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渡海觀音

鎖定
德化大型瓷雕“渡海觀音”表現的是觀音在16羅漢護持下普渡苦海。她安詳地端坐於蓮瓣之上,漂浮於大海波濤之中,具有乘浪而行的動感藝術效果
中國龍瓷作品《渡海觀音》系以馳名中外德化明代瓷聖何朝宗大師的作品為範本,以高度寫實手法,塑造觀音之形態。作品精雕細刻,線條流暢,衣紋自然、飄逸,温潤如玉,更展現其純淨、高雅的“東方女神”之魅力。該作品榮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中藝杯”金獎,並被福建省美術館永久收藏。。
中文名
渡海觀音
本    身
觀世音菩薩
地    點
德化
作    者
何朝宗
蘇清河
賴禮同
林鴻福

渡海觀音基本介紹

德化大型瓷雕“渡海觀音”坯體高度7.5米,由137塊部件組成,燒成後高達6.4米,用瓷土8噸多,僅頭部用土就達半噸。石雕、木雕達這個高度已屬不易,瓷器達此高度迄今尚無文字記載。由於工程巨大,現代的注漿方式不適合這尊觀音的坯體成型,所以製坯方式是採用傳統的手工印坯方式,這樣就導致同一塊部件內的坯體厚薄不一,最厚的部位達20釐米,而最薄的部位僅3釐米,燒成後的成品每塊重近百斤,這就增加了燒製的難度。德化科技團隊應用了現代自動化科技,專門研製了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系統,通過計算機編輯設置各程序段時間、温度目標值,升降温度速率自動運算,自動運行,勻速升温,勻速降温,聲光自動報告窯爐運行狀態。
渡海觀音 渡海觀音
據悉,日前,德化有史以來最大的瓷雕城雕“渡海觀音”完成最後、也是最為艱鉅的工序——瓷觀音頭部成功燒製並安裝,“渡海觀音”安裝基本完畢。此前,巨型瓷雕觀音身體各部分已經安裝完畢。 “渡海觀音”屹立在瓷都廣場,坐北朝南,面朝德化通往外界的瓷都大道,笑迎五湖四海賓客。據悉,“渡海觀音”高6.4米,空心,全身淨重6噸。這是德化縣有史以來、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生產的最大露天瓷雕觀音。原坯體高7.5米,底座寬2.16米,製坯時將其分解成142塊,其中身體137塊,頭部5塊。“觀音頭部燒成難度最大。頭部高1.4米,寬厚0.9米,重達140公斤,燒成温度達1330攝氏度,完全磁化。”“這已經是燒製第13個了。”窯爐設計師、技術人員王金堆介紹説,製作觀音頭部難度最大,要攻克成型、燒成、安裝三大難關。由於坯體高大,現代的注漿方式不適合坯體成型,所以製坯方式是採用最原始的手工印坯方式。
瓷雕城雕“渡海觀音”系以馳名中外的德化明代瓷聖何朝宗大師的作品為範本。“渡海觀音”在德化傳統瓷雕裏是“真、善、美”的化身,被國際友人譽為“東方美神”、東方的“維納斯”。

渡海觀音歷史來源

明代彩塑渡海觀音 明代彩塑渡海觀音
德化作為中國陶瓷名城,已有上千年輝煌的陶瓷製造外銷史,卻一直沒有城雕。早在1993年10月舉辦首屆中國德化國際陶瓷節期間,就有陶瓷界和文史界知名人士鄭重提出設立德化城雕。經過十多年來向各界人士廣泛徵求意見,最終選定德化明代瓷聖何朝宗的代表作、泉州海交館珍藏的國家一級文物“渡海觀音”作為城雕原型。

渡海觀音創作大師

渡海觀音 渡海觀音
中國明代瓷塑家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來,生於福建省德化縣潯中鄉隆泰後所村人。祖籍江西,先祖何昆源,號德輝,先在江西軍伍任職,明洪武七年(1374年),調泉州右衞所,旋升右營旗官;洪武十七年,奉命撥軍到德化隆泰社厚蘇村(即今後所)屯墾定居。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萬曆間。自幼受環境薰陶,喜愛瓷塑工藝,拜當地藝人為師。早年為宮廟泥塑各種神仙佛像,如德化碧象巖的觀音、下尾宮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東嶽廟的小鬼,形象逼真。這些泥塑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國時代。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種技法,結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長,形成獨具一格的“何派”藝術。他所塑造的各種古佛神仙,發揮傳統雕塑“傳神寫意”的長處,微妙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富有神韻。在注意人物內在表現的同時,着意外表的衣紋刻劃,線條清晰、簡潔、瀟灑,多變化,柔媚流暢,翻轉自然,圓勁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徵,又有不同個性,形神兼備,富有藝術魁力。善瓷塑,長於佛教人物,現存帶有他名款的觀音、達摩瓷塑像以德化窯作品居多。其觀音像有大小、坐立及旁有童男童女等多種形式,而達摩像僅有坐立兩種形式。有《渡海達摩》等傳世,塑像表現了達摩渡海時身着長袍,拱手胸前,雙目圓睜,長耳下垂,赤足,立於海浪之上,形象準確,生動傳神。

渡海觀音相關鏈接

明、德化何朝宗款瓷塑《渡海觀音》
渡海觀音 渡海觀音
釉色白中泛黃,呈牙白色,如凝脂凍玉,滋潤瑩滑。觀音雙手藏袖,露一足踏蓮花,另一足水花掩蓋,作踏浪凌波渡海之勢。觀音神情嫺雅平靜,安詳自若,雙目低垂凝思。整座塑像精巧細緻,神態如生,背鈐有“何朝宗印”方形印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