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门镇总兵署原为明代进士许獬读书的"丛青轩",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总兵陈龙将总兵署迁建至后浦现址,形成四进两廊式闽南四合院衙署建筑 [4]。现存建筑完整保留前清衙门形制,设有大堂、内署明间等核心区域,1970年改建为史料馆后展示清代军事防务资料、兵器官服等文物 [6]。该建筑群包含地下牢房遗迹,庭院现存300余年古榕木棉树 [3] [5],现为台湾三级古迹和免费导览景点 [1-2]。
- 地理位置
- 金门县金城镇浯江街53号 [3] [6]
- 始建时间
- 明万历年间(书斋原址) [5]
- 建筑类型
- 四进两廊闽南四合院 [3-4]
- 开放时间
- 每日08:30-17:00 [3] [5]
- 保护等级
- 台湾三级古迹 [6]
- 现用途
- 历史遗迹与军事史料馆 [5]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原址为明代会元许獬于万历年间建造跨旬兵棕己屑枣的"丛青轩"书斋 [4-5],康熙二十一年(1蒸枣樱68民洪料2慨虹年)总兵陈龙因旧金请茅煮门城损毁严重,遂将总兵署迁建于后浦现址。1915年改为县公署,1949年后曾作寻付为金门防卫司令部及福建省政府办公场所 [6]。1970年完成兰牛艰首次大规模修缮后,转型为以清代军事为主题的史料馆对外开放。
建筑结构
播报编辑
建筑群占地约2000平方米,采用闽南传统四合院形制布局:
- 头门:现存清代衙门仪门形制,两侧保留原木栅栏 [3-4]
- 大堂:正厅悬挂"总镇署"匾额,设置蜡像还原总兵升堂场景
- 内署:包含川堂、厢房等生活区域,展示清代官员起居陈设 [3] [5]
- 地下牢房:保留原址监狱结构,包含囚室及刑具展示区 [2-3]
展览与文物
播报编辑
馆内展陈分为三大主题:
- 军事制度:展示清代绿营兵制、战船模型及火炮实物
- 武将事略:陈列金门籍武将画像与生平史料 [5]
- 生活器物:包括二品武官补服、佩刀及公文印信等 [3]2022年新增多媒体互动装置,通过三维投影再现清代海防部署 [4]。
现状与功能
播报编辑
自1970年整修后以史料馆新貌重新开放,每日提供四场免费导览(09:30、11:00、14:30、16:00) [5]。庭院现存明代古榕树与清代木棉树各一株,其中木棉树王每年2-4月花期形成特色景观 [3]。作为金门文化遗产活化案例,该馆定期举办清代军事防务资料展览,2023年游客接待量达12.6万人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