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華大學法學院

鎖定
清華大學法學院具有高質量的本科學士學位教育,並且是法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本科教育,設有法學專業和法學(國際)專業。研究生教育,設有法學一級學科所涵蓋的除軍事法學外的所有專業,並設有法律碩士項目和麪向外國留學生的LL.M.中國法碩士項目(含國際仲裁方向)。 [1] 
法學學科是清華大學重點建設、優先發展的學科之一,清華大學法學院已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較強的科研實力。自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以來,法學院始終重視學科發展,並於2019年通過“雙一流學科”中期評估,獲得評估組高度肯定。法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強調學術研究與教學並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重視國際交流,已與一批世界一流的法學院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收穫較高的國際聲譽和國際影響力。清華大學法學學科在2020年度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位列第27位。 [1] 
中文名
清華大學法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law,Tsinghua university
簡    稱
清華法學院
創辦時間
1925年
現任領導
院長:周光權 [9] 
知名校友
王鐵崖
知名校友
陳體強
端木正
梅汝璈
知名教師
張明楷
崔建遠
周光權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

清華大學法學院歷史沿革

一、清華法學萌芽階段(1909-1925) [2] 
1.1909-1911:遊美學務處及遊美肄業館時期
清華的歷史,淵源於1909年由美國退還超收的庚子賠款所設立的遊美學務處及遊美肄業館。清華的法學教育是與清華同步成長起來的。1908年10月28日,中美兩國政府草擬了派遣留美學生規程,規定了每年派遣的學生數目與要求。並規定,出洋學生應有80%學農業、機械工程、礦業、物理、化學、鐵路工程、銀行等,其餘20%學法律、政治、財經、師範等。
1911年2月,遊美學務處和籌建中的遊美肄業館遷入清華園,正式將肄業館定名為“清華學堂”。1911年3月30日清華學堂在清華園暫行開學,4月上課。清華以4月29日為週年紀念之日,在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週日舉行慶祝校慶的週年紀念活動。
依據《清華同學錄》(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印行,1937年4月),1909—1911這三批學生中學習法政的共19人。
2.1911-1925:留美預備部時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地響應,舉國震動。辛亥革命後,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
留美預備部時期,尚未系統地開設法政課程,但學校於通識,特別是外語的方面的培養、學生口才能力的訓練,皆是對將來留學乃至法政專業學習,奠定基礎。對法政有興趣的同學,亦已經開始有意識地組織研究團體。學生法庭的設立,足可反映當時清華學生的民主自治意識與法政素養。依據1937年《清華同學錄》,這個時期留美預備部共有973人放洋,其中學習法政的有133人,約佔13.7%。例如:1913年餘日宣等4人;1917年向哲濬等3人;1919年錢端升等6人;1920年蕭公權、劉師舜等14人;1921年沈乃正、吳國楨、浦薛鳳等9人;1922年羅隆基等12人;1923年王化成等9人;1924年梅汝璈等14人;1925年王造時等6人,等等。
二、清華法學成長階段(1925-1952) [2] 
1.1925-1937:清華學校至國立清華大學時期
1925年9月,清華學校正式設立了大學部。
1926年4月26日,清華學校第一次評議會決定在大學部設立十七個系。4月29日,教授會選舉產生了各系主任,其中政治學系主任為餘日宣,經濟學系主任為朱彬元。由於政治學系和經濟學系均需開設一些法律課程,而法學系尚未成立,因此法律課程皆附設於政治系之內。當時政治學系專修課程中包括的法律課程有:法律概論、憲法、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國家公法。至此,清華法學教育已初具規模。
1928年大學組織法頒佈,國立清華大學成立。
1929年,《國立清華大學規程》開始實施。《規程》規定國立清華大學本科設文、理、法三學院,其中法學院包括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法學院院長由陳岱孫擔任。由於教育部訓令指明“惟法律學系暫從緩設,另行籌備可也”,並且當時政治和法律不作細分,故法律課程仍由政治系開設。
在羅家倫擔任校長、梅貽琦擔任教務長期間(1928.8-1930.5),學校增聘名師,並創設了與大學各系相關聯的研究所。1930年秋,政治學系開辦法科研究所。
1932年經教育部批准,法學院正式成立法律學系。燕樹棠被任命為法律學系主任。建系伊始,梅貽琦校長指出,“本學系之宗旨,系對於應用及學理兩方面,務求均衡之發展,以力僻偏重之積習,以期造就社會上應變之大材,而挽救歷來機械的訓練之流弊。本校當局歷年籌備之計劃與努力亦即在於此。”
然而,國內一部分人士主張停辦文法科,教育部亦迭令清華大學停止招收法律學系學生,系務遂於1935年中斷,所有政治學系、經濟學系學生所需要的法律課程,仍附設於政治學系內。
2.1937-1946:長沙臨時大學和西南聯大時期
1937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遷至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臨時大學所設學系十七系,並推各學系教授會主席一人,負責進行預製課程,分配工作及籌劃設備等事宜。當時法商科共有經濟系、政治系、法律系、商學系四系,教授會主席分別由陳岱孫、張佛泉、戴修瓚、方顯庭四位擔任。
1938年,三校奉命南遷雲南,共同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三校共建了法商學院,包括政治學系、法律學系、經濟學系、商業學系四系,1940年併入社會學系。方顯廷、陳序經、周炳琳歷任院長,張奚若、陳岱孫曾代理院長。各系主任分別為法律學系燕樹棠,政治學系張奚若,經濟學系陳岱孫,商學系方顯廷、丁佶、陳岱孫(兼任),社會學系陳達、潘光旦。法商學院的畢業生中有陳體強、端木正等著名法學家。
