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

鎖定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POPs不僅是一個新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和未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而且圍繞POPs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多學科交叉生長點,其研究既有前瞻性和戰略性,又有基礎性和創新性,是十分活躍並極具發展潛力的研究領域。
中文名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
主管部門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技術研究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發展歷史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於2001年9月19日在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成立,第一屆POPs學術報告會同時舉行。來自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部等主管部門的領導以及中科院和清華大學的部分專家學者參加了成立大會和學術報告會。

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科研條件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是指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蓄積性、半揮發性和高毒性,能夠在大氣環境中長距離遷移並能沉積到地球表面,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嚴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機污染物質。1999年引起全球恐慌的比利時奶製品污染事件的元兇——二噁英即屬於這類物質。POPs污染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並對環境造成了難以修復的破壞。
為了對POPs污染在全球範圍內採取一致行動,經過長達4年的多輪政府間談判,2001年5月23日,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環境部長或高級官員在斯德哥爾摩簽署了旨在嚴格禁止或限制使用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這是繼1997年達成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之後,國際社會為改善環境和保護人類健康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從而正式啓動了人類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宣戰的進程,我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祝光耀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這項公約。 [1] 
參考資料