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渠縣漢闕

鎖定
渠縣漢闕,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境內,始建於東漢至西晉年間,是中國現存地面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遺存 [2]  [7] 
渠縣漢闕包括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村漢闕、王家坪漢闕、蒲家灣漢闕五處石闕 [2]  。渠縣漢闕周身遍佈的浮雕,反映了漢代社會生產、生活的人物、場景和動植物,是研究漢代生產、生活、建築、交通工具等難得的實物資料 [9] 
1961年3月4日,馮煥闕與沈府君闕分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1年6月25日,趙家村漢闕、王家坪漢闕、蒲家灣漢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與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煥闕、沈府君闕合併,改稱渠縣漢闕 [1] 
中文名
渠縣漢闕
地理位置
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境內
所處時代
漢晉時期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渠縣漢闕歷史沿革

東漢建光元年(121年),馮煥闕始建。
東漢延光年間,沈府君闕始建。
東漢時期,蒲家灣漢闕始建。
西晉初年,王家坪漢闕始建 [2] 

渠縣漢闕建築格局

渠縣漢闕包括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村漢闕、王家坪漢闕、蒲家灣漢闕五處石闕 [2] 

渠縣漢闕主要建築

渠縣漢闕馮煥闕

馮煥闕位於土溪鄉趙家村,始建於東漢建光元年(121年),闕主馮煥。原為雙闕,由母闕和子闕組合而成,現僅存東闕,子闕已失。闕高4.38米,由闕基、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屋頂六部分組成,是一座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闕基為整塊青砂石鑿成,長2.5米,寬1.3米,平面呈矩形。闕身用一整塊青砂石做成,略呈梯形,正面銘文作漢隸兩行:“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刺史馮使君神道”。銘文下為一淺浮雕饕餮。樓部由三層大石塊組成。第一層雕刻縱橫相交的枋子;第二層為較薄的介石,上雕方勝紋圖案;第三層四角雕斗拱,兩側為曲拱,皆為一斗二升。拱眼壁上正背兩面雕有青龍、玄武。屋頂是仿雙層檐,廡殿式、筒瓦,瓦當雕草葉紋 [2] 

渠縣漢闕沈府君闕

沈府君闕位於漢碑鄉漢亭村,始建於東漢延光年間,墓主失考。為仿木結構建築,着筒瓦。闕頂為雙層檐,廡殿式,高4.8米,雙闕皆存,子闕均已毀,二闕相距21.62米。由闕基、闕身和樓部三部分構成。闕基為一整塊方石,闕身置於闕基上,其正面上部浮雕朱雀,下部饕餮。碑文皆為漢隸,右刻“漢謁者北屯司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左刻“漢新豐令交陸都尉沈府君神道”。左內側為白虎。樓部又分別由枋子層、介石和斗拱及闕頂組成,枋子層刻有鋪首,四角為力士,用肩托住介石及斗拱層。斗拱身上外斜挑出,正背面分別為一斗二升曲拱,兩側為一朵曲拱,上面刻有獨輪車、農商交易、獵射、騎鹿、戲虎以及牛、羊、馬和果樹、水草等。其中獵射場面有二人為裸體。沈府君闕右闕旁豎有清朝縣令王椿源在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寫的《沈府君神道碑亭記》碑 [2] 
沈府君闕