1943年,西南聯大開始在法律系中增設司法組,其目的在於造就專門人才,以備收回法權後之亟需,該組學生在校享公費待遇,畢業後亦有優待條款。”
西南聯合大學時期,清華大學具有相當的獨立性,保持了自己的研究院和法科研究所。31學年度(1942年)和33學年度(1944年)西南聯大研究院在昆渝兩地招收研究生,並且男女兼收。法科研究所下面包括法律學部、政治學部、經濟學部和社會學部。
3.1946-1952:覆校至院系調整時期
1946年10月清華大學在北京覆校後,法律學系得以重設,由趙鳳喈教授出任法律學系主任,同時政治學系仍開設國際公法等法律課程。清華研究院法科研究所也一併恢復,由陳岱孫先生任所長,趙鳳喈先生兼任政治學部主任。
1947年根據教育部的部令,法學院正式設立法律系、政治系、經濟系和社會系四系。法律學系開設的法律課程相當齊全,總計有25種,幾乎包含了當時所有的法律學科門類,還為其他院系開設法學通論等全校選修課。
在解放戰爭中,清華師生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新政權,以各種方式投入到愛國運動中去,其中不乏法政人的身影。1948年6月,張奚若領銜百十位知名學者發表聲明,反對美國扶日政策,抗議美國駐華使節對中國人民的污衊和侮辱,拒絕美援的平價麪粉,退還其配購證。1948級清華法律學系的學生魏廷錚,擔任法學院地下黨黨支部負責人,在學生運動中發揮着骨幹作用,後來又同250名清華大學同學一起參加了四野南下工作團,並擔任了清華大學的三個帶隊人之一,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解放戰爭作出積極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20日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決定將清華大學法律系併入北京大學。
1952年教育部開始進行全國院系調整,清華法學院併入其他院校。
1952年5月,教育部關於全國高等學校的調整設置方案出台,依據這個調整方案,清華法學院的政治系與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的政治、法律系以及輔仁大學社會系組合併成立新的北京政法學院;清華法學院的經濟系財經部分與北京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的相同部分及中央財政學院各系科合併成立新的中央財經學院;清華法學院的經濟系理論部分併入北京大學;清華法學院的社會學系被取消;法律學系和法學教育在清華大學中斷。
三、絃歌不輟的清華法學(1952-1995) [2] 
法學院(系)的建制雖一度中斷,但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愛國奉獻、回報社會”的清華精神,激勵着不同專業背景的校友承繼前輩的法律精神,緊隨時代潮流參與和推動中國民主法治的發展進步。這一時期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代表,為新時代清華法學的恢復和清華法學精神的傳承做出有益的鋪墊和堅實的註解。
清華大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始在全校進行普法教育,收到良好成效。1984年成立經濟管理學院,下設經濟法教研組,進行經濟法的教育與研究工作。同時,清華大學成立專利事務所,錢易院士在環境法領域的研究、土木工程系開展的房地產法方面的研究,都在以不同形式詮釋清華法學精神。
八十年代初,不斷有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要求清華大學恢復法律學科。在張孝文教授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他首先正式提出要恢復法律學系。九十年代後,清華大學明確提出要在2011年建校100週年之際,把清華大學建設成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大學,並躋身世界一流大學。1994年10月12日,校長書記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以校長王大中院士為主任的法律學系籌建委員會。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法律學系的籌建工作進展順利。
四、復建後的清華法學(1995至今) [2] 
1995年9月8日,清華大學正式恢復建立法律學系,系主任為王叔文教授。
1996年4月,香港法律界知名人士李國能、梁愛詩、陳弘毅發起成立“清華大學法律系之友慈善信託基金”。著名企業家榮智健先生向“基金”捐贈港幣三千萬,作為系館建設資金及法律學系發展基金。1997年11月,系館明理樓奠基。
1999年4月,清華大學法學院正式復建,首任院長為王保樹教授。1999年12月明理樓竣工啓用。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先生題寫樓名。
復建後的清華法學院,展現出的是生機勃勃、快速發展,始終以“為祖國的法治建設培養優秀人才”而努力。短期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雲集了崔建遠、張明楷、周光權等名師大家。重視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創新以及國際交流,現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法學教育研究重鎮,蜚聲海外。

清華大學法學院辦學條件

清華大學法學院師資力量

清華大學法學院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共有全職教師57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26人,助理教授1人,全職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51人,86%以上的教師擁有在海外長期學習和研究的經歷。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分別為張明楷教授(2011年)、崔建遠教授(2011年)、周光權教授(2016年);長江學者青年學者3人,分別為勞東燕教授(2016年)、程嘯教授(2017年)、聶鑫教授(2017年)。 [1]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學成果

