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鎖定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天真、愛美情和好勝的脾性,顯示了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作品名稱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作    者
李清照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題    材
閨情詞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1]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註釋譯文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詞句註釋

⑴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簡稱“減蘭”,又名“偷聲木蘭花”等。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⑵一枝春欲放:此指買得一支將要開放的梅花。南朝·陸凱《贈范曄》:“析梅逢驛使………聊贈一枝春”,詩人遂以“一枝春”代梅花。宋·黃庭堅《劉邦直送早梅水仙》:“欲問江南近消息,喜君贈我一枝春。”
⑶淚染:眼淚濡濕,這裏指露水浸染之意。明·鄒迪光《美人早起》:“立沾羅襪花間露,薄染香奩鏡裏雲。”淚,指形似眼淚的晶瑩露珠。染,四印齋本《漱玉詞》作“點”。
⑷彤霞:紅色彩霞。此指梅花色彩鮮豔。
⑸奴:封建社會青年女子的自稱。《宋史·陸秀夫傳》:“楊太妃垂簾,與羣臣語,猶自稱奴。”
⑸雲鬢:形容鬢髮多而美。簪:名詞作動詞,即插於發中。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⑹“徒要”一句:意謂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婦女對丈夫的稱呼,也是對她所愛男子的稱呼;這裏當指前者。比並,放在一起作比較。敦煌詞《御製林鐘商內家嬌》:“任從説洛浦陽台,漫將比並無因。” [2]  [3]  [4]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白話譯文

在賣花人的擔子上,買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跡,讓花顯得更楚楚動人。
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後犯猜疑,認為我的容顏不如花的漂亮。我這就將梅花插在雲鬢間,讓花與我的臉龐並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個比較漂亮。 [5]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執着。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靖國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歲,適趙明誠。是年,李格非(李清照父)為禮部員外郎,趙挺之(趙明誠父)為吏部侍郎。趙李兩家均居汴京。《減字木蘭花》《慶清朝》諸闋當作於是年前後。” [3]  [6]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作品鑑賞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整體賞析

這首詞上片主旨是買花。宋朝都市常有賣花擔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進千家萬户,詞人買下一枝最滿意的鮮花。整個上片便是截取了買花過程中最後一個畫面,所寫的便是女主人公手執鮮花,滿懷深情地進行欣賞。
詞一開頭寫在賣花擔上買得一枝花,但不説買得一枝花,卻説“買得一枝春欲放”,就寫得有含意。“春欲放”三字,表達了她對花兒的由衷喜愛,其中“春”字用得特別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兒本身。“春” 字境大,能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聯想。用個“欲”字,有將要的意思,説明春意還沒有蓬勃。從沒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將要蓬勃,這正是詞人的敏感。接下來筆鋒一轉,轉到另一方面。下面“淚染輕勻”二句,寫花的容態。這花兒被人折下,似乎為自己命運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時還淚痕點點,愁容滿面。着一“淚”字,就把花擬人化了,再綴以“輕勻”二字,便顯得哀而不傷,嬌而不豔,其中似乎滲透着女主人對它的同情與愛撫。前一句為虛,出自詞人的想象;後一句屬實,摹寫了花上的露珠。“猶帶彤霞曉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紅的朝霞,帶着晶瑩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結合。不僅顯出了花之色彩新鮮,而且點明時間是清晨,整個背景寫得清新絢麗,透露了詞人的愛花感情,恰到好處地烘托了新婚的歡樂與甜蜜。“淚染”的“染”,四印齋本《漱玉詞》作“點”,“點”不如“染”。因為“猶帶彤霞曉露痕”,把露水寫成帶着紅霞的痕跡,好象帶着紅色,所以稱“染”。作“點”,就把這個含意忽略了。露水是無色的,看作有紅霞色,染在花上,又染得輕勻,説明這枝花是紅的是輕勻的,所以説成“淚染輕勻”了。把“曉露”同“彤霞”聯繫,顯出詞人的富有想象力。這個想象,不是空想,是跟花的紅色相結合的。由花的紅色想到淚染,由淚染想到淚帶紅色,想到給紅霞染紅,這個想象就這樣自然形成了。
下片主旨寫戴花。首先,作者從自己一方説起,側重於內心刻畫。“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這樣説,好象與上文無關,其實是暗中相關的。上面已經用擬人化手法把花説成有淚,這裏用花面比奴面,正是擬人化寫法的自然發展。此句活活畫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妒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婦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羣,但同“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似乎還不夠嬌美,因此懷疑新郎是否愛她。這裏表面上是説郎猜疑,實際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筆表達,輕靈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擬人,這裏是以人比花,角度雖不同,但所描寫的焦點都是新娘自己。如此寫的原因是要在平淡的作品中引起一個波瀾。這樣設想,就引起一個微波,產生比美的想法。通過這個想法,引出她和郎心靈的美好,透露出兩人的愛美,透露出兩人相愛的感情來。借這個插花的事,來寫出兩人的愛情來,這首詞就有了意義了。接着二句,是從人物的思想寫到人物的行動。為了爭取新郎的歡愛,詞人就把花兒簪鬢髮上,讓新郎看看哪一個更美。然卻終未説出誰強,含蓄藴藉,留有餘味。“雲髻斜簪”,丰神如畫。這裏李清照,寫出了一點閨房的樂趣。
全篇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年輕詞人天真、愛美的心情和好勝的脾性。可謂達到了“樂而不淫”的藝術境界,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一首獨特的閨情詞。 [3]  [4]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名家點評

趙萬里輯《漱玉詞》:“案汲古閣未刻本《漱玉詞》收之,‘染’作‘點’,詞意淺顯,亦不似他作。” [2] 
梁乙真《中國婦女文學史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減子木蘭花》)此種描寫直能將少女情緒,和盤托出。 [2] 
侯健呂智敏李清照詩詞評註》:統觀全篇,筆法虛實相映,直接寫花處即間接寫人處,直接寫人處即間接寫花處;春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春花,兩個藝術形象融成了一體。 [2] 
劉瑜《李清照全詞》:上片側重寫花美,是下片的襯墊,主要採用擬人的手法。這是明寫,實寫;下片側重寫人美,她堅信人面能勝過鮮花,襯托容貌之美,主要採用心理描寫的方法。這是暗寫,虛寫。上下虛實相生,明暗相濟,相得益彰。上有“烘雲”之巧,下有“託月”之妙。 [2] 
劉長賀《宋代詩詞典選》:語言活潑生動,並不是李清照大部分作品的特點,但情感仍十分動人,是一首很好的閨房詞。 [7]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校注》。 [8]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二).北京:中華書局,1965:932
  • 2.    柯寶成.李清照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16-17
  • 3.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216-1217
  • 4.    於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23-524
  • 5.    蘇焦宜 等.李清照詞集.長沙:嶽麓書社,1996:262
  • 6.    陳祖美.李清照作品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2:250-251
  • 7.    劉長賀.宋代詩詞典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608-609
  • 8.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