渠縣漢闕趙家村漢闕

趙家村漢闕位於土溪鄉趙家村,建造年代可晚至西晉。分為東無銘闕、西無銘闕 [2] 
東無銘闕為仿木樓閣式建築,高4.17米,由闕基、闕身、闕樓三部分組成,闕樓從下至上又分枋子層、斗拱層、人物故事層、闕頂幾部分。每部分均為獨立的方石。闕身正面上雕朱雀,背面素平,右側面殘留子闕痕跡。闕樓的枋子縱橫相交,斗拱為一朵二升的曲拱。枋子層正中的鋪首其頭在正面,尾在相對的背面。承託斗拱的柱間刻狩獵、人物、家禽等圖案。人物故事層四周刻滿圖案,有戲虎、執物婦人等 [2] 
趙家村漢闕東無名闕
西無銘闕為石雕仿術樓閣式建築,高3.96米,現存右闕,子闕及闕頂均已不存。由闕基、闕身、闕樓三部分組成,闕樓又可分為枋子層、介石層、斗拱層、闕頂幾部分,均為獨立的方石。闕身無銘文,上端雕刻朱雀,下雕玄武,西側壁刻一白虎,虎尾卷一蟾蜍。東側壁還殘留子闕痕跡。闕樓的枋子縱橫交錯,由形態各異的四力士承託,正面為鋪首。枋子層和斗拱層之間有一長方體的介石,斗拱為一斗二升的曲拱,四周佈滿雕刻,如裸體人捉鳥、婦人執物、戲虎、庖廚、六博、獸首人身像、騎怪獸者和交換物品等各種場面。其中,背部的“官人出行圖”最為精緻 [2] 
趙家村漢闕西無名闕

渠縣漢闕王家坪漢闕

王家坪漢闕位於青神鄉平六村,約始建於西晉初年,原為雙闕,現僅存東闕,但子闕亦毀。墓主失考。為石雕仿木結構建築,通高5.06米。由闕基、身、闕樓三部分組成。闕樓依建築構件特點又分為枋子層、斗拱層、闕頂幾部分。斗拱皆為一斗二升式曲拱,有S形及較圓直的兩種形式。枋子縱橫交錯。闕身西側面雕刻青龍,正面上雕朱雀,下雕饕餮。闕樓上雕“荊軻刺秦圖”“虎咬獵物”。此外還有鋪首、婦人執物、狩獵等形象 [2] 
王家坪漢闕

渠縣漢闕蒲家灣漢闕

蒲家灣漢闕位於漢碑鄉團林村,與沈府君闕相距約0.5千米,始建於東漢時期。現僅存東闕,為仿木樓閣式建築,高4.25米。由闕基、闕身、闕樓三部分組成,闕樓又由枋子層、介石、斗拱層、闕頂四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是一塊獨立的方石,層層疊壓。闕身由兩塊方石聯結而成。其正面上端雕一朱雀,無銘文,背面素面;左側面雕一青龍利吻緊咬掛於樑上的環佩之綬帶;右側面殘留子闕痕跡。枋子層縱橫相交,四角為形態各異的承力力士,正面中央雕一鋪首,背面與正面相對處雕尾部,首尾相對。斗拱層皆為一斗二升的曲拱,斗拱架在柱上,圖案刻於柱間。正面為騎鹿者,背面為獨輪車及禾本植物,左側為雙螭嬉戲。枋子層每面下端的兩側皆為鬥,立在闕身上的兩邊框上。斗拱下刻柱 [2] 
蒲家灣漢闕

渠縣漢闕歷史文化

漢闕是漢代宮殿、祠廟和陵墓前象徵禮儀和地位的裝飾性建築,因左右分列,中間形成缺口,故稱闕。既是建築物主人顯赫地位的標誌,又具有裝飾大門的作用。一般由闕基(闕座)、闕身、闕樓、闕頂四部分構成。渠縣漢闕,不僅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特徵,還借鑑了當地巴蜀地區“幹欄式”民居的建築結構,獨具巴蜀特色 [4-7] 

渠縣漢闕文物價值

渠縣漢闕有石質“漢書”之稱,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是漢代建築留存至今的實物例證 [8]  。渠縣漢闕周身遍佈的浮雕,反映了漢代社會生產、生活的人物、場景和動植物,是研究漢代生產、生活、建築、交通工具等難得的實物資料 [9] 

渠縣漢闕文物保護

1961年3月4日,馮煥闕與沈府君闕分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1年6月25日,趙家村漢闕、王家坪漢闕、蒲家灣漢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與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煥闕、沈府君闕合併,改稱渠縣漢闕 [1] 

渠縣漢闕旅遊信息

渠縣漢闕地理位置

渠縣漢闕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境內。

渠縣漢闕交通路線

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人民政府距離渠縣漢闕約33.4千米,駕車約5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