是北歐和中歐地區。在冰島和格陵蘭島,對渡鴉的迫害仍在繼續,但在整個歐洲其他地區,迫害已經大大減少,使該物種能夠在以前滅絕的地區重新定居。 [2] 
此外,集約化耕作、林地砍伐和人為干擾也可能影響該物種; [2]  因涉嫌捕食羊羔和莊稼而受到人類的迫害,渡鴉經常被槍殺、毒殺或被陷阱俘虜;為了保護其他瀕危物種計劃,烏鴉因與捕食這些動物有關而在當地被殺死,例如保護沙漠龜和沙丘鶴計劃。 [4] 

渡鴉保護措施

渡鴉受到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候鳥條約》的保護。 [26]  此外渡鴉在德國、荷蘭、美國東南部和捷克共和國的部分地區被重新引入,並且得到了一定的補貼。 [2] 

渡鴉主要價值

渡鴉吃腐肉,這有助於清除可能攜帶疾病的動物屍體,有一定的益處。但它們有時會吃穀物、堅果和水果等農作物,並殺死或致殘小型牲畜等,對經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4] 
此外,渡鴉的肉可入藥,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5] 

渡鴉相關文化

渡鴉傳説故事

渡鴉是死亡、瘟疫和疾病的象徵,但同時渡鴉的聰明和勇氣也為它們贏得了一定的讚賞,它們出現在很多民族的神話故事中。 [16]  在挪威神話中,歐丁神有兩隻渡鴉相伴:一隻叫“海吉”(Huginn),代表“思想”;另一隻叫“牧寧”(Muninn),代表“記憶”,它們環繞世界飛行,把人間的消息帶回給神明。在猶太教傳統中,亞伯被該隱殺死後,渡鴉教亞當和夏娃埋葬亞伯的方法。渡鴉也是諾亞從方舟中派遣出來的第一隻鳥,其任務是尋找尚未被洪水淹沒的陸地。在英國,經過馴服的渡鴉居住在倫敦塔裏,按照傳説,只要渡鴉還在,整個英國便可以高枕無憂。 [21] 
此外,在西北海岸文化中,渡鴉頻繁地出現在其藝術品中一一例如面具、搖鈴和獨木舟的船首上,還被用作圖騰柱上的某些元素。 [21]  渡鴉還是不丹王國的國鳥,在王冠上有渡鴉的裝飾。 [22] 

渡鴉文學形象

渡鴉出現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在聖經《新約》中,基督勸誠人們要相信上帝:“想想渡鴉吧。它們從不種,所以也不收;它們既沒有庫房,也沒有穀倉,上帝尚且供養着它們,你們可要比這些鳥高貴多了啊!” [21] 
在《渡鴉文森特》(1941年)中,葡萄牙作家米蓋爾·托爾加(Miguel Torga)講述了一隻與諾亞為伴的渡鴉的故事。在中世紀威爾士傳説《馬比諾吉昂》(The Mabinogion)裏,巨人布蘭身邊通常會有渡鴉相伴,當他帶領一支不列顛部隊抵抗愛爾蘭軍隊而身負重傷後,便命令部下將自己斬首,並把他的頭顱埋在倫敦塔下以做魔法保佑英國。這也是隻要倫敦塔有渡鴉,英國就不會遭受侵犯之説的由來。這種異教傳説最終導致中世紀末期渡鴉和烏鴉妖魔化形象的產生,那時它們常被當成巫師的密友或其在夜間的替身。 [23] 
在奧維德的《歲時記》中,福玻斯為朱庇特準備隆重的盛宴,他讓渡鴉從溪流中取些水來,結果渡鴉銜金碗而去卻被一棵無花果樹吸引。它發現無花果還未成熟,便在樹下等待。最後,渡鴉帶回一條水蛇,聲稱是水蛇阻擋了水流,但其謊言被識破,並因遲到和撒謊而受到了懲罰。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