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風樓

(廣西百色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清風樓位於廣西百色市中心城區中山一路百色市第一小學原校址內。1929年百色起義期間,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政治部就設在清風樓。
1907年,百色廳(今右江區)廳事田駿豐建廳署(民國後稱為縣府)。為了方便廳署官員召開會議和臨時住宿,1911年,在廳署後面,又建起一座三層高正方形的磚木結構的樓房:屋頂四檐滴水,下兩層中間為廳堂,欄杆為青磚砌成,四周為迴廊,有桂花形通氣孔,整個建築樸實大方,廳堂明亮,獨立存在。因地處高處,四面可憑欄遠眺,享受徐徐清風,因此命名為“清風樓”。
中文名
清風樓
地理位置
廣西百色市中山一路 [1] 
始建時間
1911年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清風樓歷史沿革

紅七軍辦公時的百色清風樓
紅七軍辦公時的百色清風樓(9張)
重點保護文物,位於百色市中山一路八一希望學校內,建於1911年,是一座三層的磚木結構的獨立建築物,因為四方均可憑欄迎風故名“清風樓”。 為紅七軍軍部政治部舊址,樓內既是辦公室、會計室、又是寢室,是鄧小平曾經在清風樓辦公的地方。百色起義時創辦的報紙《右江日報》編輯部設在此。人員就是在這裏草擬文件、制定標語、口號、編印政治宣傳品,出版《右江日報》的。 [2] 
1929年10月,鄧小平、張雲逸等率領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分陸路和水路沿右江到達百色城,籌備百色起義。進城後,鄧小平、張雲逸等將軍部設在大街(今解放街)的粵東會館(今紅七軍軍部舊址),政治部設立在清風樓 [1] 
政治部負責全軍的黨務、政治思想教育及民眾運動工作,下設總務科(辦公室)、組織科、宣傳科和宣傳隊。清風樓既是辦公室、會議室,又是寢室。11月初,紅七軍總務科長袁任遠和佘惠、趙秉壽等人受命創辦了《右江日報》,以配合當時的革命鬥爭。同時,他們在清風樓草擬文件,制定標語、口號,頒發佈告,編寫政治思想教材。宣傳隊則在清風樓前排練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他們深入百色各個城鄉,張貼標語、佈告,散發各種宣傳品,宣傳共產黨為工農大眾解除痛苦的主張以及國民黨反動派的罪狀等。他們還教羣眾唱《誰是革命主力軍》《團結起來向前進》《消滅惡霸解仇恨》等劇目,動員工人們組織工會,鼓勵農民們參加農協會,在火神廟、北帝廟、岑三廟、江西會館等處舉辦工農識字班,培訓工農骨幹等。同時,號召民眾起來鬧革命,推翻國民黨軍閥政府,打倒土豪劣紳。 [1] 

清風樓保護開發

1978年,鄧小平分別為粵東會館、清風樓親筆題詞“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政治部舊址”,隨後舉行了隆重的掛牌儀式。1988年10月,粵東會館(今紅七軍軍部舊址)、清風樓一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