自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以來,清華法學院始終重視學科發展,並於2019年通過“雙一流學科”中期評估,獲得評估組高度肯定。評估組專家一致認為,學院的“學科整體實力和國內外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
2020年1月,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經院系申報、學校組織專家評審、教育部評審認定,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2019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此次入選專業為首批入選的專業建設點。 [3] 
2020年3月4日,英國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榜(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發佈了2020年度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清華大學法學學科在學科綜合評分中排名第27位。清華大學法學學科自2011年進入世界前50強以來,2020年已是連續第10年位列世界前50之列,最近三年分別排名第33位、第28位、第27位,連續兩年位列世界前30強。穩步提升的國際排名充分反映了清華大學法學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4] 

清華大學法學院學科建設

法學院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率先創設計算法學全日制法律碩士項目(J.M.in Computational Law)。2019年9月,首屆計算法學方向全日制法律碩士生入學,法學院制定併發布了培養方案,設計了跨學科課程體系。同期,法學院牽頭成立了中國計算法學發展聯盟,得到十餘所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迴應。 [4] 

清華大學法學院硬件設施

1999年12月22日,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館明理樓竣工。明理樓的落成,標誌着清華法學院在國內法學界率先擁有了獨立的教學辦公大樓。明理樓佔地面積7418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內含頗具規模的法律圖書館、模擬法庭、學術報告廳與多媒體教室等教學場所,併為每一位教師配置了獨立的辦公室。2018年9月9日,清華大學廖凱原樓(法律圖書館樓)正式交付使用,總建設面積達2.5萬平方米,地上7層,地下3層,其中圖書館區10000平方米,新教學樓的啓用進一步改善了清華法學院的教學和科研環境,為法學院的快速發展夯實了硬件基礎。 [1] 
清華法學院合作院校 清華法學院合作院校

清華大學法學院學術科研

清華大學法學院科研平台

校級研究機構(按機構名稱排序) [5] 
· 清華大學國際爭端解決研究院
· 清華大學商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微軟創新與知識產權聯合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智能法治研究院
院級研究機構(按機構名稱排序) [5] 
· 清華大學法學院不動產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程序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內法規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律全球化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律史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律與大數據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律與文化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權利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公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國際私法與比較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海洋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互聯網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與治理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近代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競爭法與產業促進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糾紛解決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科技文化與競爭法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民事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歐洲法與比較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企業法律風險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商業犯罪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體育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衞生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習慣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刑事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證據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司法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法學院學術刊物

《清華法學》 《清華法學》
《清華法學》雜誌於2007年1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創辦,於2007年5月8日創刊,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法學院《清華法學》編輯部編輯。近年來,《清華法學》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以關注現實、引領創新、選題厚重為用稿原則,圍繞着我國民法典編撰、中日商法比較研究等重大選題,組織刊發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文章,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根據中國知網數據統計,2019版《清華法學》複合影響因子為6.496,綜合影響因子為3.638,在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同時被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9-2020)來源期刊和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收錄。另據《中國法學核心科研評價來源期刊(CLSCI)2019版》的統計,《清華法學》以複合影響因子6.496,綜合影響因子3.638,名列法學類核心期刊前茅。2019年,《清華法學》獲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頒發的“最受歡迎期刊”獎,同時也被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評定為“特色期刊”(法學期刊只有兩家,《清華法學》是其中之一)。 [6] 
《清華法治論衡》是清華大學法學院高鴻鈞教授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法學集刊,創刊於2000年,原是清華大學重大基礎研究課題“法治基本理論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後成為以“法律與社會理論”與“當代中國法治實踐”為主要旨趣的理論性法學集刊,2007年底入選CSSCI來源集刊(2008-2009年度)。 [7] 
清華中國法律評論》(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簡稱TCLR)是一份由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外學生共同創刊、編輯的英文法學學術期刊。該刊立足於中國主題、面向世界發行,旨在推動中國法學學術與世界的交流,提升中國法學學術在國際法學學術界中的地位。該刊創始於2008年秋,每年出版春、秋兩輯。 [8] 

清華大學法學院現任領導

清華大學法學院行政領導

院長:周光權
副院長:程嘯、高絲敏、龍俊 [9] 
院長助理:劉晗、龍俊、範春燕、於文晶

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領導

黨委書記: 鄧海峯
黨委副書記: 王鋼、陳杭平

清華大學法學院傑出校友

清華大學法學院是培養傑出法律人才的沃土,是法律大家的搖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代表中國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擔任法官的梅汝璈先生(1924級)和代表中國出任檢察官的濬先生(1917級)都是從清華園走出去的優秀畢業生。著名法學家、1919級校友錢端升先生是新中國憲法起草委員會顧問,為制定新中國憲法做出了重大貢獻。著名憲法學家、政治學家蕭公權先生(1920級)、著名法學家邵循恪(1926級)、王鐵崖(1929級)、樓邦彥(1930級)、龔祥瑞(1931級)等都曾在清華法學院學習。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珮雲,原最高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原司法部部長張福森等都與清華法學院有着良好關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