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

鎖定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校園內,現存建築二十座,較為重要的有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圖書館、體育館、清華大學大禮堂清華大學科學館等。 [17-18]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主要有三部分,宣統三年(1911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建造的清華學堂、同方等;民國八年(1919年)到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造的大禮堂、科學館、體育館、圖書館(局部)等;民國二十年(1931年)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建造的生物館、化學館、圖書館(擴建部分)、氣象台、校門、機械館、電機館以及明、善、靜、平、新“五齋”學生宿舍。 [2] 
2001年6月25日,清華大學早期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2016年9月,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1] 
中文名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
所處時代
近代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0476-5-03 [16]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歷史沿革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位於清華大學校園北部。此地建校前為清康熙時創建的熙春園。 [11] 
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園分為兩個園子,西部為近春園,東部以工字廳為中心依然稱作熙春園,為圓明園的附屬園林。咸豐時改熙春園為清華園 [11] 
宣統元年(1909年)8月,清政府將清華園撥給遊美學務處,作為遊美肄業館館址。 [11] 
宣統二年(1910年)11月,改名為清華學堂,即後來的清華大學的前身。 [11]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建築特點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主要有三部分:宣統三年(1911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建造的清華學堂、同方部等;民國八年(1919年)至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造的大禮堂、科學館、體育館、圖書館(等);民國二十年(1931年)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建造的生物館、化學館、圖書館(擴建部分)氣象館、校門、機械館、電機館以及明、善、靜、平、新“五齋”學生宿舍。 [12]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主要建築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清華學堂

清華學堂位於清華大學二校門北側100米處,為上下兩層磚木結構,俯瞰呈“L”形,大門在拐角處開向西南方向。 [8]  清華學堂分西部、東部兩期建成,西部建於宣統元年(1909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東部於民國五年(1916年)擴建,總建築面積約4560平方米。 [7]  清華學堂帶着濃郁的德國古典風格,在工字廳東邊落成,清朝軍機大臣那桐為之手書匾額。 [6] 
清華學堂 清華學堂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同方部

同方部位於清華園的中心、毗鄰清華學堂的北面,是清華最早的禮堂。建成於宣統三年(1911年),整個建築灰磚牆身,紅瓦坡頂,歐式風格。其西部為單層建築,佔地面積較大,有一個朝南的正面門廊;東部為二層建築,獨自另有一個朝南開的門。“同方部”的匾額懸掛在西部朝向大禮堂草坪的西邊大門上方。 [9] 
同方部 同方部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大禮堂

清華大禮堂仿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禮堂,是一座羅馬式和希臘式的混合古典柱廊式建築,設計者是美國茂旦洋行的建築師墨菲和達納。大禮堂位於大草坪的正北端,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為門廳,北端為舞台。禮堂採用古城堡風格的大圓頂,屬古羅馬的拜占庭風格,四周各堆砌了一塊巨大的三角頂楣,十字形的坡頂與最高處的銅面穹頂相輝映。門前四根漢白玉愛奧尼克式(一説科林斯式)石柱約兩丈多高,約兩人合抱,柱上縱向凹槽若干條,各凹槽的交接稜角上設計了一部分圓面,花籃式柱頭以毛莨葉作裝飾,屬古希臘晚期的科林斯風格。禮堂有三個圓拱形大銅門嵌在漢白玉的門套之中,門上部的圓拱中有粗細相間的十幾根鋼條拼接出的圖案,每個正門上方有一個大型窗户。大禮堂建築面積約1840平方米,內有1200個座位。 [3] 
大禮堂 大禮堂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由新館和老館兩部分組成,整個圖書館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進行,時間跨度長達75年。一期工程由美國著名建築師墨菲設計,民國五年(1916年)4月始建,民國八年(1919年)3月完工,建成的老館東部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築”中最先動工和建成者,當時的館舍面積僅有2114平方米。二期工程始於20世紀30年代初,因學校發展需要,在有“南楊北梁(梁思成)”之稱的著名建築學家楊廷寶主持下,建成了今老館之中部和西部,館舍面積擴建至7700平方米,可容書30萬冊,閲覽座位700餘席。 [4] 
圖書館 圖書館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科學館

科學館位於大禮堂西南,與同方部遙相對應,始建於民國六年(1917年)4月,落成於民國八年(1919年)9月。由公順記承建,美國建築師墨菲設計。科學館主體為三層建築,總面積約355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材料質地堅固。立面分為三段,門額上鐫有鐵鑄的漢文“科學”和英文“SCIENCE BVILDING”(英文古體拼寫)。建館之初,這裏是學校理科教學和實驗的場所,從民國十五年(1926年)物理系建系,特別是民國十八年(1929年)清華理學院建院以後,直到1999年新理學大樓建成,科學館一直被作為物理系館。科學館是楊振寧林家翹兩教授回國工作後創建的兩個研究中心(即高等研究中心)及周培源應用數學研究中心的科研辦公基地側。 [5] 
科學館 科學館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體育館

體育館於民國八年(1919年)建成,最初的名稱是“羅斯福紀念館”,由墨菲設計,泰來洋行施工,外表採用西方古典形式,館前有陶立克式花崗岩柱廊。體育館內設有健身房、室內籃球場、手球場、80碼的懸空跑道。 [13] 
體育館 體育館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二校門

二校門位於清華主幹道之一清華路,為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築,門楣上書刻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手跡"清華園"三個大字。 [10] 
二校門 二校門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文物價值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反映了西方近代學校建築在中國的演變過程,建築風格具有典型價值,藝術水平較高,集中了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比較優秀的建築作品,在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4]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保護措施

1990年,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被公佈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清華大學早期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6] 
2016年9月29日,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1]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旅遊信息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地理位置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30號清華大學校園內。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交通

  • 外環
運行時間:工作日07:20—18:00,星期六、日及法定節假日08:30—17:30,寒暑假運行以公告為準。
始發地點:西校門
行車路線:西校門—游泳池—問訊處—老年活動中心—幼兒園—李兆基科技大樓—主校門—美術學院—綜合體育館—游泳館—紫荊操場—紫荊公寓17號樓—北校門—圖書館—西北校門—校醫院—游泳池—西校門
  • 內環
運行時間:工作日上午07:40—11:10,下午12:40—17:25,星期六、日、法定節假日、寒暑假停運;
始發地點:西校門
順時針行車路線:西校門—游泳池—校醫院—理科樓—圖書館—十食堂—游泳館—主樓—新清華學堂—二校門—問詢處—游泳池—西校門
逆時針行車路線:西校門—游泳池—問詢處—二校門—新清華學堂—主樓—游泳館—十食堂—圖書館—理科樓—校醫院—西校門。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